- 例言
-
一、本论经文,根据张传秘本,共十六卷。是否复建安之旧,无从引证,以俟海内明哲,共相研讨。
二、按世传《伤寒论》,以宋刊林亿校本为最古。其《千金方》所载,与林本间有出入。今以张本与林本对勘,凡字句增损不同之处,各附记本条之下,并标林本为通行本,名张本为古本,以资识别,以各本皆自林本翻刻故也。其余笺释诸家,各有更易删削,悉出己意,不足引据。
三、凡古本经文,全条为通行本所无者,注“通行本佚”四字于各条之下,其古本字句为通行本所缺者,注“通行本缺”四字于各字句之下。
四、义疏之名,仿古德诠经之例。义者,本昆湘先生述师传之大义,汇以尊闻所得,述正义以释论旨之谓。疏者,由不肖疏通引证,演绎以释本义者也。因医经专名,每难据训诂为释,且疏义含意甚多,不得不注中加注,俾便研讨。大旨皆参证《灵》、《素》,发挥师说,间有比类辞达之难,绝无向壁虚造之见。学者沉潜钻仰,自得平辨一贯之用,知圣作明述之道,决非妄想思维所能亿中而幸得也。
五、近者环海交通,西学东渐,其生理、病理之谈,多可发明古义,疏中间加引证,取印经旨,原以明殊途之同归,非求执两端而共治。生理既无中外之分,病理宁有东西之隔?但西学偏重形质,国学偏重气化。质力即体用之殊,形气非水火之异。上工因气求形,因形知气,如广域内之观,必求形气之合。为学日新,后来争胜,本疏聊为洋溢国学之先导云尔(为学日新,后来争胜,挽近国医之新著,或兼采中西之说,或料简二者之间,沟通未能,故步先失。不佞于丁卯岁,草国医科学化讲稿近五万言,流通不多,大旨述整理国医学之意见。
所谓科学化者,在求诊治之定理定义,非参合声、光、化、电之说,便为科学化也。如不能得定理、定义,即西医病理、诊断诸书,其中亦多不全科学之处。科学化之意义,幸勿误解)。
六、《义疏》以演绎师传、救世疾苦为旨,中间草创十年,稿凡屡易,仍惭奥义难达,润色未周。凡昆湘与不佞经验赏析所得,一皆和会其中,不敢稍存近名之意。或有未安之处,一俟再版时补正。
七、论旨博大深奥,钻仰难穷。且古无病理、生理专书,凡府藏、气血变化之用,皆随文散见,读者会通为难。爰约义疏大义,引证中西,别为《达旨》两卷,冠于篇首,兹以争待汗青,尚多未尽洽心之处,拟于再版时加入,或加紧印单行,就教海内,以期学与年进,庶得多所贡献也(《达旨》大意,在引证中西,俾西方学者得国医之认识。内容分纳外合于府藏,约病源以气血,寓神机于形质,归病变于体秉。明阴阳,演五行,统六气,分六经。外感明六气杂合之分,内伤分府藏干移之辨,终之以平脉辨证、制方、权轻重,示医道研精之次第)。
八、国学十二经脉度之发明,由上古圣神,以定功得之内照,故旧释一名内景。井荥[juzhuo校注:原作荣]原合,各有尺寸,按穴行针,历验无爽。既非下学所能亲证,更非世智所能妄参。但针法宜详经穴,若汤液平脉辨证之用,则惟在求府藏、气血之功用性情,明经络运化之升降出入。邪有干移,证有传变,不可据俞穴以定治,尤难依部位而分经,抄袭陈言,无裨诊道。故本疏于经脉起止,一概从略。学者欲广参证,自有经籍可考。
九、前年曾由何芸樵主席手写论文行世,因军事倥偬,校准之处,尚多未及改正,急于印行,不免亥豕。兹刻重加精校,非经文之有出入也。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