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总集类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儒家人物文献资料
李材

    〖李材〗(生卒年不详)字孟诚,别号见罗。明丰城(今园江西)人。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至云.南按察使,破缅于遮浪,以功升抚治郧阳右佥都御史。人劾其破缅之役报功失实,被长系十余年,发戍闽中,遂终于林下。材初学于邹守益,学致良知之学。后稍变其说,谓“致知者,致其知体。良知者,发而不加其本体之知,非知体也”,将其变为性觉之说。久之,又喟然叹曰:“总是鼠迁穴中,未离窠臼也。”于是拈“止修”两字。以为得孔、曾之真传。“止修者,谓性自人生而静以上,此至善也,发之而为侧隐四端,有善便有不善。知便是流动之物,都向已发边去,以此为致,则日远于人生而静以上之体。摄知归止,止于人生而静以上之体也。然天命之真,即在人视听言动之间,即所谓身也。若刻刻能止。则视听言动各当其则,不言修而修在其中矣。使稍有出入,不过一点简提撕修之工夫,使之常归于之而已。故谓格致诚正,四者平铺。四者何病?饵所容修?苟病其一,随病随修”。他反对以知为体。认为后儒“无善无恶者心之体”之说,是就知上看体。“性上只道得一个善字”,以无善无不善为性,正是后儒以无善无恶为心之体的原因。他主张“直截从止上求窍,本地归宗”意谓“知止”即知本,提出知觉之知、德性之知,以独知为良或以独字为良知,“总属闲谈,俱可暂停高阁”。如果能“知止为人窍,使人随事随物而实止之,实修之,即所云格致诚正者,一切并是实事实功,岂不痛快简易”?他认为格物之功,散见于八条目中,“止”必借助于“修”,但“修”又不是着意动一番手脚,意谓只是来事平物至之时使人随事随物“实修之”,即随事省察。他又提出,“命脉,只是一个善,诀窍只是一个止”,但归根结底以“修身为本”,必待“揭出修身为本,必悟此,而后止真有入窍,善真有谛当”。故其“知止”的目的和归宿是“修身”,即封建道德修养。在修齐治平的关系上,他认为,只须“捉定修身为本,将一副当精神,尽力到归自己”即可,而无须作他想,“挈出修身为本,齐家不作家想,治国不作国想,平天下不作天下想,自然意念不分,渐近本地”。所著有《李见罗书》二十卷,乃其弟子李复阳所编。李材为止修学派创始人。《四全书总目》谓“其学较姚江末派稍为近实,故顾宪成颇称之。然材在郧阳侵营地为书院,至于激变诸军,狼狈弃城,仅以身免,及被劫遣成,犹用督抚仪从赴谪所,为当代所非”。黄宗羲谓其学“以止为存养,修身为省察,不过换一名目,与宋儒大段无异,反多一张皇耳。”(《明儒学案》)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