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十一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少小婴孺方
    客忤第四论 方 灸法 咒法
    论曰:少小所以有客性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虽是乳母及父母或从外还,衣服经履鬼神粗恶暴气,或牛马之气,皆为忤也。执作喘息,乳气未定者,皆为客忤。其乳母遇醉及房劳、喘後乳儿最剧,能杀儿也,不可不慎。
    凡诸乘马行,得马汗气臭,未盥洗易衣装,便向儿边,令儿中马客忤。儿卒见马来,及闻马鸣惊,及马上衣物马气,皆令小儿中马客忤,慎护之,特重一岁儿也。
    凡小儿衣,布帛绵中不得有头发,履中亦尔。白衣青带,青衣白带,皆令中忤。
    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能惊小儿致病。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有异物入户,当将儿避之,勿令见也。若不避者,烧牛屎,令常有烟气,置户前则善。
    小儿中客为病者,无时不有此病也。而秋初一切小儿皆病者,岂是一切小儿悉中客邪?夫小儿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儿阳气在外,血脉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时有暴冷,小儿嫩弱,其外则易伤,暴冷折其阳,阳结则壮一热,胃冷则下痢,是故夏末秋二初;小兄多壮热而下痢也,未必皆是中客及鬾也。若治少小法,夏末秋初常宜候天气温凉也,有暴寒卒冷者,其小则多患壮热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杀毒,後下之耳。
    《玄中记》云:天下有女乌,名曰姑获,《肘後》、(子母秘录》作乌护。一名天帝女,一名隐飞乌,一名夜行游女,又名钓星鬼,喜以阴雨夜过飞鸣,徘徊人村里,唤得来者是也。乌淳雌无雄,不产,阴气毒化生,喜落毛羽於人中庭,置儿衣中,便令儿作痫,病必死,即化为其儿也,是以小儿生至十岁,衣被不可露也,七八月尤忌。
    留凡中客性之为病,类皆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腹痛大#1糺,面色变易,其候似痫,但眼不上插耳,其脉急数者是也,宜与龙胆汤下之,加人参、当归,各如龙胆秤分等多少也。
    小儿中客,急视其口中悬痈左右,计当有青黑肿脉,核如麻豆大,或赤或白或青,如此便宜用针速刺溃去之,亦可爪摘决之,并以绵缠钗头拭去血也。
    少小中客之为病,吐下青黄赤白汁,腹中痛,及反倒偃侧,喘似痫状,但目不上插,少缍耳,面变五色,其脉弦讨急。若失时不治,小久则难治矣。欲疗之方:
    用豉数合,水拌令湿,捣熟,丸如鷄子大。以摩儿囟及手足心各五六遍毕,以丸摩儿心及脐,上下行转摩之。食顷,破视其中,当有细毛,即掷丸道中,痛即止。
    治少小中客忤,强项欲死方:
    取衣中白鱼十枚,为末,以傅母乳头上,令儿饮之,入咽立愈。一方二枚,着儿母手,掩儿脐中,儿吐下愈。亦以摩儿项及脊强处。
    治少小客忤,二物黄土涂头方:
    竈中黄土、蚯蚓屎等分,捣,合水和如鷄子黄大,涂儿头上及五心,良。一方云鷄子清和如泥。
    又方:
    吞麝香如大豆许,立愈。
    治少小犯客忤,发作有时者方:
    以母月衣覆儿上,大良。
    治小儿卒中性方:
    剪取驴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弹子,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药成,着乳头饮之,下喉即愈。
    又方:
    烧母衣带三寸并发,合乳汁服之。
    又方:
    取牛鼻津服之。
    又方:
    取牛口沫傅乳头,饮之。
    一物猪蹄散,治小儿寒热及赤气中人方:
    猪後脚悬蹄,烧末捣筛,以饮乳汁一撮,立效。
    治少小卒中客性,不知人者方:
    取热马屎一丸,绞取汁饮儿,下咽便愈。亦治中客忤而呕啼、面青、腹强者。
    二物烧发散,治少小见人来,卒不佳,腹中作声者方:
    用向来者人囟上发十茎,断儿衣带少许,合烧灰,细末,和乳饮儿,即愈。
    治小儿卒客忤方:
    铜镜鼻烧令赤,着少许酒中,大儿饮之。小儿不能饮者,含与之,即愈。
    一物马通浴汤,治少小中忤方:
    马通三升,烧令烟绝,以酒一斗煮三沸,去滓,浴儿即愈。
    一物猪通浴汤,治小儿中人忤,呕啼面青,腹强者方:
    猳猪通二升,以热汤灌之,适寒温浴儿。
    治小儿中马客忤而吐不止者方:
    灸手心主、间使、大都、隐白、三阴交各三壮。可用粉丸如豉法,并用唾,唾而咒之。咒法如左:
    咒客忤法:咒曰: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子儿苦客忤,从我始,扁鹊虽良,不如善唾良。咒讫,弃丸道中。
    又法:取一刀横着竈上,解儿衣,发其心腹讫,取刀持向儿咒之唾,辄以刀拟向心腹,啡啡曰音非,出唾貌:煌煌,日出东方,背阴向阳。葛公葛公,不知何公,子来不视,去不顾,过与生人忤。梁上尘,天之神;户下土,鬼所经。大刀镮犀对竃君,二七唾客愈。儿惊,唾啡啡如此。二七啡啡,每唾以刀拟之,咒当三遍乃毕,用豉丸如上法,五六遍讫,取此丸破视,其中有毛,弃丸道中,客忤即愈矣。
    小儿鬾方:
    论曰:凡小儿所以有鬾病者,是妇人怀娠,有恶神导其腹中胎,妒嫉他小儿令病也。鬾者,小鬼也。妊娠妇人不必悉招鬾魅,人时有此耳。鬾之为疾,喜微微下痢,寒热或有去来,毫毛鬓发□□不悦,是其证也。宜服龙胆汤。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更有娠,使儿饮此乳,亦作鬾也,令儿黄瘦骨立,发落壮热,是其证也。
    治魅方:
    炙伏翼熟,嚼哺之。
    又方:
    烧伏翼末,饮服之。
    又方:
    以水二升,煮篇蓄、冬瓜各四两,取浴之。
    白鲜皮汤,治少小客鬾挟实方:
    白鲜皮 大黄 甘草各一两 芍药 茯苓 细辛 桂心各十八铢
    右七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三服。
    小儿夜啼:
    龙角圆,治小儿五惊夜啼方:《崔氏》名五惊丸。
    龙角六铢#2 牡蛎一作牡丹 川大黄各九铢 黄苓半两 蚱蝉二枚 牛黄如小豆五枚
    右六味,末,蜜丸如麻子。蓐裹儿服二丸,随儿大小增减。
    芎藭,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方:
    芎藭 白术 防己各半两
    右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服散者,以意斟酌与之。
    一物前胡圆,治少小夜啼方:
    前胡随多少,捣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瘥为度。
    又方:
    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物,以此哺儿则愈。
    又方:
    伏龙肝 交道中土各一把
    右二味,治下筛,水和少许饮之。
    又方:
    取马骨烧灰,傅乳上饮儿,啼即止。
    治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
    取狼屎中骨,烧灰为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
    治小儿惊啼方:
    取鷄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
    又方:
    酒服乱发灰。
    又方:
    车辖脂如小豆许,内口中及脐中。
    又方:
    腊月缚猪绳,烧灰服之。
    又方:
    烧猬皮三寸灰,着乳头饮之。
    千金汤,治小儿暴惊啼绝死,或有人从外来,邪气所逐,令儿得疾,众医不治方:
    蜀椒 左顾牡蛎各六铢,碎
    右二味,以酢浆水一升,煮取五合,每服一合。
    伤寒第五论 方 灸法
    论曰:夫小儿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伤寒也。大人解脱之久,伤於寒冷,则不论耳。然天行非节之气,其亦得之。有时行疾疫之年,小儿出腹便患斑者也。治其时行节度,故如大人法,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小冷耳。
    麦门冬汤,治小儿未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方:
    麦门冬十八铢 石膏 寒水石 甘草各半两 桂心八铢
    右五味,□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每服一合,日三。
    芍药四物解肌汤,治少小伤寒方:
    芍药 黄苓 升麻 葛根各半两
    右四味#3,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期岁已上分三服。
    麻黄汤,治少小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者方:
    麻黄 生姜 黄苓各一两 甘草 桂心石膏 芍药各半两 杏仁十枚
    右八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儿若小,以意减之。
    治小儿伤寒方:
    葛根汁 淡竹沥各六合
    右二味一相合。二三岁儿分三服,百日儿斟酌服之。不宜生,煮服佳。
    治小儿时气方:
    桃叶三两,捣,以水五升,煮十沸取汁。日五六遍淋之。若复发,烧雄鼠屎二枚,烧水调服之。
    五味子汤,治小儿伤寒,病久不除,瘥後复剧,瘦瘠骨立方:
    五味子十铢 大黄 黄连 黄苓 麦门冬 前胡各六铢 芒硝五铢 石膏一两 甘草 当归各十二铢
    右十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得下便止,计大小增减之。
    莽草浴汤,治少小伤寒方:
    莽草半斤 牡蛎四两 雷丸三+枚 大黄一两 蛇床子一升
    右五味#4,以水三斗,煮取斗半。适寒温以浴儿,避眼及阴。
    又方,治小儿卒寒热,不佳,不能服药方:
    莽草 丹参 桂心各三两 菖蒲半斤 雷丸一升 蛇床子二两#5
    右六味,以水二斗,煮三五沸,适寒温以浴兄,避眼及阴。
    雷丸浴汤,治小儿忽寒热方:
    雷丸二+枚 大黄四两 黄苓一两 苦参 石膏各三两 丹参二两
    右六味,□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浴儿,避眼及阴。浴讫,以粉粉之,勿厚衣,一宿复浴。
    李叶浴汤,治少小身热方:
    李叶无多少,□咀,以水煮,去滓,将浴儿良。
    柳枝浴汤,治小儿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热方:
    细切柳枝,煮取汁,洗儿。若渴,绞冬瓜汁服之。
    青木香浴汤,治小儿壮热羸瘠方:
    青木香四两 麻子仁一升 竹叶一升 虎骨五两 白芷三两
    右五味,□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稍稍浴儿。
    十二物寒水石散,治少小身体壮热,不能服药方:
    寒水石 芒硝 滑石 石膏 赤石脂 青木香 大黄 甘草 黄苓 防风 芎藭 麻黄根
    右各等分,合治下筛,以粉一升、药屑三合相和,复以筛筛之,以粉儿身,日三。
    李根汤,治小儿暴有热,得之二三日者方:
    李根 桂心 芒硝各十八铢 麦门冬 甘草各一两
    右五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
    升麻汤,治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壮热,便四肢孪掣惊,仍成痫疾,时发时醒,醒後身热如火者,悉主之方:
    升麻 白薇 麻黄 萎蕤 柴胡 甘草各半两 黄苓一两 朴硝 大黄 钓藤各六铢
    右十味,□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儿生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
    大黄汤,治小儿肉中久挟宿热,瘦#6瘠,热进退休作无时方:
    大黄 甘草 芒硝各半两 桂心八铢 石膏一两 大枣五枚
    右六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蜀漆汤,治小儿潮热方:
    蜀漆 甘草 知母 龙骨 牡蛎各半两
    右五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岁儿少少温服半合,日再。
    治小儿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不化方:
    大黄 黄苓 甘草 麦门冬 芒硝各半两 石膏一两 桂心八铢
    右七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七岁已下小儿作五服。
    竹叶汤,治小儿夏月患腹中伏热,温壮来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黄,三焦不利方:
    竹叶切 小麦各五合#7柴胡 麦门冬 人参 甘草各半两 茯苓十八铢 黄苓一两六铢
    右八味,□咀,以水四升,煮竹叶、小麦,取三升,去竹叶、小麦,下诸药,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儿夏月忽壮热烧人手,洞下黄搪,气力惙然,脉极洪数,用此方加大黄二两,再服,得下即瘥。
    又方,治五六岁儿温壮,腹中急满,息不利,或有微肿,亦治极赢,不下饮食,坚痞,手足逆冷方:
    竹叶切,一升 小麦半升 甘草 黄苓 栝蒌根 泽泻 茯苓 知母 白术 大黄各一两#8 桂心二铢 生姜一两半 人参 麦门冬 半夏各二两#9当归十八铢
    右十六味,□咀,以水七升,煮竹叶、小麦,取四升,去滓,内药,煎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治小儿连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微惊悸方:
    大黄一两 黄苓 栝蒌根 甘草各十八铢 滑石二两 桂心 牡蛎 人参 龙骨 凝水石 白石脂 消石各半两
    右十二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每服三合,一日一夜令尽,虽吐亦与之。一本加紫石英半两。
    调中汤,治小儿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气折其四肢,热不得泄,则壮热,冷气入胃,变下痢,或欲赤白滞起数去,小腹胀痛,极壮热,气脉洪大,或急数者,服之热便歇,下亦瘥也,但壮热不吐下者,亦主之之方:
    葛根 黄苓 茯苓 桔梗 芍药 白术 藳本 大黄 甘草各六铢#10
    右九味,□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如後法:儿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恐吃五合未得,更以意斟酌。百日至三百日儿,一如前篇龙胆汤加之。
    生地黄汤,治小儿寒热进退,啼呼腹痛方:
    生地黄 桂心各二两
    右二味#11,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期岁以下服二合,已上三合。一方七味,有芍药、寒水石、黄苓、当归、甘草各半两。
    治小儿伤寒发黄方:
    捣土瓜根汁三合,服之。
    又方:
    捣韭根汁,澄清,取如大豆许,滴儿鼻中,即出黄水,瘥。
    又方:
    捣青麦汁服之。
    又方:
    小豆三枚#12 瓜蒂十四枚 糯米四十粒
    右三味,为末,吹入鼻中。
    二物通汗散,治少小有热不汗方:
    粉半斤 雷丸四两
    右,捣为细末,和下筛,以粉儿身。
    二物茯苓粉散,治少小头汗方:
    茯苓 牡蛎各四两
    右,治下筛,以粉八两,合捣为散,有热辄取粉,汗即自止。
    三物黄连粉散,治少小盗汗方:
    黄连 牡蛎 贝母各十八铢
    右以粉一升,合捣,下筛,取粉儿身,佳。
    犀角饮子,此油心脏热之所感,宜服此方:
    犀角十八铢 茯神一两 麦门冬一两半 甘草半两 白术六铢
    右五味,□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龙齿一两佳。
    恒山汤,治小儿温疟方:
    恒山切,一两 小麦二合#13 淡竹叶切,一升
    右三味,以水一升半,煮取五合。一日至七日儿,一合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儿,一合半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儿,二合为三服;四十日至六十日儿,六合为三服;六十日至百日儿,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儿,一服三合。
    又方:
    鹿角末,临发时先服一钱匕。
    又方:
    烧鳖甲灰,以酒服一钱匕,至发时服三匕,并以火炙身。
    又方:
    烧鷄陛豚中黄皮,为末,和乳,与服,男雄女雌。
    又方:
    灸两乳下一指三壮。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十一竟
    #1大:影宋刻本作『夭』。
    #2六铢:影宋刻本作『三铢』。
    #3右四味:影宋刻本『味」下有『□咀』二字。
    #4右五味:影宋刻本『味』下有『□咀』二字。下方仿此。
    #5二两:影宋刻本作『一两』。
    #6瘦:原作『瘠』,据影宋刻本改。
    #7各五合:影宋刻本『小麦』 用『三合』。
    #8各一两:影宋刻本作『各二两』。
    #9各二两:影宋刻本作『各一两』。
    #10各六铢:此三字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11右二味:影宋刻本『味』下有『□咀』二字。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