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对历代名方之分析
    根据“十二经脉”阴、阳、正、负的道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贫道简要的分析了历代十九个名方的主治病证、药物作用以及对调整患者体内三阴三阳、左、右、正负运动的功能。
         (1)四君子汤《兰台轨范方》:治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伤虚热。或饮食难化。须加炮姜。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二钱。加姜枣。水煎服。徐灵胎曰;“此补脾之主方。”
         “君子汤”主治四肢无力、消化不良。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补助右侧足太阴脾经的正运功能。属脾土衰弱不足以生肺金而致气虚者宜之。
         方中白术为健胃之要药,其性味苦、甘、温,苦能燥湿,温能补牌;甘草性甘、平,甘人脾;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入脾达肺,大补元气;茯苓性味甘淡,渗湿健脾。
         此方四药皆有甘味。甘味能入脾,故为补脾之主方。四药合起来其药性“甘温和平”,故名之曰“四君子”。大有补脾、益肺、健胃的效果。
         (2)理中丸及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汤。若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胃上有寒者。用理中丸。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以上四味揭筛为末。蜜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九。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徐灵胎日:“四逆乃温下焦中焦之法,理中为温上焦中焦之法,各有部位也。
         理中丸及汤主治脾胃虚寒、寒霍乱腹疼呕吐或久患虚寒腹痛、大便溏等证。贫道认为其药物作用主要是温中散寒,具有正运右侧脾经的功能。
         理中丸适宜于长期患慢性脾胃虚寒证;理中汤药物发挥迅速,适宜患急性脾胃虚寒证。人参、甘草、白术为补脾健胃的良药,佐大热大辛的干姜以温中散寒,因脾土气虚导致功能反溃而腹痛腹泻者,宜服此方以升举中宫脾土,故名“理中丸”。
         (3)四物汤《兰台轨范局方》:治一切血热血虚血燥诸证。当归:熟地各三钱、川芎一线五分、白芍二钱酒炒。以上四味。水煎服。徐灵胎曰:“此血病之主方。”
         “四物汤”主治人体左侧的肝经血虚、心血不足,或妇女的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具有补助左侧足厥阴肝经的正运动功能。
         方中熟地性味甘温以滋补养血;当归性味辛甘合白芍归经入肝,既可补肝养血,又可行血活血;川穹其气芳香辛温,即能辛散温通血液中的凝滞,为血中之气药。
         此方四药配伍,共合成补血养肝,使肝木的血液旺盛则生心血亦旺。故“四物汤”是调治一切血病的主方。
         (4)佛手散《普济本事方》:治产后血虚头痛。胎动下血。催生神效。当归三钱、川芎一钱五分为散。微煎分一至二次服完。
         “佛手散”主治产后血虚头痛、胎动下血,催生神效。贫道认为此方长于补血行血,使血液运行上升,具有正运左侧肝经的功能。
         1.由于妇人产后失血,易导致血液循环不足而头痛。其川芎善于上行治头痛,当归长于补血行血,故此方治产后血虚头痛。
         2.因动作过度以动胎,或由血虚不足以养胎,而不足之血易于由下方子宫大出血流出可能导致坠胎。故用当归,川芎补血并升血,使下行之血转化上升,则下血可止而胎动可安。
         3.妇人十月怀胎,血液供养胎儿。如血虚不足易导致难产,皆血少涩滞之故。所以用此方补血行血,以增强血液循环流行,使涩滞转变滑腻其胎儿能得到滑腻即可出生,故催生神效。
         但是,当归与川芎组合其性辛温,温能通辛易散并易上行。故左脉口之寸部脉浮脉滑、脉大者忌用。
         (5)小柴胡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少阳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腹痛心悸。头汗出。舌上苔白。及妇人热入血室等症。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各三两、半下半升洗、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以上七味。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下人参。加栝萎实一枚。若渴者。去半下。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萎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鞭。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取微汗愈。若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徐灵胎曰:“此方加减法、须细稔。”
         “小柴胡汤”主治寒热往来、晕眩目苦、心烦喜呕。胸满胁痛等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疏理中焦,有协助左肝右牌;正运上升与下降胆胃二经正运的作用。
         方中柴胡药量最重为君药,其性味李凉以疏理左侧的肝经之气;人参、甘草、大枣为臣药,三药性味甘温以人右侧补牌益气,可促进中焦左肝右碑正运能量上升;半下、生姜、黄羊三药为反佐,以助胆经、胃经的正运机能而降逆止呕吐。
         本方乃旋转人体左、右阴经上升,并使左右阳经下达,使半表半里之邪随着阴阳旋转的运动中而自行消失,放日“和解法”。唯有深明人体阴阳旋转之机,才能立出阴阳旋转之方,故后世称仲景为“医中之圣”。
         (6)逍遥散《兰台轨范局方》: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颊赤日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胁作痛。寒热。小腹重坠。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芍药酒沙,当归、白术炒、获警、炙甘草、柴胡各二钱。本方加丹皮,板子。即加味逍遥散。加拨姜三片薄荷叶少许煎服。徐灵胎日:“此疏达肝脾之方。”
         “逍遥散”主治中焦郁结、胁下胀满、头痛目眩等症。金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疏达左肝右脾,使左右阴经正运上达畅通以解除中焦的郁结。
         方中柴胡、当归以疏左侧肝经,以白芍柔轩,三药协同养血疏肝。白术、甘草以补充右侧的牌经,佐获冬以渗中湿。生姜味辛、薄荷辛凉轻扬,既能温中又可疏肝。共合成为流肝健脾,使左右中焦畅通无阻,其肝脾的郁结自愈。
         郁之为病,为情志蕴结于中而不发,故易于伤肝。但情志常郁必有苦思而不能自控,故思多又伤脾。此方为疏肝达碑之方。故善于治郁。
         (7)麻黄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太阳中寒。头身俱痛。发热无汗。恶风而喘。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汤泡去皮尖。以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麻黄汤”主治伤寒脉浮紧表实无汗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升举足太阳经透发表皮的闭塞,因足太阳经为寒邪束表,导致肌表郁闭不和。用黄麻桂技之辛温药以开发周身的毛孔;用甘草以和中;用杏仁之苦温药为反佐以下降而利导气机;即有旋转阴阳的运动作用。故仲景医圣的立方,药物组成虽少,但用阴阳两性药物恰当配合,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升降功能,故其疗效十分显著。
         麻黄汤方治足太阳经伤寒、头身疼痛、表实无汗、恶风而喘、阴阳动脉皆现浮紧者宜之。
         (8)桂枝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太阳中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以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通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酷臭恶等物。徐灵胎曰:“此服外感风寒之药,服法俱当如此。”
         “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脉浮缓、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证。贫道认为此方用白芍入阴经反运内敛阴血以调营;并协助桂校由足太阳经反运上升而卫外;生姜、大枣、炙甘草益脾胃以和中。共同起着调和营卫、解肌发表、扶正以祛邪。
         (9)葛根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者。又治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者。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枝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格率。以上六味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吸粥。余如桂技法将息及禁忌。”)“葛根场”主治太阳阳明合病、无汗恶风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速发足太阳经皮股为寒邪闭塞,并兼风寒之邪已传入足阳明胃经。因还有太阳经病症,故还当用挂枝汤药品;因表实无汗,故采用麻黄以发散驱除太阳经表邪,因拥入足阳明经故采用葛根以散发胃经的表邪。足三阳经患病虽皆主外表,但足太阳经为表中之表,而足阳明胃经为表中之里。经云:“太阳为开,阳明为阎,少限为枢”。故风寒病邪传六经是有层次递进而由表入里。
         综合(伤寒论)中麻黄、桂枝、葛根场三方,皆因有外邪在表。故以上三方的药作用,都是从阳经发挥其反运动功能以祛除外邪。
         (10)四逆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脉沉体痛。温湿欲吐。下利情谷。手足厥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等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以上三味政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徐灵胎日:“四逆汤不可轻用,一症不具,即当细审,必诸症皆全,方可决用无疑。”
         “四逆场”主治脉沉体痛、温温欲吐、下利情谷、手足厥冷、内筹外热、脉微欲绝等症。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温暖足少阴肾脏和足大阴脾脏而发挥正运动功能。因三阴经受气于五脏,三阳经受气于四末。人体内的五脏乃生命能量之发源处,故五脏为本。而六腑却是在手足四肢禀受五脏所输送出来的能量,故六腑为标。如果病人产生手足厥冷、下利清谷、脉沉、脉微、脉迟等症,就证明足少阻肾脏的命门之火即将熄灭,故急当用“四逆场”回下焦之阳,以固生命之根本。
         按中医处治一切疾病的规则:皆当先治表证;后治里证。若见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便知人体的生命能量——本源机能将绝,故病人虽有外表病症,而此时此际急当舍表救里,使先天之本足少明肾脏得到阳回而脉波增强时,证明生气以足即再来治理表证。
         (11)真武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太阳汗出不解。仍发热。心悸头眩。身照动。振振欲僻地者。又治少阳至四五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痢。此为有水气。获警。芍药。生姜各三两切。白术二两。附于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眼七合。日三服。若放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获等。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美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徐灵服曰:“此治水逆之正方。”
         “真武汤”主治心悸头眩、身振振动、水气凌心、小便不利等证。贫道认为此方的作用,主要是反运左侧的三阴经,而正运右侧的三阴经。
         (1)如“治太阳汗出不解、仍发热”。病在足太阳经,其治法当以发汗祛邪。通过发汗治疗后还发热——经发汗其风邪当祛而湿邪在故“仍发热”:此患者平时必肾阳衰弱,体内寒湿素盛。所以用“真武汤”利水除湿。
         (2)“如治心悸头眩、身动、振振欲僻地者。”贫道常见肾阳衰弱的患者,则化气行水之功能不足,故而阴寒水盛。水气太盛则克火以凌心,即导致心悸头昏、嗜卧,行动时则筋惕而肉动,甚则全身皆振振战栗而动。舌质淡红苔白润,面部微肿色白鲜明。脉波较弱,左脉口浮象;右脉口沉象。左人迎有浮脉亦有沉脉;右人迎有沉脉亦有浮脉。“真武汤”中之芍药,入左侧面反运足厥阴肝经,使凌心之水气就下;附子温足少阴肾经之阳,使肾阳振奋有化气行水之功能;白术人右侧而正运足太阳脾经,以助燥湿行气上达右肺;茯苓入左侧而反运手少阴心经,使凌心之水下达由小便而出。即形成一个左降右升、圆周旋转化水行气之方。更兼一味生姜辛散温通,能散内寒温水气以协助四味药物旋转左、右之正、负运动。故能疗以上水气凌心诸症。
         (3)如“治少阴至四、五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痢”等症,亦由肾阳虚弱无能化水,即导致水气阻滞“小便不利”;脾土衰弱则燥湿无能,脾失健运故“自下痢”;脾主四肢,因脾脏燥湿的功能衰弱,故引起“四肢沉重疼痛”。所以亦需要用“真武汤方”以化水气行寒湿治疗。
         以上三类疾病,全属阴寒水盛湿盛之症,故当用“真武汤”以治之。真武乃北方水神,善于治水,故仲景圣医特以此善于治人身之水气之方名之。真武祖师于武当山修真得道,是贫道最崇拜之尊神,故而对“真武汤”详细剖析。
         (12)大分清饮《成方切用景岳方》:治积热秘结。小便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极痛。或湿热不利。黄疸。溺血。邪热蓄血。腹痛淋闭等证。茯苓、泽泻、木通各二钱。猪苓、栀子、枳壳车前子各一钱。如内热甚者。加黄芩、黄柏、龙胆之属。如大便坚硬胀痛者、加大黄二三钱。如黄疸小便不利、热甚者、加茵陈二钱。如邪热蓄血腹痛者。加红花、青皮各一钱五分。
         (13)小分清饮《成方切用景岳方》:治小水不利。湿滞胀肿。不能受补等证。获苓、泽泻、猪苓各二至三钱。苡米仁二钱。枳壳、厚朴各一钱。如阴虚、水不能达,加生地、牛膝各二钱。如黄疸者,加茵陈二钱。无内热而寒滞不行者,加肉桂一钱。
         “大分清饮”主治上焦积热温结、湿热黄疸小便淋闭不利等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正运下降通利足太阳膀脱经。
         方中获苓、泽泻、猪苓、木通、车前子皆是由上焦下降通利小便之药,佐以破气消积滞之枳壳而导湿下行,以栀子苦寒清降,并善能除上焦湿热郁结,以导湿热下行。共同起着消上焦的积热温结、黄疸与小便淋闭不利等症。
         “小分清饮”的药物作用与“大分清饮”同理,皆是正运下达通利小便之方,但有所不同的是:大分清饮是治上焦湿热温结之重证;小分清饮是治上焦湿热温结之轻证。
         以上景岳之大、小分清饮的立方,乃是从仲景医圣之“五苓散”方中化出。五苓散乃化湿行水利小便之圣方。如属脾土虚无能正运上达,或属足太阳经化气不足而引起小便不利者,还当采用“五苓散”方以培土通膀胱水道。
         (14)平胃散《兰台轨范东垣方》:治湿淫於内,脾胃不能克制,有积饮痞隔中满者。苍术五斤米泔浸七日。陈皮去白,厚朴各三斤姜汁炒。甘草三十两炙。
         上为未,每眼二钱,姜汤下,日三眼。或水煎,每服五钱。如小便赤涩,加茯苓、泽泻。米谷不化,饮食伤多,加枳壳。胃中气不快,心下痞气,加枳壳、木香。心下痞闷腹胀者,加厚朴、甘草减半。遇夏加炒黄芩。遇雨水湿润时加茯苓、泽泻。如有痰诞,加半夏、陈皮。咳嗽,饮食减少,脉细,加当归、黄芪。脉洪大缓,加黄芩、黄连。大便硬,加大黄三钱、芒硝三钱。先嚼炒桃仁烂,以药送下。本方加皂矾,即皂矾平胃丸。(徐灵胎曰:“消食积虫痞”。)
         “平胃散”主治胃腑积饮积食、痞嗝中满、脾受湿困、右寸口脉沉,正运脉波不能达到寸部。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正运上升右侧足太阴脾经,并正运下降以消导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乃消除胃肠道积极聚之方。
         方中苍术味辛性温、芳香气烈,善能除湿发散,为燥湿健脾之良药,因配合甘草,便有辛甘化阳除湿之功;厚朴性温芳香,能化湿、温中、宽肠、理气、散满,并兼有陈皮之芳香药能理气、和中、健胃、化痰湿,故能化湿、理气散满和中。
         其甘草佐苍术能促进右侧之脾经而升清于上;陈皮辅厚朴能协助胃腑浊而下达大、小肠。因此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安。所以,胃肠道的湿浊邪气或饮食积滞,能随着脾胃的阴阳健运而平熄,故名之日“平胃散。
         再者:对与之有关的其它症状表现,还当参考此方中的“对症加药”。
         (15)大承气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治伤寒十余日。吐下后不解。晡时发潮热。独语如见鬼状。循衣摸床。胃中有燥屎也。此下之。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去皮炙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以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徐灵胎曰:“胃中非存燥屎之所。此言胃中者,指足阳明言,即所谓胃中实是也,乃肠胃之总名。”
         “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由胃、肠道发挥正运动以峻下热结。大黄性味苦寒以消除胃肠道之实热结聚;芒硝寒咸以软化胃肠道之燥坚;枳实、厚朴以消除胃肠道痞满。共同起着峻下消积清热通便之功。前贤云:“通可去滞,泻可去闭,使塞者利,闭者通而正气得舒,故曰承气。”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纳饮食物质以营养内外周身。小肠与大肠有运动转输,吸收营养,排出糟粕,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如胃肠道为操、实、坚、满之热邪阻塞,就导致全身的阴阳气机运行受阻,并使内外周身的营养供给亦受限,故当急通胃肠道之闭塞以利内外周身。
         (16)小承气汤《兰台轨范伤寒方》:汗多微发热。不恶寒。或小便数而大便鞭。语者。与此汤微和胃气。大黄四两。厚朴二两去皮炙。枳实三枚炙。上药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场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小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大致与“大承气汤”相同,也是泻下通便之方。因其在药物功能上次于大承气汤,故所治之疾病的病证也比大承气汤的病证要轻。
         由于胃肠闭塞或不畅的原因较多,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异,虚实寒热皆可导致,所以运用攻里泻下之方亦多。有峻下、缓下、寒下、温下、润下,或攻补兼施以通利。故当根据脉症情况而选择适当的泻便药方。
         (17)补中益气汤《兰台轨范东垣方》:治阴虚内热。头痛口渴。表热自汗。不任风寒。脉洪大。心烦不安。四肢困倦。懒于言语。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黄芪炙、人参、白求各一钱五分。甘草炙一钱。陈皮五分。当归一钱。升麻、柴胡各五分。上药八味。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温服。徐灵胎曰:“东垣之方一概以升提中气为主,如果中气下陷者,最为合度。若气高而喘,则非升柴所宜,学者不可误用也。”
         “补中益气汤”主治四肢倦怠、自汗口渴、少气懒言、动则气喘、脉虚软无力,两寸口动脉正运时难以达寸,中气下陷则上焦气虚,上焦气虚不固则易导致久泄、脱肛、子宫下垂等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提升人体左右三阴经的正运动能量。
         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升麻侧重于归右;当归、柴胡侧重于归左。因归右的药物量多,故对人体右侧之能量补助提升甚强,因归左的药物量少于右侧,故对人体的左侧之能量补助提升则次于右侧。方中陈皮和中。
         总之:治气虚下陷而右侧气虚甚于左侧者宜之。
         凡是补助上焦三阴经的药方,皆能促进“十二经脉”正运功能。
         (18)崔氏八味丸《成方切用金匮方》: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泄泻腹胀。或元阳虚惫。阳痿精寒。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膝酸腰软。目昏等证。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弱者宜之。熟地黄八两。山萸肉、怀山药各八两。茯苓、丹皮、泽泻各三两。内桂、熟附子各一两。蜜九。空心盐汤下。
         “崔氏八味丸”主治在下焦滋阴壮阳,引火归原,故曰“益火之原,以消阴翳”。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具有反运人体左右之三阳经脉的功能。
         方中熟附子、肉桂大辛大热温肾壮阳以补肾气,熟地、山萸肉、丹皮、怀山药滋养下焦肝肾以补肾阴;茯苓、泽泻以渗湿利水,共同起着滋肾阴壮肾阳的作用。是填补下焦之阴虚阳衰的主要方剂,其肾精亏兼命门火衰者宜之。
         (19)六味地黄丸《兰台执范钱氏方》:治肾阴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闭。气壅痰嗽。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干舌痛。齿牙木固。腰腿痿软。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音。水泛为痰。血虚发热等症。干地黄八两九蒸为度捣膏。干山药、山萸肉各四两。丹皮、茯苓、泽泻各三两。徐灵胎曰:“此方钱氏专治小儿”。
         “六味地黄丸”主治小儿阴虚发热、口喝多饮、大便干、小便黄、常低烧(无清涕鼻塞、非感冒病)等证。贫道认为此方的药物作用主要是在下焦滋阴降火。故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具有反运动人体左右之三阴经脉的功能。
         本方纯属是滋补肾阴的方剂,故专治肾阴不足而导致虚火上炎:如气壅痰嗽、头目眩晕、咽干舌痛、牙齿不固、自汗盗汗、血虚发热等证,两脉口寸部脉浮,其脉波寸宽尺窄者宜之。
         凡是补充下焦的药方,皆能促进“十二经脉”反运动功能。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