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白马公教子有方 崔浩以先贤为偶像
-
两晋南北朝时期,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有一个村庄,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村边流淌而过,小河边树木丛生。离小河不远处,一处高坡上,绿树掩映中,有一座建筑考究,颇气派的院落。房檐飞龙雕花,煞是精美、华丽,给人富丽堂皇的感觉。
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南北朝“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的故里。
崔浩,字伯渊(?—450 年),据有关书籍和资料记载,大约出生在370 年~380 年之间,在北魏做了五十多年的官,死时已七十多岁。
崔氏是清河大族。崔浩的父亲崔宏曾先后在前秦、后燕、北魏道武帝时任职,知识渊博,谋略过人,很得皇帝信任,官至吏部尚书,封白马公。
当初,道武帝拓跋珪建北魏,帮助拓跋珪制定礼乐刑法等各项制度的就是崔宏。《魏书》记载,当时“有司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今,申科禁,玄伯(崔宏字)总而裁之。”
崔浩出生之时,正逢乱世,东晋与北方各族交战,此起波伏。
崔宏戎马间隙,常回来看崔浩,有时望着珊珊学步的儿子,时常出神。
他认为,男儿生在乱世,首先要让他学会生存。
崔浩刚会说话,崔宏就教他背古诗,那些古诗中有不少军旅诗。他想从小让儿子知道男儿从军的生活。
到了崔浩能听故事的年龄,崔浩最高兴的事,就是依偎在父亲身旁,听父亲讲鬼谷子,姜太公吕尚、孙子、孙膑、管仲、田单、项羽、刘邦、韩信、张良、陈平、诸葛亮、曹操的故事。
朦胧的月夜中,崔浩有时恍惚中,仿佛真的看到一幕幕这样的情景:鬼谷子向弟子张仪、苏秦讲述完《鬼谷子》一书后,命张仪、苏秦跳进一个坑中,说:“你们下去,如果真能说得我流出眼泪,就不活埋你们,你们出来后就能分享君王、诸侯的土地”。苏秦、张仪站在坑中十分凄惨地哭诉,鬼谷子的泪珠儿籁籁地滴在衣襟上;姜太公在河边高举钓鱼杆,悠闲地钓鱼;孙武演兵场上怒杀吴王爱姬;孙膜被庞涓用阴谋剜掉两块膝盖骨后,指挥齐国军队在马陵道打败庞涓;管仲向齐桓公献计,识途老马把齐军带出“迷谷”,免遭全军覆没;田单运用火牛阵大败燕国;项羽乌江前别姬,横剑自刎而死;刘邦与项羽在该下争天下,用谋略,用四面楚歌瓦解、战胜项羽;韩信率汉军背水一战,大败赵国军队;张良为一位故意把鞋掉到桥下的老人拾鞋、穿鞋,后又辅佐刘邦争得天下;陈平告诫汉王刘邦宜将剩勇追杀霸王;诸葛亮摇着羽毛扇、巧施空城计;曹操雄才大略、剪灭群雄……
崔宏既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又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少年时代的崔浩跟随父亲几乎周游了半个中国,熟悉了各地的地理、地貌,对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了如指掌,为他后来成为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军事谋略家,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游览名山大川,了解不同的地理、地貌,是崔宏一大嗜好。少年时代的崔浩有幸和父亲去过一些值得他永远留下记忆的地方。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天,父亲带着崔浩走进一条长长的大峡谷。只见,两侧石壁陡峭高耸,而且愈近顶端,两面山势就愈趋于合拢似的。好像不情愿被分开。那谷底就是相连的机体,而潺潺溪水像是山流淌着的生命之脉。
崔浩问:“父亲,峡谷怎会成这种样子?”
崔宏说:“浩儿,你要知道,有高山的地方,必定有峡谷;而深渊的形成也必定因高山所致。”
崔浩问:“这是什么缘故呢?”
父亲说:“这是大地经过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演化形成的。”
崔浩和父亲站在万叠翠绿,气势磅磅的山巅上,极目远望,只见数不清的云团如潮似浪,冲向这聚拢的群峰,奔涌滚动。倾刻,在云海的汪洋中,仅存下几点山巅,如海上孤岛。
“浩儿,你看,这是瀑布云。”崔宏指着一片云流说。
崔浩顺着父亲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十分独特的云流从山顶向下倾泻而来,绿灰色中间杂有条纹,极似瀑布飞落,很有气魄。
崔宏又带着崔浩向另一座山峰攀去。父亲告诉崔浩,在那座山上,可以看到形状千姿百态的怪石。崔宏说:“浩儿,你要记注,人生就像登山一样,要想领略奇异的风光,就要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因为最美好的风光,往往在最险峻的高峰上。”
崔浩说:“父亲大人,我记住了。”
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崔浩随父亲来到一座高原上。内地的人们此时已摇着扇子,而这里早、晚却要穿皮袄。在高原上,给崔浩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片蔚蓝色的水域。
那天,父亲带着他走向这片蔚蓝色的水域,当这片蔚蓝色像幻影般出现在崔浩眼前时,他惊呆了:“大海怎么会到这里?”在他内心深处隐隐约约感到,这座高原上,隐藏着许多神秘莫测的故事。
父亲说:“当高原隆起的远古,海水并没有完全退去,而是随着高原的隆起,成为高原的血脉,与高原同生,在许多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中,在高原的深处,还残留着海的身影,并且完整地保留着海的记忆,海的历史,以及海的传说……”
父亲的讲述,使崔浩入迷,他极力想象昔远古时,这片蔚蓝色水域的故乡在何方?……
父亲依然充满激情他讲述着:“人生也应该像大海一样,留下一点自己的痕迹。当然,这很难,人生七十古来稀,但要有向往和追求,只要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尽上微薄的力量,历史就不会忘记你。”
父亲沉甸甸的话语留在了崔浩的心灵深处。
在崔浩的记忆里,秋天的黄昏最美。那天,父亲带他走进一座无名大山。
清澈、高远的碧空上,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飞翔,一会儿,排成“一”
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在崔浩眼里,雁阵是十分雄壮的,而大雁又是极有灵性的,它们那种一往无前、团结互助的精神,给予他许多有益的启示。
崔浩登上一座岩石,两眼仰视蓝色的苍穹,一缕缕白云随风飘去。突然,一只老鹰从他头顶上的绝壁间展翅飞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盘旋,越飞越高,最后变成一个小黑点。崔浩目不转睛地盯着苍鹰的盘旋。猛然,那只老鹰呼啸着从几千米的高空俯冲下来;……老鹰再飞起时,利爪下已抓着一只野兔,野兔的身体扭曲着,挣扎着……。老鹰又带着野兔俯冲下来,落到地上。过了一会,老鹰又盘旋着飞上高空。老鹰飞翔起来,那种力的展示,在崔浩心里留下极深的印象。他欣赏大雁那种悠闲、安详、有秩序。然而,他更赏识雄鹰那种强悍凶猛的力量,因为在弱肉强食的动乱年代,唯有强者、胜者为王。
崔浩和父亲走近一棵大树,它是一棵老树,高达七、八丈,树干两个人都搂不过来。它已饱经沧桑,满是皱纹的老皮展示着它的雄伟、挺拔、巍然屹立,干枯的树枝直指天空,犹如高举双臂,祈求苍天怜悯。也许不久前,它还神采奕奕,英姿勃勃。然而,此刻,它的血液已经凝滞,生命的火花已经消失,残酷的大自然结束了它的残生。
一阵秋风掠过,一片片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父亲叹息到:“大自然的四季可以更替。今年的冬天过去,还会迎来一个新的、明媚的春天,而人生的四季只有一次,一去就不复返了。故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在父亲的叹息声中,崔浩却发现一棵小树,它离老树不远,树枝上的叶子还未全黄,可见充满青春活力。阵阵秋风吹来,小树摇曳着,仿佛跃跃欲试……
几时的崔浩,不仅对英雄豪杰的故事感兴趣,而且对奥秘无穷的大自然着迷。每当夜幕降临,崔浩就会悄悄地独自坐在院子的角落里,虔诚地仰望浩翰的星空。
深邃的夜空中,繁星闪烁,崔浩目不转睛地盯着。在崔浩心里,这些闪烁的星星,都是有生命的精灵。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一条宽一的银河,平时不能相会,只有每年七月七,才能见上一面;北斗七星,像是军队的向导,不管夜多深,风多大,都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像一个巨大的指北针,永远镶嵌在深蓝色的天幕中;金星、木星、火星、土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窥视着人类,人类每一次大的劫难,都能从它们异样的表情中找到预感……
儿时的崔浩对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反应极为敏感。五、六岁时他就能从变化万千的云彩中预测到第二天是否刮风下雨。他对各种云,如鱼鳞云、炮台云等,都能分辨。
崔浩相信“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的说法。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山脉、江河、大海、天空、繁星,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只要你和它们融为一体,它们就会毫不保留的把内心的秘密坦露给你。
崔浩儿童时代,青少年时代对大自然孜孜不倦地探寻和思考,使得他有了别具一格,与常人不同的思维方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的积累,使得崔浩的心灵与博大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伟大,感受到人类在大自然中所处的位置。崔浩也试着从气象万千,神密莫测的浩翰星空中,预测纷繁复杂、波诡云谲的人类社会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
也许这让常人感到玄妙,其实古代,被称为谋略家始祖的鬼谷子,曾著《鬼谷先生占气》一书,就是专门的兵阴阳家著作。书中主要讲了通过观察气象来分析推测是否可以交战。其主体虽然荒诞,但其中包含了军事气象学和军事心理学的要素。有许多有价值的内核。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兵家崇信鬼谷兵谋。还有一些道士出身的军师们更是离不开兵阴阳学说。除了崔浩,还有徐愈功、魏征、袁天罡等,这些精于算计的谋士,多有些文化知识,也懂一些声、磁、天文仍气象、丹药、数学方面的知识。他们把朴素的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知识同神密的阴阳学说结合起来,再打着鬼谷子的大旗,在军事上往往可以安定人心,威慑敌手,收效奇特。崔浩凭借青少年时代的积累和探寻,后来成了这方面的集大成者,为北魏王朝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个人的一生,在那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里,不过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作为北魏谋臣的崔宏,在崔浩的青少年时期,便开始对他进行谋臣素质的培养。
一个闷热的夜晚,突然,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古代久远的钟声,使人惊恐万状,崔浩辗转未寐。
一道闪光,一声沉闷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上的银河涌出,把银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窗外,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像是千军万马在厮杀。崔浩倾听着,脑海里闪现着楚汉之战,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的生死之战。
不知什么时候,千军万马的厮杀平息了,大雨变成中雨,小雨,均匀地落在屋顶上,宛如柔美的催眠曲,崔浩渐渐入睡。
当窗外透进第一缕光线时,崔宏正敲着崔浩的门。
崔浩忙爬起身,穿上衣服,走出门外。
父子二人向一处小树林走去。
父亲问:“浩儿,你对昨天那场暴风雨有何感想?”崔浩说:“父亲大人,小儿昨夜几乎未眠,那暴风雨像是千军万马在厮杀,小儿恍惚中,好像看到楚霸王项羽和刘邦在厮杀。”父亲问:“浩儿,你看暴风雨后的今天有什么变化?”崔浩抬起头,只见蔚蓝色的天空像被清洗了一样,碧空万里;树上的树叶,脚下的花草,翠绿欲滴,说:“父亲的意思是说暴风雨后,一切归于平静,一切更美好了。”
崔宏高兴他说:“浩儿悟性甚佳。但我只是借助这一自然现象,向你讲述作为谋臣之道。大自然有时与人生,与社会,与时代,惊人的相似。大千世界是变化无常的,谋臣辅佐的君王的情绪,心理,也是变化无常的。”
崔浩聚精会神地听着。
崔宏接着说:“先贤们告诉我们,一个想成就大业的谋臣,必须从小立志,树立远大抱负,并为完成这一伟大抱负博览群书,审时度势。一言以概之:把握时机,抓注机遇。”
崔浩问:“父亲大人,如果我面;临这种机遇时应该怎样去做?”崔宏说:“先贤们认为,事物的发展,也会像大自然一样瞬息万变。一个高明的谋十,必须反复地去寻求最佳的适应步骤,并且能够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去制定各种相应的措施。”说话间,父子二人步入一片小树林,顿时,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崔宏深深地吸了一口,接着说:“完贤们还告诉我们,世上凡事都有相合与相背两种情况,但不论是相合,或是相背,作为一个谋臣,都必须拿出各种计谋去适应它。所以,谋臣生在世上,如果想要立身处世,施行主张,传播声名,就必须及时抓住事物转化时机,选择最适宜的天时,审视该国政治所宜多或所宜少。因此,谋臣总比一般人能预先感受到事物的变化,并且能随着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施政方针。”
崔浩走到一棵大树下站定,问:“父亲大人,您说的这番道理,小儿都明白,您最好再讲得具体点。”
崔宏说:“先贤们常说:世上没有永远高贵的东西,事情也没有永远师法的榜样。作为谋臣要运用谋略必然先要衡量天下的形势,然后再因势利导。
古时候那些善于运用谋略的高明谋臣,能够协同四海臣民,囊括列国诸将,将他们说服,运用自己的谋略,转化他们,改变他们,然后从中再寻找一个真正可以辅佐的君王,辅佐他成就霸业。“
崔浩说:“父亲大人,您能讲点古时的谋臣怎样选择君王吗?”
崔宏说:“比如说,贤相伊尹五次事奉商汤王,又五次事奉夏桀王,最后才决定一心一意地辅佐商汤王成就霸业;姜太公吕尚三次事奉周文王,三次事奉殷纣王,却始终不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图,最后才下决心一心一意辅佐周文王成就霸业。”
听完父亲这番话,崔浩向远方望去“。内心却思绪万千。
崔宏用爱抚的眼光看着儿子,说,“谋臣之途艰险啊!先贤们说过:一个谋臣策士,如果不是具有极高的智慧和道德,并且通晓深奥的道理,也就不能立身处世,治理天下;如果不竭尽全力地去观察事物的实情,也就不能穷究事物的本原和真相;如果不肯聚精会神地去苦苦思索,就不能灵活地运用军事计谋;如果聪明才智不够精绝,也就不能成就功名;如果为人不够真诚,也就不会有知人之明。所以,要想成为谋臣,自己一定要先估量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何,衡量一下自己与要辅佐的人相比,掌握的谋略多还是少,看看对方哪方面不如自己,这样,才可决定是出仕,还是隐退;或采取怎样的纵横之术说服君王。”
崔浩虔诚地望着父亲说:“父亲大人,您今天这席语重心长的话,小儿终身难忘!”
崔宏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儿子,说:“浩儿,我相信你会比我干得更出色。”
父子二人当时可能都没想到,父子二人这一天的长谈,一直影响着崔浩的一生。
崔浩生当乱世。
在崔浩懂事不久的公元383 年,即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八月初八,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秦晋淝水之战。
崔洁父子密切关注着秦晋淝水之战。
秦王符坚率领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军3 万,分兵三路大举南下。
秦军进攻的浩大声势,极大地震动了晋京师建康,人人惊恐万状。
十月,秦前锋符融部在淮河方向发动了进攻,十月十八日,攻占了战略重镇寿阳。将军慕容垂也攻占了郧成,杀晋将王太丘。
十一月,晋将军谢石命广陵相刘牢之率精锐兵卒5000人,二举将梁成军击败。晋将军谢石等诸军开始沿淮河水陆并进,直抵寿阳东北淝水岸边。符坚登寿阳城看到晋军军威严整,开始有点害怕,甚至把八公山上的草土,也当成晋军。
由于前秦军队阻肥水为阵,晋兵无法渡过,晋军将领谢玄便派使者对待融说:“你们孤军深入,可是逼水为阵,这不是早日决战,而只是作持久之计而已。如能移阵稍退,使我军得以渡水一决胜负,岂非快事!”苻坚部下诸将,皆主张不让晋军渡过淝水,说这是万全之计。苻坚却要让晋军半渡时,以铁骑围而歼之,苻融也同意这个意见,因此,挥军稍退,秦兵却阵势大乱,因一退再退,无法控制。东晋降于前秦的朱序等则乘机在阵后大喊,“秦兵败矣!”秦兵不明真相,争相逃命。这时,晋谢玄等己率8000精骑渡过河来,向秦军猛冲。苻融见大势不好,欲驰马阻止秦军后退,不慎,马被绊倒,苻融跌下马来,被晋军杀死,苻坚也身中流矢。谢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秦兵大败,自相践踏而死者,蔽野塞川,难以胜数。东晋收复了寿阳。至此,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秦晋淝水之战,历经四个月便告结束。
崔宏十分重视秦晋淝水之战,晋何以8 万人,战胜了秦军90万人?面对这一大战役,崔宏陷入了深思。不久,便轻车简从,带着崔浩实地考察了淝水之战的战场,并走访询问了淝水之战的当事人。
崔宏父子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详细了解了淝水之战的经过。望着奔流不息的淝水,崔宏叹息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崔浩说:“这一悲惨的结局,怕是苻坚做梦也想不到的,如果事物按照苻坚、苻融原先预想的方案,实现半渡而击,那么,淝水决战鹿死谁手,则定当别论。如此看来,秦军的主动后撤,不能不是决定秦军惨败的偶发因素。”
崔宏望着摇摇欲坠的夕阳,又说:“苻坚是位具有雄才大略之君,但对基本战略形势估计是错误的。即忘记了孙子所说的‘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前秦是一个多部族组成的国家,部族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复杂,前秦虽表面上统一北方地区,然而,根基不稳,苻氏内部内耗相当严重;对伐晋之战,朝中意见严重分歧;更有甚者是秦连年征战,耗资巨大,兵疲民困。这是秦甚为不利的战略形势。”
崔浩细心倾听着父亲深刻的分析,问道:“父亲大人,您说,如果苻坚不急于伐晋,秦与晋谁会取胜?”
崔宏说:“假若苻坚能够认真听取诸大臣的意见,或实行王猛‘按兵积谷’,富国强兵,稳定内部,以观东晋之变,再伺机谋取的策略,那么击灭晋朝似也在情理之中。”
崔浩问:“前秦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崔宏说:“一是符坚骄傲轻敌,对军队的调集,战争准备,战略策略的制定,临战的组织指挥,十分轻率。对敌人的战争实力。抵抗意志,军队数量,作战素质,更是一无所知,自然难以逃脱骄兵必败的历史规律。二是战略指挥上的错误。”
崔浩说:“父亲大人,请您详细讲一讲苻坚在战略指挥上的错误。”
崔宏说:“苻坚灭晋决心之坚定,并以90万大军,兵出多路,以中路为主,会攻建康的战略部署,不失为上乘的决策。但严重的缺陷却是只有战略上的分进,没有战略上的协同。各路大军各自为政,因而在决战中除中间一路的前锋部队到达战场,其他各路均远离主战场之外。”
崔宏叹了口气,望着夕阳下宛如泛着鲜血般的淝水,说:“说是90万,实则只有符坚统率的中路前锋部队投入了交战,且这支部队首次于洛涧失利,便被歼灭5万人,优势已经相对减弱。其他各路大军,大都心怀鬼胎,襄阳方向的慕客垂只进至郧,便止军不前;东路幽冀两州之军,下至彭城,也犹不见下文;凉州之军行至咸阳,淝水决战便已展开;蜀地顺长江而下的姚苌等军更是不见任何动静,便随着淝水战败,收兵而归。”
崔浩望着父亲,夕阳中,是那样威武。他个子不高,也未披兵甲,却依然威风凛凛,当然,那是与大将军们不同的气派,父亲乃胸中有百万雄兵的当世谋士。他那非凡的记忆力,雄辩的口才,料事如神的预见性,都使崔浩敬佩不已。父亲是崔浩心中的大英雄、楷模,是他一生中最佩服的人。
崔宏望着渐渐落入山后的夕阳,接着说:“苻坚在战略指挥上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甩掉主力,亲率八千轻骑驰往前线,打乱了自己的指挥中枢,也是其战略指挥上的重大失着。当初,苻坚如果接受和尚道合的建议,不随军出征,坐镇京师或洛阳;或者即使进至项城,始终驻于该城,牢守自己的大本营,关照全局,指挥调度各路大军,也并非不是可取之策。如果这样,即是有洛涧失利,淝水战败,也不致引起其战略全局的总崩溃。”
当崔宏分析完秦晋淝水决战后,夜幕已经降临了。崔浩看到夜色中父亲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崔浩说:“父亲大人,听完您的分析,我对秦晋淝水之战的关键性问题明白了,将来我如果遇到此类事情,我一定会引以为戒。”
崔宏说:“浩儿,实际的战场,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瞬息万变的,绝对不能只凭老经验,要灵活运用兵法和经验,这样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崔宏父子二人顺着淝水往回返,风吹着淝水,不时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当年秦晋淝水之战的冤魂的呜咽声,令人伤感又毛孔悚然,崔宏父子加快了步伐。
多少年以后,崔浩依然记得父亲对秦晋淝水之战的精僻分析,依然记得淝水的鸣咽声。从那时起,崔浩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开始潜心研究兵法,研究谋略家始祖鬼谷子,关注着天下的大事。用他那双锐利的眼睛来观察周围发生的一些事情,以他并不成熟的头脑来思考一些能够思考的问题。
崔浩听说,秦晋淝水之战后,秦王苻坚年底返长安,公元385 年被姚苌所杀,前秦亡。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先后建立了后秦、后燕、西燕、北凉、西凉、北魏、大夏等国家。崔浩朦胧地意识到,天下将要大乱了。
此时,崔浩的父亲崔宏正在后燕辅佐燕主慕容垂。当时,后燕在北方是十分强大的国家,崔宏跟随后燕主十分忙碌。崔浩很希望父亲能回来一趟,给他讲讲天下的形势。
一日,崔浩正在院内练剑术,忽听远处传来马蹄声。他随即跑出院外,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不一会,崔宏和侍从骑马来到院前。
崔浩上前行礼“父亲大人。”
崔宏生得身体匀称,但一双眼睛十分有精神,似乎那里面蓄满智慧。他看到崔浩十分高兴,问:“浩儿,你刚才在于什么?”
崔浩答:“小儿在练剑术,听到马蹄声,估计是父亲大人回来了。”
崔宏问:“你是练花剑还是练进攻之剑?”
崔浩答:“回父亲大人,小儿练的是进攻之剑,花剑是姑娘们练的。吾辈堂堂男儿,欲谋大事,练好剑术,来日才能驰骋疆场。”
崔宏道:“浩儿,切记:”剑者,器也‘,只是手中的一件东西,可用来防身,也可用来进攻敌人,但并不可谋大事。谋大事者不凭蛮力,而要动脑子,即有谋略。“
崔浩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听。
崔宏又道:“当然,剑术,剑术,关键在‘术’上。要在‘术’上作文章。”
崔浩点头。
崔宏问:“浩儿,我让你读的《孙子兵法》读得怎样了?”
崔浩答:“小儿已熟读,现在能倒背如流。”
崔宏道:“浩儿,千万不能读死书,更不能纸上谈兵,要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兵法,用则灵,不能则废。”
崔宏示意崔浩,说:“你进屋给我也拿把剑来。”
崔浩进屋把剑拿出。
只见那剑鞘玲拢剔透,闪烁着黄灿灿的光。
崔宏接过剑,“刷”地一声抽出剑,只听那剑发出十分锐利的声响,阳光下,闪闪发光。
崔宏拿起剑,对着崔浩,道:“浩儿,吾与你比试一下剑法。”
崔浩:“父亲与我比剑,孩儿不敢。”
崔宏道:“浩儿,你怎么这么书呆子气,在战场上是没有父母、父子的,胜者王,败者寇。”
“看剑!”崔宏毫不手软地刺了第一剑。
崔浩也振作起精神应战。
父子两个你一剑,我一剑,杀得难解难分。
崔宏抓住一个空档,直向崔浩刺来。当然这只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并未真刺中,但在现实战场上,崔浩必死无疑。
崔宏用眼睛盯着崔浩说:“浩儿,你知道你这局为什么输吗?”
崔浩,……
崔宏道:“第一局,你输在不了解对手上。双方击剑也像敌我双方在战场上交战一样。孙武在《孙子兵法》开卷的《计篇》中提出:”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这种思想告诉我们在击剑前,要做好击剑前的各种必要的分析,要千方百计了解敌我双方的技术、战术、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优势,方能有针对性的采用策略。这就是《孙子兵法》上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指导下,要求击剑者在战前千方百计地克服自己的弱点,使对手无隙可乘,无懈可击,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做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可胜’。在击剑中则表现为:”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纵观天下,群雄争霸,君主、诸侯、将军、百姓、好战者、大志者,都在研究兵法,以求生存。吾等只能不断地从博大精深的中国兵法各派中汲取营养,洞察各国风云变化,方能高人一筹,‘先胜而后求战’,此乃《孙子兵法》精华‘全胜’的前提。”
崔浩心领神会地点头。
随即,父子二人又刀光剑影厮杀起来。崔宏虽人过中年,但体魄强壮,步伐灵活,剑刺得很有章法。只见崔宏频频进攻,最终把崔浩逼到一个墙角处,随后得手,赢了第二局。
第二局结束,崔宏面不改色,心不跳,问:“浩儿,这一局你又输在何处?”
崔浩,……
崔宏道:“第二局,你输在被动挨打上。孙子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要求参战者善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这一点对于实力优势较大的对手来说并不难,只要头脑清楚,发挥正常;在击剑中自然能掌握主动权。但如果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合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就可以造成一种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态势。“
“造成我之主动,对手之被动的态势,不但要求自己蓄积足够强的战斗力,突发性的冲击力,而且,要使对手陷于被动挨打的态势,即‘动敌’——调动对手。使不易战胜的对手变成可战胜的对手。”
崔浩目不转睛盯着父亲。
崔宏滔滔不绝:“对于不轻易进攻的对手要采取‘攻其所必救’,使对手不得不与我战的战术;对于急攻冒进的对手要避其锐气,消磨其锋芒,使之疲惫,尔后‘击其情归’,将其击败,做到强而避之,实而备之,佚而劳之;对于盲目进攻的对手则应使对手产生错觉,要采取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迷惑战术。采取这种战术要注意三点: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避其锋芒,乘虚而入,折其锐气;在击剑中要因势而变,一招未成,一招又起,使对手无还手之力。”
崔浩对父亲运用《孙子兵法》这样熟练,从心里佩服,频频点头称是。
崔宏道:“刚才我赢你是靠‘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主动进攻。在争取主动方面,除了动敌,孙武还提出了‘示形’的办法,争取主动,摆脱被动。‘示形’包括‘形人而我无形’两方面。”形人‘即利用假象迷惑对手,使之暴露弱点,为我提供有利战机。所谓’我无形‘就是要隐藏形迹,深而不露,达到’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的地步。这样,能增大已方进攻的主动性和突然性,增大对手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在击剑中的攻防转换上做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崔浩被父亲说得眼睛闪闪发光,那股求胜的锐气焕发出来。
崔宏又道:“在《孙子兵法》中,‘避实击虚’,‘以众击寡’是孙武提出的造成相对优势,取得作战主动权,战胜对手的精采之说。孙武用于‘水之形,避高而趋下’的生动比喻,要求击剑者‘避实而击虚’,攻击敌人防御的薄弱环节,造成对手‘兵之所加,如以石击卵’的凌厉攻势,迅速攻击对手。此乃《孙子兵法》‘全胜’之说的必要条件。”
崔宏说完,看着崔浩。
崔浩求战似的说:“父亲大人,小儿再与您比试一次如何?”
崔宏赞许地点了点头,随即脸色严肃,摆开决战的架势。
一开场,崔浩展开了凌厉的攻势,左杀右突。崔宏沉着应战,一一闪开。
崔浩刺来刺去只那几个动作,被崔宏挡开后,竟没了招数。
崔宏挡开崔浩刺来的一剑后,随即开始反击,只见他剑法灵活多样,刀光剑影,没几个回合,崔浩又败下阵来。
崔宏问:“浩儿,此局你又为何失手?”
崔浩答:“小儿不知。”
崔宏道:“浩儿这一局开场你比较主动。但取得主动权并不等于取得最后胜利。如果战法单一,对手很快就会适应,同样很难取胜。所以,孙武提出‘因敌而制胜’。即要求随时随地地了解对手的变化,并针对面前的情况灵活地变换自己的打法。所谓‘兵无常势’,如同‘水无常形’一样,故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方可以说‘用兵如神’,在击剑中双方的打法是瞬息万变的,要根据对手的招法,力量的大小,身材的高低来决定自己的防守招法,要抓住对手发力后回防不及的间隙,运用合理的招法破敌。”
崔浩问:“父亲大人,都有哪几种招法?”
崔宏道:“就战法的变化情况,主要有:其一,临机应变。即临场对敌时,要根据亲自感知到对手技能,体能,战法的情况,修正战前作战方案。
采取更符合实际的打法,为取胜奠定基础;其二,以变应变。即随对手的变化而及时变换自己的剑法,形成一种‘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主动’的态势;其三,以变引变。即我有目的地主动变化战法引动对手变换剑法,甚至使对手弃长用短失去主动权。此即孙子的‘致人而不致于人’。浩儿,你记住,在击剑中,兵法的运用远不止这些,比如佯攻巧取等,吾等都应细致地研究和运用,才能置敌手于死地。“
崔浩听得十分神往。
崔宏说:“浩儿,再战最后一回,你要坚持到最后。”
崔浩说:“小儿遵命。”
当崔浩刚刚拿好架势,只听崔宏“嘿”地大喝一声,随即双手抡剑向崔浩头顶之上扑杀过去,大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崔宏穷追不舍,随即又向崔浩胸口猛刺一剑,崔浩急忙一躲,不想脚下未站稳,一屁股坐到地上。
崔宏向前跨了一步,拿剑在崔浩胸前象征性地比划了一下、算是结束了最后一场拼搏。
崔浩还惊魂未定,崔宏上前把崔浩拉起来。
崔宏道:“浩儿,最后这一场你输在哪里了?”
崔浩说:“小儿输在无智无勇上。”
崔宏道:“浩儿悟性尚可。孙武在《计篇》中把‘智、信、勇、严’的良将精兵看做是决定战争的重要因素。击剑、战场上,要求击剑者、将帅、谋臣勇敢坚定,多谋善断,要求将帅赏罚有‘信’,爱护士卒,纪律‘严明’。
我对你‘信’而且‘严明’,相信你会知道我用心良苦。“
“战争是残酷的,对将帅有很多考验,作为将帅不但本身要具备良好的素质,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战场上,无论胜负怎样,双方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尽力拼搏,不遗余力地去争取胜。利或扭转败局。面对复杂的战场局面,将帅要沉着、冷静、顽强、勇敢、不畏强敌。此乃《孙子兵法》‘全胜’之说的根本条件——良将精兵。”
崔浩被父亲雄辩的话语所征服,一字不漏地记在心里。
回到屋里,崔宏详细地给崔浩讲了天下形势,说:“现在北方群雄争霸,但真正能与后燕抗争的只有北魏,北魏主拓跋珪是个智勇双全的人,后燕主慕容垂不如他,太子慕容宝比他差得就更远了。我预测,后燕与北魏为争夺北方的霸权,肯定会有一场大的战争。”
崔浩问:“以父亲大人之见,后燕与北魏之战,准有可能取胜?”
崔宏说:“北魏取胜的可能性大些。”
崔浩问:“父亲大人有什么根据吗?”
崔宏说:“后燕主慕容垂当政前期,南征北战,确有一番开拓进取的雄心壮志,因之成为众望所归的明主。但年老以后,一方面由于生理的变化,偏执傲慢,听不进正确意见;另一方面由于体弱多病,精力不支,渐渐把大权移交无能的太子慕容宝。这真是悲哀。”
崔浩问,“这种局面不能改变吗?”
崔宏说,“这是天意,改变不了。”
崔宏父子彻夜长谈,崔宏说:“浩儿,这些年,你没辜负我的期望,长进很大。”
崔宏只住了一夜就匆匆赶回驻地。
崔浩望着远去的父亲,感到忧心忡忡。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