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道德经上篇
-
钦定四库全书
老子道德经上篇
魏 王弼 注
一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体道章今依张之象所録王注原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凡有皆始於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案永乐大典此句上无故字】
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於微而後成始於无而後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後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门两者始与母也【案永乐大典母作无误】同出者同出於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谓之玄者取於不可得而谓之然也谓之然则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则是名则失之远矣【案此二句疑有脱误】故曰玄之又玄也衆妙皆从同而出故曰衆妙之门也
二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养身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案各本俱作形陆德明经典释文作较盖用弼本】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而偏举也【案原本无而字今据永乐大典校?】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自然已足【案永乐大典足作定】为则败也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智慧自备为则伪也
功成而弗居【案永乐大典无而字弗作不】
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夫唯弗居【案永乐大典弗作不】是以不去
使功在已则功不可久也
三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安民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案原本及各本俱无民字惟永乐大典有之据弼注故可欲不见上承没命而盗则经文本有民字今校?】
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案称释文云一本作号一本作名】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
弱其志强其骨
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心虚则志弱也【案心虚则志弱也六字原本缺释文有应在此注之下今校?】
常使民无知无欲
守其真也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智者谓知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四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无源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案或一作若】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故人虽知万物治也治而不以二仪之道则不能赡也【案赡原本作瞻今据永乐大典校改】地虽形魄不法於天则不能全其宁天虽精象不法於道则不能保其精冲而用之用乃不能穷满以造实实来则溢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其为无穷亦已极矣形虽大不能累其体事虽殷不能充其量万物舍此而求主【案永乐大典作求其生】主其安在乎不亦渊兮似万物之宗乎锐挫而无损纷解而不劳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德不能过其载天慊其象德不能过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五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虚用章永乐大典连後章至用之不勤也为第五章自天长地久至故能成其私为第六章以下章次俱异今悉依张之象所録王注原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造立施化【案原本脱此四字今据永乐大典校?】则物失其真有恩有为则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载矣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於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则莫不赡矣【案赡原本作瞻今据永乐大典校改】若慧由巳树【案慧惠古通】未足任也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刍狗也【案比永乐大典作化】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案屈释文作掘】动而愈出橐排橐也龠乐龠也橐龠之中空洞无情无为故虚而不得穷屈动而不可竭尽也天地之中荡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穷犹若橐龠也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愈为之则愈失之矣物树其恶事错其言不济不言不理必穷之数也橐龠而守数中则无穷尽弃己任物则莫不理若橐龠有意於为声也则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六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成象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处卑而不可得名故谓天地之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门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与极同体故谓之天地之根也欲言存耶则不见其形欲言亡耶万物以之生故緜緜若存也无物不成用而不劳也故曰用而不勤也
七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韬光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
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无私者无为於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八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易性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衆人之所恶
人恶卑也
故几於道
道无水有故曰几也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案永乐大典正作政古通用】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言人皆应於治道也【案永乐大典人作水治作此】
九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运夷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巳
持谓不失德也既不失其德又盈之势必倾危故不如其巳者谓乃更不如无德无功者也
揣而梲之【案梲各本俱作锐惟释文作梲音锐】不可长保
既揣末令尖又锐之令利势必摧?故不可长保也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不若其巳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不可长保也
功遂身退【案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四时更运功成则移
十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能为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犹处也营魄人之常居处也一人之真也言人能处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无离乎则万物自宾也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专任也致极也言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能若婴儿之无所欲乎则物全而性得矣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玄物之极也言能涤除邪饰至於极览能不以物介其明疵之其神乎【案二句疑有脱误】则终与玄同也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
任术以求成运数以求匿者智也玄览无疵犹絶圣也治国无以智犹弃智也能无以智乎则民不辟而国治之也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案注义无似作为】
天门谓天下之所由从也开阖治乱之际也或开或阖经通於天下故曰天门开阖也雌应而不倡因而不为言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言至明四达无迷无惑能无以为乎则物化矣所谓道常无为侯王若能守则万物自化
生之
不塞其原也
畜之
不禁其性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不塞其原则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则物自济何为之恃物自长足不吾宰成有德无主非玄而何【案而永乐大典作如古文而如通用】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十一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无用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实统衆也
埏埴以为器【案埏各本俱作埏惟释文作挻】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木埴壁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为用也【案永乐大典无也字】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
十二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检欲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曰盲聋爽狂也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难得之货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
十三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厌耻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宠必有辱荣必有患惊辱等荣患同也为下得宠辱荣患若惊则不足以乱天下也
何谓贵大患若身
大患荣宠之属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谓之大患也人迷之於荣宠返之於身故曰大患若身也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由有其身也
及吾无身
归之自然也
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案若可寄永乐大典作则可以寄河上公注本作则可寄於天下】
无以易其身故曰贵也如此乃可以托天下也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案若可托永乐大典作乃可以托河上公注本作乃可以托於天下】
无物可以损其身故曰爱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然後乃可以天下付之也十四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赞玄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体不知为名故不可致诘混而为一也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案永乐大典绳绳下有兮字】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欲言无耶而物由以成欲言有耶而不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
是谓惚恍
不可得而定也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有有其事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虽今古不同时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虽远其道存焉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十五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显德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案豫一作与】若冬涉川
冬之涉川豫然若欲度【案若原本讹作者今据永乐大典校改】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见之貌也
犹兮若畏四邻
四邻合攻中央之主犹然不知所趣向者也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覩德趣不可见亦犹此也
俨兮其若容【案容一本作客】涣兮若氷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凡此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案永乐大典无久字】动之徐生夫晦以理物则得明浊以静物则得清安以动物则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难也徐者详慎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
盈必溢也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案蔽永乐大典作敝】
蔽覆盖也
十六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归根章】
致虚极守静笃
言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
万物并作
动作生长
吾以观复【案观下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有其字】
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於虚动起於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於虚静是物之极笃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各返其所始也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归根则静故曰静静则复命故曰复命也复命则得性命之常故曰常也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常之为物不偏不彰无皦昧之状【案皦原本讹作敝今据永乐大典校改】温凉之象故曰知常曰明也唯此复乃【案永乐大典无乃字】能包通万物无所不容失此以往则邪入乎分则物离其分【案原本脱其字今据释文校?】故曰不知常则妄作凶也
知常容
无所不包通也
容乃公
无所不包通则乃至於荡然公平也
公乃王
荡然公平则乃至於无所不周普也
王乃天
无所不周普则乃至於同乎天也【案也永乐大典作均】
天乃道
与天合德体道大通则乃至於极虚无也
道乃久
穷极虚无得道之常【案道永乐大典作物误】则乃至於不穷极也【案穷原本讹作有今据永乐大典校改】
没身不殆
无之为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残用之於心则虎兕无所投其齿角【案齿永乐大典作爪】兵戈无所容其锋刃何危殆之有乎
十七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淳风章】
太上下知有之【案下永乐大典作不吴澄注亦作不】
太上谓大人也大人在上故曰太上大人在上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故下知有之而已言从上也【案言从上也四字原本误移於信不足焉节注内永乐大典在有之而已下今校改】
其次亲而誉之【案而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之】
不能以无为居事不言为教立善行施使下得亲而誉之也
其次畏之
不复能以恩仁令物而赖威权也
其次侮之【案永乐大典无其次二字】
不能法以正齐民而以智治国下知避之其令不从故曰侮之也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夫御体失性则疾病生辅物失真则疵衅作信不足焉则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已处不足非智之所齐也【案此节注夫御上有言从上也四字今据永乐大典移於首节注末永乐大典又误以此注移寘其次亲而誉之三节注前仍以此本为长】
悠兮其贵言【案悠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犹】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见也其意趣不可得而覩也无物可以易其言言必有应故曰悠兮其贵言也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以形立物【案形永乐大典作刑】故功成事遂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
十八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俗薄章】
大道废有仁义
失无为之事更以施慧【案施原本作於今据永乐大典校改】立善道进物也
慧智出有大伪【案慧智各本俱作智慧河上公注本作智惠】
行术用明以察奸伪趣覩形见物知避之故智慧出则大伪生也【案永乐大典脱生也二字】
六亲不和有孝慈【案慈永乐大典作子】国家昏乱有忠臣
甚美之名生於大恶所谓美恶同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鱼相忘於江湖之道则相濡之德生也十九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作还淳章永乐大典此章与上章合为一章】
絶圣弃智民利百倍【案永乐大典此二句在絶仁二句之下】絶仁弃义民复孝慈絶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圣智【案永乐大典圣下有人字】才之善也仁义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而直云絶文甚不足不令之有所属无以见其指故曰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故令人有所属属之於素朴寡欲
二十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异俗章】
絶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案若何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下篇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然则学求益所能而进其智者也若将无欲而足何求於益不知而中何求於进夫燕雀有匹【案燕原本作鸷今据永乐大典校改】鸠鸽有仇寒乡之民必知旃裘自然已足益之则忧故续凫之足何异截鹤之胫畏誉而进何异畏刑唯阿美恶相去何若故人之所畏吾亦畏焉未敢恃之以为用也
荒兮其未央哉
叹与俗相返之远也【案永乐大典无此句】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案春登台一本作登春台】
衆人迷於美进惑於荣利欲进心竞故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也
我独泊兮其未兆【案永乐大典无独字】如婴儿之未孩
言我廓然无形之可名无兆之可举如婴儿之未能孩也
儽儽兮若无所归【案儽儽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乘乘】
若无所宅
衆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案永乐大典无而字】
衆人无不有怀有志盈溢胸心故曰皆有余也我独廓然无为无欲若遗失之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
絶愚之人心无所别析意无所好欲犹然其情不可覩我颓然若此也
沌沌兮
无所别析不可为明【案明原本作也今据永乐大典校改】
俗人昭昭
耀其光也
我独昏昏【案昏昏河上公注本作若昏】俗人察察
分别别析也
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案澹兮永乐大典作漂乎一本作忽兮】
情不可覩
飂兮若无止【案飂河上公注本作漂永乐大典无下有所字】
无所系絷
衆人皆有以
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而我独顽似鄙【案一本无而字】
无所欲为闷闷昏昏若无所识故曰顽且鄙也
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食母生之本也人者皆弃生民之本贵未饰之华故曰我独欲异於人
二十一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虚心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案是永乐大典作之】
孔空也惟以空为德然後乃能动作从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恍惚无形不繋之叹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案此二句一本在下二句之下】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以无形始物不系成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也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窈冥深远之叹深远不可得而见然而万物由之其可得见以定其真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信信验也物反窈冥则真精之极得万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至真之极不可得名无名则是其名也自古及今无不由此而成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
以阅衆甫
衆甫物之始也以无名?万物始也
吾何以知衆甫之状哉【案状各本俱作然】以此
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於无哉以此知之也
二十二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益谦章】
曲则全
不自见其明【案明原本作名今据永乐大典校改】则全也
枉则直
不自是则其是彰也
洼则盈
不自伐则其功有也
敝则新
不自矜则其德长也
少则得多则惑
自然之道亦犹树也转多转远其根转少转得其本多则远其真故曰惑也少则得其本故曰得也【案此二句永乐大典作下节注误】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一少之极也式犹则之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虚无章】
希言自然
听之不闻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然则无味不足听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
故飘风不终朝【案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无故字】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言暴疾美兴不长也
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
从事谓举动从事於道者也道以无形无为成济万物故从事於道者以无为为君不言为教緜緜若存而物得其真与道同体故曰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得少也少则得故曰得也行得则与得同体故曰同於得也
失者同於失
失累多也累多则失故曰失也行失则与失同体故曰同於失也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案永乐大典无乐字下二句同】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言随行其所故同而应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忠信不足於下焉有不信焉【案焉永乐大典作也】
二十四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苦恩章】
企者不立【案企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跂】
物尚进则失安故曰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案在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於】曰余食赘行其唯於道而论之若却至之行盛馔之余也本虽美更可薉也本虽有功而自伐之故更为肬赘者也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案处下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有也字】
二十五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象元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案立下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有而字】
寂寞无形体也无物之匹故曰独立也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周行无所不至而免殆【案免永乐大典作危】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为天下母也
吾不知其名
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
字之曰道
夫名以定形字以称可言道取於无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称最大也
强为之名曰大
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之所由则系於大大有系则必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曰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
逝行也不守一大体而已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
逝曰远远曰反
远极也周无所不穷极不偏於一逝故曰远也不随於所适其体独立故曰反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也虽不职大亦复为大与三匹故曰王亦大也
域中有四大
四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後谓之为道然则是道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
而王居其一焉
处人主之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於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顺自然天故资焉天法於道地故则焉地法於天人故象焉所以为主其一之者主也
二十六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重德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凡物轻不能载重小不能镇大不行者使行不动者制动是以重必为轻根静必为躁君也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以重为本故不离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不以经心也【案永乐大典脱此句】
奈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案本河上公注本作臣永乐大典作根】躁则失君
轻不镇重也失本为丧身也失君为失君位也【案为永乐大典作谓古通用】
二十七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巧用章】
善行无辙迹
顺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
善言无瑕讁
顺物之性不别不析故无瑕讁可得其门也
善数不用筹策【案数河上公注本作计】
因物之数不假形也
善闭无关楗【案楗原本作键今据释文校改注同】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因物自然【案此句原本作自物因然今据永乐大典校改】不设不施故不用关楗绳约而不可开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圣人不立形名以检於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不尚贤能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常使民心无欲无惑则无弃人矣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案永乐大典无者字】不善人之师
举善以师不善故谓之师矣
不善人者【案永乐大典无者字】善人之资
资取也善人以善齐不善以善弃不善也故不善人善人之所取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虽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於其道必失故曰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二十八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反朴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案永乐大典此节在复归於无极之後据注仍宜在前】
雄先之属雌後之属也知为天下之先也必後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也谿不求物而物自归之婴儿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式模则也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忒差也
复归於无极
不可穷也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此三者言常反终後乃德全其所处也下章云反者道之动也功不可取常处其母也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圣人因其分散故为之立官长以善为师不善为资移风易俗复使归於一也
故大制不割
大制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故无割也
二十九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无为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案永乐大典器下有也字】
神无形无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
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案歔河上公注本作呴】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案挫河上公注本作载】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凡此诸或言物事逆顺反覆不施为执割也圣人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除其所以迷去其所以惑故心不乱而物性自得之也三十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俭武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强於天下况人主躬於道者乎
其事好还
为始者务欲立功生事而有道者务欲还反无为故云其事好还也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後必有凶年
言师凶害之物也无有所济必有所伤贼害人民残荒田亩故曰荆棘生焉【案永乐大典焉作也】
善有果而已【案有永乐大典作者而已下有矣字】不敢以取强
果犹济也言善用师者趣以济难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强於天下也【案也永乐大典作矣】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吾不以师道为尚不得已而用何矜骄之有也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言用兵虽趣功果济难然时故不得已当复用者但当以除暴乱不遂用果以为强也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案不一本作非】
壮武力暴兴喻以兵强於天下者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故暴兴必不道早已也
三十一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偃武章】
夫佳兵者【案一本无者字】不祥之器【案永乐大典无之器二字】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案永乐大典处下有也字】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案自此句至言以丧礼处之似有注语杂入但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经文今仍之】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案恬淡河上公注本作恬惔一本作恬澹又作恬然】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案永乐大典无而字】是乐杀人【案永乐大典人下有也字】夫乐杀人者【案永乐大典无夫字】则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案永乐大典无则字】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案永乐大典居作处下句同】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案永乐大典无此句】杀人之衆以哀悲泣之【案哀悲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悲哀】战胜以丧礼处之
三十二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圣德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案河上公注本作天下莫敢臣前】侯王若能守之【案侯王释文云梁武作王侯】万物将自宾
道无形不系常不可名以无名为常故曰道常无名也朴之为物以无为心也亦无名【一本或作朴之为物无心故无名】故将得道莫若守朴夫智者可以能臣也勇者可以武使也巧者可以事役也力者可以重任也朴之为物愦然不偏近於无有故曰莫能臣也抱朴无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则物自宾而道自得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案民永乐大典作人】言天地相合则甘露不求而自降我守其真性无为则民不令而自均也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案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所】
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过此以往将争锥刀之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也遂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故知止所以不殆也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川谷之求江与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归者世行道於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故曰犹川谷之与江海也
三十三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辨德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案永乐大典无未若二字】超智之上也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有力而已矣未若自胜者无物以损其力用其智於人未若用其智於己也用其力於人未若用其力於己也明用於己则物无避焉力用於己则物无改焉【案永乐大典无力用於己则物无改焉九字】
知足者富
知足自不失故富也
强行者有志
勤能行之其志必获故曰强行者有志矣
不失其所者久
以明自察量力而行不失其所必获久长矣
死而不亡者夀
虽死而以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夀身没而道犹存况身存而道不卒乎
三十四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任成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言道泛滥无所不适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则无所不至也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案永乐大典而生作以生不名有作而不居】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案衣养河上公注本作爱养永乐大典作衣?】常无欲可名於小【案永乐大典无常字小下有矣字】
万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其所由【案所由永乐大典作由所误】故天下常无欲之时万物各得其所【案原本脱其字今据永乐大典校?】若道无施於物故名於小矣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案为永乐大典作知】可名为大【案永乐大典为作於大下有矣字又有是以圣人能成其大也九字】
万物皆归之以生而力使不知其所由此不为小故复可名於大矣
以其终不自为大【案河上公注本作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永乐大典作以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
为大於其细图难於其易
三十五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仁德章】
执大象天下往
大象天象之母也不寒不温不凉故能包统万物无所犯伤主若执之则天下往也
往而不害安平太【案平太河上公注本作太平永乐大典作平泰】
无形无识不偏不彰故万物得往而不害妨也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案足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可】
言道之深大人闻道之言乃更不如【案如原本讹知今据永乐大典校改】乐与饵应时感悦人心也乐与饵则能令过客止而道之出言淡然无味视之不足见则不足以悦其目听之不足闻则不足以娱其耳若无所中然乃用之不可穷极也
三十六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微明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将欲除强梁去暴乱当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令其自戮不假刑为大以除将物也故曰微明也足其张令之足而又求其张则衆所歙也与其张之不足而改其求张者愈益而已反危
柔弱胜刚强【案永乐大典作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利器利国之器也唯因物之性不假刑以理物器不可覩而物各得其所【案所永乐大典作性】则国之利器也示人者任刑也刑以利国则失矣鱼脱於渊则必见失矣利国器而立刑以示人亦必失也
三十七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为政章】
道常无为
顺自然也
而无不为
万物无不由为以治以成之也
侯王若能守之【案永乐大典无之字】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化而欲作作欲成也吾将镇之无名之朴不为主也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案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无夫字无欲作不欲】
无欲竞也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老子道德经上篇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