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道德真经注卷之四
    河上公章句
    居位第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
    鲜,鱼也,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以道德居位莅天下,则鬼不敢见其精神以犯人#1。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非鬼神不能伤害於人,以圣人在位,不敢伤人,故鬼神不敢干人。
    夫两不相伤,
    鬼与圣人俱不相伤。
    故德交归焉。
    夫两不相伤,人得治於阳,鬼得治於阴,人得全人性命,鬼得保其精神,故交归焉。
    谦德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
    治大国如江海者下流,不逆细微。
    天下之交,
    大国,天下之士民之所交会。
    天下之牝。
    牝者,阴类也。柔谦和而不倡也。
    牝常以静胜牡,
    女所以能屈於男,阴胜阳#2,以安静不先求之。
    以静为下。
    阴道以安。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能谦下之,则常有之。
    小国以下大国,则聚大国。
    此言国无小大,能执谦畜人,则无过生。
    故或下以取,或下以聚。
    下者谓大国以下小国。小国以下大国,更以义相取也。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大国不失下,则兼并小国而牧畜之。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欲为臣仆。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大国小国各欲得其所欲,大国尤宜谦下也。
    为道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
    奥,藏也。道以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
    善人之宝,
    善人以道,为身之宝,不敢违也。
    不善人之所保。
    道者,不善人之所保倚也。遭患逢急,犹能知自悔卑柔也。
    美言可以市,
    美言可以市者,夫市交易而退,不相宜售善言美语,求者欲疾得,卖者欲疾售。
    尊行可以加人。
    加,别也。人有尊贵之行,可以别异於凡人,未足以尊道。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人虽不善,当以道化之。盖三皇之前,无有弃民,德化淳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
    欲使教化不善之人。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虽有美玉,以先驷马而至,不如坐进此道也。
    古之所贵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日日远行求索,近得之於身。
    有罪以免耶?
    有罪者谓遭乱世,暗君妄行刑诛,修道则可以解死厄,免於众耶。
    故为天下贵。
    道德洞远,无不覆济,全身治国,恬然无为,故可以为天下贵。
    恩始第六十三
    为无为,
    因成修故,无所改作。
    事无事,
    预设备,除烦省事。
    味无味。
    深思远虑,味道意也。
    大小多少,
    陈其戒令也。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之道也。
    报怨以德。
    修道行善,绝祸於未萌也。
    图难於其易,
    欲图难事#3,当於易时未及成也。
    为大於其细。
    欲为大事,必作於小,祸乱从小来也。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大人终不为大,
    处谦虚也。
    故能成其大。
    天下共归之也。
    夫轻诺必寡信,
    不重言也。
    多易必多难。
    不慎患也。
    是以圣人犹难之,
    圣人动作举事,犹进退重难之,欲塞其故源也。
    故终无难。
    圣人终身无患难之事,由避害深也。
    守微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
    治身治国,安静者易守持。
    其未兆易谋,
    情欲祸患,未有形兆时,易谋止也。
    其脆易破,
    祸乱未至萌,情欲未见於色,如脆弱易破除也。
    其微易散。
    其未彰着,微小易散去也。
    为之於未有,
    欲有所为,当於未有萌芽之时,塞其端。
    治之於未乱。
    治身治国,於未乱之时,当预闭其门。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从小成大。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从卑至高。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从近至远。
    为者败之,
    有为於事,废於自然;有为於义,废於仁,有为於色,废於精神也。
    执者失之。
    执利遇患,执道全身,坚持不得,推让还及。
    圣人无为,故无败;
    圣人不为文华,不为己利,不为残贼,故无坏败。
    无执,故无失。
    圣人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无所执藏,故无所失於人。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从,为也。民之为事,常於功德几成而贪位好名,而奢泰盈满,而自败之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终当如始,不致懈怠。
    是以圣人欲不欲#4,
    圣人欲人所不欲也。人欲彰显,圣人欲韬光;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人欲於色,圣人欲於德。
    不贵难得之货;
    圣人不眩晃为服玩,不贱石贵玉也。
    学不学,
    圣人学人所不能学。人学智诈,圣人学自然;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守道真也。
    复众人之所过。
    众人学问皆反也,过本为末#5,过实为华。复之者,使反本实者也。
    以辅万物之自然,
    教人反本实者,欲以辅助万物自然之性#6。
    而不敢为。
    圣人动作因循,不敢有所造为,恐离本也。
    淳德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
    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国者。
    非以明民,
    不以道教民明智巧诈也。
    将以愚之。
    将以道德教民,使质朴不诈伪。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民之不可治理者,以其智太多,必为巧伪。
    以智治国,国之贼;
    使智惠之人理国之政事,必远道德,妄作祸福,而为国之贼也。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不使智惠之人治国之政事,则民守正直,不为邪饰,上下相亲,君臣同力,故为国之福也。
    知此两者,亦楷式。
    两者谓智不智也。常能知智者贼,不智者福,是治身治国之法式也。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玄,天也。能知治身治国之法式,是谓与天同德也。
    玄德深矣远矣,
    玄德之人深不可测,远不可极也。
    与物反矣,
    玄德之人与万物反异,万物欲益己,玄德欲施与人也。
    然后乃至大顺。
    玄德与万物反异,故能至大顺。大顺者,天理也。
    后己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江海以卑下,故众流归之,若民归就於王也。
    故能为百谷王。
    直以就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
    欲在民之上也。
    必以言下之;
    法江海,处谦虚。
    欲先民,
    欲在民之前也。
    必以身后之。
    先人而后己也。
    是以圣人处民上而不重,
    圣人在民上为主,不以尊贵虐下,故民戴仰,不以为重。
    处前而民不害,
    圣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后,民亲之若父母,无有伤害之心。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圣人恩深爱厚,视民如赤子,故天下乐共推进以为主,无有厌之也。
    以其不争,
    天下无厌圣人之时,是由圣人不与人争先后也。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言人皆争於有为,无有争於无为也。
    三宝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
    老子言:天下皆谓我德大,我则佯愚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夫自名德大者,为身之害,故佯愚似若不肖。无所分别,无所割截,不贱人而自贵。
    若肖久矣,
    肖,善,谓辩惠也。若大辩惠之人,身自高贵,行察察之政,所从来久矣。
    其细也夫。
    言辩惠者唯如小人,非长者。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老子言:我有三宝,抱持而保倚之。
    一曰慈,
    爱百姓如赤子。
    二曰俭,
    赋敛若取之於己也。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执谦退,不为倡始也。
    夫慈,故能勇;
    先以仁慈,故乃勇於忠孝。
    俭,故能广;
    天子身能节俭,故民日用广矣。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成器长谓得道人也。我能为道人之长也。
    今舍其慈且勇,
    今世人舍慈仁,但为勇武。
    舍其俭且广,
    舍其俭约,但为奢泰。
    舍其后且先;
    舍其后己,但务先人。
    死矣。
    所行如此,动入死道。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夫慈仁者,百姓亲附,并心一意,故以战则胜敌,以守卫则坚固。
    天将救之,以善以慈卫之。
    天将救助善人,必与慈仁之性,使能自营助也。
    配天第六十八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
    言贵道德不好武力。
    善战者不怒,
    善以道战者,禁邪於心胸,绝祸於未萌,无所诛怒也。
    善胜敌者不与争,
    善以道胜敌者,附近以仁,来远以德,不与敌争而敌自服。
    善用人者为下。
    善用人自辅者,当为人执谦下。
    是谓不争之德,
    谓上为之下也#7。是乃不与人争斗,乃是道德。
    是谓用人之力,
    能身为人下,是谓用人之力也。
    是谓配天,
    能行此者,德配天也。
    古之极也。
    是乃古之极要道也。
    玄用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
    陈用兵之道。老子疾时用兵,故托己设其义。
    吾不敢为主
    主,先也。我不敢先举兵。
    而为客,
    客者,和而不倡兵,当承天而后动。
    不敢进寸而退尺。
    侵人境界,利人财宝为进。闭门守城为退也。
    是谓行无行,
    彼遂不止,为天下贼,虽行诛之,不行执也。
    攘无臂,
    虽有大怒者,无臂可攘。
    仍无敌,
    虽欲行仍引之心,若无敌可仍。
    执无兵。
    虽欲执持之,若无兵刃可持用也。何者?伤彼之民罹罪於天,遭於不道之君,愍忍伤丧之痛也。
    祸莫大於轻敌,
    夫祸乱之害莫大於欺轻敌家,侵取不休,轻战而贪财宝也。
    轻敌几丧吾宝。
    几,近.也一宝,身也。轻欺敌家,近丧身也。
    故抗兵相加,
    两敌战也。
    则一反胜也已。
    哀者慈仁,士卒不远於己。
    知虽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老子言:吾所言#8省而易知,约而易行也。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人不好柔弱而好刚强。
    言有宗,事有君。
    我所言有宗祖根本,事有君臣上下。世人不知者,非我之无德,心与我反也。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夫唯世人之无知者,是我道德之暗昧不见於外,穷微极妙,故无知也。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希,少也。唯达道者乃能知我,故为贵。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被褐者,薄外也。怀玉者,厚内。匿宝藏德,不以示於人也。
    知病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
    知道而言不知,德之上。
    不知知,病。
    不知道而言知,德之病也。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无此强知之病者,以其苦众人有此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以此悲人,故不自病。云圣人怀通达之知,托於不知者,欲使天下质朴中正,各守纯性。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强知之事以自显着,内伤精神,减寿消年。
    爱己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威,害也。人不畏小害,则大害至,畏死亡也。畏之者,当保养精神,承天顺地。
    无狭其所居,
    谓人心藏神,常当安柔,不当急狭。
    无厌其所生。
    人所以生者,以有精神,托空虚,喜清静。饮食不节,忽道念色,邪僻满腹,为此伐命散神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夫唯独不厌精神之人,洗心垢浊,恬泊无欲,则精神居之而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
    自知己之得失。
    不自见;
    不自显见德美於外,而藏之於内。
    自爱,
    自爱其身,以保精气。
    不自贵,
    不自贵高荣名於世。
    故去彼取此。
    去彼自见自贵,取此自知自爱。
    任为第七十三
    勇於敢则杀,
    勇於敢有为,则杀其身也。
    勇於不敢则活。
    勇於不敢有为,则活其身。
    知此两者,
    谓敢与不敢也。
    或利或害。
    活身为利,杀身为害。
    天之所恶,
    恶有为也。
    孰知其故?
    谁能知天意之故不犯之也。
    是以圣人犹难之。
    言圣人明德犹难於勇敢,况无圣人之德而能行之乎。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天不与人争贵贱,而人自畏之。
    不言而善应,
    天不言,万物自动以应时。
    不召而自来,
    天不呼召,万物皆自负阴而向阳也。
    繟然而善谋。
    繟,宽也。天道虽宽博,善谋虑人事,修善行恶,各蒙其报。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罗网恢恢甚大,虽则疏远,若司
    察人善恶,无所失也。
    制惑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
    治国者刑罚深酷,民无即生,故不畏死也。治身者若嗜欲伤神,责财丧身,民不知所畏也。
    奈何以死惧之。
    人君当宽刑罚,人去其情欲,奈何设刑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
    当除己之残刻,教民之去利欲。
    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以道教而民不徙,反为奇巧,乃应王法执而杀之,谁敢有犯者。老子伤时王不先以道德化人,而先以刑罚者也。
    常有司杀者,
    司杀者谓天,居高临下,司察人之过。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者是。
    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斲。
    天道至明,司察有常,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斗杓运移#9,以节行之。人君欲代杀之,是犹拙夫代大匠断木,乃劳而无功也。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人君行刑罚,犹拙夫代大匠斲木也,必方圆不得其理,自伤其手。代天杀者,不得其理,反受其殃。
    贪损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人民所以饥寒者,以其君上食税下太多也。
    是以饥。
    民皆化上为贪,叛道违德,故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民之不可治者,以其君上多欲,好有为也。
    是以难治。
    是以其民化上有为,情伪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
    人之轻犯死者,以其求生活之事太厚,贪利以自危也。
    是以轻死。
    以求生太过,故入死地也。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也。
    夫唯独无以生为务者,爵禄不干於意,财利不入於身,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使,则贤於贵生也。
    戒强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
    人生含和气,抱精神,故柔弱。
    其死也坚强。
    人死则和气竭,精神亡,故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柔脆,
    和气存也。
    其死也枯槁。
    和气散也。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以上二事观而知之,坚强者死,柔弱者生也。
    是以兵强则不胜,
    强大之兵轻战乐杀,毒流怨结。弱为一强,故不胜也。
    木强则共。
    木强大则枝叶共生其上。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兴物造功,大木处下,小物处上。天道抑强扶弱,自然效也。
    天道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
    天道暗昧,举物类以为喻。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言张弓和调之如是,乃可用也。夫抑高与下,损强益弱,天之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道损盈益谦,天道以中和为上。
    人之道则不然,
    人之道与天道反。
    损不足以奉有余。
    世俗之人损贫益富,夺弱与强。
    孰能以有余奉天下#10?唯有道者。
    言谁居有余之位,自省爵禄以奉天下不足者,唯有道德之君而能行之也。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圣人为德施惠,不恃望其报。
    功成而不处,
    功成事就,不处其位。
    其不欲见贤。
    不欲人知己之贤。匿功不居荣名,畏天损有余。
    任信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过於水,
    言水柔弱,圆中则圆,方中则方,拥之则止,决之则行。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水能怀山裹陵,磨铁销铜#11。莫能胜水而以成其功也。
    以其无能易之。
    夫攻坚强者,无以易於水。
    故柔胜刚,
    舌柔齿刚,齿先舌亡。
    弱胜强,
    水能灭火,阴能消阳。
    天下莫不知,
    知柔弱者久长,刚强者折伤。
    莫能行。
    耻谦卑,好强梁。
    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人君能受国之垢浊者,若江海不逆小流,则能长保社稷,为一国之君主。
    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
    君能引过归己,代民不祥,则可以王天下。
    正言若反。
    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为反言。
    任契第七十九
    和大怨,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以相和报也。
    必有余怨,
    任刑者失人情,必有余怨及於良人。
    安可以为善。
    言一人吁嗟,则失天心,安可以和怨为善也。
    是以圣人执左契,
    古者圣人执左契,合符信也。无文书法律,刻契合符以为信也#12。
    而不责於人。
    但刻契为信,不责人於他事也。
    有德司契,
    有德之君,司察契信而已。
    无德司彻。
    无德之君,背其契信,司人所失。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有亲疏,唯与善人,则与司契同也。
    独立第八十
    小国寡民,
    圣人虽治大国,犹以为小国,示俭约,不为奢泰。民虽众,犹若寡乏,不敢劳。
    使有什伯,
    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贵贱不相犯也。
    人之器而不用。
    器谓农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征实夺民之时。
    使民重死,
    君能为民兴利除害,各得其所,则民重死而贪生也。
    而不远徙。
    政令不烦则安其业,故不远迁,其常处也。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清静无为,不作烦华,不好出游娱。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无怨恶於天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去文反质,信无欺也。
    甘其食,
    甘其蔬食,不鱼食百姓也。
    美其服,
    美其恶衣,不贵五色也。
    安其居,
    安其茅茨,不好文饰之屋。
    乐其俗。
    乐其质朴之俗,不转移。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相去近也。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其无情欲。
    显质第八十
    信言不美,
    信言者,如其实也。不美者,朴且质也。
    美言不信。
    滋美之言者,孳孳之美辞。不信者,饰伪多空虚也。
    善者不辩,
    善者,以道修身也。不辩者,不文彩也。
    辩者不善。
    辩者,谓巧言也。不善者,舌致患也。土有玉,掘其山;水有珠,浊其渊;辩口多言者,亡其身也。
    知者不博,
    知者,谓知道之士。不博者,守一元也。
    博者不知。
    博者,多见闻。不知者,失要真也。
    圣人不积,
    圣人积德不积财,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也。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为人施设德化,己愈有德。
    既以与人,已愈多。
    既以财贿布施与人,而财益多如日月之光,无有尽时。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生万物,爱育之令长大#13,无所伤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法天所施为化,功成事就,不与天下争功名,故能全其圣功。
    道德真经注卷之四竟
    #1此后影宋本尚有经文及注文: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其鬼非无精神,邪不入正,不能伤自然之人。
    #2阴胜阳:原作『胜阳阴』,据影宋本改。
    #3欲图难事:『欲图』原脱,据影宋本加。
    #4欲不欲:原本作『终不欲』,据影宋本改。
    #5末:原本作『实』,据影宋本改。
    #6自然之性:『性』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7谓上为之下:原本『上』后衍『文』字,据影宋本删。
    #8吾所言:『言』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9运移:『移』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10孰:此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11磨铁销铜:『铁』原作『水』,据影宋本改。
    #12刻契合符:原本『刻」前衍『刑』字,据影宋本删。
    #13长大;原本作『长天』,据影宋本改。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