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三
-
宗统编年卷之三震泽祥符寺沙门释 纪荫 编纂参学门人 (秉岳秉崇秉岱秉文)等 同校录常州天宁寺沙门释 清如 重校祖纪祖具二义。曰本。曰述。本其道而述之也。达摩氏曰。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睹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西天祖师(西天竺国也。诸祖乘愿利生。传持宗统。托迹西竺。至二十八传。般若智光。运照东土。大乘荷法者。方乃应运迭兴)。安隐忍曰。西天诸祖。生而神悟。皆法身大士。应世继统。当时被其化者。动至千万。而於授受之际。卒皆一人。可见正法眼藏之不易透。而佛祖心印之不易合也。观夫临机勘辨。以道合道之言。若谷响空音。不留朕迹。即甘蝇之射。不能喻其准。石火之光。不能喻其捷。裴将军之舞剑。不能喻其盘礴变化。非大死却活。功照俱绝。其孰至此哉。后之人以心性道理依通之迹。用相彷佛。狮乳驴乳。固同一色。要在具眼英杰辨之。第一世祖摩诃迦叶尊者。摩竭陀国人。姓婆罗门。父号饮泽。母号香至。梵语迦叶。此云饮光。盖以身光得名。摩诃云大。以别於三迦叶也。清净自居。修杜多行。礼佛於竹林精舍。佛於众中。称叹行业第一。后因拈花因缘付法。如佛纪所载。穆王癸酉五十四年。第一世祖摩诃迦叶尊者嗣宗统(四十四年)。祥符荫曰。佛以大道住持。开宗垂统。祖师受勅。传心说法。使正宗不坠。智眼常明。法王世系。毋容窃忝。故首书之。凡后正传宗统者皆然。甲戌五十五年。祖结集佛大藏。祖告诸比丘曰。佛已茶毗。金刚舍利。非吾等事。宜当结集法眼。毋令断绝。乃勅众曰。如来弟子。且莫涅盘。得神通者。宜赴结集。於是得神通者。悉赴耆阇崛山。毕钵罗窟。时阿难为漏未尽。不得入会。后证阿罗汉果乃入。祖告众曰。此阿难比丘。有大智慧。所闻佛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可请彼集修多罗藏。(修多罗。华言契经。即法也)优波离持律第一。为众纪纲。令与五百罗汉。结集毗奈耶藏。(毗奈耶。华言善治。即律也)祖共诸大阿罗汉等。结集阿毗昙藏(阿毗昙。华言无比法。即论也)。共王(名繄扈穆王子在位十二年按谥法既过能改曰共)。共王乙亥元年。祖住世传法 发明(竺乾远隔。事迹难稽。首尼通以住世传法槩之)。丙子二年。丁丑三年。戊寅四年。己卯五年。庚辰六年。辛巳七年。壬午八年。癸未九年。甲申十年。乙酉十一年。共王丙戌十二年。懿王(名艰共王子在位二十五年按谥法温柔贤善曰懿)。懿王丁亥元年。戊子二年。己丑三年。庚寅四年。辛卯五年。壬辰六年。癸巳七年。甲午八年。乙未九年。丙申十年。丁酉十一年。戊戌十二年。己亥十三年。庚子十四年。辛丑十五年。壬寅十六年。癸卯十七年。甲辰十八年。乙巳十九年。丙午二十年。丁未二十一年。戊申二十二年。己酉二十三年。庚戌二十四年。懿王辛亥二十五年。孝王(名辟方懿王弟在位十五年按谥法慈惠爱亲曰孝)。孝王壬子元年。癸丑二年。甲寅三年。乙卯四年。丙辰五年。祖住世传法。祖付嘱阿难传持正法。阿难一日问祖曰。佛传金缕袈裟外。别传个甚么。祖召阿难。阿难应诺。祖曰。倒却门前剎竿着。乃告阿难曰。今将正法。付嘱於汝。汝善守护。听吾偈曰。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阿难作礼奉命。祖入定鸡足山以待弥勒。祖念既传法已。当遵佛勅。念佛舍利诸塔。皆在诸天。乃凌虚徧礼已。复以夙约。辞阿阇世王。遂入鸡足山。自念我今持僧伽黎。经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至弥勒出世。终不致坏。乃以禅定持身。语山神曰。若阿阇世王。及阿难来。山当为开。开已复合。祥符荫曰。初祖绍统。住世四十四年。当世尊大法广化之后。机缘纯熟。护持密严无迹可见。且竺乾隔别。无从广稽。如来一代大教。首宣结集。诚不忝佛勅。绍隆慧命者矣。乃以禅定持身俟见慈氏。非真如来使。担荷大法者。畴克能之。第二世祖阿难尊者。王舍城人。姓剎利帝。父斛饭王。实如来从弟也。多闻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丁巳六年。第二世祖阿难尊者嗣宗统(三十七年)。戊午七年。祖住世传法。己未八年。庚申九年。辛酉十年。壬戌十一年。癸亥十二年。甲子十三年。乙丑十四年。孝王丙寅十五年。彝王(名燮孝王子在位十六年按谥法安心好静曰彝)。彝王丁卯元年。戊辰二年。己巳三年。庚午四年。辛未五年。壬申六年。癸酉七年。甲戌八年。乙亥九年。丙子十年。丁丑十一年。戊寅十二年。己卯十三年。庚辰十四年。辛巳十五年。彝王壬午十六年。厉王(名胡彝王子在位十七年并共和三十四年按谥法杀戮无辜曰厉)。厉王癸未元年。甲申二年。乙酉三年。丙戌四年。丁亥五年。戊子六年。己丑七年。庚寅八年。辛卯九年。壬辰十年。癸巳十一年(景德传灯录作十二年误)。祖住世传法。祖付嘱商那和修正法 示涅盘。祖将入涅盘。於恒河中流。跏趺而坐。阿阇世王。毗舍离王。皆在河侧。说偈劝请。莫般涅盘。祖答偈曰。二王善严住。勿为苦悲恋。涅盘当我静。而无诸有故。复念我若向一国。则诸国或争。应以平等度诸有情。遂於恒河中流。将入寂灭。是时山河大地。六种震动。雪山有五百仙人。睹兹瑞应。飞空而至。礼祖足而白言。我当於长者而证佛法。愿垂大慈。度脱我等。祖默然受请。即变殑伽河。悉为金地。为其仙众。说诸大法。复念先所度脱弟子。应当来集。须臾五百罗汉。从空而下。为诸仙人。出家受具。其仙众中。有二罗汉。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祖知是法器。而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迦叶入定而付於我。我今将灭。复付於汝。汝受吾教。当听偈言。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说偈已。复以正法眼嘱累商那和修。而命末田底迦。於罽宾国敷演大法。言已。踊身虚空。见十八变。入风轮奋迅三昧。而分身四分。一分惠忉利天。一分惠娑竭罗龙宫。一分惠阿阇世王。一分惠毗舍离王。各造宝塔。而供养之。祥符荫曰。祖侍佛传法。结集大藏。厥功懋矣。绍统之后。传法利生。化行平等。要之去佛未久。正法凝然。群机未涣。水老鹤之言。特一时愚痴之偶然者耳。未可以参祖化也。故削而不书。第三世祖商那和修尊者。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林胜。母憍奢耶。摩突罗国人也。有胎六年而生。梵云商诺迦。此云自然服。乃西域九枝秀草名。出则圣人降生。尊者生而此草出。昔如来行化至摩突罗国。见一青林。枝叶茂盛。语阿难曰。此林地名优留茶。吾灭后一百年。有比邱名商那和修。於此转妙法轮。后百岁果诞和修。出家证道。受庆喜尊者法眼。至此林。遂降二火龙。龙受三归。遂施其地。以建梵宫。厉王甲午十二年。第三世祖商那和修尊者嗣宗统(六十二年)。乙未十三年。祖住世传法。丙申十四年。丁酉十五年。戊戌十六年。己亥十七年(是年民以王虐畔袭王王出奔二相周召相与协和共辅太子故称共和)。共和庚子元年。辛丑二年。壬寅三年。癸卯四年。甲辰五年。乙巳六年。丙午七年。丁未八年。戊申九年。己酉十年。庚戌十一年。辛亥十二年。佛入灭一百年(自此百年之后。源同派别。分为上座。大众。二部。三百年后复分为九部十一部。丝麻相紊。水乳相溶。各执一端。具体而微矣)。壬子十三年。癸丑十四年。祖住世传法 阿育王造塔供佛舍利 发明(造塔建剎不书。此供养庄严之始。故书之)。佛昔与诸比邱行乞。有一童子。心念世尊相好。手捧细沙。着佛钵内。欢喜合掌。而发愿言。以惠施善根。令得一天下一伞盖王。即於此处生。得供养诸佛。尔时佛授记曰。佛灭度百年之后。此童子於巴连弗邑。统领一天下转轮王。姓孔雀。名阿育。正法治化。又复广布我舍利。当造八万四千塔。后童子生於巴连弗邑。日月护王宫。为太子。父王崩。铁轮飞降。王阎浮提。后因比邱化导。遂发宿世善根。乃至王舍城。取阿阇世王佛塔中舍利。作八万四千金银瑠璃玻璃箧。盛佛舍利。又作八万四千宝瓶。以盛此箧。役使诸鬼神。勅令於阎浮提。城邑聚落。满一亿家。立一宝塔(震旦凡十九处洛阳长千鄮山临淄成都五处最显着)。甲寅十五年。乙卯十六年。丙辰十七年。丁巳十八年。戊午十九年。己未二十年。庚申二十一年。辛酉二十二年。壬戌二十三年。癸亥二十四年。甲子二十五年。乙丑二十六年。丙寅二十七年。丁卯二十八年。戊辰二十九年。己巳三十年。庚午三十一年。辛未三十二年。壬申三十三年。癸酉三十四年。共和甲戌三十五年(是年为宣王元年)。宣王(名静厉王子在位四十六年按谥法圣善周闻曰宣)。宣王乙亥二年。丙子三年。丁丑四年。戊寅五年。己卯六年。庚辰七年。辛巳八年。壬午九年。癸未十年。甲申十一年。乙酉十二年。丙戌十三年。丁亥十四年。戊子十五年。己丑十六年。庚寅十七年。辛卯十八年。壬辰十九年。癸巳二十年。甲午二十一年。乙未二十二年(景德传灯录作二十三年者误)。祖付嘱优波鞠多正法 入三昧见十八变化火自焚。祖化缘既久。思付法者。寻於叱利国。得优波鞠多。以为给侍。因问鞠多曰。汝年几耶。答曰。我年十七。祖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师发已白。为发白耶。心白耶。祖曰。我但发白。非心白。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祖知是法器。后三载。遂为落发受具。而以法眼付嘱之。付法偈曰。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付法已。即隐於罽宾国南象白山中。后於三昧中。见鞠多徒众多懈慢。乃往彼正之。鞠多见师至。顶礼次。祖以右手上指。即有香乳。自空而注。问鞠多曰。汝识之乎。鞠多不测。遂入三昧观察。亦不能测。乃请曰。是果何三昧耶。祖曰。是谓龙奋迅三昧。如是五百三昧。汝皆未知之。复曰。如来三昧。辟支不识。辟支三昧。阿罗汉不识。吾师阿难三昧。而我不识。今我三昧。汝岂识乎。是三昧者。心不生灭。住大慈力。递相恭敬。其至此者。乃可识之。於是鞠多弟子。皆伏而悔谢。祖复为说偈曰。通达非彼此。至圣无长短。汝除轻慢意。疾得阿罗汉。五百比邱闻偈已。依教奉行。皆获无漏。祖乃见十八变火光三昧。用焚其身。鞠多收舍利。建塔於梵迦罗山。祥符荫曰。香乳空注。疾除轻慢。心不生灭。住大慈力。迭相恭敬。乃可识之。后世传法利生者。可深长思矣。第四世祖优波鞠多尊者。亦名优波崛多。又名邬波鞠多。叱利国人也。姓首陀。父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证果。绍祖行化。时号无相好佛。前此传法者。皆具禅法律三藏。自后律教别行。横分五部。传法者唯整律之大纲而已。宣王丙申二十三年。第四世祖优波鞠多尊者嗣宗统(六十五年)。丁酉二十四年。祖住世传法。戊戌二十五年。己亥二十六年。庚子二十七年。祖应阿育王请 发明(受请不书。此祖师应供之始。故书之)。阿育王建宝塔已。经四十年。白耶舍上座言。可有比邱。为佛受记。当作佛事否。我当往诣彼所。供养恭敬。上座答曰。佛涅盘时。告阿难言。我般涅盘百岁之后。有长者子。名优波鞠多。当出家学道。号无相好佛。王问今已出世否答曰。已证果传。法。今住优留蔓茶山中。王勅群臣。严驾欲往。祖遥知之。思惟若彼王来。将无量众。惊扰山谷。杀害微虫。诚为不便。即将一万八千阿罗汉众。径至巴连弗邑。阿育王见祖自来。大喜踊跃。设种种供养。作诸佛事(如传所载)。辛丑二十八年。壬寅二十九年。癸卯三十年。甲辰三十一年。乙巳三十二年。祖入定降魔。祖行化至拏突罗国。得度者甚众。由是魔宫震动。波旬愁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尊者即入三昧。观其所由。波旬复伺便。持璎珞縻祖颈。祖出定。取人狗蛇三尸。化为华鬘。耎言谕波旬曰。吾此华鬘。酬汝璎珞。波旬大喜。引颈受之。即复三尸。虫蛆臭坏。尽其神通。莫能去之。乃升六欲天。告诸天主。又诣梵王。求其解免。彼各告言。十力弟子。所作神变。我辈凡陋。何能去之。波旬曰。然则奈何。梵王曰。汝可归心尊者。即能除断。复示偈曰。若因地倒。还因地起。离地求起。终无其理。波旬闻已。即下天宫。至祖所。礼足哀忏。祖曰。汝自今而往。於佛法更不相娆乎。波旬曰。誓向佛道。祖曰。汝可自唱皈依三宝。波旬合掌三唱。而三尸悉除。踊跃作礼而去。丙午三十三年。丁未三十四年。戊申三十五年。己酉三十六年。庚戌三十七年。辛亥三十八年。壬子三十九年。癸丑四十年。甲寅四十一年。乙卯四十二年。丙辰四十三年。丁巳四十四年。戊午四十五年。宣王己未四十六年。幽王(名宫涅在位十一年按谥法动静乱常曰幽)。幽王庚申元年。辛酉二年。壬戌三年。癸亥四年。甲子五年。乙丑六年。丙寅七年。丁卯八年。戊辰九年。己巳十年。幽王庚午十一年。平王(名宜臼在位五十一年按谥法执事有制曰平)。平王辛未元年。壬申二年(诸侯寖盛政出方伯)。癸酉三年。甲戌四年。乙亥五年。丙子六年。丁丑七年。戊寅八年。己卯九年。庚辰十年。辛巳十一年。壬午十二年。癸未十三年。甲申十四年。乙酉十五年。丙戌十六年。丁亥十七年。戊子十八年。己丑十九年。庚寅二十年。辛卯二十一年。佛灭后二百年。壬辰二十二年。癸巳二十三年。甲午二十四年。乙未二十五年。丙申二十六年。丁酉二十七年。戊戌二十八年。己亥二十九年。庚子三十年(景德传灯录作三十一年者误)。祖住世传法。祖付嘱提多迦正法眼藏。祖在世化导。证果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筹置於石室。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充满其间。最后有一长者子。名曰香众。来礼祖求出家。祖问曰。汝身出家。心出家。答曰。我求出家。非为身心。祖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诸佛亦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祖曰。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宜依佛法僧。绍隆圣种。即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梦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如来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於我。今以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祖示涅盘。付法已。祖乃踊身虚空。见十八变。却复本座。跏趺而逝。提多迦以石室内筹茶毗之。收舍利建塔供养。祥符荫曰。宗门凡圣等忘。不尚通力。然祖灭皆示神变者。定慧力深。自然成见。非有心强为也。第五世祖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国人也。初名香众。父梦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大山。诸宝严饰。山顶泉涌。滂沱四流。后遇鞠多尊者。为解之曰。宝山者。吾身也。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今人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因为更今名。梵云提多迦。此云通真量。尊者闻已。踊跃述偈云。巍巍七宝山。常出智慧泉。回为真法味。能度诸有缘。鞠多尊者。亦说偈曰。我法传於汝。当见大智慧。金日从屋出。照耀於天地。祖礼谢。平王辛丑三十一年。第五世祖提多迦尊者嗣宗统(四十九年)。壬寅三十二年。祖住世传法。癸卯三十三年。甲辰三十四年。乙巳三十五年。丙午三十六年。丁未三十七年。戊申三十八年。己酉三十九年。庚戌四十年。辛亥四十一年。壬子四十二年。癸丑四十三年。甲寅四十四年。乙卯四十五年。丙辰四十六年。丁巳四十七年。戊午四十八年。己未四十九年(鲁隐公元年)孔子春秋编年始此。庚申五十年。辛酉五十一年。桓王(讳林平王孙在位二十三年按谥法克敬勤民曰桓)。桓王壬戌元年。癸亥二年。甲子三年。乙丑四年。丙寅五年。丁卯六年。戊辰七年。己巳八年。庚午九年。辛未十年。壬申十一年。癸酉十二年。甲戌十三年。乙亥十四年。丙子十五年。丁丑十六年。戊寅十七年。己卯十八年。庚辰十九年。辛巳二十年。壬午二十一年。癸未二十二年。甲申二十三年。庄王(桓王子讳佗在位十五年按谥法武而不遂曰庄)。庄王乙酉元年。丙戌二年。丁亥三年。戊子四年。己丑五年(景德传灯录作七年者误)。祖住世传法。祖度仙人弥遮迦付正法眼。祖至中印度。彼国有八千大仙。弥遮迦为首。闻祖至。率众瞻礼。谓祖曰。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我仙法。师逢十力弟子。修习禅那。自此报分殊途。已经六劫。祖曰。支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弥遮迦曰。昔阿私陀仙授我记云。汝到后六劫。当遇同学。获无漏果。今也相遇。非夙缘耶。愿师慈悲。令我解脱。祖即度出家。命诸圣授戒。其余仙众。始生我慢。祖示大神通。於是俱发菩提心。一时出家。祖乃告弥遮迦曰。昔如来以正法眼藏。密付迦叶。展转相授。而至於我。我今付汝。当护念之。乃说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祖示涅盘。说偈已。踊身虚空。作十八变。火光三昧。自焚其躯。弥遮迦与八千比邱。同收舍利。於班茶山中。起塔供养。祥符荫曰。世人不知仙佛之分。往往炼形养气。贪恋仙术。冀图长生。不达大道。枉用工夫。弃金担草。诚为可惜。譬如远客思归。於路多涉邱园。祇增旅梦回环。家乡迢递耳。复有耽迷丧失。以致孤露伶俜。将来不知何所底止。夫人於茫茫生死海中。生一脱离之念。岂非背尘合觉之时。乃以不遇良师。空遭困顿。一时受误。累劫支离。观於尊者。可以泠然矣。第六世祖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庄王庚寅六年。第六世祖弥遮迦尊者嗣宗统(五十五年)。辛卯七年。祖住世传法。壬辰八年。癸巳九年。甲午十年。乙未十一年。丙申十二年。丁酉十三年。戊戌十四年。己亥十五年。厘王(讳胡庄王子在位五年按谥法有罚而还曰厘)。厘王庚子元年 五霸次兴。辛丑二年。壬寅三年。癸卯四年。甲辰五年。惠王(讳阆厘王子在位二十六年按谥法柔质慈民曰惠)。惠王乙巳元年。丙午二年。丁未三年。戊申四年。己酉五年。庚戌六年。辛亥七年。壬子八年。癸丑九年。甲寅十年。乙卯十一年。丙辰十二年。丁巳十三年。戊午十四年。己未十五年。庚申十六年。辛酉十七年。壬戌十八年。癸亥十九年。甲子二十年。乙丑二十一年。丙寅二十二年。丁卯二十三年。戊辰二十四年。己巳二十五年。庚午二十六年。襄王(讳郑惠王子在位三十二年按谥法辟地有德曰襄)。襄王辛未元年。佛灭后三百年(此后龙猛菩萨造中论。提婆诸大论师。造百论)。壬申二年。癸酉三年。甲戌四年。乙亥五年。丙子六年。丁丑七年。戊寅八年。己卯九年。庚辰十年。辛巳十一年。壬午十二年。癸未十三年。甲申十四年(景德传灯录作十七年者误)。祖住世传法。祖付婆须密。正法示涅盘。祖游化至北天竺国。见雉堞之上。有金色祥云。叹曰。斯道人气也。必有大士为吾嗣。乃入城。於阛阓间。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问曰。师何方来。欲往何所。祖曰。从自性来。欲往无处。曰识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曰师识我否。祖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复谓之曰。汝试自称名氏。吾当后示本因。彼说偈曰。我从无量劫。至於生此国。本姓颇罗堕。名字婆须蜜。祖曰。我师提多迦说。世尊昔游北印度。语阿难言。此国中。吾灭度后三百年。有一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蜜。而於禅祖。当获第七世。世尊记汝。汝应出家。彼乃置器礼祖。侧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尝作檀那。献一如来宝座。彼佛记我曰。汝於贤劫释迦法中宣传至教。今符师说。愿加度脱。祖即与披剃。复圆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於汝。勿令断绝。乃说偈曰。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祖说偈已。入师子奋迅三昧。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却复本座。化火自焚。婆须蜜收灵骨。贮七宝函。建浮图置於上级。宗统编年卷之三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