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一
-
祥異志
物產志
風俗志
·祥異志·
嘉慶十四年己巳夏六月,颶風發,濁水溪正溜北徙,與清水溪合流。
嘉慶十五年庚午夏六月己亥,火(十六日夜亥初,五圍二千餘家,一時燼淨,官民露處)。
六月丁未,風,濁水溪仍循故道。
十六年辛未秋九月,大水,田園湮沒,埤圳盡決。
十七年壬申夏六月,大水。
二十年乙亥夏六月,地震(田園低陷,民居倒塌)。
秋八月,大水。
二十一年丙子八月,地震(官署民房俱壞)。
二十三年戊寅秋七月丙辰,大水。
二十五年庚辰八月庚戌,大水,越壬子始退(田園沖壓,房屋傾圯尤甚)。
道光二年壬午秋七月甲申,颶風起(十二日辰初,從西北陡起,其勢甚猛,三更後,廳署堂庫倒壓丁胥三命,竹仔頭等莊壓斃男婦三名口,加禮遠口淹斃男婦十一名口,烏石港口沈覆商船四號,署倅吳秉綸捐資收卹具報在案,同時淡水、嘉義、彰化皆報災)。
道光六年丙戌九月甲辰,大水,丙午始退。
以上諸水災,歷奉豁免緩征,具載蠲政志。
·物產志·
榖之屬
麥之屬
粟之屬
菽之屬
枲之蜀
蔬之屬
蓏之屬
果之屬
木之屬
竹之屬
花之屬
草之屬
藥之屬
毛之屬
羽之屬
鱗之屬
蟲之屬
金石之屬
貨之屬
·榖之屬
早占(占者,占城種也,有赤、白二種,粒小蚤熟,種於二、三月,成於五、六月)、尖仔(純白者佳,諸稻中極美者,種於五、六月,成於九、十月)、三杯(形似尖栗)、內山早、清游早、紅腳早(紅腳即紅蓮種,以上俱早成)、七十日早(種於早春,七十日可成)、白肚早(其狀甚白)、大伯姆(種於窪下之田,水高一尺則長一尺,水不能浸,米白而大)、糯米:以上稻之屬。
尖仔秫(秫如樹,高至丈餘,結實纍纍,有黃、紅、黑三種,西北方謂之高梁)、赤殼秫(殼赤米白,一云即占仔秫)、虎皮秫(殼赤有文,米白而大)、鵝卵秫(粒短殼薄,色白而軟,諸秫中最佳者)、芒花秫、番仔秫(粗甚大,土番摘穟藏之以釀酒)、烏秫:以上秫之屬。
蘆黍、鴨蹄黍(穗似鴨蹄,釀酒甚美)、芝麻(即胡麻):以上黍之屬。
·麥之屬
小麥(閩地麥花多開於夜,臺則如北地然)、番麥(狀如黍,實如石榴子,一葉一穟,穟熟百粒)。
·粟之屬
圓粒(米白而軟,粒短而肥,種穫與埔佔同,但米多而為飯少)、埔佔(殼白米赤,皮厚,種於三、四月,成於八、九月,園中種之)、三杯早、清游早、大伯姆(見榖屬)、花螺早(俗呼螺米,亦早熟者)、烏尖。
·菽之屬
白豆、黃豆(粒大倍於內地,土人與白豆和作豆醬)、黑豆(土產者粒不甚大,土人以作鹽豉,俱四、五月種,八、九月收)、綠豆(三、四月種,九月收,但粒小於內地耳)、紅公豆(子紅,莢長尺餘,福州名為豆莢)、米豆(皮色白,可和米煮食,九月收)、菜豆(莢長,亦名長豆,蔓生下垂,有青、紫二種)、刀豆(形如刀,故名)、扁豆(俗名肉豆,一名蛾眉豆)、觀音豆(一名腳豆,熬食蒸豚,味尤鬆甘)、虎爪豆(形如虎瓜)、荷蘭豆(種出荷蘭,其色新綠,其味香嫩)、土豆(即落花生,蔓生,花開黃色,花謝於地即結實,故名;一房三、四粒,堪充米品,以醡油可代蠟,北方名長生果)。
·枲之蜀
青苧(種於園中隙地,一歲四收,有頭水、二水、三水、四水之別;頭水收於夏初,四水收於秋,大抵以初收長大者為最,其幹可蓻火)、麻(蔓生者多,種之者少,以利不及青苧故也;幹亦可蓻火,內山較盛)。
·蔬之屬
芥(秋種冬熟)、薑(春種夏熟)、蔥(有香蔥、麥蔥、風蔥三種,風蔥可療風疾)、韭、薤(種少)、蒜、白菜(山東種多,但味稍別)、莧菜(有青、紫二種)、迦藍菜(俗呼隔藍菜,一名觀音菜)、莙薘(葉厚而柔,俗呼厚茉菜,有小毒;按唐西域傳,末祿有軍達,即莙薘也)、頗蔆(種出西域頗蔆國,頗訛為■〈艹頗〉,俗呼為赤根菜,方士隱名為波斯草;按劉夢得嘉話錄,菠蔆種自西國,有僧將其子來云,本是頗蔆之種語,訛為波稜)、甕菜(種來自東彝古倫國,以甕盛之,譯不能通,但名甕菜)、蒝荽(本草謂之葫荽)、芹菜、茼蒿(葉似艾,花似小菊,性冷味香)、紅豆、茄(有紫、白二種)、筍(土產味苦,亦不甚香)、蘿蔔(秋、冬、春皆有)、紫菜(生海石上)、海粉(青、由二色,狀如粉條,生海中)、番薯(皮有紅有白,蔓生,其根生熟皆可食,亦可釀酒作粉;又有文來薯,皮白肉黃而鬆,種出文來國)、大薯(即田薯,有紫、白二種,蔓生,根伏土中,一藤可七、八魁,問有一藤一魁者,長五、六尺,如短柱,重十餘斤)、芋(有紅心、白心二種,如絲紋者俗謂檳榔芋)、番芋。
·蓏之屬
王瓜(一名莿瓜,以皮有微莿也;月令,孟夏王瓜生,蘭地春初即有之)、金瓜(有大、小二種,一名南瓜)、西瓜、菜瓜(即絲瓜,或呼鼠瓜,老則成布,臺地種於園中,蔓延於地,俗呼為天羅布)、苦瓜(一名綿荔枝)、冬瓜(四時皆有)、涵瓜(有青、由二色,醬鼓、糖醋皆宜,或名莦瓜,或名菜瓜)、匏(有長匏,有勁匏,有葫蘆匏,老則皮堅,極大者土人鏤作什器)。
·果之屬
荔枝(來自泉、廈者有烏葉、狀元紅諸品,近時頸圍植之,香味殊別)、龍眼(即龍目,一名荔枝奴,熟時晒乾曰魁圓)、鳳梨(葉似蒲而闊,兩傍有刺,果生叢心,皮似波羅蜜而色黃味酸耳,末有葉一簇,因形類鳳,故名,惟不及臺南為佳)、香檨(紅毛人從日本國移來,樹高多陰,實如豬腰,盛夏大熟,即外國所載南方有果,其味甘、其色黃、其根在核是也)、波羅蜜(亦荷蘭國移來者,實生樹根,大如斗,皮似如來頂,剖而食之,味甘如蜜)、檳榔(向陽曰檳榔,向陰曰大腹,實可入藥,一穗子數百粒,秋末採食,至二、三月乃盡,如雞心,和老藤食能醉人,可以袪瘴)、荖藤(即香藤)、桃、李(另有一種如鈕大,名珍珠李)、梅子、石榴、番石榴(俗呼梨仔)、番柿(形似柿,皮有毛,俗呼毛柿,西域種)、橘(一年相續者名公孫橘,又有四時橘,味酸)、柚(即秦風所謂條也,蘭地以瓣大肉如絲者為貴,名文旦,出漳州)、柑(有仙柑、紅柑、雪柑、盧柑、九頭柑諸種,亦橘屬也,臺地以出自西螺者為佳,蘭則微酸)、葡萄、甘焦(到地皆有,秋冬尤盛)、香櫞、甘蔗(性溫味甘,有紅皮、白皮二種,又幹小者曰竹蔗)、佛手柑(臺產較大於內地,但香不耐久耳)、木瓜、番姜(有方長二種)山楊梅、山柑、土菱、枇杷、菩提果(俗呼香果,花實青黃,味甘而香)、椰子。
·木之屬
松、柏、樟(蘭地多作梁柱)、楠(始生即具全體,裂土而出,兩葉始蘖,已大十圍,歲久則堅,終不加大,蓋與竹荀同一理也;見郁永河稗海紀游)、香楠(木如黃楊,色微黃,味香,木紋作山水)、柯仔、赤麟(赤色皮麟,質堅入土難朽者,可為車心)、烏栽(皮帶黑色,中白大而不堪器用)、柳、象齒(木硬而直,白文如象齒)、埔柿(樹如柿,無花實)、山荔(樹如荔,無花實)、烏桕、埔荊(即荊也,小木叢生,莖婆娑有五葉、七葉)、樸仔樹、破故子(葉似梧桐而小,結子如楝,土人多醃食)、鹿仔草樹(即楮也)、榕(大者垂蔭可十餘丈,多根,故易茂而難拔,不材,故寡伐而長壽)、白樹、番樹、楓、苦苓、水松(性好近水,皮溫厚如綿、枝喬而上勾,其葉散碎)、黃日樹(結實形如枇杷,色黃,皮縐,用以澣衣,功同皂角)、桑、林投、九芎(一名九荊,村落草屋,用為豎柱,入土不朽;使槎錄云,木有交標小而不高,茅屋用以為柱,又有白樹,色白可以為器,皆內地所無者)、水漆(生海泥中,柯葉彷彿刺桐,皮有黏液,著膚則腫,取以圍籬,多生枝葉)、紫荊樹、赤皮、九罾、加冬(樹似冬青)、蕭朗、婆羅、饅頭果(樹幹似梧桐,但不直聳,有傍枝,一枝數葉如芙蓉,三、四月開綠花,懸穗,三、四十朵相比,見臺海採風圖考)、石楠(木性堅重,土人燒為木炭)、烏心石、櫆、山茶、土桂、咬人狗(疑即水漆,臺海採風圖考云,其木甚松,手搯之便長條併起,可為火具,高丈餘,葉長大似煙葉,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癢,搔之發紅腫,一晝夜方止)、土杉、松蘿、龍牙、狗骨、石柳、大丁黃、公牝樹、苦枺。
·竹之屬
刺竹、長枝竹、筀竹、金絲竹、人面竹、觀音竹、錄竹、七絃竹。
·花之屬
梅、桂(臺所產者惟月桂,來自內地)、蘭(蘭地素心蘭尤多)、菊(黃色多而白色少)、仙丹(一名山丹,其花一朵一百蕊,狀如繡球,色絳,四月開至八月,尚爛熳)、海棠、長春、麗春、佛桑(佛桑一名扶桑,俗呼大紅花;蘭地有二種,單葉者深紅,名照殿紅,與草木狀所言合,其千葉者有紅、黃二色,與群芳譜合,四時長開)、芙蓉(一名拒□花)、刺桐(垂陰如梧桐,幹多生刺,三月始盛)、唐棣、木槿、樹蘭(有四葉、六葉二種;臺灣志略云,花細碎如黍米,色黃,種出暹羅者為暹蘭)、指甲(一名好女兒)、水錦花、石榴、姊妹花、雞爪蘭(花似金粟,開於夏秋之間)、蓮花(一名芙蓉,有紅、白二種,又有千葉蓮)、鳳仙(一名金鳳)、月月紅(一名月季)、玉樓春、番蝴蝶、夜合、嗇薇、含笑、玉芙蓉、美人蕉、臙脂花、茉莉、番花、鹿蔥、鷹爪蘭、月下香、番瑞香、噴雪曇花、雞冠、老來嬌、一丈紅、午時梅、繡球、兔絲、茶花、絲綿花、番繡球、七里香、朱蘭、素香、水仙、百日紅、迎年菊、萬壽菊、莿球、山梔、剪絨、金絲蝴蝶、倒垂蘭。
·草之屬
仙草、乳草、仙人掌、蘋、藻、蒲、艾、齒草、鼠麴、白麴、含羞草、牛肩、虎耳、鳳尾、荖草、龍舌、含鈴、紅毛茶、姑婆草。
·藥之屬
天門冬、穿山甲、熊膽、熊掌、鹿角膠、鹿角霜、海鰾鮹、地骨皮、鹿茸、麇茸(鹿之大者;鹿茸補陽,麇茸滋陰)、龜板、鱉甲、使君子、桕菰(小兒口痛,剪水洗愈)、林荼菰(即林投之實,肉有紅、白二色,痢疾紅者用紅,白者用白)、三柰(類薑味辛)、薏苡、白扁豆、香附、木通、水燭(生水中,形如燭)、穿山龍、金銀花(有黃、白二種,可療疾)、益母草、稀簽草、蒲公英、蛇草(蛇傷者服多愈)、羊角草、龍舌黃、鴨嘴黃(一名定經草,可調經)、雞角刺、鱟殼刺、馬鞍藤(俱治廱)、白蒺藜、鼠尾黃、紫萍、馬尾絲(有大小二本,生陰濕地,患蛇傷者,取其根擦之立愈)薄荷、蜂蜜、菖蒲、班節相思(類薄荷而大)、梔子(一名越桃)、蒼耳子、萆麻子、木鱉子、急性子(即鳳仙子)、杞子、車前子、風藤(狀與他藤異,似木通,浸酒服之,可治風疾)、山苦瓜(治腳踵)、石決明、天南星、紫蘇、通草(性利水、兼通乳竅,染以綵色製花,鮮明可愛)、金鎖匙(治疳)、磱碡草、黃金子、千里光(治眼)、地膚草、束血草、茶匙黃、虎咬黃、草薢、石斛、谷精、四時春、馬蹄金(一名一枝香)、萬年薯、鯽魚膽、牛角刺、山葛藤、山四英、過江龍、檳包藤、羊角豆、正埔姜、釘地蜈蚣(性冷,能治蛇傷)、茄冬葉、鳥踏刺、葉下紅(一名馬蹄黃,一名消息草,草幹紅,花圓小、如白絨,葉外青內紅,治損傷)、山茄、山埔銀、真珠黃、龍吐珠、曼桃花、鐵馬鞭、五龍爪、田烏草、冷飯藤、一條根、山藥、茯苓、烏甜、走馬胎、射幹、向天盞、黃水茄、夏枯草、海藻、海帶、沙參、浮海石、樟寄生、香楠末、金石榴、瞿麥、桑皮、赤松根、蔓荊子、骨碎補、怕骨消、柿蒂、陳皮、武靴藤、釘秤根、宜梧草(治風)、雙鉤藤、獨活、昆布、風不動、金不換、砲仔草、毛將軍、扁蓄(詳草屬乳草註)、王不留行、撮鼻草(治風)、九層塔(即蔡板草)、珠仔草(治跌打損傷)、萬年松(治腹痛)、鹿肚草(治噎嗝)、鹹酸草、偏地錦(俱治咽喉)、蚶殼草(治痧)、蠅翅草(治虛脹)、犁壁草(治廉瘡)、茅根草、無根草(俱利水通淋)、三腳、三腳鱉(俱草本,治瘰癧)、蒲鹽草(治蛇傷)、豬母草(治瘵毒)、澤蘭(能散血)、龍涎(治痰)。
·毛之屬
牛(水牛灰毛,山牛黃毛,水牛力較大,用以研蔗煮糖,黃牛近山多有取而馴習之,用以耕田駕車)、馬(從內地來,亦少,惟營中間有之)、豬、番豬(毛黃色)、山豬(即野豬,牙利如鐮)、羊、山羊(能涉峻,生深山中,皮堪作鞋、金錢豹、熊(有人熊、豬熊、馬熊、狗熊諸種,各肖其形)、麋、鹿、麇(即獐)、狗、兔、猴(近嶐嶐嶺一帶尤多)、貓、山貓、果子貓、七仔貓、鼠、飛鼠、碰鼠(俗以毛鬆大者為碰)、獺。
·羽之屬
雉、鳩(即斑鳩也,與內地異,又有一種身緣嘴足皆紅者曰金鳩,近淡水更多)、燕、鷺、鷹、鷂、雀、鴒鴒、烏、土畫眉(與內地等,眉無白者)、鴛鴦、鳧、鷗、布榖、長尾三娘(即練雀)、烏鶖(身黑尾長,較小於鷹,能摶鷹、鷂、鳶諸惡鳥)、黃鶯、伯勞(鵙也)、土鸕鶿、蓽雀(似雀而小,紫色,唧唧善吟,置籠中能自來去)、白頭翁、鵝、海鵝(俗名南風戇,又名布袋鵝,常於海濱獵魚,翎可為箭羽)、鷦鷯(爾雅:桃蟲,鷦其鷦鷯;通志謂之鷦鷯,一名韈雀,一名巧婦,土番出草,聞其聲則返)、貓頭鳥、雞、鴿、鴨、番鴨(似鴨而大,毛有小採,嘴腳米色,肉粗,來自外洋)、水鴨(嘴頸似鴛鴦,腳短而小,水中能飛)。
·鱗之屬
紅魚、烏魚(各港俱有,每冬至前去大海散子,味極甘,後引子歸原港,曰回頭烏,則瘦而味劣矣;子成片,下鹽晒乾,味更佳,過冬則罕見,即本草之烏魚也)、馬鮫(骨軟無鱗)、交刀、鯧魚、鱸、午魚(鱸之別名)、鮸(即敏魚,狀似鱸而大,肉粗,重至百餘斤。)
·蟲之屬
油蟲、毛蟲、蚯蚓、蜒蚰、■〈虫羗〉螂。
·金石之屬
通寶錢(即制錢,來自內地;臺地多番錢,寬永尤多,而精緻,甲於諸錢,漫有文字足者尤貴;偽錢如隆武、永歷、昭武、紹武、洪化、利用、裕民、興盛之類,不下十餘種)、圓錢(即洋錢,俗呼番銀,重七錢六分,出自咬■〈口留〉吧、呂宋,來自浙、廣)、港底金(郡志以為寒潭中,今偏考未得其詳,或云產內山番界,或云產自寄萊),以上金之屬。螻蟈石(生海中,皆鹹鹵結成,粗劣易腐,可燒灰,土人置盆碗中充玩)、硯石(出旱溪中,淺黑色,不甚發墨)、鹿肚石(出於老鹿肚中,以其食草粘沙,凝結未化,致鹿包血成塊,得之可治心氣關嗝諸症)、海青(多黑色,亦有玲瓏可觀者)、空青(有二種,為海水所結者鹹)。
·貨之屬
糖(有紅、白二種,煮蔗為之)、冰糖。
·風俗志·
士習
民風
農事
女工
工役
商賈
衣服
·士習
蘭士頗知愛惜名器,自重身家,一衣頂不容冒濫,一簪紳必加恭敬。閩省習氣,科場之弊多端,臺灣為尤甚。而蘭士歷試場屋,固無一捉力之誚,即逐隊童子,亦無不家世清白者;蓋平日於書院內另置一社名曰仰山,每於群聚會文之餘,即寓甄別流品之意。
偶年入學為俗忌,自唐而然。蘭人啟蒙則不拘,約以八歲為度,名曰「破筆」。
小兒入學,臨摹習字,一日一開,名曰「課字」。每押尾,遇各日辰,必教之自填庚甲,周而復始,蓋猶有內則九年數日之教云。
臺俗多偽字,噶瑪蘭亦然。如以「曠地」為「埔」、田畝為「甲」、畎澮為「圳」之類,相沿既已日久。又如繩綱曰「■〈舟古〉」、蔗廠曰「廍」、露宿曰「寮」、淨買曰「贌」、季子曰「屘」(立攀反),此類尤多,不典而新。舊府志亦多登載入冊,猶之臺地諸山本無正名,特因番語而隨意翻譯耳。
蘭中字紙,雖村氓童婦皆知敬惜。土人於文昌宮左築有敬字亭,立為惜字會,雇丁搜覓,洗淨焚化。每年以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誕辰,通屬士庶齊集宮中,演劇設筵,結綵張燈,推年長者為主祭,配以蒼頡神位,三獻禮畢,即奉蒼頡牌於彩亭,將一年所焚字灰,裝以巨匣,凡啟蒙諸童子皆具衣冠,與衿耆護送至北門外渡船頭,然後裝入小船,用綵旗鼓吹,沉之大海而回。七月七日,士子以為魁星誕辰,為魁星會,供香果,備酒肴,呼群歡飲,村塾尤甚。
八月中秋,製大月餅,朱書「元」字,骹擲四紅者奪之,取秋闈奪元之兆也。更有硃墨紙筆,瓶袋香囊諸物,羅列几案,掛一燈牌於門前,以猜取詩謎,亦有雅致。
九月重陽,士人載酒於員山諸處,為登高會。先數日,村蒙必散館,放紙鳶,凌風直上,以高者為勝。入夜則有繫燈於繩上,遠望之,炯炯如巨星者。
·民風
婚禮倩媒送庚帖後,即諏吉日,具生熟豚肩、雞鴨兩副,糖品、香燭諸物,充備禮盤,同聘儀送至女家廳堂,謂之「押訂」;無力者只送銀簪一副,名曰「插簪子」;蓋即納采也。及笄送聘,則用番銀,加以紅緞一方,禮書二函(女家收乾書,回坤書)及香燭、豚肩;女家回以大餅,而以五穀少許置禮盤中,取其傳種之意。又用磁盆一對,植榴、桂、蓮、蕉諸花,取連招桂子之義;是為納幣禮。至親迎,則先期送擇日儀,名曰「乞日」。至期,不論貴賤,乘四人輿,鼓吹彩旗前導,諸年少親友鳴金提燈,概乘肩輿,沿途點放爆竹,謂之「伴行」。至女家,婿駐轎於庭中,連進湯果,飲畢,內弟捧盤索爆竹,婿隨取贈之,名曰「舅子砲」。新人出廳,粧束畢,拜祖先,次父母、父兄,酒三酌,覆以手帕上轎。轎後懸竹篩畫八卦象。到門,貼紅氈於地,令新郎、新婦攜筐盛米同行進房,成合巹禮。三日廟見,以次拜公姑、伯叔嬸姆,各有贈遺,謂之「拜茶」。是日,延內弟來,名為「探房」,即午備酒邀請親眷陪坐。七日或十二日,女家以轎迎婿及女旋家,俗呼「返厝」,亦置酒邀戚屬陪婿,而以女眷陪女,謂之「會親」。宴畢,夫婦同歸,或婿先回。
番婚禮:富者以鹿以豕送婿家,群就飲食肉。三日,以利刃敲取婿之門牙一枚,送於婦家。
生辰必以逢一為大壽,名曰「做一」(如六十一謂之七旬開一之類),用紅面食團俗號「紅龜仔」彼此饋祝。神佛日亦用以為獻。娶婦之家,親友製大餅或十圓或二十圓及簪珥酒肉以為賀。小兒彌月,亦以糖品銀釧為賀。
俗尚巫,疾病輒令禳之。又有非僧非道者,以其出於粵客,名「客子師」,又以其頭纏紅布名「紅頭師」,拈一撮米往占病者,謂之「米卦」,稱說鬼神,鄉人為其所愚,倩貼符行法而禱於神,鼓角喧天,竟夕而罷,病未嘗減而費已三、五金矣。大抵村俗病甫臥褥,不思飲食,輒進以山東甜粉湯,稍愈則以一盞米泡九盞水煮食,名曰「九龍糜」,否則食以雛雞,苟不再起,則做紅頭師矣。至符咒無所施,於是請佛,佛更不靈,遂乃磨刀向豬,與棺槨衣衾而齊備。迨其亡也,弔客臨門,而豕亦就屠矣。
喪禮:三日內既葬成服,或七日除靈,或五六旬、七八旬不等,惟紳士家以百日為期。居喪弔唁,一依定制;卒哭,謝吊客。家貧則於年餘若百日內奠祭七期,或以每七為度,或以朔望為期,各有從乎其祖俗者矣。
番喪禮:置死者於樹枝間,任鳥雀食之,三日肉盡,乃大喜。
蘭治初闢未久,居民有淡屬來者強半,故慶弔應酬以及日用服食起居,尚多沿乎淡俗。
祭祀之禮,蘭無族祠,多祭於家。忌辰、生辰而外,元宵有祭,清明有祭,或祭於墓,中元祭,除夕祭。端午則薦角黍,冬至則薦米圓。泉人日中而祭,漳人質明而祭。泉人祭以品羞,漳潮之人則有用三牲者。
蘭人雖貧,男不為奴,女不為婢。家徒四壁,有男女則無坐食。婦人出門,荊釵裙布,亦不外假。此風洵不多覯。見者惟少年婦女,雖饒富之家,亦不乘輿。村中十歲以上孩童,常不衣褲;夏入塾,亦不著履;此又不關乎貧富矣。
俗尚賽願。不論貧富之家,每有默祝心事,必預養一雄豬;果如願,即日屠宰,山餚野肴,雜然而前陳,就於廳事虔齋設道場,念經禮仰,百拜不為繁,名曰「謝三界」。諸親眷醵金為賀,人酬一臠,歡宴累日。
天后宮在廳治南,相傳三月二十三日為天后生辰,誦經演劇,尤稱盛會。
正月元旦,以蔬品祀神,赴各宮廟焚香畢,然後拜賀親友。
四日,家家備牲醴香燭,燒紙爆竹,謂之「接神」。
上元節,每神廟演劇,俗號「打上元」,沿街高結燈綵,至十七、十八方罷。元宵前後,人家糊畫龍獅諸燈,長可八、九丈,作十節、八節,點放燈光,按節而持其柄,以盡飛舞之態。所至門前,無不爭放爆竹,以相送迎,甚有以銀錢、糕品相饋贈者,名曰「掛彩」。
二月二日,各街衢里社鳩金演劇,為當境土地慶壽,兼祝年豐。
清明祀先祭掃,燒獻紙錢,同於各處。
端午節作角黍相遺送。各門楣懸插蒲艾。用雄黃酒書對聯以僻邪。祀神以西瓜、桃果之品。至午,爇艾一束,遍熏幃帳,棄諸道旁,名曰「送蚊」。沿溪上下,以小駁船或漁舟競斗勝負,好事者用紅綾旗為標,插諸百步之外,令先奪者鳴鑼喝採,蓋龍舟錦標之遺云。
六月一日,比戶以紅面和米粉為圓,泡以糖湯,號曰「半年丸」。
七月超度,自初一至月終,各里社僉舉首鳩金,延僧禮讖,普施盂蘭法食,家供牲醴時羞果實,結綵張燈,焚化楮鏹,不計其數。先一夕,各首事子弟皆捧一座紙燈,上書姓名、舖號,結隊連群,金鼓喧闐,送至溪頭,名曰「放水燈」,謂將引餒鬼以就食也。三日事竣,演劇一日,名曰「壓醮」。
中秋,製糖面為月餅,號「中秋餅」,居家祀神,配以香茗。街衢祭當境土地,張燈演劇,與二月同;彼春祈而此秋報也。
重陽前後,童子製風箏,如鳶、如魚、如四角雙環、如八卦狀,放之於高原曠野,以達雲宵者為樂。
十月十五日,各家焚香,備牲醴,燒金紙,作三界壽;蓋以上元為天官、中元為地官、下元為水官,三界者、三官也。
冬至節,家家搗米為湯圓,祭神祀先,各黏一丸放門扉,謂之「餉耗」。小兒女和紅曲諸色作花鳥人物狀,以相誇耀。
臘月十六日,街衢各舖祀土地神,備極豐盛,謂之「尾牙」,蓋為燕飲牙戶及來春去留伙計而設。好事者作詩,有「一年伙計酬杯酒,萬古香煙謝土地」之句。
二十四日送神,各備酒醴牲果,焚化楮鏹、幢幡輿馬儀從於庭以送之。
二十五日,俗傳為天神下降,稽查善惡,是日焚香齋戒。除夕,比戶焚香爆竹,祭祀祖先。先數日,蒸年糕,備珍果,以為迎年之用云。
·農事
噶瑪蘭農戶半多墾佃。緣初闢之時,力裁業戶,各由散佃收租,各佃墾耕,領有丈單,即若永為己業,雖後至諸農,僅為請丈者所招墾,而一經認作,輸納而外,無所苛求,故大田多稼,時有倉庾盈億之慶云。
土壤肥沃,不糞種,糞則穗重而仆。種植後聽其自生,不事耘鋤,惟享坐獲。加以治埤蓄洩,灌溉盈疇,每畝常數倍於內地。惟近年如湯圍、辛仔罕、大湖口、白石山腳諸地,經有沙壓水沖,土脈漸薄,亦間需培補之法。
歲有二冬;早稻曰早冬,晚稻曰晚冬。早稻雖收,必晚稻豐稔,始稱大有之年。不但本地足食,兼可以資江、浙之乍浦、鎮海,閩之漳、泉。使槎錄云:居民止知逐利,肩販舟載,不盡不休,所以戶鮮蓋藏。惟蘭亦然,稍非豐裕之家,一稻未熟曰「糶粟生」,將熟曰「糶米生」,一樣豐稔,先糶者折價爭收,十無七八,尚安有餘九、餘三哉?
·女工
工刺繡,善打草籽,一花一卉,皆結致精整,鮮明如畫。凡香囊、巾帕、荷包、扇袋諸鍼黹,不減於蘇、杭。
紡績無聞,蠶桑不事,而衣裳補綻未嘗假之外人。甚有辛勤十指,刀尺精良,為裁工所不及者。蓋自淡北以來,比之南路女紅,實有過無不及也。
貧女雖清苦不為婢妾,老婦雖饑寒不為媼保;即十指不足以當家,要不為刺繡,則為縫裳。村舍餉饁而外,皆若一轍。
·工役
由民僱者為工,由官募者為役。蘭中惟泥水、鐵匠工而兼役,餘則役少而工多耳。凡一切運腳,由東南陸行至蘇澳者,車為多,由西北水行至烏石港者舟為多。此外肩挑、背負者,計日百錢,率趑趄不肯應召。各工皆有主顧,初次一定,後來若欲更改,則必至糾纏不清。遇地方事招募義勇,大率農佃居多。其一種游手無賴閒散街衢者名「羅漢腳」,雖傭僱呼來,究不足以濟事。
船載之利,春夏宜於烏石港、蘇澳,秋風八、九月,則皆西渡矣。然雖至隆冬,尚可寄碇於雞籠澳,只是小船駁運,冬風不入蘇澳而抵烏石港,其由港回載至雞籠,各包米加貼腳費二錢耳。算來船載四季皆可以漸通。聞之八里坌未開口時,亦惟春夏船多,今則秋冬皆無不至矣。
近港舟人以販載來往為作活。春夏由北門外載出烏石港,或由港載入蘇澳,工價尚廉。至冬月,更由港而載出雞籠,則非鞍邊船不濟。即春夏駁入蘇澳,亦非北門外小艇所能勝,故鞍邊船之入水較深,其獲利亦自不淺。
肩挑雜腳,北由渡船頭起貨,東由加禮遠而來。一挑往返,各已議有定價。從前和福夫恃強,諸色工顧,多不自由。今自庚秋剿辦以後,淨絕根株,只許城廂市鎮開一飲店,不准容留多夫逗留多日。凡一切夫腳,聽各商民自僱。閤蘭稱便。
·商賈
蘭中惟出稻穀,次則白苧,其餘食貨百物,多取於漳、泉。絲羅綾緞則取資於江浙。每春夏間南風盛發,兩晝夜舟可抵四明、鎮海、乍浦、松江,惟售番鏹,不裝回貨。至末幫近冬,北風將起,始到蘇州裝載綢疋、羊皮諸貨,率以為常。一年只一、二次到漳、泉,亦必先探望價值,兼運白苧,方肯西渡。其漳、泉來貨,飲食則乾果、麥、豆,雜具則磁器、金楮,名「輕船貨」。有洋銀來赴糴者,名「現封」,蓋內地小漁船南風不可以打網,雖載價無多,亦樂赴蘭以圖北上耳。其南洋,惟冬天至廣東澳門,則裝運樟腦,販歸雜色,一年亦只一度也。
北船有押載者,因出海(船中收攬貨物司賬者之名)未可輕信,郊中舉一小夥以監之,每千包米抽豐五十元,名為「亢五」。押載之利,或江或浙,可以擇利而行,相機而動,而出海無所售其欺。押載之弊,或以少報多,將無為有,以私飽其橐,甚而將所抽豐之項,販貨回蘭,擇其時尚者托為己有,以私易公,既佔便宜,又或浮開貨單,十止八、九之價,到蘭憑信原單,雖相好者照買貨物,必加售其一、二,輾轉營私,侈然得計。故惟有販米一途,概收現錢,則無所施其技矣。
臺灣生意,以米郊為大戶,名曰「水客」。自淡艋至蘭,則店口必兼售彩帛,或乾果雜貨,甚有以店口為主,而郊行反為店口之稅戶,一切飲食供用、年有貼規者。揆厥所由,淡、蘭米不用行棧,蘇、浙、廣貨南北流通,故水客行口多兼雜色生理。而蘭尤較便於淡,以其舟常北行也。
臺地毛烏布最善彈染,雖蘭在萬山之後,亦不減於牛罵頭諸市。豈非以水土之所宜乎?每疋長二丈八尺,其白地原由同安金絨莊來,經有六百數十餘縷,視他處密強三分之一,故細纈停勻。然淋染之後,與內地莫辨真贗。好事者取寸許而火之,以灰如雪白者為正(內地謂之臺青)。
·衣服
夏尚青絲,冬尚綿綢,皆取之江、浙。其來自粵東者,惟尚西洋布;白則為衣、為褲,女子宜之;元青則為裘、為褂,男子宜之。其來自泉南者有池布、井布、眉布、金絨布諸名目,盡白質。至金絨為毛布,井眉為淺藍、為月白,皆蘭所彈染也。
吉貝棉花來自上海。此地不績紡,只作被褥之用,舖貼之資。故業無專家,每歲惟冬初一度附舖寄售。
地氣近熱,西風四起,單衣飄著如飛蜨,轉覺清爽。惟雨過倍涼,三伏不免,窮冬則綿襖短褂,便可禦寒。近年西北口羊皮有由浙而帶入蘭者,人多以為短衣。近比往年天寒,竟有製為長裘者。
蘭人質樸,市人半短衣,士子始服袍褂。至公門中吏胥,則尚時製矣。本地所出惟番布番錦。番布粗厚,番人貨於市,售之者少。番錦價甚昂,而又不宜於服用,以所織花紋半五採也。故蘭地華服亦尚呢羽。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