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库 > 医家类 >本草纲目 >木部第三十七卷 木之四
桑上寄生
    (《本经》上品)
    【释名】寄屑(《本经》)、寓木(《本经》)、时珍曰∶此物寄寓他木而生,如鸟立于上,故曰寄生、寓木、茑木。俗呼为寄生草。《东方朔传》云∶ 【集解】《别录》曰∶桑上寄生,生弘农川谷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弘景曰∶寄生松上、杨上、枫上皆有,形类是一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则各随其树名之。生树枝间,根在枝节之内。叶圆青赤,浓泽易折。旁自生枝节。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实赤,大如小豆。处处皆有,以出彭城者为胜。俗呼为续断用之,而《本经》续断别在上品,主疗不同,市人混杂无识者。
    恭曰∶此多生枫、槲、榉柳、水杨等树上。叶无阴阳,如细柳叶而浓脆。茎粗短。子黄色,大如小枣。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九月始熟,黄色。陶言五月实赤,大如小豆,盖未见也。江南人相承用其茎为续断,殊不相关。
    保升曰∶诸树多有寄生,茎、叶并相似,云是乌鸟食一物子,粪落树上,感气而生。叶如橘而浓软,茎如槐而肥脆。处处虽有,须桑上者佳。然非自采,即难以别。可断茎视之,色深黄者为验。又《图经》云∶叶似龙胆而浓阔。茎短似鸡脚,作树形。三月、四月花,黄白色。六月、七月结子,黄绿色,如小豆,以汁稠粘者良也。
    大明曰∶人多收榉树上者为桑寄生。桑上极少,纵有,形与榉上者亦不同。次即枫树上者,力与榉树上者相同,黄色。七月、八月采。
    宗 曰∶桑寄生皆言处处有之。从官南北,处处难得。岂岁岁斫践之,苦不能生耶?
    抑方宜不同耶?若以为鸟食物子落枝节间感气而生,则麦当生麦,谷当生谷,不当生此一物也。自是感造化之气,别是一物。古人惟取桑上者,是假其气尔。第以难得真者,真者下咽,必验如神。向有求此于吴中诸邑者。予遍搜不可得,遂以实告之。邻邑以他木寄生送上,服之震亨曰∶桑寄生药之要品,而人不谙其的,惜哉。近海州邑及海外之境,其地暖而不蚕,桑无采捋之苦,气浓意浓,自然生出也。何尝节间可容他子耶?时珍曰∶寄生,高者二、三尺。其叶圆而微尖,浓而柔,面青而光泽,背淡紫而有茸。人言川蜀桑多,时有生者。他处鲜得。须自采或连桑采者乃可用。世俗多以杂树上者充之,气性不同,恐反有害也。按∶郑樵《通志》云∶寄生有两种∶一种大者,叶如石榴叶;一种小者,叶如麻黄叶。其子皆相似。大者曰茑,小者曰女萝。今观《蜀本》、韩氏所说亦是两种,与郑说同。
    【修治】 曰∶采得,铜刀和根、枝、茎叶细锉,阴干用。勿见火。
    【气味】苦,平,无毒。
    《别录》曰∶甘,无毒。
    【主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安胎(《本经》)。去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主金疮,去痹(《别录》)。助筋骨,益血脉(大明)。主怀妊漏血不止,令胎牢固(甄权)。
    【附方】新四。膈气∶生桑寄生捣汁一盏,服之。(《集简方》)。胎动腹痛∶桑寄生一两半,阿胶(炒)半两,艾叶半两,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或去艾叶。(《圣惠方》)。
    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宜以桑寄生二两,防风、大芎二钱半,炙甘草三铢。
    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杨子建《护命方》)。
    下血后虚∶下血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为末。每服一钱,非时白汤点服。(杨子建《护命方实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明目,轻身,通神(《本经》)。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