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三十四
-
湿门
方
神助散 【 《儒门事亲》,下同】 泻水湿。
苦葶苈 泽泻 猪苓去皮,各二两 椒目半两 黑牵牛三两半,微炒,取头末用
右为细末,每服葱白三茎,浆水一盏,煎至半盏,入酒半盏,调药三钱,绝早,面东服之。
桂苓白朮丸 治湿淫于内者。
黄蘗二两 官桂 茯苓 半夏各一两 白朮 干姜各一分 橘红去白 泽泻 黄连各半两
右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食后服之。
桂苓白朮散 治前证。
滑石二两 官桂 茯苓 白朮各半两 甘草 泽泻 石膏 寒水石各一两
右为细末,热汤调三钱,新水生姜汤亦可,食后服。
白朮调中汤 治前证。
白朮 茯苓 橘皮 泽泻各半两 甘草一两 干姜炒 官桂 缩砂仁 藿香各一分
右为末,白汤化下;蜜少许,调下二钱,无时。炼蜜每两作十丸,名曰白朮调中丸。
导水丸
大黄 黄芩各二两 滑石 牵牛头末各四两
右为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一百丸,白汤送下,临卧时服。
舟车丸 泻湿利水。
大黄二两 木香半两 甘遂 大戟 芫花 青皮 陈皮各一两 牵牛头末四两
右为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汤下,随证加减。
升阳除湿汤 【 东垣】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
苍朮一钱 甘草 陈皮 猪苓各三分 泽泻 益智仁 半夏 防风 神曲 升麻 柴胡 羌活各五分
右(口父)咀,作一服,水三大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柤,空心服。胃寒腹鸣者,加大麦糵三分。
海金砂散 【 《宝鉴》,下同】 治脾湿太过,遍身肿满不得卧,及腹胀如鼓。
牵牛半生半熟 白朮各一两 甘遂半两 海金沙三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煎倒流水一盏调下,食前。待宣利止后服。
续随子丸 治湿气,通身肿满,喘闷不快。
人参 木香 汉防己 赤茯苓面蒸 大槟榔 海金沙各五钱,另研 续随子一两 葶苈四两炒
右为末,枣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
圣灵丹 治脾肺有湿,喘满肿盛,小便赤濇。
人参去芦 木香 汉防己 茯苓寒食面煨 槟榔 木通各二钱,炒 苦葶苈四两,炒
右七味为末,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
赤茯苓丸 治脾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濇。
赤茯苓 汉防己各二两 苦葶苈四两,炒 木香半两
右为末,枣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一方赤茯苓一两。
除湿丹 治诸湿肿客搏,腰膝重痛,足胫浮肿。
乳香研 没药研,各一两 槟榔 威灵仙 赤芍 泽泻 葶苈 甘遂各二两 大戟三两 陈皮去白,四两 牵牛头末半两
右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温水送下,食前。得更衣,止后服。如服药前后,忌酒二日,湿面二三日。食后,温淡粥补胃,尤佳。
无碍丸 治脾湿横流,四肢肿满。
木香半两 蓬莪朮炮 京三棱炮 槟榔 (木郁)李仁汤炮去皮,各一两 大腹皮二两
右六味为末,炒麦糵杵为粉,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无时。
除湿汤 【 《百一选方》】 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腰脚酸疼,大便溏泄,小便或濇或利。
半夏曲炒 厚朴姜制 苍朮米泔制,各二两 藿香叶 陈皮去白 白茯苓去皮,各一两 甘草炙七钱 白朮生用,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食前温服。《得效》无茯苓、白朮,治同。
白朮酒 【 《三因方》】 治中湿,骨节疼痛。
白朮一两
右,酒三盏,煎一盏,频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
肾着汤 【 仲景】 治肾虚伤湿,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不渴,小便自利。
干姜炮 茯苓各四两 甘草炙 白朮各二两
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渗湿汤 【 《和剂局方》】 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如坐水中,小便赤濇,大便溏泄。
苍朮 白朮 甘草炙,各一两 茯苓去皮 干姜炮,各二两 橘红 丁香各二钱半
每服四钱,水一盏,枣一枚,姜三片,煎七分,食后去滓温服。丹溪用苍朮、半夏曲各二钱,厚朴、藿香、陈皮、白朮、白茯苓各一钱,甘草五分。
胜湿汤 【 《济生方》】 治坐卧湿地,或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大便泄泻。
白朮三钱 人参 干姜 白芍药 附子炮 桂枝 白茯苓 甘草各七分半
右剉,作一贴,入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服。
桂枝汤 【 仲景】 治风湿。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清热渗湿汤 【 《东垣十书》】 治湿热。
黄蘗盐水炒,二钱 黄连 茯苓 泽泻各一钱 苍朮 白朮各一钱半 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服。如单渗湿,去黄连、黄蘗,加橘皮、干姜。
朮附汤 【 《仲景》,下同】 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大便坚硬,小便自利,及风虚头目眩重,甚者不知食味,此药暖肌补中,助阳气,止自汗。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白朮四两 甘草炙,一两
右为粗末,每三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
加味朮附汤 治中湿诸证。
附子炮,二钱 白朮 赤茯苓 甘草炒,各一钱半
右剉,作一贴,入姜七片,枣二枚,水煎服,日再。才见身痹,三服后,则当如猬状,勿怪。盖朮附并行皮中,逐水气故尔。
金匮肾气丸 治脾肾阳虚不能行水,小便不利,肿胀,将成臌证。
熟地四两,酒拌蒸 山药 山萸 牛膝 丹皮 泽泻 车前 肉桂各一两 白茯苓三两 附子制五钱
右为末,炼蜜同地黄膏,捣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饮下。
甘草附子汤 治风湿。
桂枝四钱 甘草 附子炮 白朮各一钱
右剉,作一贴,水煎服,微汗即解。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
麻黄 薏苡仁各五钱 杏仁十枚,去皮尖,炒 甘草一两,炙
右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按《入门》用麻黄、薏苡各二钱,杏仁、甘草各一钱,作一贴服,治证同而甚宜于今也。
防己黄芪汤 【 《医学正传》】 治风湿,身重痛,自汗。
防己 黄芪各三钱 白朮二钱 甘草一钱半
右剉,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羌附汤 【 《丹溪心法》】 治风湿相搏,肢体掣痛浮肿。
羌活 附子炮 白朮 甘草各一钱半
右剉,入姜五片,水煎服。
除风湿羌活汤 【 《东垣十书》】 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苍朮 藁本各一钱 羌活七分 防风 升麻 柴胡各五分
右剉,作一贴,水煎服。
和剂除湿汤 【 《直指方》,下同】 治伤湿,身重腰痛,四肢微冷,呕逆溏泄。
赤茯苓 干姜各二钱 苍朮 白朮土炒 甘草各一钱 橘红 桂皮 厚朴各五分
右剉,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生附除湿汤 治寒湿。
苍朮二钱 附子生 白朮 厚朴 木瓜 甘草各一钱
右剉,作一贴,入姜十片,水煎服。
治湿中和汤 【 《集要》】 治寒湿。
苍朮炒,二钱 白朮 陈皮 赤茯苓 厚朴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钱
右剉,作一贴,入姜三片,灯心一撮,水煎服。
苍朮复煎散 【 《东垣十书》】 治寒湿相合,肢体皆痛,行步无力。
苍朮四两 羌活一钱 柴胡 藁本 白朮 泽泻 升麻各五分 黄蘗三分 红花一分
右剉,先以水三盏,煎苍朮至二盏,入诸药,复煎至十盏,去滓,空心热服。
单苍朮丸 【 《医学入门》】 常服除湿,壮筋骨,健步,明目。
苍朮一斤米泔浸剉晒干,半斤以童便浸一宿,半斤以酒浸一宿,并焙干
右为末,神曲糊和丸菉豆大,白汤下七十丸。或加白茯苓六两,尤好。或为末,每二钱空心服,盐汤或酒调下,亦得名苍朮散。
二妙丸 【 《丹溪心法》】 治湿热。
苍朮 黄蘗等分
右为末,滴水为丸服之。
苓朮汤 【 《得效方》,下同】 治冒暑遭雨,暑湿郁发四肢不仁,半身不遂,或入浴运倒,口眼喎斜,手足不仁,皆湿温类也。
赤茯苓 白朮 干姜 泽泻 桂心各一钱
右剉,作一贴,水煎服。
茯苓白朮汤 治湿温。
赤茯苓 苍朮 白朮土炒 干姜 桂心 甘草各一钱
右剉,作一贴,水煎服。
苍橘汤 【 《医学入门》】 治酒湿。
陈皮一钱半 赤芍药 赤茯苓各一钱 黄蘗 威灵仙 羌活 甘草各五分 苍朮二钱
右剉一贴,水煎服。
生附汤 【 《丹溪心法》】 治伤湿诸证,又治寒湿。
苍朮 杜仲各一钱半 附子生 牛膝 厚朴 干姜 白朮 赤茯苓 甘草各七分
右剉,作一贴,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渗湿汤 【 《万病回春》】 治一切湿证。
苍朮 白朮 赤茯苓一钱半 陈皮 泽泻 猪苓各一钱 甘草三分 香附 川芎 缩砂 厚朴各七分
右剉,作一站,入姜三片,灯心一撮,水煎服。
五苓散 【 仲景,下同】 治暑湿烦躁,霍乱泄泻,小便不利而渴,淋濇作痛,下部湿热。
白朮土炒 猪苓 茯苓各七钱 肉桂五钱 泽泻一两二钱半
古法: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日三服。今法:以水煎服。去肉桂,名四苓散。
麻黄加朮汤 治湿家身烦疼。
麻黄 桂枝各三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个 白朮四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柤温服八合,覆取微汗。
平胃散 【 《局方》】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呕哕恶心,吞酸噫气,体重节痛,自利霍乱,噎膈反胃等证。
厚朴姜制炒 陈皮去白,各五两 炙甘草三两 苍朮去皮米泔浸炒,八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温服。
桂枝附子汤 【 仲景】 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泻,脉浮虚而濇者。
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切 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五积散 【 《局方》】 治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骨髓酸痛等证。
当归 麻黄 苍朮 陈皮各一钱 厚朴姜制 干姜炮 芍药 枳壳麸炒,各八分 半夏泡 白芷各七分 桔梗 炙甘草 茯苓 肉桂 人参各五分 川芎四分
水二钟,姜三片,葱白三茎,煎八分,不拘时服。一方无人参。
理中汤 【 仲景】 治太阴虚寒,水泛湿证。
人参 白朮炒 干姜炒 炙甘草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为末,蜜丸鸡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寻痛丸 治走注流湿已后,宜用。袭经络,除疼痛。
椶榈烧存性,一两半 穿山甲酥炙 当归去芦 乳香别研 没药别研,各一两 木香半两 麝香别研,二钱 皂荚子仁二两,炒
右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温酒下,或木瓜汤下。
加味五苓散 治湿胜身痛,小便不利,体痛发渴等证。
白朮 猪苓 茯苓各七钱半 肉桂五钱 泽泻一两二钱半 羌活三钱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日三服。
不换金正气散 治脾气虚弱,寒湿相搏。
厚朴姜制 藿香叶 半夏制 苍朮米泔浸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姜枣水煎服。
调中益气汤 【 东垣,下同】 治湿热所伤,体重烦闷,口失滋味,或痰嗽稠粘,寒热不调,体倦少食等证。
黄芪一钱 人参 炙甘草 苍朮各五分 橘红 木香 柴胡 升麻各二分
水煎,空心服。
湿郁汤 治雨露所袭,或岚气所侵,或坐卧湿地,或汗出衣衫湿郁,其状身重而痛,倦怠嗜卧,遇阴寒则发,脉沉而细缓者,是也。
苍朮三钱 白朮 香附 橘红 厚朴姜汁炒 半夏制 白茯苓 抚芎 羌活 独活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五片
水煎服。
败毒散 治处卑湿脚气痿弱等证,此药不可缺,日三服,以效为度。
人参 茯苓 枳壳 甘草 川芎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桔梗各等分
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或为细末,沸汤点服。
参附渗湿汤 【 《局方》】 治坐卧湿地,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附子炮 干姜炮 桂枝 芍药等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胃苓汤 治脾湿太过,泄泻不止。
陈皮 厚朴 甘草 苍朮 白朮 茯苓 泽泻 猪苓 肉桂等分
每服五六钱,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服。
羌活胜湿汤 【 《东垣十书》】 治外伤湿气,一身尽痛者。此方通治湿证。
羌活 独活各二钱 藁本 防风各钱半 蔓荆子 川芎 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温服。
白朮汤海藏 治风湿,恶寒脉缓。
白朮 防风 甘草
右(口父)咀,加生姜煎服。
圣散子 治一切山岚瘴气,时行瘟疫,伤寒风湿等证。
苍朮制 防风 厚朴姜炒 猪苓 泽泻煨各二两 白芷 川芎 赤芍 藿香 柴胡各半两 麻黄 升麻 羌活 独活 枳壳 吴茱萸泡 细辛 藳本 茯苓各七钱 石菖蒲 草豆蔻 良姜各八钱 甘草二两 大附子一枚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二钟,枣一枚,煎八分,稍热服。
清燥汤 【 《东垣十书》】 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庚大肠,故寒凉以救之。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软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以此药主之。
苍朮米泔浸,三钱半 五味子十一粒 黄芪 黄连 白朮 橘皮 白茯苓 当归各一钱 人参 生地黄各七分 麦门冬去心 神曲炒 猪苓 黄蘗酒炒 甘草 泽泻各半钱 柴胡 升麻各三分
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
木瓜虎骨丸 【 《奇效良方》,下同】 治寒湿合而成痹,脚痛不仁,疼痛少力,足下隐痛,不能踏地,腰腿筋挛,不能屈伸,及项背拘急,手臂无力,耳内蝉鸣,头眩目旋,脚气,行步艰难。
木瓜 血竭另研 没药另研 虎胫骨酒炙 木香 自然铜酢淬七次 枫香 骨碎补去毛 当归 甜瓜仁 败龟板炙 安息香酒熬 肉桂各一两 乳香另研,五钱 地龙去土,二两
右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前温酒下。
四物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痛,四肢拘急,不能屈伸。
附子炮,一钱半 肉桂二钱 白朮土炒,三钱 甘草一钱
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大橘皮汤 治湿热内甚,心腹胀满,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橘皮三钱 滑石四钱 茯苓一钱半 木香 槟榔 猪苓 泽泻 白朮各一钱 官桂半钱 甘草三分
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前服。
补骨脂丸 治湿伤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乳石补益之药,百端皆不应。唐郑相公为海南节度,七十有五,越地卑湿,服诸药不应。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船主李摩献此方,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效。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
破故纸十两,洗净为末 胡桃肉去皮,二十两,研泥
右,胡桃肉泥入破故纸末,更以好炼蜜和匀如饴,盛磁器中。旦日,以温酒化药一匙,服之。不饮酒者以温热水化下。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容明目,补添筋骨。但禁食芸薹辛血。
七圣散 治风湿流注经络间,肢节缓纵不随,或脚膝疼痛不能步履。
续断 独活 防风 草薢 牛膝酒浸一宿 甘草 杜仲
右各焙干半两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乳香没药丸 治远年近日,风湿脚气攻注,脚膝或肿或疼,筋挛不便屈伸,脚不能踏地,及一切疼痛,往来不已。
乳香 没药俱别研 骨碎补去毛 缩砂仁 五灵脂去土 白附子 甜瓜子 当归酒炒 牛膝酒浸 木瓜 地龙去土 木鳖子各一两 白牵牛微炒,三两
右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木瓜汤下,或温酒亦可,不拘时服。
上马丸 治寒湿,臂痛腿疼,筋骨诸疾。
川乌炮 木香不见火,各半两 虎骨酥炙 牛膝 杜仲 木瓜 当归酒浸 败龟板酥炙 自然铜酢淬 黄芪蜜炙 白朮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酒下。
天麻散 治风湿疼痛黄肿。
天麻 全蝎去毒,各四钱 熟地黄 木瓜 乌头 当归各三钱 牛膝酒洗,二钱 乳香 没药 穿山甲炮 川芎各一钱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用温酒调下服。
三花神佑丸 【 《河间六书》,下同】 治中满腹胀,喘嗽淋闭,一切水湿肿满。
甘遂 大戟 芫花酢拌炒,各半两 牵牛二两 大黄一两 轻粉一钱
右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每日三服,加至快利。利后,却常服,病去为度。
葶苈木香散 治湿热内外甚,水肿腹胀,小便赤濇,大便滑泻。
葶苈 茯苓 猪苓 白朮 桂各一分 泽泻 木通 甘草各半两 滑石三两 木香半钱
右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食前。此药下水湿,消肿胀,止泄泻,利小便。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转泄者,此乃湿热,否闷极热而攻之不开,是以反为注泄,此正气已衰而多难救也,慎不可攻之!
白朮木香散 治湿盛,喘嗽肿满,欲变成水病者,不能卧,不敢食,小便闭者。
白朮 猪苓 赤茯苓 甘草 泽泻各半两 木香 槟榔各三钱 橘红二两 官桂二钱 滑石三两
右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食后,去滓温服。
牵牛丸 治一切湿热肿满等疾。
黑牵牛 黄芩 大黄 大椒 滑石各等分
右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生姜汤下,食后。虚实加减。
栀子蘗皮汤 治头微汗,小便利而微发黄者,湿热相搏微者。
大栀子十五个 黄蘗半两 甘草一分
右剉如麻豆大,水三盏,煎至一盏,缓缓分三次,作一日服,温吃,不计时候。
苦葶苈丸 治一切水湿气,通身肿满不可当者。
人参一两 苦葶苈四两,隔纸炒黄色为度
右二味,同为细末,用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桑白皮汤下。日进三服,空心食前。
肉豆蔻丸 治水湿胀如鼓不食者,病可下。
肉豆蔻 槟榔 轻粉各一分 黑丑头末一两半
右为末,面糊为丸如菉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煎连翘汤下,食后,日三服。
二朮四苓汤 治诸湿肿满,一身尽痛,发热烦闷,二便不利。
白朮 苍朮 茯苓 猪苓 泽泻 黄芩 羌活 芍药 栀子仁 甘草各等分
水三盏,姜三片,灯心一撮,煎服。
茵陈饮 【 《景岳全书》,下同】 治湿热闭濇等证。
茵陈 焦栀子 泽泻 青皮各三钱 甘草一钱 甘菊花二钱
右,水三四钟,煎两钟,不时陆续饮之。
胃关煎 治脾胃虚寒湿泻,或甚至久泻,腹痛不止,冷痢等证。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山药炒 扁豆炒,各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焦干姜 白朮炒,各一二三钱 吴茱萸制,五七分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佐关煎 治生冷伤脾,泻痢未久,肾气未损者,宜用此汤以去寒湿。
厚朴炒 陈皮炒各一钱 山药炒 扁豆炒 猪苓 泽泻各二钱 炙甘草七分 干姜炒 肉桂各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服。
圣朮煎 治饮食偶伤,胁肋疼痛,寒湿泻痢呕吐等证。
冬朮味甘者,五六七八钱炒,或一二两 干姜炒 肉桂各一二钱 陈皮酌用或不用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
大分清饮 治湿热下利,黄疸溺血,腹痛淋闭等证。
茯苓 泽泻 木通各二钱 猪苓 栀子或倍之 枳壳 车前子各一钱
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温服。
小分清饮 治小水不利,湿滞肿胀,不能受补等证。
茯苓 泽泻 猪苓各二三钱 薏仁二钱 枳壳 厚朴各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单方
防己:能治湿,与木通同功,剉煎服之,佳。 【 《本草》,下同】
藳本:治雾露之气,上部风湿最佳,煎服之。
龟肉:除湿及瘴气,作臛常食之,佳。
湿痹:鳖肉煮熟,取肉和五味作羹食之。
湿痹,腰脚湿气:木瓜煎服,丸服或生食,并佳。
猪肝:胜湿,可煮食之。昔闵叔留寓,常食猪肝,盖为湿疾也。
薏苡:去湿轻身胜瘴气,作米煮粥常服之。
冷湿痹:豺皮热之,以缠病上,或裹软脚,良。
湿病:取土猪肉煮食,又用皮坐卧其上,最去湿痹。
湿气常服桑根茶最好;又与赤小豆同煮作粥,常食尤佳。
湿气作痛:白朮切片煎汁熬膏,白汤点服。 【 《集简方》】
中湿骨痛:朮一两,酒三盏,煎一盏,乘热顿服。不饮酒者,以水煎之。 【 《三因良方》】
湿气身痛:苍朮泔浸切水煎,取浓汁熬膏,白汤点服。 【 《简便方》】
湿热水病:黄连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丸至四五丸,米饮下,日三四服。 【 《范汪方》】
湿热头痛:黑牵牛七粒,砂仁一粒,研末,井华水调汁,仰灌鼻中,待涎出即愈。 【 《圣济录》】
水湿肿胀:白朮、泽泻各一两为末,或为丸,每服三钱,茯苓汤下。 【 《保命集》】
薏苡仁酒:去风湿,强筋骨,壮腰膝,健脾胃。用绝好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 【 《千金方》】
湿家头痛:瓜蒂末一字,(口畜)入鼻中,口含冷水,取出黄水愈。 【 《活人书》】
脾虚湿肿:大附子五枚,去皮四破,以赤小豆半升,藏附子于中,慢火煮熟,去豆焙研末,以薏苡仁粉,打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萝卜汤下。 【 《朱氏集验方》】
湿热虚泄:山药、苍朮等分,饭丸,米饮服,大人小儿皆宜。 【 《经验方》】
针灸
《素问》曰: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
《千金方》曰:曲池、列缺,主身湿摇,时时寒。
悬钟主湿痹,流肿,髀筋急瘈,胫痛。
丰隆主身湿。
漏谷主久湿痹不能行。
中封主痿厥,身体不仁,少气,身湿重。
导引
《保生秘要》曰:中湿病,色有黄黑,用火烧丹田,数圈几遍;次行通关法,其汗自出而湿自消。
湿气,筋骨疼痛,行发汗法,次行通关法。伤水法同。
发汗法:握两手指如拳,脚指亦要握,固闭齿,调息而卧,自然汗出周身,湿从汗散矣。
通关法:从北极定枢斗柄,大旋三遍,天地包罗,行于脐下,分开两路,旋下两腿之前,联络不绝,双行转脚底,向后遶元海,上至命门会合,从右转左,大旋三遍,从椎骨下分行两肩,经时从外关达掌心,循内关过肩井,由项后透泥丸,行明堂,渐落双瞳,自面部下胷膈,会心窝,从左转下降,大旋三遍,如前脐下分开,循环遍体,周流运用,卯酉二辰行之,或九度或二十一度而出,慎勿执着,若有若无,此所谓炼其形和其气也。
医案
《儒门事亲》曰:常仲明病湿痹,五七年矣。戴人令上涌之后,可泻五七次。其药则舟车、浚川、通经、神佑、益肾,自春及秋,必十余次方能愈。公之病不必针灸,与令嗣皆宜涌,但腊月非其时也。欲候春时,恐予东适,今姑屏病之大势。至春和时,人气在上,可再涌之,以去其根,卒如所论矣。
又一纳子因阴雨卧湿地,一半手足皆不随,若遇阴雨,其病转加。诸医皆作中风偏枯治之,用当归、芍药、乳香、没药、自然铜之类。久反大便濇,风燥生,经岁不已。戴人以舟车丸下三十余行,去青黄沫水五升;次以淡剂渗泄之,数日手足皆举。戴人曰:夫风湿寒之气合而成痹,水湿得寒而蓄于皮腠之间,久而不去,内舍六腑,宜用去水之药可也。水湿者,人身中之寒物也,寒去则血行,血行则气和,气和则愈矣。
又息帅病腰股沉痛,行步坐马皆不便。或作脚气寒湿治之,或作虚损治之,乌、附、乳、没活血壮筋骨之药,无不用之。至六十余日,目赤上热,大小便濇,腰股之病如故。戴人诊其两手脉皆沉迟,沉者为在里也,在里者泄之。以舟车丸、浚川散各一服,去积水二十余行,至早晨,服虀白粥一二顿,与之马,已能瞿铄矣。
又棠溪李十八郎病腰脚大不伸,伛偻蹩躄而行,已数年矣。服药无效,止药却愈。因秋暮涉水,病复作。医氏使服四斤丸,其父李仲安乃乞药于戴人。戴人曰:近日服何药?仲安曰:四斤丸。公郎目昏赤未?其父惊曰:目正暴发。戴人曰:宜速来!不来则丧明。既来则策杖而行,目肿无所见。戴人先令涌之,药忽下走,去二十行,两目顿明,策已弃矣。比再涌泄,能读官历日。调至一月,令服当归丸,健步而归家。
又息城边校白公,以隆暑时饮酒,觉极热,于凉水池中渍足,使其冷也,为湿所中,股膝沉痛,又因醉卧湿地,其痛转加。意欲以酒解痛,遂连朝而饮,反成赤痛。发间止,且六七年。往往断其寒湿脚气,以辛热治之,不效。或使服神芎丸数服,痛微减。他日复饮,疾作如前,睪囊痒湿,且肿硬,脐下似有物,难于行。以此免军役,令人代之,来访戴人。戴人曰:余亦断为寒湿。但寒则阳火不行,故为痛;湿则经隧有滞,故肿。先以苦剂涌之,次以舟车丸百余粒,浚川散四五钱,微行一两次。戴人曰:如激剂尚不能攻,何况于热药补之乎。异日,又用神佑丸百二十丸,通经散三四钱,是用仅得四行。又来日,以神佑丸八十丸投之,续见一二行。又次日,服益肾散四钱,舟车丸百余粒,约下七八行。白公已觉膝睪寒者暖,硬者软,重者轻也;肿赤渐退,饮食加进。又涌之,其病全瘳。临别又赠以疏风丸,并以其方与之。此公不肯妄服辛热药,故可治也。
《东垣十书》曰:予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此阴盛乘阳,加之气短精神不足,此由弦脉令虚多言之过,皆阳气衰弱,不得舒伸,伏匿于阴中耳。癸卯岁六七月间,淫雨阴寒,踰月不止,时人多病泄利,湿多成五泄故也。一日,予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者三,而小便闭塞。思其治法,按《内经》标本论大小便不利,无问标本,先利大小便。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亦是先利小便。又云:诸泄利,小便不利,先分利之。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皆当利其小便,必用淡味渗泄之剂以利之,是其法也,噫!圣人之法,虽布在方册,其不尽者,可以求责耳。今客邪寒湿之淫,从外而入里,以暴加之。若从已上法度,用淡渗之剂以除之,病虽即已,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气矣,是阳气愈削而精神愈短矣,是阴重强而阳重衰矣,反助其邪之谓也。故必用升阳风药即差。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一钱,防风根截半钱,炙甘草根截半钱,同(口父)咀,水四中盏,煎至一盏,去柤稍热服。大法云:湿寒之胜,助风以平之。又曰: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去矣。又法云:客者除之,是因曲而为之直也。夫圣人之法,可以类推,举一而知百病者也。若不达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
《卫生宝鉴》曰:至元戊寅五月间,霖淫积雨不止。鲁斋许平仲先生,时年五十有八,面目肢体浮肿,大便溏多,腹胀肠鸣,时痛,饮食减少。命予治之,脉得弦细而缓。先生曰:年壮时多曾服牵牛、大黄药,面目四肢,时有浮肿。今因阴雨,故大发。予曰:营运之气,出自中焦。中焦者,胃也。胃气弱不能布散水谷之气,荣养脏腑经络皮毛,气行而濇,故为浮肿。大便溏多而腹胀肠鸣,皆湿气胜也。四时五脏,皆以胃气为本。五脏有胃气,则和平而身安。若胃气虚弱,不能运动滋养五脏,则五脏脉不平和。本脏之气盛者,其脉独见,轻则病甚,过则必死。故经曰:真脏之脉弦,无胃气则死。先生之疾,幸而未至于甚,尚可调补。人知服牵牛、大黄为一时之快,不知其为终身之害也。遂用平胃散加白朮、茯苓、草豆蔻仁,数服而腹胀溏泻肠鸣时痛皆愈,饮食进,止有肢体浮肿,以导滞通经汤主之,良愈。
薛氏医案曰:一男子善饮,舌本强硬,语言不清。余曰:此脾虚湿热,当用补中益气加神曲、麦芽、干葛、泽泻治之。
大尹刘天锡内有湿热,大便滑利,小便濇滞。服淡渗之剂,愈加滴沥,小腹腿膝皆肿,两眼胀痛。此肾虚热在下焦,淡渗导损阳气,阴无以化。遂用地黄、滋肾二丸,小便如故。更以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兼服而愈。
赵献可《医贯》曰:余一日患阴丸一个肿如鸭卵,发热。以湿热证治之,不效。细思之,数日前,定海小船回,有湿布风帆在座下,比登舟始觉。以意逆之,此感寒湿在肾丸也。乃用六味地黄加柴胡、吴茱萸、肉桂各一钱,独活五分,一服而热退,再服而肿消。后有患偏坠者,此方多效。
《寓意草》曰:庚辰冬,识江冲寰先生半面,窃见身体重着,行步艰难,而色滞晦,语言迟缓,以为有虚风卒中之候也,因为过虑。辛巳秋召诊间,细察脾脉缓急不调,肺脉劲大,然肝木尚平,阳气尚旺,是八风之邪未可易中,而筋脉掣痛不能安寝者,大率风而加之以湿,交煽其虐所致,以斯知尚可引年而施治也。何也?风者肝之病,天之气也。湿者脾之病,地之气也。天气迅疾,故发之暴,益以地气之迂缓,反有所牵掣而不能暴矣。然气别则病殊,而气交则病合,有不可不明辨者。病殊者,在天气则风为百病之长。其来微,则随相克为传次,必遍五脏而始烈;其来甚,则不由传次而直中,唯体虚之人,患始不测焉。在地气则湿为下体之患,其来微,则足跗肿大,然得所胜亦旋消;其来甚,则害及皮肉筋脉,以渐而上攻,亦唯阳虚之人,势始腾越焉。两者一本之天,一本之地,病各悬殊,治亦异法者也。病合者,天之气入于筋脉,地之气亦入于筋脉,时乎天气胜,则筋脉张而劲焉;时乎地气胜,则筋脉亸而缓焉。两者其源虽异,其流则同,交相酝结,蔓而难图者也。先生房中之风,始虽不可知,然而所感则微也。至若湿之一字,既以醇酒厚味而酿之于内,又为炎蒸岚瘴而袭之于外,是以足患日炽。虽周身筋脉舒展,亦不自如,究竟不若足间昼夜掣痛,疮疡肿溃,浸淫无已也。夫春时之风也,夏时之湿与热也,秋时之燥也,三时之气,皆为先生一身之患者也。而一身之患,又惟一隅独当之,亦良苦矣。设内之风湿热燥不攘,足患其有宁宇乎?所可嘉者,惟冬月寒水司令,势稍末减。而医者不识此意,每投壮筋骨之药酒,以驱其湿。不知此治寒湿之法,惟冬月病增者方宜。岂以风湿热湿而倒行逆施,宁不重其困耶?况乎先生肺脉劲大,三四日始一大便,虽冬月亦喜形寒饮冷,而不尝近火,何所见其为寒湿也哉?所以孙真人大小竹沥等方,风湿热燥寒五治之药具备,笼统庞杂,后人全不知用。若识此义为去取,则神而明之之事矣。然则不辨证而用方者,几何而不误耶?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