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六十三
-
滞下门
单方
赤痢热躁: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瓷瓶中,蜡纸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有效。 【 《普济方》】
下痢禁口:糯榖一升,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炒为末,每服一匙,汤下,三服即止。 【 《经验良方》】
赤痢不止:秫米一把,鲫鱼鲊二脔,薤白一虎口,煮粥食之。 【 《普济方》】
泄痢赤白:罂粟子炒,罂粟壳炙,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 《百一选方》】
热痢便血:罂粟壳酢炙一两,陈皮半两为末,每服三钱,乌梅汤下。 【 《普济方》】
下痢赤白:金刚根、蜡茶等分为末,白梅肉捣丸芡子大,每服五七丸,小儿三丸。白痢甘草汤下,赤痢乌梅汤下。 【 《简易方》】
禁口痢疾:荞麦面每服二钱,砂糖水调下。
久痢:阿芙蓉小豆许,空心温水化下,日一服。忌葱蒜浆水。若渴,饮蜜水解之。
赤白痢下:鸦片、木香、黄连、白朮各一分,研末,饭丸小豆大,壮者一分,老幼半分,空心米饮下。忌酸物生冷油腻茶酒面,无不止者。口渴略饮米汤。
又方:罂粟花未开时,外有两片青叶包之,花开即落,收取为末,每米饮服一钱,神效。赤痢用红花者,白痢用白花者。
赤痢脐痛:黑豆、茱萸子二件,搓摩吞咽之,良。 【 《经验方》】
赤白下痢:七月立秋日面西,以井华水吞赤小豆七枚,一秋不犯痢疾
赤痢不止:以大麻子水研滤汁,煮菉豆食之,极效。粥食亦可。 【 《必效方》】
久痢五色:大熟(艹舌)蒌一个,烧存性,出火毒为末,作一服,温酒服之,有效。
赤白下痢:山豆根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白汤下,三服自止。
久痢成疳:葛勒蔓末,以管吹人肛中,不过数次,如神。
血痢不止:用豉、大蒜等分,杵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下。 【 王氏《博济方》。】
血痢如刺:以豉一升,水渍相淹,煎两沸,绞汁顿服,不瘥再作。
赤白重下:豆豉熬少焦,捣服一合,日三。或炒焦以水浸汁服。亦验。
又方:用豉心炒为末,一升分四服,酒下,入口即断也。
休息久痢:白豆腐酢煎食之,即愈。 【 《普济方》】
血痢不止:地榆晒研为末,每股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之,以馓子煎汤送下,或以地榆煮汁,熬如饴状,一服三合,亦用前汤化下。
营卫气虚,风邪袭入肠胃之间,便痢赤白,脐腹(疒丂)痛,里急后重,烦渴胀满,不进饮食,用干蒸饼蜜拌炒二两,御米壳蜜炒四两为末,炼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化热服。 【 《通用妙方》】
热毒下痢:蒲根二两,粟米二合,水煎服,日二次。 【 《圣济总录》】
肾虚久痢:骨碎补末,入猪肾中煨熟食之,效。
赤白痢下:水谷不消:以曲熬粟米粥,服方寸匕,日四五服。 【 《肘后方》】
血痢产痢:冬葵子为末,每服二钱,入腊茶一钱,沸汤调服,日三。 【 《圣惠方》。】
水谷痢疾:韭菜作羹粥煠炒,任食之,良 【 《食医心镜》,下同】
赤白下痢:用葱白一握,细切和米煮粥,日日食之。
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 【 《乾坤生意》】
赤白痢下:薤白一握,同米煮粥,日食之。 【 《食医心境》】
赤痢不止:薤同黄蘗煮汁服之。 【 陈藏器】
寒疟冷痢:端午日以独头蒜十个,黄丹二钱,捣丸梧子大,每服九丸,长流水下,甚妙。 【 《普济方》】
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
血痢腹痛,日夜不止:以芸薹捣汁一合,入蜜一合,温服。 【 《圣惠方》】
下痢禁口:萝卜捣汁一小盏,蜜一盏,水一盏,同煎,早一服,午一服,日晡米饮吞阿胶丸百粒。如无萝卜,以子擂汁亦可。一方加枯矾七分,同煎。一方只用萝卜菜煎汤饮之。
又方:用萝卜片不拘新旧,染蜜噙之,咽汁,味淡再换,觉思食,以肉煮粥与食,不可过多。
冷痢不止:生姜煨研为末,共干姜末等分,以酢和面作馄饨,先以水煮,又以清饮煮过,停冷,吞二七枚,以粥送下,日一度。 【 《食疗本草》】
敕赐治痢方:以生姜切细,和好茶一两碗,任意呷之,便瘥。若是热痢,留姜皮,冷痢去皮,大妙。
痢及泻血:胡荽子一合炒,捣末。每服二钱。赤痢,沙糖水下;白痢,姜汤下;泻血,白汤下。日二。 【 《普济方》】
下痢禁口:用山药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 《易简方。》】
久痢不止:茄根烧灰、石榴皮等分为末,以沙糖水服之。 【 《简便单方》】
痢疾禁口:木鳖子六个,去壳取净仁研泥,分作二分,用面烧饼一个,切作两半,只用半饼作一窍,纳药在内,乘热覆在病人脐上,一时再换半个热饼,痢止思食。 【 《经验方》】
血痢下血:木耳炒研五钱,酒服。方可用井华水服。或以水煮盐酢食之,以汁送下。 【 《普济方》】
积年疳痢:取狼把草二斤,捣绞取汁一小升,纳白面半斤,鸡子少许,和匀,空腹顿服。极重者不过三服。或收苗阴干捣末,蜜水半盏,服一方寸匕。
赤痢腹痛:陈白梅同真茶蜜水,各半煎饮之。 【 《直指方》,下同】
又方:用乌梅肉、炒黄连各四两为未,炼蜜丸梧子大,每米饮服二十丸,日三服。
便痢脓血:乌梅一两,去核烧过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立止。
久痢不止,肠垢已出:用乌梅肉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食前分二服。
又方:乌梅肉、白梅肉各七个,捣烂入乳香末少许,杵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汤下,日三。
冷疳痢下:莨菪子为末,腊猪脂和丸,绵裹枣许,导下部。因痢出,更纳新者,不过三度,瘥。 【 《必效方》】
赤白下痢,腹痛,肠滑后重:大黄煨半两,莨菪子炒黑一抄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 【 《普济方》】
痢血五色,或脓或水,冷热不调:酸石榴五枚,连子捣汁二升,每服五合,神妙。 【 《千金方》】
赤白痢下,腹痛,食不消化者:用酸石榴皮炙黄为末,枣肉或粟米饭和丸梧子大,每空腹,米饮服三十丸,日三服,以上为度。如寒滑加附子、赤石脂各一倍。
又方:用榴皮烧存性为末,每米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效乃止。
久痢:陈石榴皮酢煮焙研细末,每服二钱,利饮下。患二三年或二三月,百方不效者,用之便止,不可轻忽。
热痢不止:车前叶捣汁,入蜜一合煎,温服。 【 《圣惠方》】
赤痢不止:胡桃仁、枳壳各七个,皂角不蛀者一挺,新瓦上烧存性,研为细末,分作八服,每卧时一服,二更一服,五更一服,荆芥茶下。 【 《总录》】
诸痢初起:大黄煨熟,当归各二三钱,壮人各一两,水煎服,取利。或加槟榔。热痢里急,大黄一两,浸酒半日,煎服取利。 【 《集简方》】
下痢脱肛:橡斗子烧存性研末,猪脂和敷。 【 《直指方》】
赤白久痢,不拘大人小儿:用新槲皮一斤,去黑皮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煎膏和酒服。
久痢不止:槲白皮姜汁炙五度,一两,干盖炮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 《圣济总录》,下同】
赤白痢:荔枝壳、橡斗壳炒,石榴皮炒,甘草炙,各等分,每以半两,水一盏半,煎七分,温服,日二服。
久痢休息:熟附子半两研末,鸡子白二枚,捣和丸梧子大,倾入沸汤,煮数沸,漉出作两服,米饮下。
久冷下痢,或不痢,腰痛苦冷:用蜀椒三升,酢渍一宿,曲三升,同椒一升,拌作粥食,不过三升,瘥。 【 《千金方》】
赤白下痢:胡椒、菉豆各一岁一粒为末,糊丸梧子大,红用生姜,白用米汤下。 【 《集简方》】
下痢禁口:独将军草根有珠如豆者,取珠捣汁三匙,以白酒半杯和服。
赤痢脐痛:茱萸合黑豆汤吞之。 【 《千金方》】
赤白痢下:五月五日采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作饼,日干,名蒿豉母,每用一饼,以水一盏半煎服。 【 《总录》】
赤白下痢:龙牙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神效。 【 《医方摘要》】
热毒,下痢赤白:以好茶一斤,炙捣末,浓煎一二盏服。久患痢者,亦宜服之。 【 孟诜】
又方:用蜡茶,赤痢以蜜水煎服,白痢以连皮自然姜汁同水煎服,一二服即愈。 【 《直指方》】
又方:用蜡茶二钱,汤点七分,入麻油一蚬壳和服。须臾,腹痛大下即止。 【 《经验良方》】
又方:蜡茶末,以白梅肉和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乌梅汤下,各百丸。
又方:建茶合酢煎,热服,即止。
下痢禁口:沙糖半斤,乌梅一个,水二碗,煎一碗,时时饮之。 【 《摘元方》】
久痢禁口:石莲肉炒为末,每服二钱,陈仓米调下,便觉思食,甚妙。仍以日照东方壁土炒真橘皮为末,姜、枣略煎佐之。加入香连丸尤妙。 【 《丹溪心法》】
下痢赤白:端午日午时取完好荸荠洗净拭干,勿令损破,放瓶内,入好烧酒浸之,黄泥密封收贮。遇有患者,取二枚细嚼,空心用原酒送下。 【 《经验方》】
血痢泻血:乌药烧存性研,陈米饭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三十丸。 【 《普济方》】
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 【 《仁存堂方》】
休息痢疾,日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疼痛:用椿根白皮、诃黎勒各半两,母丁香三十个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又方:用椿根白皮东南行者,长流水内漂三日,去黄皮焙为末,每一两加木香二钱,粳米饭为丸,每服一钱二分,空腹米饮下。
水谷下痢,及每至立秋前后,即患痢兼腰痛:取樗根一大握,捣筛,以好面捻作馄饨如皂子大,煮熟,每日空心服十枚,并无禁忌,神效。 【 《传信方》】
下利清血,腹中刺痛:椿根白皮洗刮晒研,酢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一方加苍朮、枳壳减半。 【 《经验方》】
血痢不止:薄荷叶煎汤常服。 【 《普济方》】
诸痢久下:艾叶、陈皮等分煎汤服之;亦可为末,酒煮烂饭和丸,每盐汤下二三十丸。 【 《圣济总录》】
久痢休息,时止时作:鼠尾草花捣末,饮服一钱。 【 《圣惠方》】
血痢下血:腊月日未出时,取背阴地北引樗根皮,东流水洗净,挂风处阴干为未,每二两,入寒食面一两,新汲水丸梧子大,阴干。每服三十丸,水煮滚倾出,温水送下。忌见日,则无效。名如神丸。 【 《普济方》】
一切下痢,不拘丈夫、妇人、小儿:木香一块方圆一寸,黄连半两,二味用水半升同煎干、去黄连,薄切木香焙干为末,分作三服,第一服橘皮汤下,二服陈米饮下,三服甘草汤下。此乃李景纯所传。有一妇人久痢将死,梦中观音授此方,服之而愈也。 【 《孙兆秘宝方》】
里急后重:不蛀皂角子米糠炒过,枳壳炒等分为末,饭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三十丸。 【 《普济方》】
骤然冷痢,白冻欲死,不拘男妇:用五月五日采麻叶阴干为末,每服二钱,冷水调下。勿吃热物,令人闷倒。只吃冷物。小儿半钱。
下痢禁口:肥皂荚一枚,以盐实其内,烧存性为末,以少许入白米粥内食之,即效。 【 《乾坤生意》】
血痢不止:没石子一两为末,饭丸小豆大,每食前米饮下三十丸。 【 《普济方》】
赤白下痢:鸡冠花煎酒服,赤用红,白用白。 【 《集简方》】
又方:苍耳草不拘多少洗净,用水煮烂,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汤下。 【 《医方摘元》】
凡痢下应先白后赤,若先赤后白为肠蛊。牛膝二两,捣碎,以酒一升,渍一宿,每饮一两杯,日三服。 【 《肘后方》】
下痢转白:诃子二个,一炮一生为末,沸汤调服。水痢加甘草末一钱。 【 《普济方》】
赤白下痢:诃子十二个,六生六煨,去核焙为末。赤痢,生甘草汤下;白痢,炙甘草汤下。不过再服。 【 《济急方》】
热痢腹痛:胡黄连末,饭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三十丸。 【 《钩元》】
积滞泄痢,腹痛里急:杏仁去皮尖,巴豆去皮心,各四十九个,同烧存性,研泥镕蜡和丸菉豆大,每服二三丸,煎大黄汤下,间日一服。一加百草霜三钱。 【 《宣明方》】
气痢赤白: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以熟猪肝菉豆大,空心米饮下三四丸,量人用。 【 《经验方》】
赤白下痢,阴阳交滞,不问赤白: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加梅,白加姜。 【 《如宜方》】
冷痢腹痛不能食者:肉豆蔻一两,去皮,酢和面裹煨捣末,每服一钱,粥饮调下。 【 《圣惠方》】
痢频脱肛,黑色坚硬:用巴豆壳烧灰,芭蕉自然汁煮,入(石卜)硝少许洗软,用真麻油点火滴于上,以枯矾、龙骨少许为末,糁肛头上,以芭蕉叶托入。
老少瘴痢,日夜百余度者:取干楮叶三两,熬捣为末,每服方寸匕,乌梅汤下,日再服。取羊肉裹末,纳肛中,利出即止。 【 《南行方》】
赤痢久下,累治不瘥:黄连一两,鸡子白和为饼,炙紫为末,以浆水三升,慢火煎成膏,每服半合,温米饮下。一方,只以鸡子白和丸服。 【 《胜金方》】
顺气止痢:枳壳炒二两四钱,甘草六钱为末,每沸汤服二钱。 【 《婴童百问》】
血痢不止: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为末,腊茶清下。 【 《普济方》】
五色痢疾:猬皮烧灰,酒服二钱。 【 《寿域方》】
疳痢欲死:新羊屎一升,水一升,渍一夜,绞汁顿服,日午乃食。极重者,不过三服。 【 《总录》】
下痢赤白:生鸡子一个,取白摊绵连纸上日干,折作四重,包肥乌梅十个,安熨斗中,以白炭烧存性,取出碗覆,冷定研末,入水银粉少许。大人分二服,小儿分三服,空心井水调下。如觉微利,不须再服。 【 《活人书》】
赤白下痢:鸡卵一枚,取黄去白,入胡粉满壳,烧存性,以酒服一钱。 【 葛氏方】
赤白暴痢,如鹅鸭肝,痛不可忍者:用黄连、黄芩各一两,水二升,煎一升,分三次热服。 【 《经验方》】
休息痢疾,经年不愈:取大虫骨炙黄焦,捣末,饮服方寸匕,日三,取效。 【 张大仲方】
禁口痢疾:腊肉脯煨熟食之,妙。 【 《李楼奇方》】
治痢:黄连、茱萸炒过四两,木香面煨一两,粟米饭丸。钱仲阳香连丸,治小儿冷热痢,加煨熟诃子肉。又治小儿泻痢,加煨肉豆蔻。治小儿气虚泻痢腹痛,加白附子尖。河间治久痢,加龙骨。丹溪治禁口痢,加石莲肉。王氏治痢渴,加乌梅肉,以阿胶化和为丸。
伤寒下痢不能食者:黄连一斤,乌梅二十枚去核,炙燥为末,蜡一碁子大,蜜一升,合煎,和丸梧子大,一服二十丸,日三服。
又方:黄连二两,熟艾如鸭子大一团,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立止。 【 《肘后方》】
赤白痢下,令人下部疼重,故名重下,日夜数十行,脐腹绞痛。以黄连一斤,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当止绞痛也。 【 《肘后方》】
毒痢禁口:水蛙一个,并肠肚捣碎,瓦烘热,入麝香五分,作饼贴脐上,气通即能进食也。
赤白痢下:用甘草一尺,炙劈破,以淡浆水蘸,水一升半,煎取八合服之,立效。
伤寒毒痢:伤寒八九日至十余日,大烦渴作热,三焦有(上匿下虫)疮下痢,或张口吐舌自烂,口舌生疮,不识人,用此除毒热止痢。龙骨半斤,水一斗煮四升,沉之井底冷服五合,渐渐进之。 【 《外台方》】
下痢禁口:人参、莲肉各三钱,以井华水二盏,煎一盏,细细呷之,或加姜汁、炒黄连三钱。 【 《良选方》】
久禁脱肛:白龙骨粉扑之。 【 姚和众方】
赤白久痢,并无寒热,只日久不止:用黄连四十九个,盐梅七个,入新瓶内烧,烟尽热研,每服二钱,盐米汤下。 【 《护命方》】
禁口痢疾:鸡内金焙研,乳汁服之。
血痢不止:白纸三张,裹盐一匙,烧赤研末,分三服,米饮下。 【 《圣惠方》】
下痢腹痛:羊脂、阿胶、蜡各二两,黍米二升,煮粥食之。 【 《千金方》】
下痢里急:穿山甲、蛤粉等分,同炒研末,每服一钱,空心温酒下。 【 《普济方》】
久痢禁口,病势欲绝:用金丝鲤鱼一尾,重一二斤者,如常治净,用盐酱葱,必入胡椒末三四钱,煮熟,置病人前嗅之,欲吃随意,连汤食一饱,病即除根,屡治有效。 【 《医方摘要》】
赤白痢下:黄雀儿去肠肚皮毛,以巴豆仁一枚入肚内,瓶固济,烧存性,研末,以好酒煮黄蜡百沸,取蜡和丸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红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 【 《普济方》】
酒痢下血:百药煎、五倍子、陈槐花等分,焙研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送下。 【 《本事方》】
下痢脱肛:百药煎一块,陈白梅三个,木瓜一握,以水一碗,煎半碗,日二服。 【 《圣济总录。》】
下痢休息:杏仁去皮麸炒研,以猪肝一具,切片水洗血净,置净锅中,一重肝,一重杏仁,铺尽,以童便二升同煎干,放冷,任意食之。 【 《圣惠方》】
久痢赤白:马粪一丸,烧灰水服。 【 《肘后方》】
热痢吐食,因服热药而致者:用粪中蛆,流水洗净,晒干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
痢及泻血:乌龟肉以沙糖水拌椒和炙煮食之,多度即愈。 【 《普济方》】
蛊痢下血:男妇小儿腹大,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淀色。柏叶焙干为末,与黄连同煎汁服之。 【 《本草图经》】
一切积痢:硇砂、朱砂各二钱半为末,用黄豆半两,巴豆仁三七粒,去膜,同入磁器内,重汤煮一伏时候,豆紫色为度,去二七粒,只将豆七粒,同二砂研匀,镕蜡和收,旋丸菉豆大,或三丸或五丸,淡姜汤送下。 【 《本事方》】
赤痢血痢:山漆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即愈
赤白久痢:腊月狗头骨一两半烧灰,紫笋茶末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 《圣惠方》】
休息痢疾:五十以上一二年不瘥,变成疳下如泔淀者,用生羊肝一具切丝,入三年酢中吞之,心闷则止,不闷更服。一日勿食物。或以姜薤同食亦可,不过二三具。 【 《外台》】
湿(上匿下虫)下痢不止,干呕羸瘦,多睡面赤:以胆汁和姜汁、酽酢同灌下部,捻令酢气上至咽喉乃止,当下五色恶物及虫而愈也。 【 《拾遗》】
血痢不止:贯众五钱,煎酒服。 【 《集简方》】
赤白下痢骨立者:地榆一斤,水三升,煮一升半,去滓再煎。如稠饧绞滤,空腹服三合,日再服。 【 《海上方》】
下痢红白:腊猪骨烧存性,研末,温酒调服三钱。
赤白痢下:白矾飞过为末,好酢飞罗面为丸梧子大。赤痢甘草汤,白痢干姜汤下。 【 《生生方》】
赤白下痢五六年者:荆沥每日服五合。 【 《外台秘要》】
下痢禁口: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先煎面饼二个,蘸末食之。 【 《济急方》】
气痢不止:寒食一百五日,采木蓼暴干,用时为末,粥饮服一钱。 【 《圣惠方》】
赤痢不止,文蛤炒研末,水浸乌梅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乌梅汤下。
血痢禁口:用活鲫鱼翅侧穿孔,去肠留鳞,入白矾末二钱,以椶包纸裹,煨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每日二服。 【 《直指方》】
禁口痢疾:用大田螺二枚,捣烂,入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热气下行,即思食矣,甚效。 【 丹溪】
血痢不止:乳腐一两,浆水一钟,煎服。 【 《普济方》】
赤白痢,白雄鸡一只,如常作臛及馄饨,空心食。 【 《心镜》,下同】
下痢禁口:黄肥母鸡一只,如常为臛作湿馄饨,空心食之。
赤白下痢,腰痛:用猪肾二枚,研烂,入陈皮椒酱作馄饨,空心食之,神效。 【 《食医心镜》】
五疳下痢:兔屎烧炒半两,干虾蟆一枚,烧灰为末,绵裹如莲子大,纳下部,日三易之。 【 《圣惠方》】
下痢腹痛:狗肝一具切,入米一升煮粥,合五味食。 【 《心镜》】
疳痢垂死:新牛屎一升,水一升,搅澄汁服,不过三服。 【 《必效方》】
下痢赤白:蓝姑草即淡竹叶菜煎汤,日服之。 【 《活幼全书》】
下痢腹痛脱肛:延胡索末三钱,温酒调下即纳入,少顷,大便行而痛遂止。
热毒下痢:忍冬藤浓煎饮。 【 《圣惠方》】
治久冷痢下纯白者:由积卧冷处,经久病发,遂令脾胃俱冷,日夜五六十行,大小腹痛不可忍。凡白痢属冷,赤痢属热。皆宜好曲末五升,微熬令香,温清醇酒令热,和曲末一升,空心顿服之,日三服。若至食时,捣蒜一升令至熟,下姜椒末调和,如常食之。法惟须稠,勿加盐。以水和曲二升作(食素)饼,极烂煮之干,漉热,内蒜虀臼中相和,一顿食之。少与余食,至饥时仍准前食曲末酒,比至瘥来,少食余食,以此法治,不过两日,无有不瘥。
久冷或痢不痢间,但腹腰患苦冷:用上等新蜀椒三升,用酢宿渍之,以曲三升,和椒一升,紧拌煮作粥,空腹顿服之,加葱豉盐,任性调和,不瘥更作,以瘥为限,不过三升椒即愈。此方不但治冷,大治诸虚损冷,极有所益,久当自知耳。
赤白下痢:腊月猪胆一百枚,每枚入雄黑豆充满,麝香少许,每服一枚,赤以甘草、白以干姜汤送下。 【 《奇效良方》】
积久二三十年,常下痢:赤松皮去上苍皮切,一斗为散,面粥和一升服之,日三服瘥。不过服一斗,永瘥。二十年痢,服之百日,瘥。
酒痢便血腹痛,或如鱼脑五色者:干丝瓜一枚,连皮烧研,空心酒服二钱。一方煨食之。 【 《经验良方》】
赤白下痢:用酢榴根东生者一握炙干,水二大盏,浓煎一盏,空心服之。
大热毒,纯血痢不可瘥者:黄连六两,(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夜露着星月下。旦起,空腹顿服之,卧将息即止。不瘥,加黄芩二两,更作服之。仍不瘥者,以疳痢法治之。
赤白滞下:清酒五合,成煎猪膏三合,缓火煎十沸,适寒温,顿服之,取瘥止。
又方:酒四升,煮钱四十文,取二升,分二服。
又方:乱发鸡子大,烧末水服,不过三服。
治疳蚀痢:大麻子、胡麻各一升半,二物并熬令黄,以三升瓦瓶泥表止厚一寸,待泥干,内大麻等令满,以四五枚苇管插口中,密泥之,掘地作灶,倒立灶口,底着瓦器承之,密填灶孔中,平地聚炭,瓶四面着堑垒之,日没,放火烧,至明旦开取,适寒温,灌疳蚀者下部中一合,寻觉咽中有药气者为佳。亦不得过多,多则伤人。隔日一灌,重日再三灌之,从旦灌至夕。极觉体中乏力,勿怪也。
赤白下痢:赤石脂末,饮服一钱。 【 《普济方》】
治痢:杜蒺藜炒碾为末,酒调下,三两服。 【 子和】
痢后脱肛:赤石脂、伏龙肝为丸敷之。一方加白矾。 【 《钱氏小儿方》】
酒积下痢:石灰五两,水和作团,黄泥包煅一日夜,去泥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姜汤空心下。 【 《摘元方》】
血痢十年:石灰三升熬黄,水一斗投之,澄清,一服一升,日三服。 【 崔知悌方】
久下白痢虚寒:秋月小腹多冷者,取古砖烧热,布裹坐之,令热气入腹,良。
赤白下痢:用干姜、好墨各五两为末,酢浆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日夜六七服愈。 【 《肘后方》】
一切痢下初起:百草霜三钱,金墨一钱,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匀,黄蜡三钱,同香油化开,和成剂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姜汤下。一服如神,名铁刷丸。 【 《潜江方》】
休息下痢,经一二年不瘥,羸瘦衰弱:砒霜成块者为末,黄丹,各半两,化蜡入砒,以柳条搅焦则换,至七条取起收之,旋丸梧子大,冷水送下,小儿黍米大。 【 《局方》】
血痢不止:蛇含石二枚,火煅酢焠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 《普济方》】
久痢成疳者:胡粉和水及鸡子白服,以粪黑为度,为其杀虫而止痢也。
下痢肛痛不可忍者:熬盐包坐熨之。 【 《肘后方》,下同】
赤白痢下,频数肠痛:官粉一两,鸡子清和炙焦为末,冷泉服一钱。
赤白痢下:用黄丹炒紫、黄连炒等分为末,以糊丸麻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甘草汤下。 【 《摘元方》】
赤白下痢:密陀僧三两,烧黄色研粉,每服一钱,酢茶下,日三服。 【 《圣惠方》】
赤白久痢,积年不愈,调云母粉方寸匕服,二服立见神效。 【 《千金方》】
血痢腹痛:腻粉五钱,定粉三钱,同研水浸,蒸饼心少许,和丸菉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艾一枚,水一盏,煎汤下。 【 《秘宝方》】
针灸
《甲乙经》曰:暴病头痛,身热痛,肌肉动,耳聋恶风,目眦烂赤,项不可以顾,髀枢痛泄,肠澼,束骨主之。
肠澼泄切痛,四满主之。
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腹哀主之。
溏瘕,腹中痛,脏痹,地机主之。
肠澼,中郄主之。
病注下血,取曲泉、五里。肠中有寒,泄注肠澼,便血,会阳主之。
肠鸣澼泄,下髎主之。
《千金方》曰:治肠中雷鸣,相逐痢下,灸承满五十壮。穴在侠巨阙两旁各二寸半。巨阙在心下一寸。
泄注五痢,便脓血,重下腹痛,灸小肠腧百壮。
泄痢不嗜食,虽食不消,灸长谷五十壮,三报。穴在侠脐相去五寸。
泄痢赤白,灸足太阴五十壮,三报。
久泄痢,百治不瘥,灸足阳明下一寸高骨上陷中,去大指岐三寸,随年壮。
又法:屈竹[竹:原作「下」,据《千金》卷十五热痢改。]量正当两胯脊上点讫;下量一寸,点两旁各一寸;复下量一寸当脊上。合三处。一灸三十壮,灸百壮以上。一切痢皆断。亦治湿(上匿下虫)冷痢,脊上当胯点处不灸。又灸脐中,稍稍二三百壮。又灸关元三百壮,十日灸,并治冷痢腹痛,在脐下三寸也。
赤白下,灸穷骨,惟多为佳。
交信,主泄痢赤白漏血。
复留,主肠澼,便脓血,泄痢后重,腹痛如痓状。
小肠腧,主泄痢脓血,五色重下,肿痛。
束骨,主肠澼泄。
太白,主腹胀,食不化,善呕泄,有脓血。
太冲、曲泉,主溏泄痢注下血。
赤白泄痢,灸小肠腧五十壮。
《医学纲目》曰:滞下,独取足太阴一经。经云:脾足太阴之脉所生病者,瘕溏泄。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里急后重,合谷、外关。
导引
《保生秘要》曰:痢病导引法,撮紧谷道,交双足而立,并目存神,垂两拳而直,缩腹耸肩,用意上提力,吸连三无间,督气上升,泻痢止矣。
运功先用归元聚气,以推大肠,曲行泻火,收回,复顾念脐,取静,候泻定,服气补之。
又法:推开肺经,大肠九曲去;又升肾水,上洗肺经。
禁口痢:推开心头至肾,想肾水升至顶门,滴下心头洗之,以复脐中,转周天法。
伤暑痢疾:运水洗肺经,推下大肠九曲去,泻止后顾脐念之即愈。
归元聚气诀:土者,圭元也。以一心敦养于土,六根皆归于元,心有所注,久久凝定,便觉真种常在,方可用意运行。行之之法,提意出上,斡旋造化,从左而右,先运脐轮,收而放,放而复收,以还本位,不离这个,念自归真矣。
周天法:先立安土守中,得诀纯熟后,行周天流通一身,散彻四肢滞气。其法从前运于脐轮,由小而大,大而收小,依次而上至璇玑穴,向左臂打圈,而下至曲池经内关,遡掌心及指尖,圈出背外关,而上肘后肩井及大椎,而下运于尾闾,由下复上,过玉枕,逾昆仑泥丸面部,上鹊桥而降重楼,达胃口,过脐至玉柱,复气海行入右腿,历膝关,由鞋劳穴穿足背至指尖,转涌泉,踵后上运,过阴谷,通尾闾,又圈至顶门,如前下鹊桥,依次送左腿似右法而落涌泉,又升泥丸及璇玑穴右行,照左手转过肩背,贯昆仑而下摄元海,如此将周身经脉宣畅,徐徐回转,但意至而气自相随,是为有作之周天法,亦可与造化参。
医案
《东垣十书》曰:癸卯冬,白枢判家一老汉,面尘脱色,神气特弱,病脱肛日久,服药未验,复下赤白脓痢,作里急后重,白多赤少,不任其苦以求治。予曰:此非肉食膏粱,必多蔬食或饮食不节,天气虽寒,衣盖犹薄,不禁而肠头脱下者,寒也。真气不禁,形质不收,乃血滑脱也。此乃寒滑气泄不固,故形质下脱也。用诃子皮散濇去其脱而除其滑,微酸之味,固气上收;以大热之剂,而除寒补阳;以补气之药,升阳益气而安。
《局方发挥》曰:予从叔年踰五十,夏间患滞下,病腹微痛,所下褐色,后重频并,谷食大减,时有微热,察其脉皆弦而濇,似数而稍长,却喜不甚浮大,两手相等,视其神气大减。予曰:此非滞下,忧虑所致,心血亏,脾气弱耳。遂与参、朮为君,当归身、陈皮为臣,川芎炒、白芍药、茯苓为佐使。时暄热甚,加少黄连,与两日而安。
梅长官年三十余,奉养厚者。夏秋间患滞下,腹大痛,有人教服单煮干姜,与一贴,痛定。少顷又作,又与又定。由是服干姜至三斤。八日后,予视之,左脉弦而稍大似数,右脉弦而稍大减亦似数,重取之似紧。余曰:此必醉饱后吃寒冷太过,当作虚寒治之。因其多服干姜,遂教四物汤去地黄,加人参、白朮、陈皮、酒红花、茯苓、桃仁煎,入生姜汁饮之,至一月而安。
金氏妇年近四十,秋初尚热,患滞下,腹但隐痛,夜重于昼,全不得睡,食亦稍减,口干不饮,已服治痢灵砂二贴矣。余视之,两手脉皆濇且不匀,神思倦甚,饮食全减,因与四物汤,倍加白朮为君,以陈皮佐之,与十数贴而安。
浦江郑兄年近六十,奉养受用之人也。仲夏久患滞下,而又犯房劳。忽一晚,正走厕间,两手舒撒,两眼开而无光,尿自出,汗如雨,喉如拽锯,呼吸甚微,其脉大而无伦次,无部位,可畏之甚。余适在彼,急令煎人参膏,且与灸气海穴,艾炷如小指大,至十八壮,右手能动;又三壮,唇微动。参膏亦成,遂与一盏,至半夜后,尽三盏,眼能动;尽二斤,方能言而索粥。尽五斤而利止,十斤而安。
《丹溪心法》曰:一老人年七十,面白,脉弦数,独胃脉沉滑,因饮白酒作痢,下血淡脓水,腹痛,小便不利,里急后重,参、朮为君,甘草、滑石、槟榔、木香、苍朮为佐,下保和丸二十五丸。第二日前证俱减,独小便不利,以益元散与之,安。
赵立道年近五十,质弱而多怒,七月炎暑,大饥索饭,其家不能急具,因大怒。两日后,得滞下病,口渴,自以冷水调生蜜饮之,甚快,滞下亦渐缓,如此五七日。召余视,脉稍大不数,遂令止蜜水,渴时,且令以人参、白朮煎汤,调益元散与之,滞下亦渐收。七八日后,觉倦甚发呃,余知因下久而阴虚也,令其守前药。然滞下尚未止,又以炼蜜饮之。如此者三日,呃犹未止。众皆尤药之未当,当以姜、附饮之。余曰:补药无速效,附子非补阴者,服之必死。众曰:冷水饮多,得无寒乎?余曰:炎暑如此,饮凉非寒,勿多疑,待以数日,药力到当自止。又四日而呃止,滞下亦安。
陈择仁年近七十,厚味之人也。有久嗽病,而作止不常。新秋,患滞下,食大减,至五七日后呃作。召余视之,脉皆豁大,众以为难。余曰:形瘦者尚可为,以人参白朮汤下大补丸以补血,七日而安。
余族叔形色俱实,痃疟,又患痢,自恃强健能食,绝无忌惮。一日,召余曰:却健而能食,但苦汗出耳,汝能止此汗否?余曰:痃疟非汗不能愈,可虑者,强健与能食耳。此非痢也。胃热善消,脾病不化食与积,势已甚矣。此时宜节择饮食以养胃气,省出入以避风寒,候汗透而安。叔曰:世俗谓无饱死痢疾,我今能食,何谓可虑?余曰:痢而能食者,知胃气未病也,故言不死,非请恣食不节择也。不从所言,恣口大嚼过多,又啖水果,如此者月余,后强求治,不可着手矣。淹淹又月而死。《内经》以骄不论于理,为不治之病,信哉!
周姓者,形色俱实,患痢,善食而易饥,大嚼不择者,五月矣。余责之曰:病中当调补自养,岂可恣味戕贼?遂教其只用熟萝卜吃粥,且少与调治,半月而安。
《养疴漫笔》曰:孝宗尝患痢,众医不效,德寿忧之。过宫,偶见小药肆,遣中使询之曰:汝能治痢否?对曰:专科。遂宣之至,请问得病之由,语以食湖蟹多,故致此疾。遂令诊脉,曰:此冷痢也。其法用新采藕节细研,以热酒调服。如其法杵细,酒调数服即愈。德寿大喜,就以杵药金杵臼赐之,至今呼为金杵臼严防御家。
《医学正传》曰:一人年将五十,夏秋间得痢疾月余,服药而少愈,秽积已尽,但不食,昼夜五六次入厕,兼脱肛不安又半月,诸药不效。予记袓传一方,用池塘中鳖一个,如法修事,多用生姜米作羹,入沙糖一小块,不用盐酱,熟煮吃一二碗,三日不登厕,大肠自此实,肛门亦收而不脱矣。夫此证盖因脾土受虚,致肺与大肠俱失化源之所滋养,故是大肠不行收令也,此母能令子虚耳。鳖乃介虫,属金而有土性,温能补脾肺,又况肺恶寒,先得芩连等寒凉之味已多,今用生姜之辛以补肺金,用沙糖之甘以补脾土,肺气既实,其大肠亦随而实,故得以行收令也。故其功效如是之验焉。
《医学纲目》曰:余长兄九月得滞下,每夜五十余行,呕逆食不下,五六日后加呃逆,与丁香一粒噙之,立止。但少时又至,遂用黄连泻心汤,加竹茹饮之。呃虽少止,滞下未安,如此者十余日。遂空心用御米壳些少濇其滑,日间用参、朮、陈皮之类补其虚。自服御米壳后,呃声渐轻,滞下亦收而安。
《薛己医案》曰:崔司空年踰六旬,患痢赤白,里急后重,此湿热壅滞,用芍药汤,内加大黄二钱,一剂减半,又剂全愈。惟急重未止,此脾气下陷,用补中益气送香连丸而愈。
罗给事小腹急痛,大便欲去不去,此脾肾气虚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送八味丸二剂而愈。此等证候,因痢药致损元气,肢体肿胀而死者,不可枚举。
少宗伯顾东江停食患痢,腹痛下坠。或用疏导之剂,两足胀肿,食少体倦,烦热作渴,脉洪数,按之微细。余以六君加姜、桂各二钱,吴茱萸、五味各一钱,煎熟冷服,睡觉而诸证顿退,再剂全退。此内真寒而外假热,故治以热剂而冷饮。
判官汪天锡年六十余,患痢腹痛后重,热渴引冷,饮食不进,用芍药汤内加大黄一两,四剂稍应,仍用前药,但大黄减半,数剂而愈。此等元气,百无一二。
一上舍患痢后重,自知医,用芍药汤,后重益甚,饮食少思,腹寒肢冷,余以为脾胃亏损,用六君加木香、炮姜二剂而愈。
太仆杨举元先为饮食停滞,小腹重坠,用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渐愈。后饮食难化,大便不实,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得,用升阳除湿防风汤而痊。后心腹作痛,饮食不甘,用和中丸倍加益智仁而寻愈。
一老妇食后因怒患痢,里急后重,属脾气下陷,与大剂六君加附子、肉蔻、煨木香各一钱,吴萸五分,骨脂、五味各一钱五分,二剂诸证悉退。惟小腹胀闷,此肝气滞于脾也,与调中益气加附子、木香五分,四剂而愈。后口内觉咸,此肾虚水泛,与六味地黄二剂愈。
先母年八十,仲夏患痢腹痛,作呕不食,热渴引汤,手按腹痛稍止,脉鼓指而有力,真气虚而邪气实也。急用人参五钱,白朮、茯苓各三钱,陈皮、升麻、附子、炙甘草各一钱服之。睡觉索食,脉证顿退,再剂而安,此取证不取脉也。凡暴病当从证不从脉。时石阁老太夫人,其年岁脉证皆同,彼专治其痢,遂致不起。
廷评曲汝为食后入房,翊午腹痛,似痢非痢,次日下皆脓血,烦热作渴,神思昏倦,用四神丸一服顿减。又用八味丸料加五味、吴萸、骨脂、肉蔻二剂全愈。
司马王荆山患痢后重,服枳壳、槟榔之类,后重益甚,食少腹痛。余以为脾胃伤而虚寒也,用六君加木香、炮姜而愈。
祠部李宜散患血痢,胸腹膨胀,大便欲去不去,肢体殊倦,此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归源,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治之渐愈。后因怒,前证复作,左关脉弦浮,按之微弱,此肝虚不能藏血,用六味丸治之而愈。
《古今医统》曰:一人病痢窘迫,正合承气证。予曰:气口脉虚,形虽实而面黄白,必平昔过饱伤胃。遂以人参、白朮、陈皮、芍药十余贴。三月后,胃气稍完,与承气汤二贴而安。若不先补,虽愈未免困惫。
一人面白脉弦数,独胃脉沉滑,因饮白酒作痢,下淡水脓血,腹痛,小便不利,里急后重。以人参、白朮为君,甘草、滑石、木香、槟榔、苍朮为佐,煎汤下保和丸二十丸。次日证减,独小便不利,再服益元散数服愈。
一人患痢,腹微痛,所下褐色,后重并频,食减或微热,脉弦濇似数而长,喜不浮大,神气大减。予曰:此忧患所致,心血亏,脾气弱耳。以参、朮为君,当归、陈皮为臣,川芎、芍药、茯苓、黄连为佐使而愈。
《医宗必读》曰:屯院孙潇湘夫人下痢四十日,口干发热,不食,腹中胀闷,完谷不化,尚有谓其邪热不杀谷者。计服香、连、枳壳、豆蔻、厚朴等三十余剂,绝谷五日,命在须臾。迎余诊之,脉大而数,按之豁然,询得腹痛而喜手按,小便清利,此火衰不能生土,内真寒而外假热也。急煎附子理中汤,冰冷与服,一剂而痛止,六剂而热退食进。兼服八味丸二十余日,霍然起矣。
淮安郡侯许同生令爱痢疾腹痛,脉微而软,此气虚不能运化精微,其窘迫后重者,乃下陷耳。用升阳散火汤一剂,继用补中益气汤十剂即愈。
文学顾伟男之内,痢疾一月,诸药无功。余诊之曰:气血两虚,但当大补。痢家药品,一切停废。以十全大补连投十剂,兼进补中益气加姜、桂二十余剂而安。
兵尊张絅庵秋间患痢,凡香、连、枳、朴等剂,用之两月而病不衰。余诊之,滑而有力,失下之故也。用香、连、归、芍、陈皮、枳壳,加大黄三钱,下秽物颇多。脉尚有力,仍用前方,因积滞如鱼肠者数碗。调理十余日而痊。
抚台毛孺初痢如鱼脑,肠鸣切痛,闻食则呕,所服皆芩、连、木香、菖蒲、藿香、橘红、芍药而已。后有进四君子汤者,疑而未果。飞艇相招,兼夜而往。诊得脉虽洪大,按之无力,候至右尺,倍觉濡软。余曰:命门火衰,不能生土,极须参、附可以回阳。孺翁曰:但用参、朮,可得愈否?余曰:若无桂、附,虽进参朮,无益于病。且脾土大虚,虚则补母,非补火乎?遂用人参五钱,熟附一钱五分,炮姜一钱,白朮三钱,连进三剂,吐止食粥。再以补中益气,加姜附,十四剂后即能视事。
《奇效良方》曰:唐太宗苦于气痢,诏问有能治其疾者,当重赏。有术士张宝藏进此方,时赏官三品。方用牛乳半升,荜茇末二钱匕,同煎减半,空心服。
昔有人患痢,便下脓血,忽见水浸甜瓜,心酷喜之,连皮食数枚,脓血皆已。
陈庆长子年十许岁,患禁口痢,水浆不入数日,惟能进药。一人用山药末米饮调服,一服而痢稍疏,三服遂思粥饮,顿食半盏许,自是痢止而安。
《医贯》曰:一孕妇疟痢齐发,医治两月余。疟止而痢愈甚,又加腹痛,饮食少进,延余视之。余曰:虚寒也。以补中益气,加姜、桂,一服痢止大半,再一服而反加疟病大作。主人惊恐,余曰:此吉兆也。向者疟之止,乃阴盛之极,阳不敢与之争,今服补阳之剂,阳气有权,敢与阴战,再能助阳之力,阴自退听。方中加附子五分,疟痢齐愈。大服补剂,越三月产一子,产后甚健。
《寓意草》曰:朱孔阳年二十五岁,形体清瘦,素享安逸,夏月因构讼,奔走于日中,暑湿合内郁之火,而成痢疾。昼夜一二百次,不能起床,以粗纸铺于褥上,频频易置,但饮水而不能进食,其痛甚厉,肛门如火烙,扬手掷足,躁扰无奈。余诊其脉,弦紧劲急,不为指挠,谓曰:此证一团毒火,郁结在肠胃之内,其势如焚,救焚须在顷刻,若二三日外,肠胃朽腐矣。于是以大黄四两,黄连、甘草各二两,入大砂锅内煎,随滚随服,服下,人事稍宁片刻,少顷,仍前躁扰一昼夜,服至二十余碗,大黄俱已煎化,黄连、甘草俱煎至无汁。次日,病者再求前药。余诊毕,见脉势稍柔,知病可愈,但用急法,不用急药。遂改用生地黄、麦门冬各四两,另研生汁,而以天花粉、牡丹皮、赤芍药、甘草各一两,煎成和汁大碗咽之。以其来势暴烈,一身津液,从之奔竭,待下痢止,然后生津养血,则枯槁一时难回。今脉势既减,则火邪俱退,不治痢而痢自止,岂可泥润滞之药而不急用乎?服此药,果然下痢尽止,但遗些少气沫耳。第三日,思食豆腐浆。第四日,略进陈仓米清汁。缓缓调至旬余,方能消谷。亦见胃气之存留一线者,不可少此焦头烂额之客耳。
陈汝明病痢,发热如蒸,昏沉不食,重不可言。至第三日,危急将绝,方请余诊。其脉数大空虚,尺脉倍加洪盛,谓曰:此两病而凑于一时之证也。内有湿热与时令外热相合,欲成痢证,尚不自觉,又犯房劳,而为骤寒所乘,以故发热身重,不食昏沉,皆属少阴肾经外感。少阴受邪,原要下利清白,此因肠中湿热已蒸,成猪肝鱼脑败浊之形,故色虽变,而下利则同也。再用痢疾门药一剂,即刻不救矣。遂忙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与之,表散外邪,得汗后热即微减;再以附子理中汤,连进二剂,热退,身轻能食;改用黄连理中汤丸服,至旬日全安。
叶茂卿幼男病痢禁口,发热十余日,呕哕连声不断,诊其关脉上涌而无根,再诊其足脉,亦上涌而无根。谓其父曰:此非禁口痢之证,乃胃气将绝之证也。禁口痢者,虚热在胃,壅遏不宣,故觉其饱而不思食,治宜补虚清热两法。此因苦寒之药所伤,不能容食,治惟有颛颛温补一法而已。于是以理中汤连投二剂,不一时,痢下十余行,遍地俱污。茂卿恐药不对证,求更方。余曰:吾意在先救胃气之绝,原不治痢。即治痢,人之大小肠盘迭腹中甚远,虽神丹不能遽变其粪,今借药力催之速下,正为美事,焉可疑之?遂与前药连服二日,人事大转,思食不哕,痢势亦减。四日后止便糟粕,以补中益气,调理旬日全安。此可见小儿之痢,纵啖伤胃者多,内有积热者少,尤不宜轻用痢疾门中通套治法也。
浦君艺病痢疾,初起有表邪未散,而误用参、朮固表,使邪气深入,又误服黄连凉解,大黄推荡,治经月余,胃气不运,下利一昼夜百余行。一夕,呕出从前黄连药汁三五碗,呕至二三次后,胃与肠遂打为一家,内中幽门阑门洞开无阻,不但粥饮直出,即人参浓膏,才吞入喉,已汩汩从肠奔下。危急之中,诸昆玉及内戚俱探余曰:此证可无恐乎?余曰:在此用药,便有可恃,吾岂不知疾势之危?但无别人可任,姑以静镇之,而殚力以报知己耳。于是以大剂四君子汤,煎调赤石脂、禹余粮二末,连连与服,服后其下利之势少衰,但腹中痛不可忍。君艺曰:前此下痢虽多,然尚不痛,服此药而痛增,未可再服矣。余曰:此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说也。不通则危,痛则安,何乐而不痛耶?仍以前药再进。俟势已大减,才用四君子倍茯苓十余剂全安。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