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网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四):文言小说集(5)

41、《东城父老传》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作者陈鸿,作者介绍见《长恨歌传》。

《东城老父传》是篇历史传奇,亦作于元和年间。《太平广记》和《宋史·艺文志》皆署陈鸿撰,但篇中作者自称“陈鸿祖”,不知为何。小说通过对唐玄宗为首的上层贵族斗鸡走马、奢侈无度生活的描写来揭示开元盛世由盛转衰的根由,直接批判了“兆乱于太平矣,上心不悟”的唐玄宗。从创作思想上看,与《长恨歌传》一脉相承,这也可作为《东城老父传》为陈鸿所作一个佐证。

《东城老父传》在构思和结构上有所创新。全文以编年大事为框架,以“斗鸡小儿”贾昌为历史见证人,通过贾昌一生的盛衰荣辱来反映唐王朝有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在构思上别具匠心。在结构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以叙述为主,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也是精华所在。历述贾昌自幼入宫为“神鸡童”,深得玄宗喜爱,红极一时。作者引用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鸡童谣》对玄宗生活上的骄奢和政治上的腐败进行讽刺和抨击,指出这是导致天下大乱的祸源。然后叙述安史乱起,贾昌因故未能随玄宗入蜀,隐居终南,不做伪官。长安收复后,他再不能入宫,终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后一部分则变换角度,写作者对贾昌的采访,引出老人的一席长谈。通过两个事例作今昔对比,以期说明“理乱之根由”,暗含作者对当时政局的隐忧。表达方式也有叙事改为议论为主,虽比较枯燥,但政治和人生哲理的含蕴却很丰富。这种以历史大事编年为框架,结构上又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分别叙事核议论的结构方式,在唐人小说中是很独特的,明显受了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等纪传散文的影响。另外,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和场面描写也异常生动传神,如描写贾昌在宫中指挥斗鸡的场面,短短一百来字,再现了一个完整的斗鸡过程,而且斗鸡的情态风神,指挥者的从容威风,皆尽得以展现。当然,唐玄宗的奢侈和皇族的腐败也从这奢华的场面中得以暗暗流露。

《东城老父传》最早著录于《太平广记》。

今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文言小说百部经典》,史仲文编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42、《莺莺传》

唐人中期传奇小说,元稹撰,元稹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元氏长庆集”。

元稹创作的传奇小说有《莺莺传》、《感梦记》和《崔徽传》三种,后两种已佚,仅存《莺莺传》。《类说·异闻集》中曾收录其节要,题为《传奇》,可能是《莺莺传》的原名,《太平广记》488卷收录时改作《莺莺传》,沿用至今,又因传中有赋《会真诗》的内容,俗亦称《会真记》。

《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遣弃的故事。起始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认为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当时人们还称赞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是“善于补过”小说显然是站在张生的立场,美化张生,为他的薄幸行为辩护。

关于张生的原型,旧有张籍(文昌)﹑张珙(君瑞)﹑张先(子野)三说,皆误。宋代王铚《〈传奇〉辩证》考证为元稹本人,今无异说。关于崔莺莺的原型,王铚认为是唐永年县尉崔鹏之女,近人陈寅恪揣测是一个名叫曹九九的“酒家胡”。

《莺莺传》文笔优美,描述生动,于叙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成功地地塑造了崔莺莺的经典形象。她是位出身于没落士族之家的少女,内心充满了情与礼的矛盾。小说深刻揭示了出身和教养给莺莺带来的思想矛盾和性格特征,细致地描绘这位少女在反抗传统礼教时内心冲突的过程。莺莺悲剧性格既单纯又丰富,她最后拒绝张生的求见,体现出性格由柔弱向刚强的转变。莺莺的悲剧性格既有独特性又有普遍性,它典型地概括了历史上无数个女性受封建礼教束缚、遭负心郎抛弃的共同命运。在中国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都是追求自由爱情,勇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女性,她们都是处于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内涵的光辉妇女形象,而列在画廊榜首则是崔莺莺。相比之下,张生的形像则写得较为逊色。尤其是篇末,作者为了替张生遗弃崔莺莺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竟藉其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就不仅使得人物形像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诚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莺莺传》在唐传奇的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之前小说,如《离魂记》、《任氏传》、《柳毅传》等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都多少带有志怪的色彩。《莺莺传》写的则是现实世界中婚恋人情。自它开始,陆续出现了《李娃传》、《霍小玉传》,使唐人传奇中这类题材创作达到了顶峰。《莺莺传》也是唐人传奇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传奇作品之一。当时,李绅就受其影响,写了《莺莺歌》,宋代有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莺莺传》话本、《莺莺六幺》杂剧,金代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代有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明代有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南西厢》,清代有查继祖《续西厢》杂剧、沈谦《翻西厢》传奇等。直到今天,活跃在电影、电视以及各种剧目中的西厢故事,《莺莺传》仍是其源头。

《莺莺传》最早收录于《太平广记》488卷。今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文言小说百部经典》,史仲文编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43、《玄怪录》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集,牛僧孺撰。牛僧孺(780~848),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元和三年(808)应贤良方正科对策第一。累官至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成三年(838)拜左仆射。会昌二年(842)贬循州员外长史。大中元年(847)召还,为太子少师。他是中唐以后“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领袖。牛僧孺工于文笔,当时有“太牢笔,少牢口”之称(太牢指牛僧孺,少牢指杨虞卿)可惜牛氏文集不传于后,《全唐文》仅辑其文1卷,19篇;《全唐诗》辑其遗诗4首。

《玄怪录》是中唐著名的传奇小说。鲁迅说:“选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玄怪录》”(《中国小说史略》)其中所收作品,多托言隋唐以前事。记唐代之事,亦以德宗贞元以前者为多。此书可能结集于贞元至元和年间。因长庆年间以后,作者已为高官显宦,又热衷党争,恐无闲情再作此等小说。至于个别作于文宗大和年间,可能是辑录者不慎由他书窜入。此书旨趣大都涉及神仙道术、定命再生、鬼怪妖物等内容,这与作者笃信道术、嗜好志怪有关。在艺术上集中故事新奇,文字委婉,篇幅漫长,逐渐增多了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比之以前的志怪小说,显然有所发展。如《刘讽》篇中写几个女郎一起饮酒行令,互相嘲弄,语言十分生动;《元无有》写四个物怪吟诗唱和,在主人公的名字上有意表示故事出于虚构;《古元之》写理想世界和神国,比陶渊明《姚花源记》的描写更为细致,都很有特色。此外,《郭代公》写郭元振发迹以前,仗义杀掉托名乌将军的猪怪,为民除害,情节曲折生动,颇为后人称引。在写作技巧上,作者已不再遵循原先传奇小说那种严整史传体式,而采取一种更自由、更适合短篇小说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其中不少篇目已打破以时间、经历为序的叙事结构,运用转换叙述视角、运用时空交错、顺序与逆叙相结合的方法;有的只摄取主人公生活的几个断面,就展示了人物全部内涵;有的加快了叙事的节奏,在揭示矛盾后,迅速将故事推入高潮。与之相适应,《玄怪录》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多着眼于动态描述,使人物更加鲜活,更有层次感。这都反映了《玄怪录》在艺术上的创新。

总之,牛僧孺凭借自己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顺应了征异尙怪的时代风尚,用传奇法来写志怪,开创了传奇创作一条新路,为后来许多文言小说家所仿效,如李复言的《续玄怪录》,以牛僧孺续书自居;薛渔思的《河东记》,也自称是续牛僧孺之书。至于其外孙张读的《宣室志》,其承传关系更为明显。

《玄怪录》在《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中皆著录为10卷。此书宋代已残佚。后来的辑本中,《太平广记》辑录31篇,《类说》节录25篇。现存的明代陈应翔刻本为四卷44篇,但与《太平广记》所引佚文对校,尚有出入,又有与《续玄怪录》相混的篇目。

今有:程毅中点校《玄怪录续玄怪录》,中华书局1982年版,2006年版,以明代陈应翔刻本为底本;《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程毅中《玄怪录、续玄怪录》。

44、《续玄怪录》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集。因续牛僧孺《玄怪录》而得名。宋代因避讳改名《续幽怪录》。撰者李复言。生卒年、籍贯均不详。据钱易《南部新书》记载,他曾于开成五年(840)投省卷于李景让,当为大和、开成间人,应举而未中。一说李复言即李谅(775~833),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官至岭南节度使,曾与白居易、元稹唱和,有《杭越寄和诗集》,但与《续幽怪录》中所记作者行事多有不合,存疑待考。署名李复言小说有三部:《续玄怪录》5卷(一作10卷);《纂异》10卷;《搜古疑录》10卷。

作为《玄怪录》的续书,故事同样具有离奇怪异的特点,但更多地表现了佛道思想,如《杜子春》宣扬道教炼丹服药求长生之术,《张老》表现神仙的韬光养晦和自由富贵生活。另外,像《薛伟》写人化鱼;《张逢》写人化虎;《定婚店》写韦固赤绳系足,婚姻前定,皆情节离奇而怪异。有些篇章,在类似游戏的笔墨中,颇具政治内涵,有认识价值,如辛公平上仙》,似是影射中唐时代两次宦官谋杀皇帝的宫廷政变;《李岳州》可视为最早揭露科场丑闻的小说,可作为《聊斋志异》的先驱;《张质》则通过一个误会,揭露封建官吏枉杀人命。

《续玄怪录》在艺术上将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摹结合起来,使故事生动曲折又瑰丽多姿,创造了不少杰出的篇章,如《李卫公靖行雨》写李靖代龙神降雨,循于私情,不按规章办事,结果好心办了坏事。故事生动细致又寓意深刻。标志着唐代以志怪为内容的传奇小说较之六朝志怪有了长足的进展。

《续玄怪录》在《新唐书·艺文志》和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皆著录为5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为10卷。大概是分卷的不同。但现存最早的南宋尹家书铺刻本为4卷,23篇,不分门类。汪辟疆判断此本并非原本。又有《续古逸丛书》、《四部丛刊续编》影宋本,《琳琅秘室丛书》本有“拾遗”,《随庵丛书》本有札记。

今有:程毅中点校《玄怪录续玄怪录》,中华书局1982年版,以南宋尹家书铺刻本为底本,并增“补遗”六条,是目前较好的版本;《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45、《宣室志》

中唐志怪小说,张读撰。张读(834—886?),字圣用,一作圣朋。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西)人。系张荐之孙,张鷟玄孙,牛僧孺外孙。宣宗大中六年(852)进士,时年十九岁,宣歙观察使郑薰召为幕府。乾符五年(878),以中书舍人权知礼部贡举,时称得士。中和初年(881)为吏部侍郎,选牒精允。後兼弘文馆学士,判院台。约卒于光启二、三年间。著有《建中西狩录》,十卷,今佚。

张读的外祖父牛僧孺撰有《玄怪录》,祖父张荐亦有小说《灵怪集》(今佚)。张读撰《宣室志》,盖受其祖辈影响。西汉文帝曾在宣室召见贾谊问鬼神之事。张读将小说取名《宣室志》,题旨也是张皇鬼神。集中所记皆为唐朝佛道神仙、鬼怪灵异、因果报应之事。《宣室志》中载有大量有关僧人、寺庙、夜叉、佛经故事,并宣扬佛教不杀生。这说明佛教在中唐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信仰和精神风貌,可为韩愈的《谏佛骨表》重要性做一佐证。从另一角度来说,佛教的普及也为《宣室志》提供了大量素材。

集中的大多数篇目,均以猎奇求异为主,讲究行文的生动优美《谢翱》、《裴少尹》等篇或曲折离奇,或细腻情浓,深得传奇手法之精髓。较六朝志怪有明显的发展,本书又注重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神仙鬼怪形象,描写的绘声绘色,对后世文学如《聊斋志异》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宣室志》在《崇文书目》、《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中均有著录,共11卷。明代抄本、《稗海》本均为10卷,附补遗1卷,110多条。盖南宋时从《太平广记》中辑出,《丛书集成》本即用此本排印。今有版张永钦﹑侯志明点校《宣室志独异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除《补遗》外,尚有辑佚65条,是目前较好的本子。

46、《逸史》

中唐传奇小说集。《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卢子史录》并注“大中时人”;《宋史·艺文志》作《卢氏逸史》一卷,皆有姓无名。据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云:“顷读卢肇《逸史》,记此事稍详”,方知《逸史》的作者是卢肇。关于卢肇,我们知道的也很少,只知道字子发,袁州宜春人,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状元,做过集贤学士,歙、宣、徽三州刺史,最后卒于吉州刺史任上。

《逸史》共3卷。该书今已残缺,书中部分内容散见于《太平广记》、《类说》、《绀珠集》、《诗话总龟》等宋代笔记中,共有80余条。根据书前“自序”,这部小说是作者写完《史录》后,将写作这部史书过程中所收集的民间传说故事整理编撰而成,用以补正史的遗缺。内容比较庞杂,虚实相间。书中所涉及的人物大都实有其人,依附于这些人物的故事则多是虚幻的,其中神仙佛道、鬼怪妖物、星历卜筮、梦幻报应应有尽有。但由于出自民间传说故事,因而客观上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及某些良好的愿望。如《严武盗妾》、《华阳李尉》、《孟简》、《乐生》等篇暴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在鬼魂复仇的故事结局中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严武盗妾》写的是严武少年时拐骗邻家少女私奔,在官府的追捕中,又亲手缢杀了这个无辜的少女,死去少女的鬼魂用了三十来年的时间复仇上诉的故事。小说将严武的无耻、残酷,少女复仇的毅力和决心表现得很充分。《华阳李尉》中的李尉被大官僚霸占了妻子而反遭杀戮,《乐生》中的乐生是枉受冤狱而抛尸刑场的,他们在死后都化为厉鬼杀死了仇家。小说既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复仇者的决心毅力,也宣传了被压迫者用以宽慰自己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思想。《裴航》篇则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病鹤,须用人血方能治其病,但是偌大一个东都洛阳,“所遇非少,悉非全人,皆犬彘驴马”。作者以极度的夸张对鬼蜮横行的现实社会作了痛快淋漓的影射和讽刺。

小说中有些篇章描写了一些与世隔绝的仙山琼阁,以之与丑恶的社会现实相对比,既批判讽刺了现实社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和平安定、没有欺压、没有剥削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像《李虞》简直是一篇新的《桃花源记》。

小说中既写佛亦写道,但总体上看是轻佛重道。《卢李二生》写了学道的好处,《李公》一篇则正面表现了术士未卜先知的本领。《李主薄妻》却写了庙神金天王贪淫好色,把前来参拜的女人留下受用。这也是对那些衣冠禽兽的伪君子的影射和讥讽。

《逸史》三卷,《宋史·艺文志》为一卷。《太平广记》、《类说》、《绀珠集》、《诗话总龟》中都有佚文,共八十多条。今有:《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四库笔记小说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笔记小说文库》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影印。

47、《集异记》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集。一名《古异记》,薛用弱撰。薛用弱字中胜。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生卒年不详。有人考证其生活年代在唐德宗贞元以后,历顺、宪、穆、敬、文、武、宣宗诸朝。据《新唐书·艺文志》和《三水小牍》等资料,知道他在穆宗长庆间任光州刺史,文宗大和年间曾以仪曹郎出守弋阳郡,“为政严而不残,尚称爱民之官”从《集异记》中所记载的恶吏贪残而遭报应的情节来看,说薛用弱为官清正严明当不是过誉之词。

《集异记》所记载的是隋唐时代奇闻怪异之事,其成书年代,一般认为在唐穆宗长庆年间。体制上六朝志怪的笔记体形式,但目的已不是张皇鬼神,以“明神道之不诬”,它虽载有大量佛道灵验、神仙鬼怪故事,但立足的是现世生活,是从当代人物奇闻异事这个角度来处理鬼神情节的。小说所反映的是中唐动荡的社会现实和险恶的政治生态所造成的人们心理上对宗教的皈依,当时士人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求。如《进士张生》就借虞舜之口,指出君主应消弭灾害,放逐侵夺百姓的贪官污吏,使得百姓“熙熙而化”,而不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这实际上是包括作者在内的中唐士大夫对当时官场的批判和要求改革的心声。《集异记》中的八十多篇中有五十多篇涉及各类官吏施政事迹,其品评标准也与作者“为政严而不残,尚称爱民之官”相埒。

《集异记》中还有一类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怀,直接反映了唐代后期百姓的苦难,如《李佐文》中的村妇遭遇就很类似杜荀鹤诗中的《山中寡妇》,“任是深山更深处,亦应无计避征徭”。与其主题相近的还有《奚乐山》、《王安国》、《贾人妻》等。

《集异记》篇幅不长,情节变化比起《李娃传》、《任氏传》等传奇来,并不算丰富,但亦有许多创造和自身特点:它不仅继承了史传的写实传统,而且加进了神话、志怪的浪漫精神。六朝志怪,不管故事本身如何虚幻,作者本意却是在客观叙述,并非刻意造奇。《集异记》亦写怪异,但旨在现世,手法上比起六朝志怪,对人物环境,皆有生动细致的描写,更注意情节、结构的曲折。集中如王维演奏《郁轮袍》,王之涣旗亭画壁,蔡少霞书写山玄卿《苍龙溪新官铭》,裴越客虎为媒﹑崔韬遇虎女等故事,都新奇生动,美轮美奂,后人或引作典故,或编成戏曲小说。所以,以写奇闻怪异之事为主的《集异记》与六朝志怪的区别可以视作唐人志怪与六朝志怪的揖别。正因为如此,有人把《集异记》与牛僧孺的《玄怪录》作为中唐志怪代表之作。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此书3卷。今本2卷(或一卷),共16篇。《太平广记》采入颇多,清人陆心源据以辑录佚文4卷,编入《群书校补》但有讹误,有的不是薛用弱作品。

今有:《集异记博物志》中华书局1980年版,附有补编72篇,即采用陆心源辑录的佚文,多于现存原书数倍。其中有误收它书者,如《蒋琛》条即是南朝宋郭季产的《纂异记》中篇目。《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8、《甘泽谣》

晚唐传奇小说。袁郊撰。袁郊,字子乾(一作之仪),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北)人。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间曾官祠部郎中,又为虢州刺史。与温庭筠有交往。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录有袁郊的《月》、《霜》、《露》、《云》诗四首,借自然界的反常现象来表达自己对时政的不满,发挥诗歌的贬刺功能,与《甘泽谣》的寓意是一致的。袁郊还著有《二仪实录衣服名义图》和《服饰变古元录》等关于《甘泽谣》的成书,《直斋书录解题》称作者“咸通戊子自序,以其春雨泽应,故有甘泽成谣之语,以名其书”,可知此书成於咸通九年(868)。《郡斋读书志》著录《甘泽谣》“载谲异事九章”,今存八篇,疑所缺的一篇,即袁郊的“自序”。

《甘泽谣》是晚唐较为突出的一部传奇小说,其中皆是怪异内容和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红线》﹑《懒残》﹑《陶岘》诸篇,叙事文笔华美,设想超奇,为唐人小说之上乘之作。《红线传》传说中的唐代女侠红线,原系潞州节度使薛嵩的青衣,后掌笺表,号内记室。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将并潞州。嵩日夜忧闷,计无所出。红线乃夜到魏郡,入田寝所,盗床头金盒归,以示儆戒。嵩复遗书承嗣,以金盒还之。承嗣遣使谢罪,愿结姻亲。红线也辞去,不知所终。此篇在艺术上亦有独到之处。它一反唐传奇写人物故事多为纪传式结构模式,将故事时空重加安排,以牵动读者。如对红线身世的交代,放在故事结尾,从而集中表现她以侠解围的壮举。对于红线深入敌营这一关键情节,作者采用倒叙手法,并改用第一人称,让当事人直接叙述,更增加了故事真实性。其自述归程一段,将内心独白和环境描绘交织在一起,并采用上则骈散结合语言,极富文采和感人魅力。红线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杰特的侠女形象。一个急人之难、艺高胆大的文学符号。

《甘泽谣》宋元时代已佚,明人从《太平广记》中辑出,有《说郛》、《津逮秘书》、《学津讨源》等本。今有:《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9、《传奇》

唐代晚期传奇小说集,裴铏撰。裴铏(约公元八六O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生活在唐懿宗、僖宗(860—873)年间。咸通中(867)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掌书记,加侍御史内供奉。唐僖宗乾符五年(878)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节度使是高骈。裴铏有《题文翁石室》诗,其中写道:“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看来他对高骈的为人行事有所不满,是有所不为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裴铏是个巴结上司的小人,高骈溺于神仙,宠幸佞臣吕用之皆是裴铏引诱的结果,看来也未尽然。裴铏一生以文学名世,为唐代小说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唐代小说之所以称为传奇,便是从其名著《传奇》一书命名的。

《传奇》现存31篇,记载了自唐代宗广德年间(763—764)至宣宗大中年间(847—859)社会上所流传的神灵怪异故事。主要宣扬道家的出世思想,也打上时代和作家生活经历、人生了态度的深刻烙印,对中唐的藩镇割据、士族婚姻制度和统治者的荒淫皆有所批判和揭露,对爱情理想、为人处世也作出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其中以《裴航》、《昆仑奴》、《韦自东》和《聂隐娘》四篇最为出色。《裴航》写唐长庆年间,秀才裴航于蓝桥驿遇一织麻老妪的孙女,名云英,欲娶之,妪告以须用玉杵臼为聘。后航果求得玉杵臼,遂娶云英,两人并于婚后入玉峰洞为仙。这个故事据传说虚构而成的。《昆仑奴》是描写了一位武艺高强的老奴磨勒,帮助少主崔生窃取豪门姬妾紅綃,成全了他们爱情的故事。《聂隐娘》一篇,亦见袁郊《甘泽谣》及段成式《剑侠传》。该篇深刻地揭露了唐代藩镇割据、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丑恶真相。《韦自东》,写义烈之士韦自东被道士聘去护丹抗妖。妖魔化作巨蛇、美女,都被他一一识破,最后被一个变幻作“道士之师”的妖魔所欺骗,前功尽弃。作品教育人们要善于识破伪装,不能以貌取人。

《传奇》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它创造了一种通过人物的高超技艺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新的表现渠道,推动了后世武侠小说向描写技艺的方向发展,《昆仑奴》和《聂隐娘》就是其代表之作;其次,它创造了一种骈散结合的语言表达方式:以骈文、诗赋描写人物和场景,以散文叙述故事,如《裴航》描写云英之姐樊夫人的外貌就是用大量比喻组成韵语,在形象上、音节上皆构成和谐的美感。成为后来古典小说叙事方式的滥觞。最后,《传奇》也和《甘泽谣》一样在叙事结构、视觉转换和叙议结合上均有新的创新。

《传奇》对后人的影响很大,宋元以后,很多戏剧、话本、拟话本小说皆取材于此:《孙恪》被元人郑廷玉改编为《孙恪遇猿》杂剧;明代戏曲家沈璟根据《郑德璘》创作出传奇《红蕖记》;取材与《薛昭》的有金院本《兰昌宫》,元代戏曲家庾天锡的《薛昭误入兰昌宫》以及市人小说《兰昌幽会》。《昆仑奴》和《聂隐娘》更成为后来武侠小说、戏曲的滥觞:元代杨景言杂剧《磨勒盗紅綃》,佚名的南戏《磨勒盗紅綃》,明代梅鼎祚的传奇《昆仑奴剑侠成仙》,梁辰鱼的传奇《紅綃伎手语传情》,宋人话本小说《西山聂隐娘》,清人尤侗的传奇《黑白卫》等。取材于《裴航》者有:宋人杂剧《裴航相遇乐》,元代戏曲家庾天锡的《裴航遇云英》,明代龙膺的《蓝桥记》,杨之炯的《玉杵记》,清代黄兆森的《裴航遇仙》杂剧,以及《裴航遇云英》、《蓝桥记》等宋人话本小说。

《新唐书·艺文志》裴铏著有《传奇》三卷,原书久佚,仅《太平广记》所录四则,得传于今。

今有:周楞伽辑注《裴铏传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50、《因话录》

晚唐轶事小说,赵璘撰。赵璘字泽章。平原(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文宗大和八年(834)进士及第。文宗开成三年(838),博学鸿词登科。宣宗大中时官祠部员外郎,历度支金部郎中,大中七年(853)为左补阙,懿宗咸通年间迁衢州刺史。

《因话录》约成书于宣宗大中七年。由于赵璘是唐德宗时宰相赵宗儒的侄孙、关中贵族柳氏的外孙,家世显赫,多识朝廷典故,故所记多为第一手材料。《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虽体近小说,而往往足与史传相参”。本书所记皆唐代事。共6卷,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部分:卷一宫部为君,记帝王;卷二、卷三商部为臣,记公卿;卷四角部为人,记不仕者,并附以谐戏;卷五部为徵,多记典故;卷六羽部为物,记无所归附的见闻杂事。书中叙及元和以后文坛情况(卷三)以及文淑僧讲经(卷四)、女优弄假官戏(卷一)等事,都可供治文学史、戏曲史者参考。其中有的写得较好,如宫部《郭暧》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故事,写唐代宗如何解决家庭儿女之间纠纷,非常具有人情味。其中代宗、升平公主以及郭子仪、郭暧的形象均十分鲜明,文笔也很活泼有趣,后来演绎成传统剧目《打金枝》。另外像《政和公主》反对“一人犯罪,株连九族”,《刘禹锡改授播州》肯定唐德宗的勇于纳谏,都较有思想意义。后一条其中的细节与史实有出入,为司马光《通鉴考异》所指责,但这恰恰证明它是轶事小说而不是文史笔记。,作如此改动也透露出作者的施政理想。宫部中的《政和公主》和角部中的《皎然工律诗》也为中国戏曲史和诗歌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正因为《因话录》所载之事不乏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故《四库全书总目》对此评价是“在唐人说部中,犹为善本焉”。

今有:《唐国史补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