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髄炎(四例)
    【例一】孟×春,女,46岁,初诊日期1972年11月18日。
    主诉:右手中指红肿流脓已三周。
    现病史:右手中指被机器碰伤已三周余,伤后即经缝合。两日后,红肿疼痛,流脓,拆掉缝线,经用抗菌素,效果不明显,疮口久不愈合,脓汁较多。饮食尚可,二便如常。经X线摄片确诊为“急性骨髄炎”,并有可疑死骨形成。
    检査:右手中指上端疮口,周围皮肤暗红色,脓汁外渗,并有恶臭。
    西医诊断:急性化脓性右手中指指骨骨髄炎。
    中医辨证:外伤染毒,阻于经络,蚀筋腐骨。
    立法:清热解毒,消肿托毒。
    方药:
    金银花三钱 公英三钱 地丁三钱 生甘草三钱 元参五钱 赤芍三钱 丹参三钱 陈皮三钱 象牙粉一钱 每日二次。
    外用化毒散软膏(方见316页)。
    1971年11月24日服上方六剂后,换药时脱出死骨一块,少许脓汁外渗,局部肿胀渐消,内服及外用药物同前。11月29日又服上方五剂,疮口肿胀已消,新生肉芽红润,脓汁较少,停服汤药,改服八珍丸(附方32),早晚各一丸。12月10日,换药时又脱出死骨一块。疮口缩小,内服丸药同前,外用甘乳膏(附方11)。一周后疮口愈合。
    【例二】刘×琴,女,28岁,初诊日期1972年10月26日。
    主诉:右手中指被机器扎伤后,局部肿痛已两个多月。
    现病史:右手中指被机器扎伤已两个多月,伤后即在厂医务室治疗,两天后局部红肿疼痛,会服“抗菌素”及烤电、扩创等治疗,肿痛日益加剧。目前创口经常流脓,手指不能活动。饮食尚可,二便如常。
    检査:左手中指第一、二节红肿,指端有疮口呈翻花状,脓汁外渗,有臭味。疮口周围皮肤呈紫暗色,屈伸不利。X线摄片报吿称:左手中指末节可见骨质缺报,边缘不整齐,轻度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
    脉象:沉细。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淡。
    西医诊断:慢性右手中指指骨骨髄炎。
    中医辨证:外伤染毒,蚀筋腐骨,日久气血双亏,经络瘀阻。
    立法:补益气血,温经通络。
    方药:
    党参三钱 赤白芍四钱 甘草三钱 陈皮三钱 桂枝四钱 全当归五钱 元参五钱 鸡血藤五钱 石斛四钱 外用紫色疽疮膏(方见318页)。
    1972年11月4日,服上方八剂后,局部红肿渐消,疮口渐趋愈合,脓汁较少,疼痛减轻。前方去赤白芍、陈皮、甘草加黄芪五钱,白芷三钱,外用甘乳膏。另服象牙粉,每次一钱,每日二次。11月11日,服七剂后,皮肤颜色正常,药后第六天脱出死骨一块,肉芽生长良好。停服汤药改服八珍丸、养血荣筋丸(附方52),外用甘乳膏。11月21日,疮口已愈合,患指功能已逐渐有所恢复。嘱加强手指功能锻炼。
    【例三】王×元,男,49岁,门诊号:894955,初诊日期1970年7月16日。
    主诉:右小腿下端被枪弹伤后,溃破,有时假愈合,缠绵三十多年。近一个月来又溃破。
    现病史:三十多年前右小腿下端被枪伤,经手术取出弹片,
    伤口和深部感染。当时伤口一直未愈合,曾有小量死骨脱出。三十多年来,时破时愈。今年六月局部创口又破溃,曾经治疗未愈,动员患者截肢未同意。局部脓汁不多,质清稀,疮面暗红。食纳差,倦怠无力,睡眠欠佳。来我院门诊治疗。
    检查:右小腿外侧膝下20厘米处至外踝破溃肉芽组织不新鲜,形成慢性溃疡,中心色暗红,周围皮肤晴褐色,有少许稀薄分泌物,疮口深约3厘米、长约8厘米。
    脉象:沉细。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红。
    西医诊断:慢性骨髄炎。
    中医辨证:外伤疮口久不愈合,耗灼阴津,气滞血瘀。
    立法:补益气血,利湿托毒。
    方药:
    生黄芪一两 土炒白术五钱 土炒当归五钱 川牛膝三钱 茯苍五钱 泽泻三钱 木瓜四钱 党参五钱 元参一两 外用紫色疽疮膏。
    7月31日,经治疗后疮口表面有少量脓性分泌物,肉芽组织较比前新鲜,继续服用前方。8月21日,疮面腐肉脱掉,疮面缩小,分泌物减少,肉芽新鲜。内服全鹿丸(附方41)、苍术膏(方见303页)、白术膏(方见303页),外用紫色疽疮膏及甘乳膏混匀外用,珍珠散(附方42)及琥珀粉外扑。9月26日,服前药后疮面新鲜、缩小,脱出死骨三块。法宜生肌固皮,内服药同前,外用甘乳膏(附方10、琥珀粉、甘草油(方见328页)。10月27日,疮口已愈合,唯自感周围皮肤有痒感,拟以除湿润肤为法:
    生白术五钱 生薏米一两 生枳壳三钱 泽泻三钱 汉防己三钱 木瓜三钱 木通二钱 黄柏二钱 白藓皮一两 地肤子一两
    1971年3月24日,近四、五个月来一般情况良好,原疮面愈合处未见复发,周围皮肤呈现色素沉着,嘱用弹力绷带包扎加强护理。
    【例四】李××,女,37岁,病历号:416212,初诊日期1964年4月30日。
    主诉:左手食指外伤后化脓20多天。
    现病史:外伤后左手食指感染,肿痛溃烂,疼痛难忍,味恶臭。神倦懒言,食欲不振,便干溲赤,诊为“指骨骨髄炎”。经手术治疗后未见好转,建议截指,未同意,来我院治疗。
    检査:左手食指前端疮口呈翻花状,指骨外露,流脓,肤色紫暗,屈伸不利。经X线摄片,左手食指末节指骨掌侧可见骨质缺损,边缘不整,并呈轻度骨质疏松,软组织稍肿胀。
    脉象:沉细。
    舌象:苔薄白。
    西医诊断:化肤性指头炎,左手食指指骨髄炎。
    中医辨证:疔毒入里,腐筋蚀骨。
    立法:解毒托骨。
    方药:内服象牙面,每次一钱,每日二次,外用紫色疽疮膏。
    5月7日,疮口血水较多,微痛,患指前端仍肿,换药时从疮口内脱出腐骨一块,治法同前。5月11日,病情逐渐好转,肿渐消退,疮口已无脓汁渗出,肉芽增生良好,停用内服药。外用甘乳膏,以收干敛口。X线摄片复查:左手食指末节指骨远端掌侧边缘摸糊,未见明显骨质残损,各节指骨均呈骨质稀疏现象。6月18日八诊,疮口已愈合,瘢痕形成,稍向下凹陷,嘱加强功能锻炼,以促进左手食指的功能恢复。
    [按语] 化脓性骨髄炎包括一切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骨髄、骨和骨膜组织的炎症性病变。赵老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现察到,此类病在古医书中虽有类似的记载,但都比较分散,很难用一种病名来槪括。同时又看到骨髄炎从急性一直到慢性的过程中,毒热感染是重要的外因,因而称其为“伏骨结毒”。他认为本病多因疔、疖、痈肿毒热未解,或因跌仆损伤1:接染毒未能控制,毒邪深窜入里,伏骨而生,结毒壅聚,阻隔经络,毒热蔓延迅速,蕴脓腐骨,蚀筋伤肉而致。有的甚致可以穿破皮肤而出脓。因为毒热深窜伏骨,所以初期兼见全身毒热的症象,若治疗及时,毒热解除,经络流通,或毒随脓解而治愈;若骨败脱落可以随脓排出;若余毒潜伏,虽然疮面已收口,但往往反复发作。因其毒热窜伏较深,浸润漫延,所以病程较长。在慢性阶段往往是因为毒热耗伤气血,或脓汁津水长期外流,阴血大伤,以致气血双亏,无力与毒热相搏,以致迁延日久,或出现正虚而余毒未解的病象。临床治疗经验如下:
    1.急性骨髄炎:发病急,髙烧寒战,患肢剧痛肿胀,功能受限,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穿破流脓。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内托。处方:
    金银花一两 连翘四11公英;两 紫草三钱 草河车五钱 当归三钱 红花三钱 丹参三钱 鸡血藤一两 陈皮三钱 赤芍三钱 土贝母五钱
    方中以金银花、连翘、公英、草河车清热解毒。其中草河车苦微寒有毒,主要用于疮疡痈毒,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紫草、当归、鸡血藤、红花活血通络;丹参功同四物补血而又活血;陈皮和胃气肋后天;土贝母利痰行滞,除风湿化脓毒,性燥而不润,功专化脓,为解痈毒破结之专药。因其毒邪深窜伏骨,赵老医生惯用丹参、陈皮、土贝母以助脾胃,补血活血而化脓毒;取其能解、能散,又能托毒。故称之谓“稳托”。使毒邪一方面能散,一方面能被托出。而不用皂刺、山甲力猛透托之剂,是其独特之处。
    若见髙热,烦渴者加大青叶、板蓝根、白茅根、花粉;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局部肿胀者可加伸筋草、透骨草,以加强通经破瘀之功。
    慢性骨髄炎:多因急性迁延而来,局部肿痛不明显,常常溃后流脓久不收口,以致形成窦道,长期不愈或反复破溃。法宜补益气血,通络解毒。处方: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熟地四钱 赤白芍各三钱 鸡血藤一两 党参2钱 焦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双花炭四钱 生地炭四钱
    慢性骨髄炎,气血双亏,为其本;余毒未尽为其标。故以八珍汤为主方加减补益气血。因其毒蕴血分,故用生地炭、双花炭,解血分之余毒,而又凉血。
    对于急、慢性骨髄炎若有死骨形成,都可以服用象牙面以托骨,并能促进骨质修复。
    外治法: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外用鲜荷叶煮水后调紫色消肿粉(方见306页)成糊状外敷,盖以鲜荷叶进行包扎。荷叶,有通气活血、清热解毒的功能。
    对于慢性期的患者,未破者用鲜百合洗净捣成糊状,掺合紫色消肿粉外敷。如无鲜百和可用干百合洗净用温水泡后再捣成糊状。百合甘平无毒,除业嗽清热润肺作用外,尚能疗疮肿,杀蛊毒气。局部破溃者,急、慢性期的治法相同,毒热盛者可用化毒散软膏;腐败组织多者可用紫色消肿膏;脓毒已尽者可用甘乳膏以生肌长肉。
    上述四例,例一、例四属于急性阶段,但例一毒热较重,故内服清热解毒、消肿托毒之剂,外用化毒散软膏,经X线摄片称有可疑死骨形成,所以内服方中配合象牙面,死骨脱出,脓毒出尽而治愈。例四病程虽短,但是毒热不重,所以单独服用象牙面,外用化腐排脓的紫色疽疮膏,内托外解,同样死骨脱出,脓毒出尽而愈。例二、例三病程日久,属于慢性骨髄炎,气血耗饬,所以整体以补益为法,局部化腐生肌,均吿治愈。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