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红斑(三例)
    【例一】孙××,男,15岁,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0年3月10日.
    主诉:两手背起红疙瘩已两周余。
    现病史:两周前左侧手指、手背起红疙瘩,圆形和不规则圆形,微微肿起,中心有小水疱,自觉微疼,经xx医院诊断为“多形性红斑”,治疗未效,来我院门诊。
    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尚好,无发烧,内科检査无明显异常。双手背散在圆形或不整形、鲜红或紫红色斑丘疹,部分皮疹中心有小水疱,个别皮损中心紫暗色,变平,或稍凹陷,有重迭水疱现象。
    脉象:沉弦。
    舌象:舌苔薄白。
    西医诊断:多形性红斑。
    中医辨证:血热外受风邪。治法:凉血活血,疏风消珐。
    方药:
    鬼箭羽三钱 粉丹皮三钱 紫丹参五钱 干生地五钱 赤芍三钱 草红花二钱 桃仁二钱 紫草一钱半 当归三钱 片姜黄一钱 白僵蚕一钱 外用紫色消肿膏(方见320页)。
    上方服六剂以后,红斑均消退,其他无异常,改服丸药内消连翘丸(附方39)、除湿丸(方见298页)、八珍丸(附方32),以巩固疗效。
    【例二】王××,男,17岁,简易病历,初沴日期:1972年22月5日。
    主诉:腹部长疙瘩、搔痒一天多。
    现病史:昨天中午打球后出汗,休息时即感觉腹部发痒,并发现几个椭圆形红疹,以后又出现水疱,继而颈部及右股内侧均有同样皮疹出现,有微痛感,饮食尚可,二便如常。
    检查:腹部、颈后部及右下肢股内侧散在十多个直径约1厘米大小之椭圆形红斑,略高于皮面,中央顶端有重迭之小水疱,部分有少量渗出液及痂皮。
    脉象:滑数。
    舌象:舌苔白,舌质红。
    西医诊断:多形性红斑。
    中医辨证:脾肺蕴湿化热,发于肌肤。
    立法:健脾祛湿,疏风凉血。
    方药:
    生地四钱 丹皮三钱 紫草四钱 黄芩四钱 防风三钱 秦艽三钱 白藓皮五钱 白术三钱 云苓四钱 外用普连软膏(方见316页)。
    服上方三剂后,皮疹大部分消退,水疱全部结痂,痒感消失。继服凉血活血、化瘀退斑之剂:
    鬼箭羽三钱 紫草三钱 茜草三钱 生地三钱 赤芍三钱 丹皮二钱 白藓皮三钱
    又服三剂治愈。
    【例三】王×,女,27岁,已婚,门诊号:895358,初诊日期1973年1月5日。
    主诉:面部及下颌部起红斑,已一星期。
    现病史:于八年前面部起过红斑,会疑为红斑狼疮、日光性皮炎,未予确诊。近两 三年来面部红斑加重,经××研究所进行全面检査及观察确诊为“多形性红斑”。每年均发作一、二次,持续约半年以上,曾用“激素”治疗未见效。近一星期来又发作,面部红斑色深呈紫红色,无渗出液及明显自觉症状,近半年来有低烧,关节疼痛,经治疗未能控制,目前食欲尚好,二便正常。过去史:八、九年前曾患肺结核已治愈,还患过颈淋巴腺结核。
    检査:面颊两侧有多形性水肿性红斑,色紫红,未见水疱,中心色深稍凹陷,边缘向外扩张,下颔部也有类似皮损约3×2厘米,三块融合一起,周围有少许抓痕。
    脉象:沉细。
    舌象:苔薄白。
    西医诊断:多形性红斑。
    中医辨证:血热耗伤阴血。
    治法:凉血养阴。
    方药:
    丹参三钱 丹皮三钱 赤芍三钱 川芎二钱 生地一两 元参一两 鸡血藤四钱 紫草三钱 茜草三钱 菊花三钱
    1月16日上方服十剂后,面部红斑中心开始消退,周边仍红,低烧已退,一般情况好转。原方加红花三钱 、生牡蛎一两。1月23日上方服七剂,面部及下颌部红斑均已消失,遗有少量色素沉着斑,自述较前发病时恢复的快。7月3日来门诊妇科检査已妊娠6个月,追问面部红斑自消退后一直未复发。因妊娠面颊部妊娠色素沉着较深,其他均正常。
    [按语] 多形性红斑多发生在春、秋季节,皮损好发于四歧,也可发生在躯干,病程缠绵不断,反复发作,有时可出现髙烧,粘膜也出现水疱,皮肤损害常呈深紫红色,中心略凹陷,可有中心水疱,部分水疱干燥后又可在上面出现新的水疱,这种重迭水疱为本病的特点。赵老医生认为此病与古代文献记载之“血风疮”相似,乃因血热受风所致。以上三例,按西医诊断同属一病,但按中医辨证则各有不同。例一辨证为血热受风,故治以凉血活血、化瘀消斑而取效。例二因汗出当风发生红斑,脉象滑数,舌苔白厚,舌质红,辨证为脾肺蕴湿化热所致,故以健脾祛湿、疏风凉血为主而获效。例三同样是因为血热,但病程已八年之久,半年来低烧,脉象沉细,此乃热病在里,内热炽盛,热盛伤阴之象,故以凉血养阴而取效。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