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九
    古襄寇才质集
    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
    此章《南华经》言:上古大道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摽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民朴易治也。
    古之善为道者,
    《南华经》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非以明民,
    《通玄经》曰:至忠复朴,民无伪匿。
    将以愚之。
    《南华经》曰: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则易治矣。
    民之难治,
    《南华经》曰:今周学智巧文华,不足以定天下,民难治矣。
    以其智多。
    《南华经》曰:上诚好智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故桀纣天下每每大乱,罪在於好智。今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也。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通玄经》曰:是故以智为治者,任一人之才难以持国。为智惠者则生奸,奸俗,亡国之风也,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通玄经□道原篇》曰:古者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
    《南华经》曰:去小智而大智明矣。
    亦楷式。
    《通玄经》曰:以文智虑为治者,苦心而无功。独任其智,失则多矣。好智穷术也,以智生患。以智备之,譬犹挠水而欲求清也,难矣。知其治之本者,去巧智而已,无为自化。
    常知楷式,
    《通玄经》曰:今欲学其道,不得清明玄圣,专守文籍,必不能为治矣。
    是谓玄德。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执玄德於心,而化驰若神。唯同乎大和持自然应者为能有治,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
    《通玄经□自然篇》曰:上古圣人与天地相保,公正修道,人道深即德深,德深即功名遂成,此谓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
    《通玄经》曰:其与物反矣。注云:长处不智,故谓反矣。
    然后乃至大顺。
    《南华经》曰:与天地相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此章《通玄经》言:上古圣人以道镇之,退而勿有,法於江海,不为其大,功名自化,故能成其王。人之情性,心服於德,不服於力。德在让不在争,是以古之圣人,欲责於人者先贵於人,欲尊於人者先尊於人,欲胜人者先自弱,欲卑人者先自卑。故贵贱尊卑,道以制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后人,即天下乐推而不厌,戴而不重,此德重有余而气顺也。故知与之为取,后之为先,即几於道矣。德施天下,守之以让,先王所以守天下,故能长久,法海让王也。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
    《通玄经□自然仓》曰:江海洼下,百川归之,能成其广。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通玄经》曰:江海因下为之,天池即渊德,鱼鳖归焉。故海不让东流,大之至也。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江海处地之不足,故天下归之奉之。圣人卑谦辞让者,见下也。见下,故能致其高,矜者不立。《南华经》曰:昔者尧舜让而帝之,汤武争而王之,白公争而灭之。
    欲上人,以其言下之,
    《通玄经□道德篇》曰: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之。天下必效其欢爱,莫不推让。
    欲先人,以其身后之。
    《通玄经》曰: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后之。天下进其仁义,而无苛气。
    是以处上而人不重,
    《通玄经□道原篇》曰: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居前而人不害,天下归之,奸邪畏之。
    处前而人不害。
    《通玄经》曰: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人不害。虽绝国殊俗,蛆飞蠕动,莫不亲爱也。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通玄经》曰:即天下乐推而不厌,无之而不通,无往而不遂,故为天下贵。
    以其不争,
    《通玄经□自然篇》曰:古之善为君者,法江海为下也。江海洼下不争,百川归之,故莫能与之争。故道不以雄武立,在天下推己,不在於自取。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通玄经》曰:常人之道多者不与,圣人之道卑而莫能上。以其不争於万物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此章《通玄经》言:夫道者,约而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章三光。日月以之行,山以之高,渊以之深,禽以之飞,兽以之走,麟以之游,凤以之翔。以卑取尊,以亡取存,以退取先。夫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上古圣人守柔弗强,退而勿有,不敢骄奢,功名自化,故能成其王。可以长久,三宝广大也。
    天下皆谓我道大,
    《通玄经》曰:我道无为,无所私受也。
    似不肖。
    《通玄经》曰:我德含愚,而容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通玄经》曰:古之善为君者,法江海无为,处不肖之地,故为天下王。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通玄经》曰:古者圣王聪明智惠,守之以愚,无为而天下治。
    我有三宝,
    《通玄经》曰:我道有三宝,以卑取尊,以俭取广,以退取先。
    保而持之。
    《通玄经》曰:夫道者,以其保之。
    一曰慈,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卑以自卫。
    二曰俭,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多以少为始,俭以自固。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先以后为主,后以自让。
    夫慈,故能勇;
    《通玄经》曰:上古圣人法道之卑者,所以自下也。卑则尊,此天道之所成也。
    俭,故能广;
    《通玄经》曰:上古圣人法道之俭者,所以自少也。俭则广,此天道之所成也。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通玄经》曰:上古圣人法道之退者,所以自后也。退则先,此天道之所成也。
    今舍其慈且勇,
    《通玄经》曰:末世人性好强而恶弱,而不知失,强梁者亡。
    舍其俭且广,
    《通玄经》曰:末世人性好奢而恶俭,而不知失,骄奢者亡。
    舍其后且先,
    《通玄经》曰:末世人性好先而恶后,而不知失,争先者丧。
    死矣。
    《通玄经》曰:勇强之本,务在卑弱;广用之本,务在俭约;争先之本,务在谦退。三者既失,国家丧亡。
    夫慈,以战则胜,
    《通玄经》曰:故道不以坚强胜,在天下自服,不在於自取,柔弱则胜。
    以守则固。
    《通玄经》曰:末世城高池深,不足以为固。善守者,无与御。
    天将梂之,
    《通玄经》曰:天之道损盈而益寡。《洞灵经》曰:道德盛则鬼神助,可谓有德者也。
    以慈卫之。
    《通玄经》曰: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
    善为士者章第六十八
    此章《南华经》言:魏武侯谓徐无鬼曰: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徐无鬼曰:君兵如鹤列於丽谯门之间,阵无以徒骥於锱坛之宫,岂为偃兵?古者无藏逆於得,无以巧胜人,不以谋胜人,不以战胜人。今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和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君若勿已,为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无为之情而不撄挠。夫民死已脱矣,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古之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用贤不争,天下太平也。
    善为士者不武,
    《洞灵经》曰:甲兵不足以恃强。
    善战者不怒,
    《通玄经》曰:古善用兵者畜其怒,怒畜而威可立也。
    善胜敌者不争,
    《通玄经》曰:善战者无与斗,乘时势,因民欲,而天下服。
    善用人者为之下。
    《通玄经》:古善用人者,若蚈之足众而不相害,若舌之与齿坚柔相摩而不相败。夫夏后之璜不能无瑕,明月之珠不能无秽,然天下宝之者,贤人也,不以小恶妨大美。夫志人之所短,忘人之所长,而欲求贤於天下,即难矣。
    是谓不争之德,
    《通玄经》曰: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者也。能成霸王者,必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德者也。
    是谓用人之力,
    《通玄经》曰:爱贤之谓仁,敬贤之谓礼。
    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通玄经》曰: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此章《通玄经》言:用兵有五: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有骄兵。诛暴救弱,谓之义兵。敌来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兵。争小故,不胜其心,谓之忿兵。利人土地,欲人财货,谓之贪兵。持其国家之大,矜其人民之众,欲见贤於敌国者,谓之骄兵。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此天之道也。今战国乱臣贼子用兵轻敌#1,掩袭不备,先僭致祸也,祸莫大於轻敌。
    用兵有言:
    《通玄经□上礼》曰:以奇用兵,奇逸为劳,奇饱为饥,奇静为动,奇治为乱,奇后为先。何往而不胜?后者胜矣。
    吾不敢为主
    《通玄经》曰:先唱者,穷之路也。
    而为客,
    《通玄经》曰:后动者,建之源也。
    不敢进寸
    《通玄经》曰:屈者,所以求伸也。
    而退尺。
    《通玄经》曰:屈寸以伸尺,君子为之。
    是谓行无行,
    《通玄经》曰:举兵以为人者,众助之;以自为者,众去之。
    攘无臂,
    《通玄经》曰:众之所助,虽弱必强。
    仍无敌,
    《通玄经》曰:众之所去,虽大必立。
    执无兵。
    《通玄经》曰:古者怀制胜利於不战而罢兵也,诸侯宾伏,此用兵之上也。
    祸莫大於轻敌,
    《通玄经》曰:武勇以强梁死,辩士以智能困。能以智而知胜,不能以智不知其败。勇於一能,察於一辞,可与曲说,未可广应。
    轻敌则几丧吾宝。
    《通玄经˙上德篇》曰:老子观影而知持后,后动者未尝失宜。故圣人曰:无因循,常后而不先。譬若积薪,后者为上。
    故抗兵相加,
    《通玄经》曰:闻敌国之君有暴厉其民者,即举兵而临其境,而敌相当欲交兵接刃,后者胜矣。
    哀者胜矣。
    《通玄经》曰:所谓后者,圣人守静道,拘雌节,因循而应变,常后而不先,功大靡坚,不能与争也。后者胜矣。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此章《冲虚经》言: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商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不知。太宰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义者,圣则丘弗知。太宰曰: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则丘弗知。商太宰大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问曰:西周之人太史老聃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蔷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谓大圣人矣。故老圣曰:吾言大道,无为之化也。
    吾言
    《南华真经》曰:老聃明白於天地无为简易之德者,此之谓大宗大本大宗师也。
    甚易知,
    《通玄经》曰:治大国者,道不可小。国地广者,制不可狭。王位高者,事不可烦。治民众者,教不可苛。事烦难治,法苛难行,求寡难赡,大较易为之智,曲辩难为治。故无益於治,有益为乱者,圣人不为也。无益於用,有益於费者,智不行也。故功不厌约,事不厌省,求不厌寡。功约易成,事省易治,求寡易赡。
    其易行。
    《通玄经》曰:河以逶迤,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道以优游,故能化。夫通於一技,审於一事,察於一能,可以曲说,末可广应於治要也。道之言曰:芒芒昧昧,与天同气。同气者帝,同义者王,同功者霸,无一焉者亡。故不言而治,无事而化,是以天心动化无为者也。故有道以治之法、事少足以治,无道以治之法,事多足以乱。
    天下
    《通玄经》曰:末世天下民甚拘於小好而塞於大道,不能知行也。
    莫能知,
    《通玄经》曰:末世小学蔽德不能知也。《南华经》曰:古者德固不小识,后世小识伤德,不能知也。
    莫能行。
    《通玄经》曰:末世小善塞道,不能行也。《南华经》曰:古者道固不小行,后世小行伤道,不能行也。
    言有宗,
    《通玄经□微明篇》曰:言有宗,事有君,至言去言。
    事有君。
    《通玄经□精诚篇》曰:言有宗,事有本,至为去为。
    夫唯无知,
    《通玄经》曰:末世小学,争鱼者濡,逐驮者趋,浅之人所争者,末矣,夫唯无知。
    是以不我知。
    《通玄经》曰:末世小道,失其宗本,技能虽多,濡沬浅涸,不如寡言,害众着任而使断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稀,
    《冲虚经》曰:西周之人太史老聃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谓大圣人矣。
    则我者贵。
    《通玄经》曰:幽凭玄默,无为而治,不知所为而功自成者,圣人也。所贵乎道者,贵其龙变也,唯神化为贵。
    是以圣人,
    《南华经》曰:不离於宗谓之天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於变化,谓之圣人。
    被褐怀玉。
    《通玄经》曰:玉在山而草木润,珠在渊而岸不桔,道在中而形自治。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一
    此章《南华真经》言:道不欲杂,杂学士多,多则扰,扰则乱,乱则忧患斯起,忧而不能救。其书学上贤也,以平教化,正狱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於下,万民怀德。至其衰也,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废公趣私,内外相举,奸者在位,贤者隐处。古之道德有蔽塞在於诸子之书是者,儒家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驳杂无治,其言也繁乱不中於用。墨家墨翟、禽滑厘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墨子称禹道,将使彼世之墨者必自劳苦。名家宋钘、尹文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以为无益於天下。法家彭蒙、田骈、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於死人之理。公孙龙纵横辩者之徒,能以辩服人口,不能以辩服人之心,皆书学巧智教民伪端,而纵之於僻邪淫#2,而弃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贼天下,不能禁其奸也。独在巧智,失则多矣,好智穷术也,以智治国,国之贼。山生金,石生玉,反相剥;木生虫,还自食;人生学,还自乱。上多学,下多事;上多事,下烦乱。故以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无为治之本者,去火而已。无为自正。今诸子之书邪说奸言,为天下繁乱之蔽也。
    知不知,上
    《通玄经˙符言篇》曰:古士善用道者,无为自化,终无害也,故曰: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通玄经》曰:今士不知道者,有为自乱,福为祸也,故曰: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
    《通玄经》曰:下士众人皆之书学利利,利学为病而不知病病。
    是以不病
    《南华经》曰:南荣趎曰:里人有病,里人问之,有病者能言其病,慎不病乎。
    圣人不病,
    《南华经》曰:然其病病者,犹不病也。
    以其病病,
    《南华经》曰: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能除有病之病,而不病矣。
    是以不病。
    《通玄经》曰:惟古圣人知道病之无病。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此章《通玄经》言:上古圣人以道镇静,守柔弗强,功名自化,故能成其王。人之情性,心服於德,不服於力。德在与不在来,自爱故能成其贵,爱民来王,天下皆归也。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冲虚经》曰:而欲人尊己,不可得道也。人不尊己,何危辱及之矣。
    无狭其所居,
    《南华经》曰:狶韦氏之圃,黄帝之囿,唐虞之宫,汤武之室,德渐下衰,渐狭其居。
    无厌其所生。
    《通玄经》曰:治大国者,道不可小。国地广者,制不可狭。帝王不得人民不能成天下,得人失道亦不能守。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冲虚经》曰:法度在身,稽考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
    是以圣人,
    《冲虚经》曰: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
    自知
    《通玄经》曰:来民之本,务在自知。当责他人之非者,知己是乎哉。
    不自见,
    《通玄经》曰:是以圣人弗强,故能成其王。
    自爱
    《通玄经》曰:仁莫大於爱人,爱人则无怨刑。
    不自贵。
    《通玄经》曰:是以圣人自爱,故能成其贵。
    故去彼取此。
    《通玄经》曰:故去彼取此。天殃不起,得於此者。忘於彼,则咎去福来。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九竟
    #1 战国:原本作『战兵』,据清刊本改。
    #2 僻邪淫:疑作『放僻邪淫』。 
 


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