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网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五):通俗小说集(2)

11、《平妖传》

明代神魔小说,题作“东原罗贯中编次”。罗贯中介绍见《三国演义》。《平妖传》讲述的中心事件是宋代的王则起义,最初只有二十回,是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市井流传的话本进行整理,编成《三遂平妖传》(因为书中三位平定王则叛乱的将领马遂、诸葛遂和李遂名子中都有一个“遂”字)。到了万历年间,冯梦龙从长安城购得罗贯中的二十回本,亲自改编增补,广泛吸收民间的妖异故事,以丰富小说的内容,编成《新平妖传》,即今通行的40回本。书中多写人间妖异事件,少谈方外神仙鬼怪。我们在书中看到的不是天宫地府,而是活生生的社会,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元明时代的风俗人情。流传了二三百年后,又经过了冯梦龙增补改编,成为自明末以来通行的四十回本。

《新平妖传》以王则、永儿夫妇帅农民起义为背景,以狐精学道经历逐步展开。王则的儿童玩伴马遂混在身边,伺机刺杀王则,未成功,反被擒杀。后诸葛遂(蛋子和尚)以正法压邪术战败王则,但王则躲入城中死守不出,李遂帅手下掘地道进城,里应外合,终得攻破城池。本书虽以历史史实为基础但并非历史传记,作者是藉助小说来传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除开撷取了王则起义这点史实外,小说的人物、故事大都出于虚构和创造。比如,众多人物中只有文彦博、宗镐和王则历史上实有其人,其它大小人物都属子虚乌有。王则政权实际上只存在了六十六日,小说却写成了五年零六个月。同时,作者把这段起义与镇压的历史,描写成为妖与非妖之间的争斗,全书从始至终笼罩在一派非现实的迷雾中,就像后来的《西游记》一样,虽以历史上发生过的玄奘西天取经为背景,但却是一部神魔小说。

《平妖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可谓神魔小说这一影响巨大的小说流派的先声。作为较早的一部神魔小说,《平妖传》在由文言神怪小说到长篇白话神魔小说的转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钱钟书甚至赞其为明代最好的一部小说。但在整个20世纪,它在中国早期小说研究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作者、成书时间以及版本等考证性研究相比,文本研究更显薄弱。

《平妖传》最早的版本是明代泰昌元年(1620)“天许斋批点北宋三遂平妖传”刊本;另一种题“墨憨斋手校《新平妖传》”,署“宋东原罗贯中编,明东吴龙子犹据补”,为明代崇祯年间金阊嘉会堂刻本,是前一种毁版后的重刻本。这两种本子均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

今有:《平妖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此本是根据天许斋本影印;《平妖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此本是根据嘉会堂刻本影印。

12、《西游记》

明代神魔小说,吴承恩撰。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祖籍江苏涟水,后迁于山阳(今江苏淮安)。吴承恩的曾祖、祖父都曾任县学教官,父亲却因家贫而入赘商人家。吴承恩虽然出生于由书香门第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但他自幼聪颖,博涉群籍,天启间的《淮安府志》称他“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可是吴承恩多次参加乡试均落第而归,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约四十三岁时方中岁贡。此后十几年间又参加了三、四次考试都遭挫折,不得拔擢。后来吴承恩肄业于南京国子监,约在六十多岁时进北京候选,被任为浙江长兴县县丞,但他任职仅一年多,就因征粮事得罪长兴的大地主,被诬为贪赃,撤职罢官。从此以后,吴承恩放浪诗酒,以卖文、经商为生,终老于林下,大约活了82岁。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神魔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早年曾撰有志怪小说集《禹鼎志》,这部作品今已失传。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吴承恩是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但万历二十年(1592)世德堂刊印《西游记》时曾说明该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明清两代的《西游记》刊本或署朱鼎臣编辑,或只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处机撰,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根据鲁迅、胡适两先生的考证,新出的铅印本《西游记》才署吴承恩著。但由于考证的依据天启《淮安府志》没有说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什么性质的著作,在清初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的《西游记》被著录在卷八史部地理类,故而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淮安府志》所云的吴承恩《西游记》乃是与小说《西游记》同名的游记,并非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品共一百回,六十万余字。故事叙述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九九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第一部分(一到七回):孙悟空出世,学艺得道,大闹天宫,被镇压于五行山下;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保护师傅,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书中巧妙地融合了儒释道三教脱离苦、心性修持的真言,通过取经,将心路历程形象化。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到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却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弼马温;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艺术想象丰富奇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幽默诙谐。而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他有着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点。大英雄的不凡气度,对师父师弟有情有义,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是为人性,毛脸雷公嘴,山大王则是猴性,而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则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敢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敢与各类妖魔鬼怪斗。在得知妖怪是观世音菩萨所派,咒她“活该一世无夫”,对如来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称呼”,孙悟空,就是这么一个不“听话”,不为强势屈服的硬汉子。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毕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荆斩棘,当开路先锋,不辞辛苦污臭,所以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特别是他的很多小聪明比孙行者强,呆子居然是这么一个“阴险”“狡诈”的家伙,这是孙行者做梦也想不到的。行者化缘得来的斋饭,八戒吃的最多;行者打败妖怪,八戒捡便宜;没事挑拨唐僧念紧箍咒“制裁”一下行者,可是在唐僧眼中,他还是一个老实人,是个好徒弟,这也是行者的聪明不如猪八戒的地方。

今有:《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岳麓书社1987年版,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3、《西游补》

明代章回体长篇白话神魔小说,《西游记》三大续书之一(另两种为《续西游记》、《后西游记》),董说著。董说(1620—1686),字若雨,号西庵、鹧鸪子、静啸斋主人。出身于世代显贵之家,但八岁丧父,又无兄弟。幼年曾受业于复社领袖张溥,后参加复社。明亡后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又名林胡子,并自称槁木林。顺治十三年(1656),出家苏州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字月涵。南岳和尚去世后,继之主持灵岩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明末小说家。一生著作很多,据《南浔志》载共有100多种,但传世较少。今存有《补樵书》、《七国考》和《西游补》等。明亡后,董说改姓林,名骞,字远游,号南村,又名林胡子,自称槁木林,与具有民族意识的南岳和尚友善。董说于苏州灵岩寺出家为僧,董说一生著述甚丰,据记载有一百余种,但大多并未传世。

《西游补》共16回,约作于崇祯十三年(1640)前后,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神话小说。叙述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之后,化斋时为鲭鱼精所迷,渐入梦境,所见所闻,变化莫测,后被虚空尊者唤醒,始离梦境。作者托笔幻想,抨击明末的腐败政治和浮薄士风,刻画种种社会世相,对于权奸谴责尤烈。作品情节荒诞,文笔诙谐,对晚明社会的世情世相作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在《西游记》的续书中最有特色。鲁迅于《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其赞赏有佳,称其“其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徘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也。”近来有学者认为《西游补》有西方意识流小说的风格。

有明崇祯间刊本、空青室刊大字本。

今有:《西游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本。该本据影印明崇祯刻本为工作本,参校了1927年的刘复校点版本和1937年的汪原放校点版本;《西游补》,汪原放校点,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西游补》羊隼点校,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西游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新一版。 

14、《四游记》

《四游记》是明代万历年间出现的四种神魔小说的合称,包括《东游记》《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书中大都是道、佛两教一类的神仙故事。

《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二卷五十八回,题“兰江吴文泰著”。吴文泰(1340-1413),明初诗人。字文度,号康能,吴县尧峰山人。爱好诗词文章,清才逸思,虽忧困而不废吟咏。常作幕僚,洪武年间以才被荐为涿州同知,后坐事丢官,被谪云中卒。有《愚庵集》。《明诗综》与《明诗别裁》均收其诗。《东游记》前三十一回及第四十五回分述八仙修真得道经过;第三十二回至至第四十四回写颇有点“叛逆”气质的吕洞宾,为了煞煞仙界的“华夷定分,胜负气数”论(其实也是儒家的理论),助辽国萧太后大摆天门阵以败宋朝兵马。第四十六回起写八仙在蟠桃会后各显神通遨游东海。小说结构极为粗疏,各回长短不齐,短的不足五百字,长的如第二回“老君道教源流”约有三千来字。

《南游记》亦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四卷十八回,题“三台山人仰止余象斗编”。余象斗,又名世腾、象乌,字仰止,一字文台、子高、元素,号仰止子、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明隆庆、万历时福建建阳人。余象斗出身于刻书世家,他的父亲余孟和号双峰,刻书多题双峰堂。万历十九年(1591),余象斗因屡试不第而放弃举业,专事刻书,他继承父业后,刻书多题三台馆。万历二十六年(1598),余象斗编撰了小说《皇明诸司廉明奇判公案传》,嗣后又编撰了《皇明诸司公案传》、《列国前编十二朝传》、《北方真武师祖玄天上帝出身志传》与《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等多部小说,编辑了小说合刻集《万锦情林》。他还评点了《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并冠以“志传评林”的标题出版。此外,余象斗还刊刻了其他通俗小说约二十种。在明代通俗小说即将步入繁荣之际,余象斗的编撰、评点与刊行在其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南游记》记述华光天王为救母亲大闹地狱,后来玉皇大帝看他是位将才,封他为真武大帝部将,护法天界。《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华光天王、马天君等,系道教护法四圣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因生有三只眼,故民间又称“马王爷三只眼。”《南游记》结构文笔都很拙劣,连余象斗本人也不满意。

《北游记》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四卷二十四回,亦余象斗所编。《北游记》讲述真武大帝如何降妖除怪、修成正果的故事,情节多采自民间传说和佛典。书后附有对真武大帝崇拜的仪式。此书前六则内容与佛教《本生经》故事雷同。全书所介绍的三十六员玄帝部将,大多是民间信仰的神灵,而且不属于同一时代,是经过作者改编和加工了的。在结构上,全书不分章回,除最后二则外,各则结尾皆用“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费分解”的套语。末卷最后有“壬寅岁季春日书林熊仰台梓”字样。壬寅岁当为明万历三十年(1602)。

今有:《四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四游记》,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台北:天一出版社1986年版。此书明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和伦敦大英图书馆。 

15、《封神演义》

明代神魔小说,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明代许仲琳著。许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活动于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生平事迹不详。由于仅明金阊舒载阳刊本之卷二有许仲琳的题署,故而不少学者对此说表示怀疑。有些学者、专家以为许仲琳仅是别人托名,《封神演义》可能另有他人所著。又因作品前李云翔序称,舒载阳所购的《封神演义》稿本“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李云翔即本书作者。这些说法均因缺少可靠证据而未能成为确论。 

《封神演义》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等历史神话小说。全书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它一方面通过设炮烙、造虿盆、剖孕妇、敲骨髓等情节,描写纣王的残暴不仁,从而揭示了反商斗争的基础。书中对纣王沉湎酒色久不设朝,以及任意诛杀大臣等描写,与明代后期朝政腐败的一些事实有相合之处,而它表现出来的那些新观念也显然与当时出现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另一方面,书中又充满着“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当兴”的天命观,每个参加商周之争的人不过是“完天地之劫数,成气运之迁移”,阵亡后也无一例外地“一道灵魂进封神台去了”,这就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笼罩着浓重的宿命观念和神秘色彩。此外,作者还一再宣扬“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观点和“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自可,最毒妇人心”的“女祸”思想

《封神演义》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夸张的特长,赋予各类人物以奇特的形貌,以至杨任剜目后可在手掌内生出神奇的眼睛,雷震子胁下长有可以飞翔的肉翅,哪吒则能化为三头八臂。仙术道法也神奇莫测,如土行孙等的土遁、水遁之法,陆压的躬身杀人之术等,都给读者以较深印象。小说在人物描绘上有一定成就,如妲己的阴险残忍,杨戬的机谋果敢,闻仲的耿直愚忠,申公豹的恶意挑拨等等,都写出了一定的性格。有些情节也相当曲折生动,如“哪吒闹海”一节。但总的来看,《封神演义》偏于叙事而忽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因而多数人物性格并不鲜明,铺叙故事则有重复雷同之处,尤其是数次设阵破阵,更有千篇一律之感,情节发展也有不够严谨的地方。

《封神演义》的最早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阊舒载阳刊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书中卷二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即为许仲琳。

今有:《封神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即以明代万历年间金阊舒载阳刊本为底本重新点校排印;《封神演义》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封神演义》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封神演义》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16、《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

明代神魔小说,罗懋登著。罗懋登(公元1596年前后在世),明代小说家,字登之,号二南里人,生卒年、籍贯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年间(1596年前后在世),主要活动在万历年间。生平不甚可考。《诗经•国风》有“二南”,地域相当于今陕西、河南之间。有的研究者据此以为罗懋登是陕西南部人。善写戏曲与通俗小说,著有《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十卷一百回。又曾为《琵琶记》作音释,又为邱浚的《投笔》作注,均刊刻行世。所撰传奇《香山记》,今存于世。

《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郑和七次奉使“西洋”(指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域)的史实为依据,敷衍成一部神魔小说。小说中描写明代永乐年间太监郑和挂印,招兵西征,王景宏为其副手,共平服39国。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重振国威。此书多述降妖伏魔之事。同《西游记》类似,小说第14回前描写碧峰长老降生、出家和降魔,并写他同张天师斗法。14回后才写郑和在碧峰长老和张天师协助下,出兵西征,一路除敌斩妖,慑服诸国。其间写爪哇国和金眼国故事似本于《瀛洲胜览》;描写战争场面有袭取《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痕迹。思想艺术固不可与《西游记》同日而语,描写手法也逊于《封神演义》。

《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的最早版本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戍年三山道人刻本。为廿卷一百回。

今有:《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即以明万历三山道人刻本为底本;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台北:天一出版社1986年版。《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华夏出版社1998年出版;《话本小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影印。 

17、《南海观音全传》

明代神话小说,一名《观音出身南游记传》、《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观音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香山修行》。四卷二十五回(或四卷二十六回)题“南州西大午辰走人订著、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朱鼎臣,字冲怀,羊城(今广州)人,庠生。关于他的活动年代,目前学术界有明嘉靖、隆庆朝以及明万历朝两种说法。朱鼎臣辑有小说《西游释厄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新刻音释旁训评林演义三国志史传》,以及戏曲、小说、俚语杂选集《鼎镌徽池雅调南北宫腔乐府吴板曲响大明春》。

《南海观音全传》前半部叙述观音坚心修道,矢志不移的故事;后半部叙述观音及善才、龙女收伏青狮白象的故事。文字简略粗疏,但在民间颇有影响。

关于观音故事的源头,在四川遂宁和陕西耀州地区广为流传的妙善公主成道故事,其源头却在河南省汝州宝丰县香山寺。宋人朱弁《曲洧旧闻》载: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翰林学士侍读蒋之奇被贬官汝州守。十一月底,应汝州宝丰县大普门禅寺(俗称香山寺)主持沙门怀昼之请,蒋在香山见到一卷《香山大悲菩萨传》。怀昼称此卷发现于长安终南山一比丘南山灵感寺古屋经堆中,为唐南山道宣律师问天神后所得。第二年,由蒋之奇撰文、著名书法家蔡京书写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刻石问世于香山寺,证言观音菩萨乃庄王之三公主妙善修道而成。在中国佛教史上,“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这块碑文,观音菩萨的形象、身世均被赋予浓烈的中国色彩,成为土生土长的中国菩萨,成为观音乃中国妙善公主说的佐证。1104年,杭州天竺寺僧人道育,将“香山大悲菩萨传碑”改名为《香山大悲成道传》,刻石立碑于上天竺。于是,此传说便广泛传播江南和全国各地,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宋末元初管道升的《观世音菩萨传略》,为完整的观音传记;明代,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很有影响的观音故事书籍。只是《南海观音全传》的作者,将香山考证为普陀山,顺利完成了观音道场南移的任务。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最早版本为,明焕文堂刊本,四卷二十五回,现藏于大英博物院;《南海观音全传》嘉庆十年(1805)大经堂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南海观音全传》嘉庆二十四年(1819)维新书局本。

今有:张颖陈述徐静波《观音菩萨全书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观音菩萨考述》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钟馗斩鬼传》

明末清初神魔小说,烟霞散人刘璋著。刘璋(约1666—1733),字于堂,号介符、樵云山人、烟霞散人,清康熙、雍正时太原阳曲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参加乡试中举,但一直到雍正元年(1723)近六十岁时才做了一任深泽(今属河北)县令。在四年任期内,刘璋废除了一些累民的杂政,治县严而不猛,发现自己判错了案件,也能自我检举,加以纠正。后来,刘璋因前任亏空米谷事而被罢官,但他又在深泽住了五年才返回故乡。

《钟馗斩鬼传》的内容为:钟馗因相貌丑陋,应试不中,碰死金殿,冤魂蒙玉帝之命委查冥司,遍历九大地狱,会见十殿阎王,诛戮山魁,收捉骗幅等。后又被阎君封为“平鬼大元帅”,赴万人县平除阴间众鬼,大获全胜后班师归地府,被玉帝册封为神。小说继承发展了传统的讽刺艺术,对众鬼形象的塑造更独具匠心。所谓捣大鬼、龌龊鬼、诓骗鬼、糟腐鬼等,实际是市井中腐败现象的化身。但作者并未深入揭发产生这些“恶鬼”的社会现实,书中多无意义的插科打诨和作者本人的借鬼说法,甚至连钟馗也被描写得相当轻狂,与民间传说中的正义凛然,诙谐憨直的形象很不相似。

钟馗的故事源远流长,据沈括《补笔谈》卷三所记,唐开元时即已滥筋。宋元时已被搬上舞台,有《钟馗囊》、《钟馗小妹》等等。明代有戏剧《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小说《唐钟馗全传》。明末清初剧坛上又出现了阮大械《狮子赚》,张大复《天下乐》传奇沈玉亮的戏文《钟馗吓鬼》和蒲松龄的戏文《钟馗庆寿》。明清之际以钟馗事迹为素材的小说,今天尚存三部,分别是《唐钟馗全传》、《钟馗斩鬼传》和《平鬼传》,其中刘璋的《钟馗斩鬼传》最具特色。

《钟馗斩鬼传》的最早版本为明安正堂刻本,四卷、三十五回,不题撰人,现藏日本内阁文库。

今有:路工编《古本平话小说集》,内中收有《钟馗斩鬼传》、《钟馗平鬼传》,以日本内阁文库收藏的明安正堂刻本为底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六辑,内有烟霞散人所著《钟馗斩鬼传》和云中道人著《钟馗平鬼传》,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19、《金瓶梅词话》

明代长篇白话小说,兰陵笑笑生著。兰陵笑笑生,明嘉靖、万历时人。古称“兰陵”的有两处:一在今山东峄县,一在今江苏武进县,以何者为是,尚无定论。这位“笑笑生”究为何人,也至今无法确认。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袁中道在《游居柿录》中说作者是“绍兴老儒”,谢肇淛《金瓶梅跋》说作者是“金吾戚里”的门客,皆语焉不详。后世人们对此提出种种猜测和推考,先后有王世贞、李开先、屠隆、徐渭、汤显祖、李渔等十几种不同的意见,但尚没有一种意见能成定论。

《金瓶梅词话》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它的开头据《水浒传》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改编,写潘金莲未被武松杀死,嫁给西门庆为妾,由此转入小说的主体部分,描写西门庆家庭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西门庆与社会中各色人物的交往,直到他纵欲身亡,其家庭破败,众妾风云流散。书名由小说中三个主要女性(潘金莲、李瓶儿、春梅)的名字合成。

在揭示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方面,《金瓶梅词话》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官商勾结、钱权交易,而是十分广泛而又非常深刻的。尽管过去的小说在这方面也曾作出努力,但正如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说,我国戏曲、小说的特质之一,是“往往说诗歌的正义,善人必有其终,而恶人必罹其罚”。即使歌颂民间反抗斗争的《水浒传》,也还是让正义得到不同形式的伸张(包括死后成神这一类给读者以精神安慰的形式),这多少给那种黑暗的社会抹上了一层理想色彩。而在《金瓶梅词话》中,我们却看到许多无告的沉冤,难雪的不平:西门庆毒死武大,娶了潘金莲,逍遥法外,即使英雄武松也对他莫可奈何;苗员外惨遭杀害,主犯苗青却因此成了富豪;宋蕙莲被害死后,她父亲想给女儿报仇,结果也被迫害而死……,这种无辜者受尽煎熬、悲惨而死、毫无抵偿的故事在小说中比比皆是。而那个作恶多端的西门庆,却享受了一辈子的富贵荣华。他最后的纵欲而死,即使有教人自我检束的意味,也算不上“恶有恶报”;甚至他转世投胎,也仍旧是做富户。现实的沉重和阴暗,使读者感受到巨大的压抑,从而更有可能认识到封建社会的本质。这种描写,一方面是因为封建末世的政治确实格外地混乱无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作者对传统道德已彻底失去信心,不再相信它能够有效地约制社会的统治阶层,提供正义的理想。与上述内容相关联,《金瓶梅词话》不仅反映了社会政治的黑暗,还大量描写了那种时代中人性的普遍弱点和丑恶,尤其是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在这部一百回的长篇小说中,几乎没有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正面人物”,人人在那里勾心斗角,相互压迫。西门庆家中妻妾成群,花团锦簇,但众妻妾乃至奴婢之间的争宠夺利,无所不用其极,显示出在多妻制婚姻关系中女性心理的阴寒。小说有很多地方写到西门庆在占有各色女子时,一面寻欢作乐,一面商谈着财物的施予,两性关系在这里成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还有,像五十六回写帮闲角色常时节因无钱养家,被妻子肆口辱骂,及至得了西门庆周济的十几两银子,归来便傲气十足,他的妻也立即变得低声下气。这些描写,都尖锐地反映出人性在金钱的驱使下是何等的可悲与可怜。《金瓶梅词话》以其对社会现实的冷静而深刻的揭露,对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点)清醒而深入的描绘,以其在凡庸的日常生活中表现人性之困境的视角,以其塑造生动而复杂的人物形象的艺术力量,把注重传奇性的中国古典小说引入到注重写实性的新境界,为之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儒林外史》、《红楼梦》就是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发展的。《石头记》的脂评说《石头记》(即《红楼梦》)“深得《金瓶》壶奥”,不为无见。所以说,《金瓶梅词话》尽管有种种不足,它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实不可低估。

《金瓶梅词话》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多方面的开创意义,标志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过去的长篇通俗小说,主要是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素材,在民间的“说话”艺术中经过长期的酝酿、改造而形成的,注重传奇色彩、故事情节,在人物的善恶分判上简单而分明,构成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而《金瓶梅词话》作为文人的独立创作,明显突破了以上这些范式。它问世不久,就传抄于袁宏道、袁中道、董其昌、沈德符等当代最著名的文人之手,也说明了它在小说史上的特殊性从取材来说,在这以前成就最高的三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分别以历史上的显赫人物、民间英雄好汉、神话人物为中心,归纳起来,可以说它们都是写非凡人物的非凡经历和非凡故事,是传奇性的小说。《金瓶梅词话》则是以一个富商家庭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并以这个家庭的广泛社会联系来反映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的人物是凡琐的,没有什么超常的本领和业绩;它的故事也是凡琐的,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地方。但正因如此,它表现了小说创作对于人的真实平常的生活状态的深入关注与考察,从而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或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世情书”。

《金瓶梅词话》受后人批评最多的,是小说中存在大量的性行为的描写。这种描写又很粗鄙,几乎完全未曾从美感上考虑,所以格外显得不堪,使小说的艺术价值受到一定的削弱。一般认为,当时社会中从最高统治阶层到士大夫和普通市民都不以谈房闱之事为耻,小说中的这种描写,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产物。不过,同时还应该注意到,这和晚明社会肯定“好色”的思潮有很大关联,它是这一思潮的一种粗鄙而庸俗的表现形态。

《金瓶梅》的版本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为现存最早的有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东吴弄珠客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词话》,一百回。所谓“词话”是指书中插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统称词话本。另一为崇祯年间刊行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又称《原本金瓶梅》,故一般称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为崇祯本。清康熙年间张竹坡对崇祯本加以评点,推出《第一奇书金瓶梅》。这就是张竹坡的批评本。流行非常广。清同治年间,蒋敦复删削《第一奇书金瓶梅》不洁文字而成的《绘图真本金瓶梅》,民国五年由存宝斋印行,成为《金瓶梅》的第一部删节本。

今有:《金瓶梅词话》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以北京图书馆“古佚小说刊行会”1932年缩小影印本为底本翻印,内部发行;《金瓶梅词话》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8年版,据1963年日本大安株式会社影印本翻印;《金瓶梅词话》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以“太平书局”名义出版,据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翻印;《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亦以北京图书馆“古佚小说刊行会”1932年缩小影印本为底本重新排印。《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齐鲁书社1978年版,以崇祯刻本为底本。 

20、《续金瓶梅》

明末长篇百话小说,丁耀亢著。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别号野航居士、华表人、木鸡道人、湖上鸥吏等,明末遗民,山东诸城人。丁耀亢出身于明末官僚家庭,其父兄均为进士,两个弟弟则为崇祯举人。丁耀亢于明万历年间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乡试皆不第,仅中副榜。乾隆《诸城志》说他“少弧,负奇才,倜傥不羁。弱寇为诸生,走江南,游董其昌之门,与诸名士联文社。既归,郁郁不得志,作《天史》十卷,明末乡国盗起,他曾帮助所善王遵坦募兵数千人,解安丘之围。顺治四年入京师,由顺天籍拔贡,充镶白旗教习。于华严寺筑室,名曰陆舫,日与当时名公卿如王铎、傅掌雷、张坦公、刘正宗、龚鼎孳等赋诗其中,名大噪。后为容城教谕,迁惠安知县,以母老不赴”。顺治十七年(1660),丁耀亢完成了《续金瓶梅》的创作,并于次年刊印行世。康熙四年(1665),他因此书获罪下狱,关押120天,经友人营救获释,但作品仍被禁毁。丁耀亢一生著述甚丰,除小说《续金瓶梅》外,尚著有戏剧传奇四种:《西湖扇》、《化人游、《蚺蛇胆》、《赤松游》,诗文《丁野鹤诗钞》十卷,占卜之书《天史》十卷,、《出劫纪略》等。《四库全书存目》收存《丁野鹤诗钞》十卷,还有《家政须知》一卷,《出劫纪略》一卷,《增删补易》十五卷,《管见》一卷,《集古》一卷,《问天亭放言》一卷等。今人整理《丁耀亢全集》,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于1999出版。

《续金瓶梅》前后集,共六十四回。是《金瓶梅》的续书,主要述《金瓶梅》中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意在劝善戒淫。《续金瓶梅》在思想和艺术上,虽远比不上《金瓶梅》,但也有值得肯定之处。在思想价值上。小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烧杀抢掠,给汉人带来灾难,因有影射明清易帜现实之嫌,丁耀亢亦因以此罹祸下狱。在人物塑造上,《续金瓶梅》在借鉴《金瓶梅》手法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加工创造。

《续金瓶梅》刊印后即遭禁。直到康熙年间,有人汰除有碍清室内容,改易人名,整合情节成四十八回,以《隔帘花影》为名面世,但因所涉床帏秘事,仍被目为“淫词小说”而遭禁。民国初年,梦笔生参考康熙年间刊印的《隔帘花影》,恢复其删去的违禁清室语,以《金屋梦》为名刊印,共六十回。

今有:《丁耀亢全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金瓶梅续书三种》(《续金瓶梅》、《隔帘花影》、《金屋梦》),齐鲁书社1988年版;《续金瓶梅》,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隔帘花影》,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金屋梦》,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