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网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二)(2)

3、南阳水帘寺

位于千里淮河之源的河南省桐柏山腹地,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和开封大相国寺并称“当代中原四大名寺”。水帘寺是佛教临济宗的重要道场,也是豫南、鄂北地区佛事活动中心,河南省南阳市佛教协会就设在寺内。

水帘寺始建于年代已湮灭不可考,据历代碑刻记载,宋元祐三年(1088)、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清乾隆八年(1743)均有修葺。千百年来,水帘寺历遭兵匪灾荒,至解放初期,寺院业已荒废。1949年后,又有僧人在此结茅居耕,至“文革”时期寺庙彻底毁败,僧徒离散,千年古刹湮设于枯木败草之中。1983年起,水帘寺在传虚、印恭、妙侠法师的主持下,开始了大规模重修作。自1983年至1993年间,水帘寺先后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楼、毗庐殿、天王殿、山门、僧房楼、功德堂、观音禅林、罗汉堂、竹林精舍、华藏图书馆、佛教宾馆、素餐馆和各类房舍共180间,建塔园一处,殿内供奉有各类佛菩萨像128尊,大型木刻金刚经12面,泰国大小铜佛五尊,大钟一口重1.2吨,大鼓一面直径1.3米,宝鼎一幢高3。6米,各类法物法器二百多件,立各类石碑16通,珍藏《频伽藏》部,香港佛教青年协会赠送日本版《大正藏》二部,经书二万余册。台湾观音寺住持如俭法师赔玉佛一尊、台湾翠玉念珠一串、上品大红祖衣一件。

二百年来,桐柏山佛教慧灯常明,代不乏人,著名的法师有马喝奈和尚、月霞法师、了贵法师、通道法师、真空法师、传杰法师、海墨法师、印恭法师等。据《白云宗谱》记载,乾隆四十九年(1784)四川徵山宗林寺长老、法传临济众四十一世端德和尚,朝五台归,路过桐柏山麓,睹云林峰峦,遂小住此山,并收徒传法,开坛布教。现任住持妙侠法师,兼任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阳市佛教协会会长等职。

水帘洞是水帘寺最著名的寺院园林景观,水帘寺即因此而得名。水帘洞在寺后侧,自古以来便是游人汇聚、避暑消夏的理想胜地。水帘洞距地高约二十余米,同内有泥塑猕猴一尊,猴身上人泉水流出,酒在石钵中叮当有声。洞口被山顶倾泄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沿石壁有阶绨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虽盛夏酷暑仍凉气袭人,沁人心脾。

河南南阳水帘寺

4、大相国寺

位于开封市中心。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原名建国寺,唐睿宗延和元年(712),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唐代,日本高僧空海赴长安学习佛法,曾寄居大相国寺。回日后,他在弘扬佛法的同时,创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亦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水浒传》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发生在其所辖之地。宋代,每逢海外僧侣来华,皇帝多诏令大相国寺接待;四方使节抵汴,必定入寺巡礼观光。宋神宗时,日僧成寻曾率弟子前来巡拜。日本佛教界出于对大相国寺的钦慕,在京都也设立了相国寺,并承中土佛教之风,将禅寺中高等级者列为“五山十刹”。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相国寺在黄河决口中被大水淹没。清顺治十八年(1661)和康熙十年(1671)两次下诏重修。乾隆三十一年(1766),弘历皇帝亲题“敕建相国寺”匾额。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决口,大相国寺再遭厄运,损毁严重。目前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大相国寺在解放后变为一个类似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和文化市场。1992年起,大相国寺恢复佛事活动,并复建了建钟鼓楼、放生池、山门殿、牌坊等建筑。

大相国寺著名建筑和文化遗迹如下:

空海铜像,在大相国寺“大师堂”内。空海为日本真言宗的开山祖师,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曾居于大相国寺内。他学问渊博,且精通汉文,参照中国草书偏旁,创立了日文字母“平假名”并作《伊吕波歌》传世,对中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现大相国寺设有“空海大师堂”,1992年由日本爱媛县集资铸空海铜像一尊,安放寺内大师堂。

大相国寺“大师堂”

相国霜钟,该寺钟楼内悬铜钟一口,高2.67米,重5000余公斤,铸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是该寺的珍贵文物。该钟霜天一杵,钟声悠扬深远,声震全城,因此,“相国霜钟”为汴京八景之一。

开封大相国寺钟楼内铜钟

罗汉殿俗称“八角琉璃殿”,为清代乾隆三十一年重修。该殿结构奇特,系八角回廊式建筑,别具一格,为汉地佛寺中罕见的古建筑。殿内回廊中有大型群像“释迦牟尼讲经会”,五百罗汉姿态各异,造型生动,他们或在山林之中,或在小桥流水间,或坐或卧,或仰头,或俯首,形态逼真,情趣无限,堪称艺术杰作。该殿历史上曾遭水患陷于泥沙。1980年6月至1981年5月,当地采用撬升技术,成功地将此殿整体提升1.67米,在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取得重大突破,这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罗汉殿中间,有一木结构八角亭高高耸立,内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木雕像,高6.6米,全部用木头雕刻而成,雕工精细,是我国古代木雕艺术中独一无二的杰作。千手千眼观音每面有6只大手,200余只小手,手心有一只慧眼,总共1000余只,故名千手千眼佛。千手千眼观音木雕像作于乾隆年间,由艺术巨匠用一株白果树雕刻而成,这名巨匠大约在28岁时开工,在80多岁时才完工,倾注了自己一生的全部精力。

大相国寺罗汉殿以及殿内千手千眼观音像

5、登封会善寺

位于登封城北6公里嵩山南麓积翠峰下。最初为北魏孝文帝所建的离宫,正光元年(520)改建为闲居寺。隋文帝时先称嵩岳寺,后为会善寺。唐武则天时拜该寺道安禅师为国师,遂称安国寺,并置镇国金刚佛像于寺内。唐代还增建殿宇、戒坛、塔等,盛极一时,且高僧辈出,如元同禅师、净藏禅师、一行和尚等皆名满天下。僧一行(683年-727),本名张遂,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机械专家梁令瓒一起,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和演示仪器,世界上第一个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比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花剌子模等人要早九十年。他还为唐代制定了新历法(开元历,又叫大衍历)。会善寺寺西山坡上原有他创建的琉璃戒坛,毁于五代,现尚存唐代残石柱2根,柱面雕天王像,柱础雕鬼怪神兽。五代时于嵩山琉璃戒坛纳法,这里又称封禅寺。宋初赵匡胤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元代又称万寿禅寺。而会善寺之名,流传至今。会善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佛寺之一,千百年来声名远播,不仅因寺内现存北齐、东魏、唐代、元代、清代等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还与这里名僧辈出有关。该寺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著名建筑和文物有:白玉阿弥陀佛1尊,系明代周王所赠;大雄宝殿前月台上有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铁钟1口,高1米余、重650公斤;寺西有唐净藏禅师塔;寺内现存东魏至清历代碑刻24通,尤以东魏天平二年(535年)“中岳嵩阳寺碑”、北齐武平七年(576年)“会善寺碑”、唐开元十五年(727年)“道安禅师碑”、唐大历二年(767年)“敕牒戒碑”、唐贞元十一年(795年)“会善寺戒坛记”等,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

登封会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