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八):历代文史工具书(2)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二、字典、辞典

(一)字典

176、《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我国现存第一部字书。该书以小篆为主体,兼收古文、籀文,全书分为十四篇,收单字九千五百四十三个,用读若法注音,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成五百四十部,创立了按部首收字的体例。字体以篆书为主,有古文、籀文等异体列为重文;字头之下的解释,先释义,再释形体构造,后注读音,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解释文字的方法,并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和汉代以前的文字训诂,对我国古代语言文字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认作解说文字的“准绳”。《说文解字》的版本较多,中华书局1964年、1977年新印本以清陈昌治改刻清孙星衍本为底本(孙本据宋刻本)缩印,于字头篆字之前加楷体,卷末增编楷体笔划检字,颇便读者查阅。

177、《玉篇》,梁顾野王编著,是我国第一部用楷书编成的字书。今本《玉篇》虽非原本,但可知其对《说文解字》有所增订,也是一本较好的字书。

178、《类篇》,王洙等修纂。它继承了《说文解字》和《玉篇》的体例,着重探讨字源,说明文字形体之变化并吸收了大量的新字(共收字三万一千三百十九),讲古音、古训,在字书史上有一定贡献。

179、《字汇》明代梅膺祚著,是我国一部较为通俗而编排方法也比较进步的字书。它收编单字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九个,包括俗字,而僻字则一律不收,并把《说文解字》的部首简化成二百十四个,均按笔画多少排列。注音方法是先反切,后直音。对字义的解释,也较为清楚。全书分为子丑寅卯等十二集,连首卷及附录共十四卷,每卷用表注明各部首及其所在页码,末附检字表以便查找不易辨别部首的字。这种编排方法是字书发展中的一大改进,后世多沿用。明末张自烈的《正字通》是其补编。

180、《康熙字典》,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张玉书等奉命撰,这是我国字书第一次用字典的名称。该书继承了《字汇》和《正字通》的体例,分为二百十四部,共收字四万七千○三十五,用反切注音,释义旁征博引,可以说是我国封建时代纂修字书的一个高峰。该书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乾隆时王锡侯著《字贯》一书,就对《康熙字典》的错误有所指摘和议论而被查禁。直到道光七年(1827),王引之奉皇帝之命,著《字典考证》,才校正了该书引书的错误二千五百八十八条。《康熙字典》的版本较多,其善者有:商务印书馆1933年本,增《字典考证》、四角号码索引;世界书局1936年本,增笔划检字索引、篆字谱、《字典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本,增《字典考证》。

181、《新华字典》,由新华辞书社编,1953年人民出版社初版,后又多次再版,1972年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后不断修订,最近一次是199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修订。计收字1万多,带注解的复音词3500多个。按汉语拼音字母音序排列,注音以普通话读音为准,用汉语拼音字母标音,附注注音字母;释义明确易懂,各种版本都附有几种检字表,查找方便。“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等附录九种。是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小型字典。

182、《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等编,中华书局1915年初版。该书按二百十四部首排列,收单字四万八千余,稍多于《康熙字典》,还纠正了后者的错误二千多条。且于字头之下兼列籀、古、省、俗、伪等体,还收进了近代方言和翻译字,是其优点。尽管该书的缺点和错误也不少,但因它收字较多,在新的大型字典出版以前,还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字典。

183、《汉语大字典》九册,徐中舒主编,四川出版集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年二版。全书约2000万字,共收楷书单字56000多个,是目前收集汉字单字最多,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目的的一部汉语字典。

184、《汉语方言字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2年出版。为北京话和全国十七个方言点的字音对照表,收二千七百余字。

(二)辞典

辞典是用来解释词义。解释词义在我国古代叫“训诂”,它包括“训”和“诂”两个方面:一是说明词的定义和应用范围以及它和同义词、近义词的分别,这叫“训”;一是用当代通行词语说明古代词、方言词的意义,这叫“诂”。

【百科性辞典】

185、《尔雅》,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训诂书,也是我国古代训诂书的代表作。该书大约产生于春秋到汉初这一时期内,经过不少人的增补,到汉代才定型。今本《尔雅》按收录词汇的内容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等十九篇。它的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到古代的一般词汇,还涉及到古代社会的人事、天文、地理和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分门别类进行了解释,是研究和查考先秦词汇的重要资料,在我国语言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这部词典成书较早,不少内容若没有后人的解释,也难以看懂。汉代以来,为《尔雅》作注的不少,但大多已失传,现存晋郭璞的注和宋邢昺的疏,即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尔雅注疏》。此外,宋代还有陆佃的《尔雅新义》、郑樵的《尔雅注》,清代研究《尔雅》的著作更多,最著名的有邵晋涵的《尔雅正义》、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尔雅》一书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列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训诂书的影响颇大。后世训诂书,有的补充《尔雅》内容,有的仿其体例,且多以“雅”字命名。其中旧题孔鲋的《小尔雅》,是最早的一部补充《尔雅》之作。此后有汉刘熙的《释名》,除对字词进行简单的释义外,并进一步探求语源。魏张揖的《广雅》,则博采群书,以补《尔雅》训诂之缺。宋代补《尔雅》之作有:陆佃的《埤雅》,罗愿的《尔雅翼》。明代朱谋炜的《骈雅》,专门收录冷僻深奥的词汇;方以智的《通雅》,特点在于探讨语源。清代吴玉搢收录形音歧异而意义相同的词,撰为《别雅》;史梦兰集叠字,撰《叠雅》。总之,以上诸“雅”,都是收录古籍书面语言的词典。

186、《四库大辞典并附七种》杨家骆撰,1931年年初版刊印,台北·“中国学典馆复馆筹备处”1975年七版。該辭典以四庫全書總目二○○卷著錄存目各書及其著者為範圍,範圍內的書名、人名均各立一條;凡一萬七千餘條,二百五十餘萬字。書名條下包括卷數、附錄,及其卷數、撰人,或編注人姓名、類次、解題、版本各項;撰人條下包括所著或所編注各書名稱、撰人時代、籍貫、小傳、四庫失收之著作名稱、撰人詳傳參考書各項。又因按字典式編排,為謀檢查便利起見,採取王雲五四角號碼檢字法排列。卷首刊有筆劃索引及拼音索引,以備不諳四角號碼者及外國人檢查之用。后又七种附录,包括助檢表、四庫全書概述、《浙江采集遗书总录简目等各省四庫採進書目等。其中“助檢表”係將辭典內各書之繁名、簡名、通名、別名、次名、附名,各人之別字、別號、諡號,及見於各人傳記內之四庫失收書書名,均各立一條,按四角號碼檢字法綜合排列,以助檢查之便利。“四庫全書概述”中之“表計”和“書目”二篇,為該辭典之分類索引。

187、《历代丛书大辞典》,杨家骆编,检阅丛书目录和相关知识辞典。杨家骆辞典馆1936年版,(美)加利福尼亚大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该词典汇集了顾修《汇刻书目》、傅云龙、朱学勤等《续汇刻书目》、《汇刻书目二编》、《丛书目录拾遗》,孙殿起《贩书偶记》、《丛书目录拾遗》,杨守敬、李之鼎《丛书举要》等丛书混编为条目,按四角号码为序检索。(1936)。

188、《辞源》,陆尔奎、方毅、傅运森等任编辑,商务印书馆1915年出版正编、1931年出版续编,后来又多次重印再版。全书收词目约十万条,内容包括普通语词、成语、典故和人名、地名、书名以及专科术语等等,按字头部首编排,每个字头先用反切注音,并附直音,再标明声韵,解释字义。该书在内容和编排体例上,都吸收了前人的成果,注音简易,词条较多,引证丰富,释义明了,至今仍不失为有使用价值的词典。1979年新版《词源》收词限于古典文史范围,而且一般止于鸦片战争;旧《辞源》中的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全部新词则一律删去。在单字下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并加《广韵》(间采《集韵》等)的反切,标出声纽,并注意语词的来源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发展演变;全部书证加注了作者、篇目和卷次,有些条目之末还附了参考书目。是一部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供文史研究工作者参考。

189、《辞海》,舒新城、张相等编,1936—193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又再版。全书收录词条的数量和编制体例大致上与《辞源》相同。《辞海》对《辞源》所存缺点错误有一些改正,如引书注了篇名,还采用了新式标点。1979年新版《辞海》收单字一四八七二个,复词九一七○六条,计一千三百余万字。这是一部百科性辞书,主要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190、《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几部百科全书之一。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由胡乔木任总编辑委员会主任,姜椿芳、梅益先后任总编辑,2万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撰稿。第一版历时15年,于1993年8月出齐,共74卷;第二版历时14年,共32卷,于2009年出版内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和领域。共收77859个条目,计12568万字,并附有适量的插页。各学科分卷的条目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正文条目前一般有一篇介绍该学科卷内容的概观性文章,并附有反映该学科体系的条目分类目录。正文条目后有介绍对该学科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的大事年表和供寻检的条目汉字笔画索引、条目外文索引、内容索引。卷内条目有完备的参见系统,部分条目附有参考书目。《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书目为:《哲学》Ⅰ、Ⅱ;《宗教》;《中国历史》Ⅰ、Ⅱ、Ⅲ;《外国历史》Ⅰ、Ⅱ;《政治学》;《法学》;《军事》Ⅰ、Ⅱ;《经济学》Ⅰ、Ⅱ、Ⅲ;《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社会学》;《民族》;《考古学》;《文物·博物馆》;《中国文学》Ⅰ、Ⅱ;《外国文学》Ⅰ、Ⅱ;《美术》Ⅰ、Ⅱ;《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曲艺》;《电影》;《语言文字》;《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教育》;《体育》;《新闻出版》;《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数学》;《物理学》Ⅰ、Ⅱ;《力学》;《化学》Ⅰ、Ⅱ;《天文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测绘学·空间科学》;《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生物学》Ⅰ、Ⅱ、Ⅲ;《现代医学》Ⅰ、Ⅱ;《中国传统医学》;《心理学》;《农业》Ⅰ、Ⅱ;《矿冶》;《机械工程》Ⅰ、Ⅱ;《电工》;《电子学与计算机》Ⅰ、Ⅱ;《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化工》;《轻工》;《纺织》;《土木工程》;《建筑·园林·城市规划》;《水利》;《交通》;《航空·航天》;《总索引》。

191、《近代汉语辞典》,许少峰、卜华书编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为从事语言教学和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者编写的。收录了自唐代至清代的戏剧、小说、僧侣、宋儒语录等常用语词和部分短语口语词50306余条,总字数达5000千字。此典按汉语拼音音序编排。“同音词依笔划多少排列,由本字派生字编在一起,如胡、湖、葫、猢、(米胡)、糊、蝴、衚等字排在一起词目下附两个书证,尽可能做到一为戏剧书证,一为小说书证或其他书证,以供比较,同时兼收部分诗词曲作品为佐证,而着重在元杂剧和明代小说。”书前有《词目首字汉语拼音检字索引》,后有《词目笔画索引》,便于检索。

192、《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初版,1983年和1996年曾出版过两部修订本,2002年出版增补本。由于它的两任主编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和丁声树,所以该书具有一定权威性。

193、《四角号码新词典》,是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的通俗性语文工具书,商务印书馆出版,至1979年已再版八次,37次印刷。全书共收单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10600多个,复词20400多条。对于会用四角号码查字的读者,使用非常方便。

194、《汉语大词典》,大型百科性汉语词典,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古今习俗、中外文化乃至各种宗教的教义等。罗竹风主编,数百位专家参与编写。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3年11月全书出齐。全书正文12卷,共收单字2.27万,复词37.5万,约5000万字,并配有插图二千余幅。另有《附录·索引》1卷。

195、《现代汉语同音词词典》,周勇翔编,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9年版。该书专门收录现代汉语中的同音词。共收录现代汉语中的同音词(包括部分三音节词、成语、熟语等)近7000组,收词总数达15000余条。

【分类辞典】

语言文字类

196、《通用俗语词典》,邱崇丙主编,语文出版社2010年版,选收常用俗语近四千条(包括副条)。例句以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主,附“词目笔画索引”。

197、《成语小辞典》,张晓栋、郭玲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收入常用成语五千条。每个词条包括词目、汉语拼音字母注音、释义等内容,对于一些含有典故的成语,则说清其出典,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本义。

198、《汉语成语词典》,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编写组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8月出版。该书收录成语五千五百条(包括少量熟语),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附有音序表和按笔画排列的条目索引,成语中的每个单字均注明音读,容易读错、写错或错解的字词,以“辨误”标出正确的字音、字形和意义,释义简单明了,并注出成语的出处,是一本较重要的成语小词典。

19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等主编,收古汉语常用字和复音词约一万条。分为释义、审音、举例、注解、辨析等部分。后附(1)难字表,另收难字二千六百余,只有注音和释义,没有例句。(2)古汉语语法简介。(3)我国历代纪元表。

200、《中国谚语资料》,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资料室主编,兰州艺术学院文学系五五级民间文学小组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出版。该书收谚语四万五千八百十四条,上、中册是一般谚语,下册是农谚。另有歇后语三千八百○五条,附在一般谚语之后。收集范围包括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谚语,有些条目后还注明流行地区。

201、《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旧题汉代扬雄撰。我国第一部专门收编各地群众口头语言的词典。为《方言》作校勘疏证工作的集大成之作,是周祖谟的《方言校笺》(科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续《方言》及收编方言俗语的专著还有不少,如:汉服虔的《通俗文》,唐颜师古的《匡谬正俗》,宋阙名的《释常谈》、龚颐正的《续释常谈》、李翊《俗呼小录》、明李实的《蜀语》等。清代续《方言》的著作主要有:杭世骏的《续方言》,程际盛的《续方言补正》;考证一地方言的有:胡文英的《吴下方言考》;专集诗词中方言的有:李调元的《方言藻》;专集常言俗语的有:翟灏的《通俗编》、钱大昕的《恒言录》、钱大昭的《迩言》等。

202、《方言校笺及通检》,周祖谟校笺,吴晓铃编通检,科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扬雄撰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周祖谟的《方言校笺》参考了历代有关《方言》的研究,为一部集大成的善本。吴晓铃的《通检》,对《方言》及其注里的字词均列为条目,按笔划编排,查检颇便。

203、《通俗编》,清翟灏编,俗语、方言辞典。该书收录汉语中的俗语、方言、语词五千多条,按内容分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等三十八类,条目下征引众说,凡经传子史、诗文词曲小说以及诗话、艺谈、佛道典籍中的材料,无所不取,有的还能探索语源,说明演变,颇有参考价值。清代梁同书把翟氏书中所遗,或举一语而征引不同者,汇为《直语补证》,录词语四百余条,可作为《通俗编》的补编使用。商务印书馆于1958年出版以上二书的汇编本,并增《通俗编·直语补证索引》,按词头四角号码排列,查找方便。

204、《恒言录·恒言广证》,商务印书馆于1958年汇印本。《恒言录》,清钱大昕撰。该书收录汉语中的成语、方言,又经张鉴、阮常生补注,内容益加详密。全书分为十九类,共计八百多条,各考其源流,对汉语词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它的体例虽然类似《通俗编》,但分类较为简明,有胜前书。《恒言广证》,清陈鱣著,对《恒言录》和张、阮两家补注又有所补充,1958年商务印书馆据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藏陈鱣手稿排印。以上两书均分吉祥、人身、交际、毁誉、常语、单字、叠字、亲属称谓等十九类,汇印本更增编四角号码索引,查找方便。

20、《迩言等五种》,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该书包括清钱大昭著《迩言》、清平步青著《释谚》、清胡式钰著《语窦》、清郑志鸿著《常语寻源》、罗振玉著《俗说》等书,并增编《迩言等五种综合索引》,按词头四角号码排列,附于书后,查检便利。

204、《汉语方言词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分别于1964年出版。是一本汉语比较方言词汇,共收普通词目九百○五条,每条下列出全国十八个方言点的同义词,并用国际音标注其音读。书前有各方言点声韵调系统表和分类词目,书后有音序词目索引,以便查考。

205、《广韵》,又称《大宋重修广韵》,是陈彭年、丘雍等于真宗景德四年(1007)奉诏修。全书分二百○六韵,收录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注文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整的韵书。后人更常把《广韵》、《说文解字》和《尔雅》三书并称,作为我国古代字书中三大系统的代表。全书的编排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平声字分上、下两卷,上、去、入三声各一卷。收录单字两万六千一百九十,分为二百零六韵,其中平声五十七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所收字都是先释义,后注音,并把同音字(同声母)排在一个字头之下,作为一条;音有异读的,个别注明;字有异体的,附在字头之下。《广韵》的主要价值在于保存了魏晋唐宋间的语言,不仅把《说文解字》、《字林》、《玉篇》等古代字书的文字音义收录无遗,而且有所增补,是研究汉语史的主要参考书。《广韵》版本较多,周祖谟以泽存堂刊本为底本,作了精细的校勘,定名《广韵校本》,是最好的本子,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分别于1951、1960年影印。

206、《集韵》,宋代丁度等撰,后由司马光续编成书。仍分二百零六韵目,同《广韵》,但韵目名称和次序稍有更动,收字比《广韵》多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计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为我国收字最多的一部韵书,注文虽不及《广韵》详细,但引证古书材料很可贵,且注重文字的形体和训诂,是研究文字训诂和宋代语言的重要资料。清方成珪编《集韵考正》,对原书有所订补,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把二书汇印在一起,有便读者。

207、《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该书以北音为正音,根据元代北曲用韵,首倡“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说,分十九部。由于该书是适应当时政治中心北移而专门研究北音的,所以也是研究近代以北音为主的普通话语音的重要资料。

208、《音韵阐微》,清康熙时李光地、王兰生等奉诏撰。全书韵部仍分一百零六。平声三十韵,上声三十韵,去声二十九韵,入声十七韵,附载《广韵》韵目,使读者知其分合。全书按照《广韵》、《集韵》的体例,把同音字编成一组,用反切注音。该书特点是改革以前韵书的反切方法,并根据当时北方官话来定字的音切。这种读音既非秦汉古音,也非《广韵》系统的中古音,而接近于今天的读音,给我们提供了读音上的方便。以光绪年间淮南书局本较为常见。

209、《经典释文》唐陆德明著,这是一部注释古籍字音,也兼及字义的专书。第一卷《序录》,包括陆德明的自序、《条例》及全书的总目等,其次是《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六卷,《春秋公羊》一卷,《春秋谷梁》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凡卅卷。它广泛采取各家的音切加以注音,兼辨字义,并考证诸书本文的异同,有的还加有按语。它的主要价值在于汇集和保存了唐以前经书中文字的音读,特别是有的材料此后亡佚,仅赖本书的引用而得以保存下来。但是,它的注释是按原书的篇目和字句的先后次序编排的,查考或有所不便。本书在唐初即已流行,清乾隆间卢文弨刻《抱经堂丛书》本较佳,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即据以影印,并附卢氏《考证》。

210、《经籍籑诂》,清阮元著,为专门汇集经史中文字训诂的字书。全书字头按《佩文韵府》编次,一百零六韵,分平上去入四声,《佩文韵府》未收的字,依《广韵》补入。书中收录虽然仅限单字,但字下也罗列包括该字的复词解释,兼有字典和词典的作用。每一字头之后,先释义,再列出处,多义词一般是先举本义,后列引申义。该书是我国古代训诂的材料汇编和索引,对于我们阅读古书,特别是阅读唐代以前的书,提供了查考字词的帮助。原书按韵部排列,查检不便,1936年阮刻影印本增编了《目录索引》,按笔画排列,对不熟悉音韵的读者提供了寻检之便。有嘉庆三年(1798年)琅环仙馆原刻本,1936年世界书局影印本。

211、《一切经音义》,唐释玄应著,专门汇集释佛经音义的著作。

212、《助字辨略》,清刘淇著。这是一部虚字辞典。该书从先秦至宋元的经传、诸子、诗词、小说中搜集了虚字四百七十六个,用正训、反训、通训、转训等方法进行解释,释义明确,征引丰富,奠定了汉语虚字研究的基础。该书初刻于清康熙五十年,后多次重刊,1939年开明书店据长沙杨氏刻本标点排印,略加校注,在书眉上标出各字的解释,增编笔画索引以便检查;中华书局1954年据开明版重印。

213、《经传释词》,清王引之撰,专门研究虚字的训诂之作。该书搜集周秦两汉古书中的虚字一百六十个,对各字先说用法,再引例证,追溯原始,明其演变,在解释虚字的特殊用法上,超越前人,但对一般用法谈得较少。补充该书者有清孙经世的《经传释词补》、《经传释词再补》,1956年中华书局合刊三书,定名《经传释词》(附补及再补),并在王氏书后附录有关该书综述及辨证之文三篇,予以标点,并改编目录,注明正文页码,以便查考。清吴昌莹的《经词衍释》,也是一部补充《经传释词》的著作。是书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长期来未受到人们的注意。有中华书局1956年本。

214、《词诠》杨树达著。该书收录古书中常用虚字约五百三十个。其特点是把释义与现代语法学结合起来,一方面继承了我国训诂学的传统,训释所收字的意义;另方面结合现代语法学,指出其在辞句结构中的作用,是我国研究虚词的一大进步。商务印书馆1928年初版,1964年重印。

215、《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著。其价值主要在于收录周秦两汉书中前人阐释不完备的虚字二百九十个,补充以前诸家关于虚字研究的遗漏、不足和纠正错误。但是,排列方法按唐释守温的三十六字母为序,解放后重印时,也没有增编辅助检字法,对一般不明古韵的读者来说,查找颇为不便。1934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

216、《文言虚词》,杨伯峻著,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

217、《辞通》,朱起凤编,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是一部联绵字典。全书收录联绵词四万条,按平上去入四声,取词的尾字韵分别编次;基本上以常见词列在最前,注明读音和意义;把和这个词意相同而形体相异的词附于其后;每词列举例证,注明书名和篇名;有的还加按语,指出音近假借、义同通用、字形讹误等项。如“逶迤”,翻开《辞通》,不仅可以查到作什么解释,而且可以看到有威夷、逶夷、、委蛇、逶袆、、逶随、委佗、委它等二十多种同义异文,并一一注明出处。卷首有《辞通检韵》,按韵寻检;卷末有《辞通索引》,按四角号码寻检。又附《笔划索引》,供不熟悉上述两种查法者,按笔画查检四角号码。

218、《联绵字典》,符定一编,商务印书馆1943年出版,正文十册,又索引一册。该书收录唐以前古书中的双声、迭韵、迭音及其他联绵词,包括虚词,按部首编排,用反切注音,作简单解释,再旁引书证,有的还加按语。有些词有不同的写法,或与他词相通,则分条注明。

219、《金文编》,容庚编著,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59年影印本。原书初版于1925年,1939年修订再版,书末附《采用彝器目录引用书目》、《采用彝器目录》和楷书笔划检字。

220、《金文诂林》,周法高主编,张日升、徐藏仪、林洁明编纂,香港中文大学1974—1975年出版十六册。书末附采用彝器目录及释文,方便参稽。另有李孝定的《金文诂林补编》,于1977年出版。

221、《石刻篆文编》,商承祚编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初版。书前有《采用石刻目》,并附《伪石刻目》,书后有楷书笔划检字,是一部研究汉字形体演变,查考石刻篆文的重要字汇。

222、《古籀汇编》,徐文镜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该书收集散见于:汪立名《钟鼎字源》、吴大澂《说文古籀补》、丁佛言《说文古籀补补》、容庚《金文编》、罗福颐《古玺文字征》和《汉印文字征》、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等书里的古文字,以篆字为字头,按《说文解字》次序排列,每字下首注楷体字,次注出处和各家考释。书前有楷书笔划检字。

223、《金石大字典》,汪仁寿编,求古斋书局1926年刊本。该书收录金石各体文字,上自籀古,下及碑印,均分别搜集;每字先列楷书,下录金石等文字,皆注明出处。全书按部首排列,书前有笔划检字,查考方便。

224、《隶辨》,清顾蔼吉著,扫叶山房1915年仿原本重印。这部书钩摹汉代的隶书碑文,按《礼部韵略》分韵编次,每字之下分别注出碑名,并引包括该字的碑文。附碑考二卷,列所采碑目,考其碑文、时代和所在地。该书纠正了宋代娄机《汉隶字源》的谬误,补其未备,是一部研究汉字形体演变,查考隶书的重要字汇。

225、《增订碑别字》,罗振鋆、罗振玉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出版。该书收集汉朝以来碑拓所见而字书不载的各种异体字,按韵序编排,每字的各异体字并列,后注楷书,再按先后一一注明出处。书前有全书收编异体字目录,可供查考。

226、《草字汇》,清石梁编,上海古籍书店1978年影印本。该书集录汉章帝至明朱学古八十七家所书草书法帖,逐字摹写,按《字汇》偏旁编排,同一字兼录各家不同异体,偶及行书,旁注书家名号,字头旁标明楷书。书前有《历代草圣》,按时代排列。

227、《楷书溯源》,清潘存辑、杨守敬编,光绪三年杨守敬刊本。该书收编魏晋至五代楷体碑帖,按原字摹刻,依《说文解字》次序排列,每字均注明出处,书前并有帖目、碑目各一卷,是一部较为完善的楷书字汇。《凡例》详论楷法,有独到之见,可供研究楷法者参考。

228、《正草隶篆四体大字典》,陈龢祥编,上海扫叶山房1926年石印本。该书按部首排列,用楷书为字头,用直音或反切注音,标明四声,有简明的释义。每字后列正草隶篆四体字,正楷采自碑帖,草书采自名人墨迹,隶书采自汉碑,篆书采自《说文解字》和古器,并一一注明出处。书前有论述字体演变的《文字源流考》,以及《部首检字表》、《难字检查表》。另附《名人墨迹》、《名人楹联》、《太史石鼓》、《钟鼎文》各一册,正草隶篆四体字俱备,可供参考。

229、《中国书法大字典》,主编林宏元,副主编欧洋、白金,香港中外出版社1976年出版。该书采用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三百六十人所写碑碣法帖三百多部,收录首字四千三百九十二,重文四万七千四百三十余,剪贴墨迹影印,按《康熙字典》部首排列。全书以楷、行、草为主体,兼及章草、隶书、篆书、古文。每字下皆注明朝代、书写人,大部分还有出处。书前冠有《本书汇集历代书法家一览》、《本书汇集碑碣法帖等一览》和笔划检字表,查考方便。

230、《草书大字典》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

哲学、宗教类

231、《中国神话传说辞典》,袁珂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全书共收录与中国神话人物、书籍、故事相关条目3006条,另附参考词目269条,插图450幅,可谓图文并茂。词目分为六类:1、人:包括神、神性英雄、历史传说人物、仙人、精灵鬼怪;2、物:具有神话性质的动物、植物、矿物、武器、乐器等;3、天地:神话传说中天界、冥界、城池庙观等;4、辑录或研究神话的别集、丛书、类书等;5、事:以事件为主的神话传说,如八仙过海等;6、其它。词序以笔画为序,书后附有分类词目表,以便检索。

232、《中国神怪辞典》,栾保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收录古代文献中鬼神名目约五千余条,后附笔划索引;真灵位业图;《封神演义》中的神谱;诸神祭延日表;征引书目。

233、《宗教辞典》,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全书共收宗教词目6710条,分为:宗教一般、史前和原始宗教、古代宗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伊斯兰教、道教、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宗教、中国民间宗教、其他宗教(包括犹太教、摩尼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十类。。书前附有笔画检字表,书后附有:外文译名对照表,汉语拼音索引,分类词目索引。

234、《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上海医学书局1921年初版,1939年四版。本书采辑佛学书籍中的专门名词、人名、书名等等加以解释,全书约三百万言,收词目三万余条,按笔画排列,每词之下,先注明其为术语或书名、人名、经名,然后解释,这是我国佛学辞典中较为浩博的一部。

235、《佛学小辞典》,孙祖烈编,医学书局1919年出版,长春古籍书店1984据此影印。

236、《佛教大词典》吴汝钧编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37、《佛教文化辞典》任道斌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38、《中国佛教人物大辞典》,张志哲主编,黄山书社2006年版,收录自汉迄今中华佛教人物12600余条。除收历史名僧和在中国弘法而有影响的外国僧人外,还收录对中华佛教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实业家以及对中华佛教有研究的文人学士等。另有:《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239、《圣经辞典》,代彭康、陈邦俊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该书附有年表、圣经书目等六个附录。

240、《圣经大辞典》,本书原名《圣经辞典》,上海广学会编译是上海广学会根据英国海丁氏的简本原著编译而成,于1916年出版。今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

241、《基督教辞典》(修订版),文庸、乐峰、王继武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本词典收词目3000余条,100余万字篇幅。包括教会(教派、组织、机构、概况)、教义、经籍、历史、人物、礼仪、教制、节日、教堂、教职等十类内容。正文按词目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编排。正文前有词目表、词目音序检字表,正文后有词目分类索引、外文译名对照表、历任罗马教皇名号表、历任对立教皇名号表、基督教历史主要大事记及主要参考资料。

242、《道教小辞典(修订版)》,钟肇鹏编,此为任继愈主编的宗教字典小丛书一种,上海辞书出版社于2001初版,2010年出修订版。修订版吸收了初版近10年来道教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增收200余条词目,共收词目1620条;对原书内容作了修正、充实、提高。全书分9大类,包括道教总论,教派、组织,人物,教义,经籍书文,神仙,道术,称谓、斋戒、仪礼、节日,仙境、名山、宫观等。正文按分类编排,正文后附有词目笔画索引,既可查检,又可阅读。

243、《道教大词典》,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编,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

244、《美学大辞典》朱立原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后附:中国美学大事年表;外国美学大事年表;词目汉语拼音索引;词目笔画索引;词目外文索引。

古典文学类

245、《古书典故辞典》,杭州大学中文系《古书典故辞典》编写组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该书收录上古至明清,古代诗文、词赋、小说中的典故5400余条。。各条典故包括释义和简介来历出处两部分。

246、《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著,中华书局1957年初版,1977年重印。全书选录唐宋诗词、金元杂剧中流行的特殊语词,包括单字和短语。这里所谓特殊语辞,大部分是虚词,也有一些是实词,不过其意义复杂难解,或容易弄错。由于著者采用了诗词曲三者自证和互证这种办法,又从体会声韵,辨认字形,玩绎章法,揣摩情节,比照意义五项来分析一个语辞,因此解释颇多可取,不仅可供阅读诗词曲时查考之用,而且为研究诗词曲汇集了大量可贵的资料。卷首列词条总目,卷末附笔画索引,查找方便。

247、《金元戏曲方言考》,徐嘉瑞著,商务印书馆1948年初版,1956年修订本。是近人研究戏曲方言的第一部专著,但由于草创和当时所见材料的限制,既举例不广,证据薄弱,又不免产生一些错误。初版收词语六百条,修订本补充了原有一些词条的例证,并增加新条目一百五十条。

248、《元剧俗语方言例释》,朱居易著,商务印书馆1956年初版。前书后书内容较为充实,收词语一千余条,其中有前书和《诗词曲语词汇释》未收的条目二百余条,还有二百余条虽见于二书,而举例和解释则不尽相同。因此,查考金元戏曲方言时,上述三书可参照使用。

249、《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订本),蒋礼鸿著,中华书局1962年修订第三版。这是一部研究变文的重要著作,作者参考了不少有关材料,在整理、归纳变文语词上下了工夫,对变文中某些现已不易理解的难词加以考证和解释,有助于今天研究变文。全书分为:释称谓、容体、名物、事为、情貌、虚字八篇。附录一“变文字义待质录”,为变文中不能解释的词。

250、《小说词语汇释》,陆澹安编著,中华书局1964年本,上海古籍书店1979年本。该书收录的语词采自清末以前的通俗小说,计逐一加上解释的八千条,还有不需注释的成语二千余条,另辑《小说成语汇纂》附录于后。

251、《宋元以来俗字谱》,刘复、李家瑞编,1930年初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重印。这本书从宋刊《古列女传》、元刊《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明刊《薛仁贵征东白袍记》、清刊《岭南逸史》等十二种书中摘取俗字编成,虽然包罗不了宋元以来的全部俗字,但也十不离九。全书按部首排列,以表格形式上书楷字,下列俗字,分别注明出处;书前有《宋元以来俗字谱检目》,以便查考。

252、《古谣谚》,清杜文澜辑,有清咸丰十一年曼陀罗华阁丛书本,光绪十八年扫叶山房本,中华书局1958年校点排印本。该书收编清代以前古书中的歌谣谚语及一些格言、成语、典故等,采录范围较广,是一部古代谣谚总集。全书分经、史、子、集,以时代为序排列,每条拟有标题,注明出处,并引录原书上下文,以便理解。书后附明杨慎《古今风谣》、《古今谚》、清曾廷枚《古谚闲谈》以及《谣谚集说》。

253、《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吴山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共收工艺美术类辞条11875条。分为31个部分:总类,陶瓷,染织,服饰,金属工艺,雕塑工艺,漆器,家具,刺绣、抽纱,编织工艺,建筑、园林艺术,壁画,书籍装帧,脸谱面具、剧装戏具、民族乐器,首饰,车、旗、帐、伞,玩具,文房四宝,印章、国画技法、装裱、木板年画、剪刻纸、皮影、木偶、扇子、手杖、灯彩、风筝、烟花爆竹、绒绢纸花、工艺画,玻璃、搪瓷、塑料、皮革、灯具、铝制品,各地著名工艺美术品,基础图案、美术字,色彩,传统题材,寓意纹样,工艺美术著作,名匠、名师、名家,其他。后附笔画索引和参考书目。另有插图3100余幅。

254、《中国豫剧大辞典》,马紫晨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由二十个省(区、市)的千余名豫剧工作者参加撰搞,总量11200余个词条,170余万字。总目、史论(历史·习俗·班规·专著)、机构(艺教·班社·剧团)、人物(演员·剧作家·导演·教师·音乐家·舞美师·史论家·管理家·活动家)、剧目(传统戏·新编古代戏·现代戏)、音乐(板式·调门·唱法·曲牌·乐器)、场面·锣鼓经、表演·导演(角色·行当·基功·程式·特技·龙套·排练·调度)、舞台美术(舞台·装置·灯光·道具·服装·行头·脸谱·扎扮)、诀谚(术语·俗谚)等类别。

255、《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等撰稿,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初版。全书共选唐代诗人196家1105首诗作。赏析包括原诗、作者介绍、主题、主要表现手法、文学地位和影响等。由一百二十多位学者分别撰写。书前列有“篇目表”,书后有八种附录:诗人小传,诗人年表,唐诗书目,名句索引,诗体诗律词语简释,唐代政区形势图,唐代长安城址图,唐代长安附近详图,诗题笔画索引。另附唐代诗人字画和元明清以唐诗为题材书画三十二幅。

256、《宋诗鉴赏辞典》,缪钺、霍松林等撰稿,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初版。此为《唐诗鉴赏辞典》全书共选宋代诗人253家1253首诗作。赏析包括原诗、作者介绍、主题、主要表现手法、文学地位和影响等。由一百二十多位学者分别撰写。书前列有“篇目表”书后有七种附录:诗人小传,诗人年表,宋诗书目,名句索引,篇目笔画索引、北宋、南宋政区形势图。另附与诗内容相关的字画三十余幅,多是宋人作品。

257、《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初版。全书共选唐、五代、宋词人185家(无名氏未计算在内),697首词作。赏析包括原词、作者介绍、主题、主要表现手法、文学地位和影响等。由一百六十多位学者分别撰写。后附:读词常识;词学要籍简介;本书所见词牌简介;词牌索引;词人索引五种。

258、《古文鉴赏辞典》,执行主编吴功正,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初版。全书共选上自先秦,下至鸦片战争各种体制古文175家,281篇。每篇分原文、注释、鉴赏三个部分。鉴赏包括作者介绍、主题、主要表现手法、文学地位和影响等。后附:作者小传、古文概要、古文书目举要三种。

259、《历代辞赋鉴赏辞典》,霍旭东等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初版。全书共选上自先秦,下至近代辞赋二百家家,276篇。每篇分原文、注释、鉴赏三个部分。鉴赏包括作者介绍、主题、主要表现手法、文学地位和影响等。后附“历代辞赋书目举要”。

260、《诗经鉴赏辞典》,金启华等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初版。全书为诗经305篇鉴赏。每篇分原文、白话翻译、鉴赏三个部分。鉴赏包括作者介绍、主题、主要表现手法、文学地位和影响等。后附:诗经学常识,历代诗经研究目录。

261、《楚辞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该书选取楚辞名篇进行鉴赏,每篇分为原文、白话翻译,注释、赏析四个部分。

262、《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吴小如等撰稿,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选收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900余首。每首分为原文、注释、赏析三个部分。

263、《全唐诗大辞典》,张忠纲主编,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全书收录唐诗作者、作品及有关著作方面词目28000多条,是目前收录最备的一部唐诗辞典。全书分为:作者简介、唐诗名篇、唐诗名句、格律与流派体类、语词典故、地名名胜、唐诗著作及其它。其中作者简介类收录唐诗作者3500余人;唐诗名篇类收录4500首;唐诗名句类2000余则;格律与流派体类500条;语词、典故类还包括成语、历史人物共14000余条;唐诗地名1000余条;著作类包括自唐至今总集、别集、选本、评注、研究著作、工具书以及研究组织、学会、学术刊物等,词目2000余条。该书词目按类按音序排列,书后附《词目首字笔画检字表》,以便检索。

264、《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宋绪连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全书共收唐诗艺术技巧483条,分为“立意切题”、“布局谋篇”、“抒情写景”、“体物叙事”、“议论寄讽”、“虚实相生”、“相反相成”等十三类。每个条目下分为依据、唐诗诗例和解析三个部分。后附:唐诗艺术技巧综论,艺术技巧笔画索引,“诗例”笔画索引,主要参考书目四种。

265、《三李诗鉴赏辞典》,宋绪连、初旭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全书共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诗歌528首,其中李白272首,李贺70首,李商隐186首。每篇分原文、、鉴赏两部分。鉴赏包括作者介绍、主题、主要表现手法、文学地位和影响等。后附:李白评传、李贺评传、李商隐评传,李白年表、李贺年表、李商隐年表,三李书目、三李研究论文索引,三李国外研究重要论著索引九种。

266、《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陈绪万、李德身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全书共选唐、五代、宋词人184家(无名氏未计算在内)小令词580首,金、元曲家70人(无名氏未计算在内)259首。合计254家小令839首。赏析包括原词、作者介绍、主题、主要表现手法、文学地位和影响等。由一百二十多位学者分别撰写。后附:作家小传,作家索引,佳句索引、唐宋小令词派词谱简介,本书所见元人小令曲谱、词派索引,曲牌索引七种。

267、《宋词百科辞典》,程自信、徐宗元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该书为宋词有关常识,供学习或研究之用。内容包括七个部分:词学知识,典故释义,人物地名及职官民俗常识,词人小传,词集提要,词话提要,名篇赏析。后附“宋词研究资料”。

268、《元曲鉴赏辞典》,蒋星煜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初版。全书共选135位元曲作家712篇作品。其中小令544支,套数45套(含319支曲),杂剧137折(涉及88本,464支曲)。赏析包括原诗、作者介绍、主题、主要表现手法、文学地位和影响等。由一百七十多位学者分别撰写。书前列有“篇目表”书后有十种附录:作家小传,作家年表,元曲书目,元杂剧关目,名句索引,元曲释词简编,读曲常识,元北曲谱简编,元杂剧一览表,篇目笔画索引。另附与作品内容相关的字画一百余幅。

269、《近代诗歌鉴赏辞典》,毛庆耆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全书共选中国近代(1840—1919)八十年间150位诗人(含无名氏)750首诗作。赏析包括原词、作者介绍、主题、主要表现手法、文学地位和影响等。由近一百二十位学者分别撰写。后附:近代诗人小传,近代重要诗集目录,近代诗歌研究论文索引三种。

270、《名言、名句鉴赏辞典》,吴孟复、金隆德主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全书收录中外古今名言名句近千条,录自诗、词、曲、文、小说、俗语以及名人著作、讲话。每条分为原句、出处、鉴赏三部分。书前有“词条笔画索引,书后附人名索引。

271、《中国游记鉴赏辞典》,张田主编。全书共收古今游记352篇,分为:山、水、洞穴、园林、名城、佛寺石窟、奇风异俗、景物览胜、港台风光和圣地记游十类。赏析包括原文、作者介绍、主题、主要表现手法、文学地位和影响等。由近一百一十多位学者分别撰写。后附“中国旅游名胜要介”。

272、《中国曲学大辞典》,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收录词条近一万条,分为曲学、曲源、曲种、曲派、曲目、曲论等十大门类,集中了近代以来几代曲学研究成果。

273、《中国昆曲大辞典》,吴新雷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全书310万字,反映了昆剧在文学、音律和舞台演唱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全书分12个栏目,共收辞条5682条,另列附录5种。收录时间下限1997年2月。

274、《简明中国画辞典》,路矧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全书分为综合术语、人物画术语、山水画术语、花鸟画术语、画家、作品、论著等部分。

人物、民族

275、《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龢等编。商务印书馆1921年由刊行,至1949年已印至九版,1958年又予重新影印。该书内容丰富,共收上古至清末四万多人。但没有注明人物的生卒年代和传记的出处,以及部分材料失实等,这些都值得使用时注意。由于大辞典按姓氏笔划编排,而同姓者太多,查检时颇感不便,故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又编四角号码《中国人名大辞典索引》附于书后。

276、《古人混号大辞典》,孙振恒编著,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全书收录散落在历代古籍中三千多位历史人物的混号(俗称外号)。每个辞条,均为人物立传,概述其生平,其混号来历,并注意发掘其混号背后的故事。另附图片400余幅。

277、八大山人辞典,(日)栗原芦水编,二玄社,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278、《古今同姓名大辞典》,彭作桢编、1934年北平好望书店出版。该书根据梁元帝《古今同姓名录》、余寅《同姓名录》、陈棻《同姓名谱》、刘长华《历代同姓名录》、汪辉祖《九史同姓名略》而编成。收五万六千七百人,依姓氏笔划编排。

279、《思想家大辞典》,潘念之编,1933年世界书局出版。

280、《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谭正璧编,1934年蔚文印书局出版。

281、《中国文学家辞典》(古代第一分册),北京语言学院1978年编印。

282、《中国画家人名辞典》孙濌公编,1944年神州国光社出版。

283、《唐前画家人名辞典》,朱铸禹编,1961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84、《唐宋画家人名辞典》,朱铸禹编,1958年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

285、《中国音乐舞蹈戏曲人名词典》,曹惆生编,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历史、地理类

286、《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下),史为乐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7、《史记辞典》,仓修良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收词范围以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为据,收录内容包括人名、地名、民族、职官、典籍、名物典制、历史事件,以及天文、历算、音乐等专门术语,难懂的语词、成语、典故、动植物等。

288、《汉书辞典》,仓修良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收词范围以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为据,收录内容包括人名、地名、民族、职官、典籍、名物典制、历史事件,以及天文、历算、音乐等专门术语,难懂的语词、成语、典故、动植物等。

289、《后汉书辞典》,张舜徽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收词范围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范晔《后汉书》为据,收录内容包括人名、地名、民族、职官、典籍、名物典制、历史事件,以及天文、历算、音乐等专门术语,难懂的语词、成语、典故、动植物等。

290、《三国志辞典》,张舜徽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收词范围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范晔《三国志》为据,收录内容包括人名、地名、民族、职官、典籍、名物典制、历史事件,以及天文、历算、音乐等专门术语,难懂的语词、成语、典故、动植物等。附录:纪年表、帝系表、魏蜀吴全图。

291、《两唐书辞典》,赵文润、赵吉惠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收词范围以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北史》为据,收录内容包括人名、地名、民族、职官、典籍、名物典制、历史事件,以及天文、历算、音乐等专门术语,难懂的语词、成语、典故、动植物等。附录:纪年表、帝系表、唐时期全图。

292、《北朝五史辞典》,专书辞典,简修炜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收词范围以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北史》为据,收录内容包括人名、地名、民族、职官、典籍、名物典制、历史事件,以及天文、历算、音乐等专门术语,难懂的语词、成语、典故、动植物等。附录:纪年表、帝系表、各时期全图。

293、《南朝五史辞典》,袁英光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收词范围以中华书局标点本《晋书》、《宋书》、《齐书》、《梁书》、《陈书》为据,收录内容包括人名、地名、民族、职官、典籍、名物典制、历史事件,以及天文、历算、音乐等专门术语,难懂的语词、成语、典故、动植物等。附录:纪年表、帝系表、各时期全图。

294、《元史辞典》,邱树森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收词范围以中华书局标点本《元史》为据,收录内容包括人名、地名、民族、职官、典籍、名物典制、历史事件,以及天文、历算、音乐等专门术语,难懂的语词、成语、典故、动植物等。附录:纪年表、帝系表、元时期全图。

295、《辽金史辞典》,邱树森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收词范围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辽史、《金史》为据,收录内容包括人名、地名、民族、职官、典籍、名物典制、历史事件,以及天文、历算、音乐等专门术语,难懂的语词、成语、典故、动植物等。附录:纪年表、帝系表、辽金全图。

296、《两宋五代史辞典》,宋衍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收词范围以中华书局标点本《宋史》、《五代史》为据,收录内容包括人名、地名、民族、职官、典籍、名物典制、历史事件,以及天文、历算、音乐等专门术语,难懂的语词、成语、典故、动植物等。附录:纪年表、帝系表、两宋、五代全图。

297、《中国历史大辞典》,郑天挺等主编,中国通史大辞典出版社2007年版。该书收词上起远古,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原分先秦史卷、秦汉史卷、魏晋南北朝史卷、隋唐五代史卷、宋史卷、辽夏金元史卷、明史卷、清史卷(上)、清史卷(下)、民族史卷、历史地理卷、思想史卷、史学史卷、科技史卷等十四个分卷出版,后汇编成按音序排列的上、中、下三卷。共收词目67154条。

298、《宋代文化大辞典》虞云国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年版。收录了宋代文化包括典章制度、思想学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教育科举、礼仪制度、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衣冠服饰、饮食烹饪、天文历法、医药卫生、建筑工程、科学技术、习俗传统、民族文化、中外交流、考古遗存等方面的有关辞条,凡6712条。

299、《帝王庙谥年讳谱》(清)陆费墀撰,专门查历代帝王避讳字的专书。有清代仪征阮氏嘉庆道光间刻本,民国17年(1928)抄本。

300、《历代讳字谱》,张惟骧辑,历代避讳字汇编,有武进张氏小双寂庵,民国21年(1932)刻本。

301、《史讳举例》,陈垣著。是对历代避讳问题进行系统整理总结的专著。有1928年初版,后经刘迺龢校订,科学出版社1958年重印。《史讳举例》分为八卷:第一卷讲避讳的方法,包括改字、空字、缺笔、改音例;第二卷讲避讳的种类,包括改姓、改名、辞官、改官名、改地名、改干支、改经传文、改常语、改诸名、改物名、文人避家讳、外戚讳、宋辽金夏互避讳、宋金避孔子讳、宋禁人名寓意僭窃、清初书籍避胡虏夷狄字、恶意避讳例;第三卷讲避讳改史实,包括改前人姓、名、谥例和改前代官名、地名、书名例以及改前朝年号例;第四卷讲因避讳而生之讹异;第五卷讲避讳学应注意之事项,包括避嫌名、二名偏讳、已祧不讳、已废不讳、翌代仍讳、数朝同讳、旧讳新讳、前史避讳之文后史沿袭未改、避讳不尽或后人回改、经后人回改未尽、南北朝父子不嫌同名例;第六卷是不讲避讳学之贻误;第七卷讲避讳学之利用;第八卷是历朝讳例,分别介绍秦汉以至明清历朝讳制,并列出历朝的世次、帝号、所出、名讳、代字以及避讳举例,以便查考。

302、《辞海》第九分册《地理》,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共收地理词条10671条。其中地理一般622条、中国地理4727条、历史地理2974条、外国地理2348条。凡习见的地理一般名词术语、国家、行政区划、主要山脉、河流、海洋、湖泊、港湾、岛屿、地形区等,以及我国历史上比较习见的区划、都邑、城镇、山川、道路、水利工程等,均可查阅。这是我们今天查考地名首先值得参考的工具书。

303、《最新中外地名辞典》,葛绥成等编,1924年初版,1940年出版增订本,1948年又再版。共收中外地名二万五千多条,其中本国地名占十分之六,外国地名约占十分之四。收录地名以现代为主,但为便利读者了解近代沿革建置,本国地名自元、明、清以来之州、府、道、县等,以及外国历史上之重要地名,亦均加叙述;大至洲名、国名,小而市镇、关隘、盐场之名,以及名山、大川、矿区、铁路等等,无不择要辑录。末附六表:(1)中国行政区域表,(2)中国省市面积人口表,(3)中国商业都市表,(4)世界面积人口表,(5)英译中国重要地名表,(6)西中地名对照索引。此书地名按笔划编排,对于查考古今中外地名,甚为便利,所收词目也较《辞海》第九分册《地理》为多,但错误较多,还必须从不同角度试查其他类型的工具书以作参考。

304、《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二十卷,清代李兆洛及其门人编。收录了《汉书》、《续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魏书》、《隋书》、《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十四部正史地理志所载郡县之名,按下一字分一○六韵排列,分别时代,条其同异,并注明清代所在之处,南北朝侨置州郡及唐宋金元明镇堡羁縻州郡长官司有实地可考者,并列之。这是广录历代地名编为辞典专备寻检的创始,提供极大便利,但也有不少缺点,如取材狭窄,关于地名建置沿革的叙说有错误,而按韵编次,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不便。

305、《中国地名大辞典》,刘钧仁编辑,北平研究院1930年出版。所录地名除史志郡县名外,兼及城镇堡塞关隘并各种小地名,共二万余条,以地名首字为准,分部编排,寻检方便。主要缺点是省区名及山水名不录。

306、《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龢等编辑,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31年出版,1982年重印。收录地名约近四万条,按地名笔划编排。书前有笔画检字目录,书后附四角号码索引,另有“补遗”、“各县异名表”,寻检方便。无论从那一方面讲,都可以说是后来居上。所以此书一出,前两种书的作用显然大为下降。但即见于正史地志。《读史方舆纪要》、《大清一统志》等书的地名未为全部采录。

其它

307、《新编汉蒙成语大辞典》,宝力高编,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308、《藏族大辞典》,丹珠昂奔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09、《满汉大辞典》,安双成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那是一部以档案文献整理为目的满文辞典,辽宁民族出版社。

310、《新满汉大辞典》,胡增益主编由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全书共收词三万四千余条,为满汉对照的满文词典。

311、《中国博物别名大辞典》,孙书安编著,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