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五):曾国藩家训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国学网 陈友冰 参加讨论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风云人物,也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褒之者对他称颂不已,将他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李鸿章是曾国藩的事业传人,提起曾国藩,言必称“我老师”。他评价其师说:“我老师文正,那真是大人先生。现在这些大人先生,简直都是秕糠,我一扫而空之。”(吴永《庚子西狞记》)。中国洋务运动先驱、中国第一个留美博士、大清驻美公使容闳认为:“曾文正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人物,同辈莫不奉为泰山北斗……文正一生之政绩,实无一点污点,其正直廉洁忠诚诸德,皆足为后人模范。故其身虽逝,而名闻千古。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可称完全之真君子,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西学东渐记》)近代史著名人物梁启超称赞曾达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这个古代圣贤的最高标准,“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并认为康有为的保皇党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反复学习《曾文正公集》:“吾党不欲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饮冰室文集·新民说》)中共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对曾国藩薰陶出来的湖南精神钦服之至,1920年他在《欢迎湖南人的精神》一文中写道:“湖南人氏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几十年前的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仗的书生!”民国学者郭斌和教授在《曾文正与中国文化》中说:“曾文正,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兼备,文武兼资。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著名哲学家、一代宗师冯友兰认为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对国家是一大贡献:“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所要学习而要搬到中国的是西方中世纪的神权统治,那正是西方的缺点。洪秀全如果统一了全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成功阻止了中国的后退,他在这一方面抵抗了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这是他的一个大贡献。”(《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更有趣的是,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国共两党的代表人物,互相谩骂和拼杀了一辈子,但对曾国藩,却皆是称赞不已:毛泽东家乡韶山与曾国藩的家乡湘乡仅一山之隔,他的母亲文七妹就是湘乡人,八岁之前毛泽东一直住在外婆家,十六岁时又在湘乡东山高小读过半年书,并在这里通读了光绪年间出版的《曾文正公全集》。他读过的《曾文正公全集》,至今还保留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每卷扉页上都写有毛泽东手书的“润之”(毛泽东号)珍藏字样。1917年,毛泽东在通读《曾文正公全集》之后,发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感叹。指出在严重的内忧外患而大多数士大夫沉湎于义理考据之时,曾国藩能独立时代潮流,把握风云际会,并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咸丰同年间,曾国藩在“借夷助剿”、夷商代运南漕、派人购买美国机器创办江南机器局、办理天津教案等涉外活动中的表现,皆继承和发扬林则徐、魏源的经世致用之学,大力倡导学习西方。毛泽东的许多思想、学识甚至于方式、方法都深深地烙下了曾文正的思想烙: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源于曾国藩的“笃实”和自我反省等语录;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内容到语言风格皆与曾国藩的《爱国歌》相近。蒋介石一生更是推崇、学习、效法曾国藩,认为曾国藩的著作是“任何政治家所必读的”。早在任黄埔军校校长时,蒋介石就亲自编辑了《曾、胡治兵语录白话解》,发给学员“人手一册”,作为治军治国之蓝本。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蒋介石在江西庐山等地举办“中央军官教导团”,亲自从《曾文正公全集》中辑录出《曾国藩剿捻实录》,分发受训将校,尤其要求高级将领“格外用心研”。蒋介石带兵最大的法宝就是给将士以“重赏”和“重赐”,这完全师法于曾国藩“精神+银子”的练兵用兵手段。

国共两党领袖如此,两党的代表人物也是如此:陈毅元帅曾认真研究过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并指出:“曾国藩用兵很有一套,在军事上很值得研究。“(《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著名学者蒋迁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既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但是对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对“天津教案”的处理,“内咎神明,外咎清议”,有四面楚歌之虑。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支持洋务运动等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

但即使在曾国藩的政治态度、思想主张遭到全面否定之时,他对诸弟、子侄的训诫,他的修身、治家、为官、交友等方面的格言仍被多人器重,即使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机械唯物论盛行时也很少被批判,至多是回避不提及而已。如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中就认为曾国藩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并非他是什么“超群绝伦之天才”只是他勤于修身、严于律己而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蒋介石也最看中曾国藩的家庭教育上,他的做法同曾国藩如出一辙,给蒋经国、蒋纬国兄弟的信中,从衣食住行,作文写字,到阅读功课,均有详细严格的要求。蒋经国在《我所受的庭训》一文中说:“父亲认为曾文正公对于子弟的训诫,可作模范,要我们体会,并且依照家训去实行。平常我写信去请安,父亲因为事忙,有时来不及详细答复,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训的第几篇代替回信,要我细细去参阅。”过去无论是官家富户,还是平民百姓,几乎都把他奉为治家的典范。一部《曾文正公家书》,与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一样,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教经典。据说蒋介石的案头,有两样东西是少不了的:一部是《圣经》,一部就是《曾文正公家书》。

从曾国藩后人的成就与表现来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的确是相当成功的:

曾国藩夫妇一共生了3个儿子,长子纪弟,两岁就夭折了,以后生的纪泽、纪鸿,均长大成人。长子曾纪泽,中国清代著名外交家,亦是中兴名臣。自幼受严格教育,正是在父亲的引导下,不但中国的诗文书画均有造诣,对西方的数学、物理、化学及语言文学,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曾写过《几何原本序》、《文法举稿序》、《西学述略序》等文章,对当时传播西方科学起过一定的作用。他还自学多国文字,通晓英文,后来成为清朝著名的外交家,做过出使英、法、德、俄4国的钦差大臣。后任驻俄公使,与俄国人力争,终于废弃了清朝政府吏部左侍郎崇厚与俄国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于1881年2月24日,重新与俄国外交大臣吉尔斯在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除收复了伊犁九城长600里,宽200里的土地外,还夺回了崇厚条约中被割去的伊犁南部长400里,宽200余里的特克斯河口南的广大地区,废除了沙俄在新疆一带的许多特权,挽回了部分领土主权。这在日益腐败的清王朝里,是惟一的一次外交胜利。

曾纪鸿比曾纪泽小9岁,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他父亲刚刚受封侯爵,16岁的他正好去长沙参加乡试。当时,政治腐败,科举考试盛行递条子,开后门。曾国藩怕儿子误入歧途,在开考前的七月初七日写信给纪鸿说:“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考完发榜之前,曾国藩又怕儿子去活动,又于七月二十四日去信告诫儿子:“断不可送条子,致腾物议。”这次乡试,纪鸿榜上无名,以后多次应试,仅得一个“胜录附贡生”。难得的是,纪鸿始终未送过条子,曾国藩也没给主考官打过任何招呼。在特权盛行的封建官场,实在难能可贵。曾纪鸿后来自学成才,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传世。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可惜英年早逝,仅33岁。

曾国藩直系第四代孙共15人。依照惯例,族谱不上女孩子名字,但在曾氏族谱上,却有曾国藩两位四代曾孙女——宝荪、宝菡。这15人中,除昭润、昭揆20岁早逝、昭榕于24岁早逝外,其余12人均取得了高等学校的学历,各有专长。宝荪、昭檆(曾约农)还留学英国,昭权、昭桓还留学美国。曾宝荪、曾约农是同辈中年纪最大的,同生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英国留学后,姐弟在长沙创办“艺芳”女校。1946年春,湖南克强学院建成,曾约农受命为院长,曾宝荪则重建“艺芳”女校。解放前夕,两人经香港去了台湾,曾宝荪继续任“国大代表”,1978年7月病故,时年86岁;曾约农任台湾大学教授,东海大学第一任校长,1987年12月病故,时年95岁。其他兄弟姊妹,昭桦于1949年在香港乘飞机撞山身亡,年仅43岁;昭柯去了美国,1992年病故,终年74岁,昭权、昭棉、昭谏与宝菡都留在大陆,除宝菡行医,其他都在文化教育界。曾昭权曾任湖南大学电机系主任,“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昭棉在湖南广播电视厅任职,已退休;昭谏也已退休,现住在北京。

曾国藩一共有4个弟弟:老二曾国潢,老三曾国华(过继给他叔父曾高轩为子),老四曾国荃,老五曾国葆。这4兄弟共有6个儿子,14个孙子,41个曾孙,第五、六代遍布海内外,就无法统计了。这四房的后代中,也出了不少才华卓著颇有影响的人物,这里仅介绍其中的4位:

曾国华的孙子曾广植,1948年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帕都大学攻研有机化学。1956年,他响应祖国号召欲回祖国服务,被美国移民局非法关进精神病院,折磨迫害达14个月之久,但他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毫不动摇,美国移民局只得宣布将他“驱逐出境”,终于在1957年7月回到他朝思暮想的祖国。回国后,他担任中科院上海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发明的甜味剂(无毒糖精)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此项成果已在美国应用,并获得专利权。

曾国潢的曾孙曾昭抡,1920年公费赴美留学,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工专业,1926年毕业,获化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不顾学校挽留,毅然回国服务,致力化工科研,先后在中大、北大任化学教授,并任化工系、化学系主任。创办《中国化学会会志》,任总编辑达20年之久。还担任《科学》、《化学》、《化学工程》等杂志编委,发表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论文,引起了科学界的瞩目。1946年再渡重洋,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47年赴欧洲讲学,1948年在香港报界工作。全国解放前夕,周恩来总理电邀他回国参加政协会议,他欣然赴会,并在新中国先后任北大教务长兼化学系主任、教育部副部长兼高教司司长、高教部副部长兼全国科联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长、全国高分子委员会主任等职,成绩卓著,著述甚丰。不幸于1957年错划为“右派”,文革中于1967年12月武汉大学含冤去世。直到1981年才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是,很早投身革命,解放后长期在全国妇联工作,担任过全国妇联的副主任等职。她曾是叶剑英元帅的夫人,与叶帅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叶新平。那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因两人工作都很忙,儿子便交给了住在湖南老家的曾宪植的父亲曾镇渭代为抚养,同来的还有叶帅与前妻的儿子叶选平。两兄弟都在曾家长大,上学,叶帅也曾多次来过曾家看望儿子。叶选平离开曾家较早,叶新平直到解放初,叶帅在广州工作,曾镇渭电告叶帅,才由叶帅接去。叶新平后来在国防部工作,“文革”时备受迫害,右手被打断,现在左手写字,书法亦精。

曾国荃还有一位玄孙叫曾厚熙,自幼喜爱绘画,其父曾昭平曾让他师从一位姓彭的国画家,得益良多。1948年8月,他从长沙去九龙,最后定居香港。1950年,他先后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印尼等地举办画展,得到港澳同胞与海外侨胞的好评。不久,他荣任华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后来,他与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去巴西、法国举办画展,足迹涉及欧、美、亚、非、大洋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伊朗、约旦、法国曾书赠了荣誉状,并被联合国聘为文教委员。

曾家数代无一废人,未出一个纨绔子弟,这与曾国藩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下面的曾国藩家训选自《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心述手记》、《曾国藩日记》、《曾文正公嘉言钞·序》以及《曾文正公全集》。分为“读书”、“修身”、“治家”、“从政”、“交友”、“戒傲、戒惰”、“自强自立”七个部分,摘编如下,并分别加以注释和简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