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书 类书是将同类古代事物(包括词藻典故)编排在一起的书籍,便于查阅。有三种编辑方式:一是百科性类书,如《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永乐大典》等,可按门类查阅;二是专科性类书,如《太平广记》专收小说,《事物纪原》考事物起源,《全芳备祖》收植物;三是以字、韵编制的类书,如《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等。 (一)百科全书性类书 565、《北堂书钞》,160卷,虞世南在隋任秘书郎时所编。唐代四大类书之一,(其余为《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共分十九部,八百五十二类。每类之下,摘录古书中句子加以排比。由于此书引文首尾不完备,又是线装本,使用价值不及《艺文类聚》等书,但因成书较早,所引材料较可贵,仍应加以重视。通行本有南海孔广陶于光绪十四年刊本(即孔氏三十有三万卷堂校注重刊本),分装二十册。中国书店据此于1989年影印。 566、《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等撰,汪绍楹校,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精装三册。《艺文类聚》是我国现存的最古类书之一。它创造了事物分类编制、合事和文为一编这种类书编辑的新体制,其他类书,多仿其体例,从此类书“随类相从”,以为常例。《艺文类聚》分天、地、人、事、物等四十六部,每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每部又分细目,共计子目七百二十七个,约一百万字。部下细目下所引条文分为两类,先罗列古书关于天地人事等基本概念的记载,即所谓“事居于前”,然后再加以进一步的训释;末附有关之作品,如诗、文、赋、颂之类,所谓“文列于后”,便于读者寻检资料和探索前代文献。据近人研究,《艺文类聚》引用唐以前古书共计一四三一种,其中流传至今者不足十分之一,所以除查考事物外,可据以校勘和辑录古书,用处甚大。本书通行的是明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曾据以影印(线装十六册)。 567、《初学记》三十卷,唐徐坚等奉敕编,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平装三册。是书乃为唐玄宗诸皇子作文参考而纂修。全书分为天、岁时、地、州郡、帝王等二十三部,三百一十三个子目。每个子目内部又分“叙事”、“事对”、“诗文”三部分。此书与其它类书不同的是,其它类书只把材料按类摘抄,条与条之间,几乎没有联系,仅仅是资料的汇编。而此书则经过精心编撰。先为叙事,次为事对,最后是诗文。叙事摘录古书记载;事对取古代故事或文句熔铸成对偶,与叙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诗、文、表、箴等则根据叙事而采录。把类事连贯起来,成为一篇文章,其体例更近似现代的百科全书。《四库提要》认为它“叙事虽杂取群书,而次第若相连属”,“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若《北堂书钞》及《六帖》,则出此书之下远矣”。中华书局。 《初学记》通行本是清朝的古香斋袖珍本。中华书局2004年以古香斋本为底本,参照严可均、陆心源等人的校本重新点校出版,甚便使用。 568、《白氏六帖》,亦称《白氏六帖事类集》,三十卷,唐白居易撰。此书所收录唐代文献中律、令、格、式的若干条文,律有擅兴律、贼盗律等,令有乐令、选举令、考课令、封爵令、丧葬令、户令、授田令、祠令、杂令等,格有仓部格、金部格、户部格、祠部格等,式有兵部式、祠部式、吏部式、考功式、户部式、主客式、水部式等。唐律尚存,而令、格、式则原书已佚,此书所引虽是片断,仍可据以考知性质内容,且可以此为线索勾稽其他令、格、式遗文。如敦煌遗书中的唐代水部式残卷,即据此书卷二三所载水部式条文始得判定。今有文物出版社1987影印傅增湘旧藏南宋刻本。 569、《太平御览》,一千卷,宋初李昉等奉敕撰。原名《太平编类》,太宗每日阅三卷,一年读毕,赐名《太平御览》。百科性的类书以《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为最有名。《太平御览》共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类。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引书达2579种之多,引书又比较完整,多整篇整段的文字,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所以比唐代类书割裂文义、摘录词句更为有用,历来被学者广泛利用。1934年商务印书馆有排印本,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四部丛刊本,精装四册。钱亚新编《太平御览索引》(原载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五卷一期),检索方便。 570、《册府元龟》一千卷,宋王钦若等奉敕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明黄国琦刊本,精装十二册。此书虽然也是一千卷,但数量比《太平御览》多一倍。二者同是类书,前人重视《御览》而轻视《册府》,除了引文不便征引外,它本身的内容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只采正史,间及经、子,不采说部,故《枫窗小牍》谓其“开卷皆目所常见,无罕觏异闻,不为艺林所重”。《册府》采摭范围虽不及《御览》广泛,然而材料丰富,自上古至五代,按人事人物,分门编纂,共分三十一部,一千一百余门,概括全部《十七史》。其所见书,皆北宋以前古本,所引五代诏令奏议等文献史料皆已不传,而它又是整篇整节照录原文,可借以校史或补史,故清中叶以后渐为人注意,近来研究隋唐史的学者更予重视。陈垣《影印明本〈册府元龟〉序》,对《册府元龟》的内容、流传经过以及史料价值和版本等等,作了概括的阐述,值得参考。 该书索引除中华书局影印明刊本所附《类目索引》外,日本宇都宫清吉等编、东方文化研究所出版《册府元龟奉使部、外臣部索引》,吕绍虞、于震寰编《册府元龟索引》(铅印本)、陈鸿飞编《册府元龟引得》(铅印本)等。 571、《玉海》二百卷,南宋王应麟编。全书分天文、律宪、地理、帝学、圣制、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二十一门,每门各分子目,凡二百四十余类,分别排比材料,极便检索。《四库提要》称此“所引自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诸实录、国史、日历,尤多后来史志所未详。其贯串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本书元至元六年始刊行,清代有嘉庆十一年江宁藩库重刊本,四川刻小字本,光绪九年浙江书局重刊本。有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77版,八册;广陵书社2007年版,五册。 572、《永乐大典》,明成祖永乐年间解缙等奉敕编纂。共22877卷,目录60卷,共11095册。辑录宋元以前的图书七、八千种,其中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认为它“不仅在我国文化史上提供了一部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中也是出类拔萃的”。(郭沫若,1959年《影印〈永乐大典〉序》)此书编成后,因卷帙过多,始终未能刻板。嘉靖时又写正副本各一。原本副本明末被焚毁,正本于清代初中期略有散失,而大部分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又被毁劫一空。1959年中华书局将当时已收集到的730卷《永乐大典》影印出版。 573、《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总目四十卷,清康熙时陈梦雷编,雍正时蒋廷锡奉敕重编。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附考证二十四卷,线装八百册。这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大的类书,全书约一万万字,较世界上最大的《大英百科全书》还多三、四倍。全书分为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六汇编是(1)历象,(2)方舆,(3)明伦,(4)博物,(5)理学,(6)经济,这是其他类书所没有的。汇编下分典:汇编一包括乾象、岁功、历法、庶征四典;汇编二包括坤舆、职方、山川、边裔四典;汇编三包括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八典;汇编四包括艺术、神异、禽虫、草木四典;汇编五包括经籍、学行、文学、字学四典;汇编六包括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八典,合共三十二典。每典都有一个总部;总部与分部均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包括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参加此书编纂的多为博学之士,其材料之丰富、分类之详细、编排之得体,在类书中实在首屈一指。其中如职方、山川、边裔、食货、考工诸典,尤为有用。该书引文错误较多,须查对原文。胡道静《古今图书集成的情况、特点及作用》(载《图书馆》1962年1期),可资参考。《古今图书集成》前有总目录,多少弥补了卷帙太多不易翻检的困难;日本人泷泽俊亮编《图书集成分类索引》(1934年印),亦便翻检。 574、《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清康熙四十九年张英等奉敕编。此书为扩充俞安期《唐类函》而成。俞安期是明朝人,所编《唐类函》仅载唐代诸书,《渊鉴类函》则博采广收,自唐以后至明嘉靖年间止,所有类书及二十一史子集稗编,咸与搜罗,依例编入。全书共四十五部,部下再分类。各类之中以释名总论沿革缘起居一,典故居二,对偶居三,摘句居四,诗文居五。释名总论中以《释名》、《说文》、《尔雅》等书居前,经史子集次之;典故以朝代为次序;对偶不拘朝代,但取工致、华瞻以备观览;诗文亦各以体类补入。此书原来主要供写作诗文时查检资料之用,现在亦可以为我们找古代各种事例提供方便。 《渊鉴类函》有康熙内府原刊本,古香斋刊巾箱本,光绪九年点石斋影印原本,同文书局影印本,1932年扫叶山房影印同文本。 575、《锦绣万花谷》,一百二十卷,分前集、后集、续集各四十卷分前集、后集、续集各四十卷。作者姓名不详,书前有自序,题淳熙十五年,知为南宋孝宗时人。明代又补入别集三十卷。此为中国宋代所编大型类书之一,共前集凡天道、天时、地道等二百四十二类,后集凡人伦、娼妓等三百二十六类,续集凡居处、香茶、姓氏四十六类,姓氏占二十六卷。别集一百九十六类,是前三集的补充。每类首记事物,后附录诗文。此书颇芜杂其地理一门,止列偏安州郡,类姓一门,徵事仅及数条。而古人称号之类,又创立名目。陈振孙批评“所录大抵琐屑丛碎,参错失伦”(《直斋书录解题》)。但其中保存了今已散佚之书,如《职林》、《郡阁雅谈》、《雅言系述》、《云林异景记》等。另外每类后用《艺文类聚》例,附录诗篇,为他本所不载。亦保存了许多诗歌资料。日本静嘉堂文库存有宋本一册,为卷十一至十二。有明秦汴绣石书屋本,清《四库全书》本。 576、《事文类聚》,南宋祝穆撰,共一百七十卷,其中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成书于宋理宗淳祐六年腊月(1247)。该书仿《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搜集古今纪事合编成书。搜集材料较丰富,包括一些已经散佚的古书中的资料。元人富大用有增撰新集、外集;元人祝渊补撰遗集。《艺文类聚》今存的最早刻本是元泰定三年(1326)吉州军庐陵武溪书院刻本;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金陵书林唐富春德寿堂刻本。书目文献出版社,,将祝穆、富大用、祝渊三种《事文类聚》汇成《新编事文类聚》,于1991出版。 577、《山堂考索》又名《群书考索》,南宋章如愚编。此书源于傅寅《群书百考》,而详于《群书百考》。全书二百一十二卷,分为,前集、后集、续集、别集。前集六十六卷,分六经、诸子百家、诸经、诸史、圣翰、书目、文章、礼、乐、律吕、历数、天文、地理十三门。后集六十五卷,分官制、学制、贡举、兵制、食货、财用、刑法七门。续集五十六卷,分经籍、诸史、文章、翰墨、律历、五行、礼乐、封建、官制、兵制、财用、诸路、君道、臣道、圣贤十五门。别集二十五卷,分图书、经籍、诸史、文章、律历、人臣、经艺、财用、兵制、四裔、边防十一门。章氏后又“撮其要为《卓约》二十卷”,以便于举子业者。是书辑录经史百家之书,分门别类而成,保存了大量的史料,因其注明引证史料出处,不仅有助于当时士子举业,而且成为后世辑佚的渊薮此书的特色是在条目中折衷群言,发抒己见,突破了历来公私各家编纂类书时不加论断的传统,对后世影响甚大。 578、《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宋代谢维新撰,共三百六十六卷。分为前集、后集、续集、别集和外集。其中《前集》四十一门,子目四百九十一;《後集》四十八门,子目四百一十六;《续集》分六门,子目五百七十;别集分六门,子目四百一十;《外集》十六门,子目四百三十。所引极为详悉。惟郡县山川名胜以祝穆《方舆胜览》已备,不及更载。每目前为事类,後为诗集。所收皆兼及宋代。而所采究皆宋以前书,多是今日已佚之书,因此资料价值极高。宋代遗事佚诗,亦往往见於此书,如苏轼咏雪诗,以富贵势力分四首,为今苏轼集所未录。故厉鹗作《宋诗纪事》多采用之。又宋代官制至为冗杂,《宋史》不过仅存其名,当时诗文所称,今多有不知为何官者。惟此书《後集》,条列最明,尤可以资考证。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有四库全书本,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此类类书还有刘应李《翰墨大全》一百二十五卷,王应麟《小学绀珠》十卷。此外,还有些专门辑录古代佚书的专书,如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共辑录古佚书六百余种,黄奭的《汉学堂辑佚书》,辑录古书二百余种,都是较为著名的辑佚专著。 (二)专科类书 579、《太平广记》,五百卷,宋李昉等奉敕编。宋初人编的大型类书之一,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因书成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名之为《太平广记》。此书合计引书四百七十五种。这些书半数以上都已散佚,就是存留的也有不少残阙和错讹之处,现在就只能依据《太平广记》来作辑佚和校勘,因此资料价值颇高。全书按题材分为九十二大类,又分一百五十余细目,类目下引书多以人名为标题,下注出处,不仅便于翻检,而且可以给研究小说史提供线索。有中华书局1961年平装十册;邓嗣禹著《太平广记引得》,便于检索。 580、《事物纪原》十卷,宋代高承撰,原书十卷,仅二百七十事。后人曾不断增辑,现为十卷。分为“天地生植”、“正朔历数”、“帝王后妃”、“朝廷注措”、“治理政体”、“农业陶渔”、“酒醴饮食”、“律令刑罚”、“草木花果”、“虫鱼禽兽”等五十五部、一千七百六十五事。此书专门考论事物起源,“自天地生植,与夫礼乐刑政,经籍器用,下至博弈嬉戏之微,虫鱼飞走之类,无不考其所自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但不一定确切,仅供参考而已。 《事物纪原》有明刊本,格致丛书本,惜阴轩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581、《格致镜原》一百卷,清陈元龙撰,此书仿《事物纪原》而编:“皆博物之学,故曰‘格致’;又每物必溯其本始,故曰‘镜原’”。分为三十类:乾象,坤舆,身体,冠服,宫室,饮食,布帛,舟车,朝制,珍宝,文具,武备,礼器,乐器,耕织器物,日用器物,居处器物,香奁器物,燕赏器物,玩戏器物,谷,蔬,木,草,花,果,鸟,兽,水族,昆虫。其书采撷广博,而编次具有条理,无诸家丛冗猥杂之病。比起《事物纪原》,《格致镜原》可谓后来居上。查考事物起源,主要可利用以上二书。此外,清汪汲撰《事物原会》四十卷(清嘉庆二年古愚山房刻本),魏崧撰《壹是纪始》二十二卷、补遗一卷(有道光本及光绪年间刊本),厉荃原撰、关槐增辑《事物异名录》四十卷(乾隆刊本),以及明董斯张编《广博物志》五十卷(乾隆本、光绪本),亦可查考。 《格致镜原》有雍正时原刊本,四库全书本、江西刊本,苏州刊本。 582、《元和姓纂》,唐代林宝编,原本10卷,今有10卷本、18卷本两种。《元和姓纂》为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详载唐代族姓世系和人物,专考姓氏之本原。体例以皇族李氏为首,然后按四声韵部分系姓氏。该书于古姓氏书颇多征引,因而也保存了一些佚书的片段。《姓纂》取材包括私家谱牒,唐代崇尚门第,家谱往往攀附望族以自重。故所述族姓来源未必都翔实准确。原书久已失传,清乾隆间纂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再用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补缺,重新分为18卷,此为《四库》辑本。清孙星衍、洪莹及近人罗振玉都做过校补。此后岑仲勉又重行校勘,写成《元和姓纂四校记》,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中华书局1994年再版。岑著后来居上,功力最深,收获也最大。 583、《古籍版本鉴定概况》,陈正宏等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584、《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宋代邓名世编,其子椿哀补成。成书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父子相继,历时20余年。对有关姓氏著作,取其长而辨其误,故名《古今姓氏书辨证》。该书材料主要取自《元和姓纂》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此外还包括邵思《姓解》、《熙宁姓纂》、《宋百官公卿家谱》以及各类史书、文集、碑志等资料。,同时又以《熙宁姓纂》、《宋百官公卿家谱》等书互为参校,考辨尤为详博,比其它姓氏书著作较为详细、精确。古今姓氏书辨证》引及的汉、宋间姓氏书达数十种之多,其中大部分已经失传,保存了极其丰富的北宋以前的士族谱系资料,可以弥补《元和姓纂》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不足。《古今姓氏书辨证》原书久已散失,今存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有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36年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85、《万姓统谱》,140卷,另附《历代帝王姓系统谱》6卷和《氏族博考》14卷。明代凌迪知编。该书将古今姓氏分韵编排,以姓氏为目次,先常姓,后稀姓,每姓下先注郡望和五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并考姓氏所出,而后依时代先后,分列各姓著名人物,从古代至万历年止,记述人物生平事迹,实则合谱牒传记共成一书。其收罗广博,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称其“胪载详尽,考姓氏者莫便于是书”。既可为姓氏学专著,又可作为查阅历史人名的工具书。考察历代姓氏除上述三种主要类书外,还有梁元帝《古今同姓名录》、刘长华《历代同姓名录》、汪辉祖《九史同姓名略》等汇辑同姓名的类书。 《万姓统谱》有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4年以此为底本,作为“四部类书丛刊”之一出版。 586、《喻林》,一百二十卷,明徐元太编。此书专收六朝以上经史子集以及佛道诸书中语涉比喻者分类排比而成。分为:造化,人事,君道,臣术,德行,文章,学业,政治,性理,物宜十门,五百八十四子目。《四库提要》批评“其中随手摭拾,亦往往不得本始”。《郑堂读书记》更称其“所注出处,不得其本始者居多,间有时代舛迂,书名混淆,并明代伪书亦一概搜罗者,由其专务浩博,尚未能原原本本,粹然无疵瑕耳”。这在使用时应予注意。 587、《喻林》有明万历刻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据此排印。 588、《子史精华》,康熙帝命允禄、吴襄等纂的一部类书,专门辑录“子、史”两大部类书中历史故事、自然知识、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名言隽句汇编成册。始编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成书于雍正五年(1727年),共一百六十卷,分天,地,岁时,帝王,皇亲,言语,形色,伦常,乐,文学,居处,边塞,妇女,政术,设官,方术,巧艺,灵异,释道,服饰,仪饰,珍宝,器物,武功,品行,动植,食馔,人事,产业,礼仪三十类,280子目。各子目之中收名言隽句,每条以句中精要词语作标题,以原文和注释分双行夹注于下。本书采辑宏富,考核精良,句中引文裁剪得宜,连贯完整,并详注出处。《子史精华》有四库全书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589、《全芳备祖》,宋代专收植物类的专书,二集五十八卷,北宋末陈泳(1035一1112)编辑。书中记录各种植物近三百种,故曰“群芳”,涉及每一种植物的“事实、赋咏、乐赋,必稽其始”,故曰“备祖”。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7卷,为花部,分记“梅花”、“牡丹”、“芍药”等各种花卉120种左右。后集31卷,分为7个部分。其中记果九卷、记卉三卷、记草一卷、记木六卷、记农桑三卷、记蔬五卷、记药四卷,著录植物150余种。各种植物之下又分三大部分,一是“事实祖”,下分碎录、纪要、杂著三目,记载古今图书中所见的各种文献资料;一是“赋咏祖”,下分五言散句、七言散记、五言散联、七言散联、五言古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凡十目,收集文人墨客有关的诗、词、歌、赋。一是“乐赋祖”,收录有关的词,分别以词牌标目。《全芳备祖》是宋代花卉类集大成之作,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学辞典”。 590、《全芳备祖》约脱稿于南宋理宗即位(1225)前后,约在宝祐癸丑至丙辰间(1253-1256)付刻。初版一套八册,收藏于宫内省图书馆。在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的鼎力斡旋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赞助下,1979年10月,《全芳备祖》影印件运抵北京。农业出版社以此为底本,配以国内抄藏本,作为《中国农学珍本丛刊》,1982年2月在北京影印出版。 591、《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清人吴其濬辑,植物学类资料汇编。其中系辑录前代植物类文献资料838种。作者另有《植物名实图考》,为药类植物图谱和考辨,订正了许多李时珍《本草纲目》之误。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现存清刻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中华书局1963年版。 592、《植物名实图考》,清代植物学专著,38卷,清人吴其濬编撰。共收植物1,714种,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毒草、芳草、群芳、果、木12类,每类分若干种,叙述其名称、形、色、味、品种、产地、生长习性、用途等,并有附图。著录每种均经本人亲自观察、考证,修正了过去本草书中的许多错误,植物图也较为精确,有的可据以鉴定植物的科和目。 《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由山西巡抚陆应榖校刊印行。195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重加点校,书末附索引四种。 (三)按韵编排的类书 唐颜真卿撰《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分韵而隶事,在巨型类书门类至多至烦的情况下,提供读者按字检索之便。这是唐代类书编制体例上的又一创新,开后代按韵编排的类书之先河。《韵海镜源》宋代已佚,《崇文书目》仅录16卷。 593、《韵府群玉》,二十卷,元阴时夫编,是现存以韵隶事的最古类书,为清《佩文韵府》所本。《韵府群玉》是部韵书,也是一部类书。它既是研究音韵之书,研究的范围包括古音、今音(隋唐以来的语音)、等韵及现代音;也是部类书,是因为它捃摭群书,以类相从,便以检阅之书。类书有以字或以韵分类的两种,《韵府群玉》是以韵分的。全书共二十卷,分韵为一百零六部,按词语最下一字归韵。首列单字,再将具有同一韵字的词语按字数顺序排列,最多到四字词语,单字下注明音训。内容包括音切、散事(新增许氏说文、徐氏音义)、事韵、活套、卦名、书篇、诗篇、年号、岁名、地理(附州郡名、地名)、人名(附字与号、帝王名号、国君名号、夷名、妓名)、姓氏、草木(附花名、木名、草名、药名、果名)、禽兽(禽名、兽名)、鳞介、昆虫、曲名、乐名(附律名)等项。此书词语备载出典,“经史子传,搜猎靡遗”,其中保存了一些旧闻遗事,为它文所不载。其一百零六部的用韵,为元代元以后诗韵多所沿用,并被称为“阴韵”。 594、《佩文韵府》444卷,附《韵府拾遗》112卷。清康熙中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等七十六人奉敕编撰。《佩文韵府》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工具书。《佩文韵府》以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和明凌稚隆《五车韵瑞》为基础,再汇抄类书中有关材料增补而成。“佩文”是康熙的书斋名。其正集444卷,单字约一万个,引录诗文词藻典故约一百四十万条。本书按平水一0六韵分平、上、去、入四声。“韵藻”以元阴时夫《韵府群玉》、明凌稚隆《五车韵瑞》所有者列于前,又博采群书别标“增”字列于后。每字之下,先注音释义,次列韵藻,各引出处,后为对语、摘句。注音释义,略同于字书。每词下引古书用例,少一二条,多者数十条,引文一般只注书名,引诗只标作者。 《佩文韵府》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有商务印书馆1937年影印本,精装六册。由于《佩文韵府》按词条末字入韵,不懂声韵的人很难利用它,故书末附四角号码索引一册,以便检索。在阅读古籍碰到某些词语不能解释,一般字典、词典又查不到,或者碰到一些诗句、词句不知出处时,查《佩文韵府》很管用。 595、《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康熙时张廷玉等奉敕编,雍正四年告成。该书是《佩文韵府》姊妹篇:《佩文韵府》按句尾(即韵脚)排,此书则按句首字排列,在《韵府》以外别创新例。《四库提要》谓二书可“互为经纬,相辅而行”,全书分十三门:天地,时令,山水,居处,珍宝,数目,方隅,彩色,器物,草木,鸟鲁,虫鱼,人事(作为补遗)。其中数目(以一、二、三、四等字标首)、方隅(以东、西、上、下、左、右等字标首)、彩色(以红、白、苍、朱等字标首)三门为新创部类。门下再分子目,子目下取古书中骈字(包括双音词及词组),按首字相同者排列,如天,后面就有天地、天日、天月、天风、天云等数千条,引文中搜集了经、史、子、集、杂文、诗、赋等大量原始材料,很有道理。但《骈字类编》没有新的印本,不及《佩文韵府》方便。以上二书和《渊鉴类函》以及《子史精华》等,都是查找古代诗文语句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骈字类编》有内府原刊本,光绪十三年同文书局影印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