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十一)(2)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下面简介青海主要藏传佛教寺庙和高僧:

13、塔尔寺  

青海藏传佛教格鲁派主要寺院,位于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面的莲花山中,距省会西宁市25公里。藏文原名为衮本贤巴林(意为10万佛慈民洲)。

塔尔寺为汉族对这个寺院的俗称,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六大寺,是格鲁派僧人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由于它修建在宗喀巴诞生地青海湟中县鲁沙尔,又流传着宗喀巴的一些事迹,也就成为格鲁派圣地之一,称为“安木多衮本”,在格鲁派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青海湟中县格鲁派圣地塔尔寺

塔尔寺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该寺所在地鲁沙尔是藏传佛教最大的流派格鲁派始祖宗喀巴诞生地。关于宗喀巴创建黄教及其学术思想,亦在西藏甘丹寺中加以简介,这里只补充与塔尔寺有关情况。相传宗喀巴于1357年藏历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在此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29岁在雅隆地区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34岁时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到处去讲经讲法,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1379年,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塔尔寺大金瓦殿内宗喀巴塑像

塔尔寺在格鲁派的教区划分上,基本属于哲邦寺领导的系统,即隶属于西藏哲蚌寺郭莽扎仓的桑洛康村。塔尔寺在解放前,有僧侣1000多人,举行各种法会时达3000余人。僧侣除来自与该寺有密切关系的西纳寺六部外,海东各县的藏族、土族,以及海南、海西、海北的蒙族及藏族。由于内蒙等处的蒙族群众对该寺有虔诚的信仰,因而这些地区的蒙民,在该寺出家为僧者大有人在。此外,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个别蒙民,也有在此出家者,成为蒙古族僧侣及蒙古族活佛。塔尔寺有历来转世的活佛80余人,著名的有驻京呼图克图3人,即阿嘉呼图克图、赛赤呼图克图(亦译作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和拉科呼图克图。此外,海东等地著名活佛大都在塔尔寺有嗄尔瓦(意为府邸),列为该寺的一员。如土观、却藏、香萨等等。塔尔寺的驻京呼图克图及赛多诺们汗等还在内蒙及新疆等地领有属寺。1958年宗教改革后,藏区宗教活动停止,僧人被遣送出寺。

塔尔寺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寺院依山势建筑,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

八宝如意塔   

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寺前广场上的八宝如意塔

大金瓦殿   

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阳光之下,金光灿烂,光彩夺目。

宗喀巴诞生地大金瓦殿

小金瓦寺   

又名为护法神殿。初建于明朝崇祯四年(1631)。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些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达赖喇嘛从西藏拉萨到青海塔尔寺骑的。三世达赖喇嘛朝拜塔尔寺之后,要去蒙古传经说道,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于是便留下来,不久,马不食而死。后人把它当神马,和家神陈列供奉。

小金瓦殿

大经堂   

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满堂林立;还有珍贵的大型堆绣挂佛、刺绣佛;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彩画细腻生动。殿内大柱都由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整个经堂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等,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远眺平顶,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之感。

大经堂

小花寺  

小花寺又名长寿佛殿,是为七世达速喇嘛念长寿经而建的,故名长寿佛殿。它已形成一个小型院落。正面为硫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玲珑别致。院内种有菩提树,树叶茂盛,浓荫蔽日,清洁优雅。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等佛像三十多座。木刻浮雕,层层重叠,佛龛背景,雕木绘金。手工雕饰精湛细致,是塔尔寺木刻艺术的结晶所在。其外形为二层代檐廊重檐歇山顶、屋顶四角翘起,斗拱精巧明快,犹如一幅优美的木雕画图。

展佛   

塔尔寺最隆重的宗教活动之一:即请出放置一年的巨大佛像在露天展示,一方面从保护的角度,防霉变和虫咬,更重要的是寺庙僧人和信教群众对佛祖朝拜供养的一种特殊方式。佛像实际是一种特制的大唐卡,它是一种卷轴画中极其稀少的珍品。展佛之日,当东方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大地之时即为佛像展开的最佳时辰,故展佛又称晒佛。晒大佛,在每年农历四,六月两次法会时举行,意思是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磐和弥勒出世及宗喀巴诞生,涅磐。塔尔寺有“狮子吼”,“释迦牟尼”,“宗喀巴”,“金刚萨捶”四种巨大的堆绣佛像,每次只晒一种,在寺院山坡上展晒。大佛长十余丈,宽六七丈,从山顶一直展到山腰,气势壮观,供数万游客信徒瞻仰膜拜。

“展佛”结束后,在塔尔寺内的广场上就要举行跳神,喇嘛们带上各种的假面,跳起了各种宗教舞蹈。在跳神的同时,喇嘛还要念经祈祷,演藏戏,这是寺庙一年一度表演宗教艺术的舞台,是人神联欢的盛会。

塔尔寺“晒大佛”

塔尔寺有着浓厚的学术和艺术氛围。它是青海省佛学院的最高学府,现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经院,(藏语分别称为参尼、居巴、丁科、曼巴札仓)。显宗学院设在大经堂,是塔尔寺最早的一所学府,主要学习佛学显宗理论,认为显宗是佛教的根本。学员在10至15年内学完《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可获得“噶然巴”格西称号。密宗学院传授“三密大法”,即通过身密、口密、意密可达到佛境,这种意境便是“即身成佛”,经过3至5年的学习,考试成绩合格者授予“欧然巴”格西学位。医明学院是研究藏医学的学府,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藏医学理论体系,经答辩核准,可授予“曼然巴”学位。时轮学院是研习天文历算的学府,经考试成绩优秀者,可授予“泽然巴”格西学位。这些学位,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学位。获得这些学位的僧人,深受僧俗尊敬,在寺院享有很高的地位。另有欠巴札仓,是专门学习佛教音乐、舞蹈的法舞学院,但不在正规扎仓之列。此外,塔尔寺还附设有跳神院,这是讲习跳神舞蹈之所。塔尔寺里的印经院专门印经典著作,制版、刻版、印版、印刷、洗版、裁装等机构健全。这里印制的各种经典著作,不仅供给本寺和省内藏传佛教寺院僧人学习用书,还销往西藏、甘肃、四川、内蒙等地的寺院,在保存、交流和发展佛教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该寺阿嘉一世的有关文学著作,赛多罗桑楚丞及阿拉夏丹达尔等有关藏文语言学方面的著作,在蒙藏地区享有盛名。

塔尔寺的壁画、堆绣僧人的酥油花塑像是闻名遐尔的艺术“三绝”:

酥油花     

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另有传说称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并将其供奉于拉萨的大昭寺,吐蕃人民用酥油做成花供献于佛前,以示崇敬之心,后各藏传佛教寺院相继使用,视为礼佛珍品,献酥油花遂成为正月祈愿大法会的重要内容。在发展过程中,酥油花的塑造方式、花色品种、内容题材和工艺技巧都不断发生着变化。1409年,宗喀巴大师首次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时,组织制作了大型立体人物群像的酥油花供奉于佛前。此后,酥油花传入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在此相沿成习。每年正月十五日,皓月升起,华灯初放,塔尔寺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人们做花、赏花,祈求吉祥平安,几百年来从未中止。酥油花展出时还有十多人组成的小型乐队在旁伴奏。

酥油花的原料十分讲究,需用上年塑制酥油花后拆除下来的陈旧酥油和精细草木灰掺和成韧硬的黑色胎料,方可制胎塑形。塑造时,温度要求较高,制作难度较大。酥油花的制作分扎骨架、制胎、敷塑、描金束形、上盘、开光六道工序。一架酥油花,从整体来看,亭台楼阁数十座,人物、走兽动辄以百计,大至一两米的菩萨金刚、小至十数毫米的花鸟鱼虫无所不备,浮雕与圆雕结合,人物与景物结合,佛界与凡间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时空分而不断,物象繁而不乱,色彩缤纷,浑然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塔尔寺的大型酥油花以宗教题材为主,如《释迦牟尼本生故事》、《释迦牟尼十二行传》、《莲花生本传故事》、《宗喀巴本传故事》等,兼及藏戏、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如《文成公主进藏》。另外还有一些别致的小型酥油花。由于不受时空限制,酥油花彩塑尤其擅长以大场面来表现复杂情节,继承佛教壁画中“异时同地”的处理方法,在一个有限空间里可将几十个故事情节在一个画面上以连环画的形式纵横交错穿插进行,看上去繁而不乱、浑然一体,如大型酥油花《释迦牟尼生平故事》。80年代制作的大型酥油花名作《文成公主》,主要以近三百个人物和长安、日月山、江河源、拉萨等地理背景构成,其中协调地配饰着奇花异草,汉藏民族和睦友好的历史场面得以逼真再现,非常壮观。

塔尔寺设有“上花院”和“下花院”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每院有艺僧二十人左右,这些艺僧一般在十五六岁入院,终身从艺。酥油花制作技艺主要靠口手相承、师徒相传。上、下两个花院分别有总监(称“掌尺”)主持,决定当年酥油花的题材、构图、制作分工等事项。现在塔尔寺酥油花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人有扎西尼玛、罗藏龙珠、尕藏加措、加阳谢热、智华若子等。

1958年宗教改革后,藏区宗教活动停止,僧人被遣送出寺。至20世纪80年代恢复酥油花制作时,大部分著名艺僧已相继去世。酥油花作品极易变形,无法长期保存,这使传统技艺在传承中不容易得到固定的范本,应进一步加大对酥油花制作技艺的保护力度,使这一富于特色的民族手工艺长久存留于世间。

酥油花彩塑

壁画   

塔尔寺的壁画是我国绘画宝库之一,壁画遍绘于寺内的主要殿堂,尤其在瞻廊、回廊、前廊等处为多,全寺保存完好的大小壁画千余幅,对殿宇建筑起着很好的美化作用。壁画以它多姿的形象,生动的色调,丰富的色彩、内容,别具一格的画面而闻名于世。

塔尔寺壁画属藏传佛教画系,其画风与汉画不同,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其内容和人物大都取材于佛经故事和密宗经典。画面配有众多的自然景色,使人物活跃于花草树木、蓝天大地,高山河流,亭台楼阁之中,画面构思巧妙,布置井然,色调和谐,精巧细腻,层次分明,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壁画颜料采用石制矿物染料,色泽绚丽,经久不变。是塔尔寺壁画特有的一大长处。

塔尔寺壁画的基本色是红、黄、蓝三种,兼用绿、白多色,色彩丰富、艳丽。而用色更为鲜美、明快,多采用对比的手法,冷、暖色交替使用,层次分明。在用冷、暖色表现人物的性格,则是该寺壁画特点之一。姿态和善安祥的用暖色调;性格凶狠狰狞的用冷色调,这就强烈地突出了主题,获得一种明艳醒目、富丽堂皇的效果,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有的笔锋细得像针尖,在大拇指大小的一点布上,就绘有一个完整的佛像,服装虽然繁杂,但却十分鲜明。既是雕刻在深绿色琉璃砖墙上的一束束花草,那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多像是寺院附近野生的马兰草、馒头花、蜜罐罐一样,富有生机。其工艺精细得就是抹去了颜色,那花瓣花蕊、花茎和叶片,依然清晰可辨。不愧为塔尔寺艺术的“一绝”。

塔尔寺壁画皆是宗教画,很多是佛教经典的插图,例如大经堂正面和南侧墙上,便是巨大连幅的佛教神话和寓言故事。其中,上讲经院里十三幅布幔画更是扬名远近:正中墙上的九幅画,中间一幅是身着大红镶金袈裟、头戴桃形尖顶黄帽端坐“宝位”的“宝贝佛”(民间对宗喀巴的尊称),面望大金瓦殿,目光炯炯有神,显得十分威严。那左右八幅绘的是密宗佛像,采用的是意象创作手法,画面上的人有三头六臂,有的多头多臂,意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有回天之力的神功。外围还有许多身披袈裟虔诚诵经的佛像,他们个个稳坐莲花台,手捻佛珠串,身边祥云缭绕,龙凤呈祥,呈现出一派神话景象。

塔尔寺壁画的它制作和表现方式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布幔画,先在白布上绘好画面,然后根据放置的墙面大小嵌以木框,装钉于墙壁之上。一种是墙壁画,就是经过处理的洁白墙壁上,直接绘以各种题材的壁画。再一种是墙面上嵌木板进行干燥刨光处理,用胶和石膏合成白浆打底子,在上面再绘各式画图。那寺上经殿的檐下柱头、梁枋、斗拱、飞檐出椽上的绘画也属后一种。

塔尔寺壁画

堆绣     

是唐卡的一种,又叫剪贴、补花,是在布幔上用各色布块(绸缎)粘贴、堆砌的大小佛像和周围点缀的花卉图案。它是塔尔寺独有的一种地方民族手工艺品。塔尔寺堆绣题材是以表现佛的各种活动为主。单幅多为各种佛、菩萨、护法神、密宗金刚、八瑞相、宝马、白象、喷焰摩尼等图案,联幅画面多为佛教故事和神话故事。

塔尔寺大经堂中悬挂着“十六尊者(罗汉)显神通”和“八仙过海”两幅大型堆绣佳作。堆绣艺僧依照藏传佛教十六罗汉和八仙各自的神通,根据自己的丰富想象和审美经验,堆绣出个性鲜明、形态表情各异的十六罗汉及八仙形象。他们或降龙、或伏虎、或镇魔、或返老还童,其造型皆静中有动、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塔尔寺每年农历四月、六月两次大法会上所晒的“大佛”,也是艺僧们在巨幅锦幔上堆绣的大型佛像。

塔尔寺堆秀

14、隆务大寺   

青海藏传佛教格鲁派主要寺院,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隆务镇西南角山底下有数十座经堂’佛殿及数以千计僧舍组成的佛教园林建筑群,这就是赫赫有名于藏区的藏传佛教寺院隆务寺。隆务镇由该寺而得名。“隆务”系藏语,意为农业区。隆务寺,藏语全称为“隆务德庆却科尔林”。这个寺院在解放前是安木多地区仅次于塔尔寺与甘肃拉卜楞寺政教合一的大寺院,也是安木多藏区的古老的寺院和与内地封建王朝联系较密切的寺院。隆务寺在黄南州辖有10几座属寺。据《安多政教史》所载,主要有隆务镇的投毛寺、投毛恰尕寺(现在吴屯上、下庄寺);兰彩乡的叶什姜寺;黄乃亥乡的扎西其寺、隆务贡寺;麻巴乡的乙格寺;保安乡的当格寺、沙尕夏寺;双棚西乡的西关寺;加吾乡乙格寺;曲库乎乡的达江寺;扎毛乡的德钦寺;宗俄寺、宗噶寺以及已消亡的宗赛寺、多热卡索寺、宗玛寺、曲玛尔寺和卡贡拉当寺等寺院。属寺多为一世夏日仓及其弟子所建。隆务寺的香火村庄主要有原隆务镇七庄、麻巴七庄、四寨子、浪加、吉卡三庄、加吾浪仓、赛龙巴三庄、曲库乎乡、泽库的和日乡、宁秀乡、赛山川三地以及上下和日年桑等。此外,隆务河流域的其它农牧区亦为隆务寺的势力范围。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大寺

隆务寺历史悠久,据记载最早建于元代大德五年(1301)左右,当时为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规模较小。明洪武三年(1370),明王朝推行“因俗以治”民族政策,准建隆务寺。宣德元年(1462),名僧三木旦仁钦重建隆务寺。其弟罗哲森格为当时隆务寺的宗教领袖,是一位精通大小五明、佛学造诣很深的学者,受到宣德皇帝的尊奉,被封“弘修妙悟国师”,正式建立了这个地区政教合一的统治。这个家族后来得到国师封号者有5人之多。明万历年间,隆务寺大经堂建成,明熹宗于天启二年(1622)赐题“西域胜境”匾额,悬于经堂门首。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夏日仓一世雅杰蔼丹嘉措(被认为是三木旦仁钦转世)主持隆务寺,颇受当地群众尊崇,修建了该寺的参尼扎仓(显宗学院)。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廷封夏日仓一世为“隆务寺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当时正值三世达赖在青海弘扬格鲁派教法,加上土默特蒙古强大压力,原为萨迦派的隆务寺改奉格鲁派,其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统治延续近200年。经历辈夏日仓活佛不断扩充,隆务寺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曾达到了1300亩,僧人最多时2300人,有经堂35座,僧舍303院,活佛府邸(囊谦)43座,共计9000余间,活佛40余人,属寺200多座,成为安多地区格鲁派大型寺院之一。

该寺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和1966年“文革”期间,破坏惨重。现经过修复,重现昔日风采。该寺的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时轮院、显宗院及密宗学院等一大批建筑物陆续修复。隆务寺现有佛堂7座,活佛府邸6座,僧舍300余间,寺僧300余人,活佛14人,其中住寺活佛有夏日仓(八世)、赛赤仓、隆务仓、卡苏乎仓、全都仓、色仓和叶什姜仓等,未入寺的活佛有满仓、堪钦仓、银吾仓、智格日仓、直干仓、晋美仓、中佑仓、德欠洛智合仓等。

规模庞大、建筑宏丽的隆务大寺

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征,而且大寺院中往往有几十个活佛转世系统,这在隆务寺显得尤为突出。该寺共29个活佛系统,其中夏日仓活佛系统位最高,为寺主,至今已传八世。一世噶丹嘉措(1607-1677年)为同仁和日拉仓部落人;二世阿旺赤列嘉措(1678-1739年)与一世同乡;三世根敦赤列拉杰(1740-1794年)为同仁年都乎人;四世罗桑却扎嘉措(1795-1843年)与其后三世活佛均为互助县却藏滩人;五世罗桑赤列嘉措(1844-1858年);六世罗桑噶丹丹贝嘉措(1859-1915年);七世罗桑赤列隆朵嘉措(1916-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兼任黄南藏族自治州州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建国初期,为了和平解放西藏,中央人民政府确定从西北和西南地区选派了一些在西藏有威望的宗教界爱国人士,组成促进和谈代表团前往西藏,与西藏地方政府进行协商,说服他们派代表进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举行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由于夏日仓曾在西藏拉萨三大寺院之一的甘丹寺任过池巴(这一职位享有仅次于达赖、班禅的宗教和政治地位)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堪布,因此他同大通广惠寺的显灵活佛被选为入藏代表,他以自己的声望积极活动,晓以大义,为促成西藏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隆务寺除夏日仓活佛系统外,著名活佛系统还有曲哇仓、阿绕仓、堪钦仓、隆务仓、卡苏乎仓、昂索苟已仓、嘉仓、色仓、智格日仓、晋美仓、德钦仓、中佑仓、满仓、参智合仓、丹仓、维哇仓、贡保敦珠仓、直干仓、宗俄仓、吉柔仓、相采仓、隆务贡仓、德钦赞保银仓等。该寺活佛多出高僧,著述颇丰。例如,一世夏日仓的《夏日仓噶丹嘉措全集》、阿绕仓所著《天楼柱式》、堪钦仓所著《辩论初阶》等都很有影响,在藏区广为流传。该寺学经采用拉萨色拉寺杰巴扎仓教程,并于色拉寺、甘丹寺设有冷本康村,供本寺僧人入藏学经居住。

隆务寺现任夏日仓八世活佛给白玛法王(1991年10月坐床)

隆务寺佛事活动频繁,寺院在一年之中有多次隆重的佛事活动,其中农历正月祈愿法会规模最大,此会于农历正月初七至十六日举行,其间有十六日的“跳欠”等活动,庄严中带有几分节庆气氛,法王舞和马首金刚舞皆分五场,约两小时后结束,这种活动即带有浓厚的说教意味,又有鲜明的青藏高原舞蹈艺术的色彩,远近僧俗群众都一睹这一活动为快;二月春季学经期一个月;三月由时轮学院举办辩经、考试活动,历时一个月;五月全寺集中念经15天;农历六月十五日至八月一日住夏45天,其间妇女一律不得入寺,寺僧不得外出;八月后半月为秋季学经期;九月“降凡节”于二十二日举行纪念释迦牟尼在忉利天为其母摩耶夫人说法后重返人间的活动;十月“五供节”纪念宗喀巴圆寂;冬季学经期,分为两期,第一期为十一月全月,第二期从腊月初七开始,二十一日结束,在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还举行寺僧在佛像前念经、悔罪的仪式。有晒大佛,转,跳欠等活动。隆务寺又是安多藏戏的发祥地,僧众们常有藏戏公演,使隆务镇附近村落一年四季都有丰富多彩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

隆务寺晒佛规模宏大,每次晒大佛,方圆数十里的群众均来礼佛。

隆务寺正月十六 “跳欠”活动中的法王舞

隆务寺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华丽,文物丰富。建筑颇具有藏族风格,整个寺院坐西朝东,所处地势平坦而宽阔,背山低矮而陡峭。由于隆务地区藏汉族杂居,建筑物亦多为藏汉合壁式。大大小小的经堂、佛殿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寺周筑有五米高的围墙,在东西和南面开有两处山门,门楼上建有嘛呢经轮,飞檐斗拱,状似城楼。远远望去,隆务寺飞檐斗拱与堡式红墙融为一体,琉璃瓦与镀金宝瓶饰交相映辉,一片金光灿灿。经堂内供奉明朝皇帝赏赐的释迦牟尼等塑像数十尊,造型精美,庄严肃穆。保存宗喀巴大师法衣一件,高11米的宗喀巴大师像,底座周长26米,通体贴金,上下周围镶嵌金玉宝石,更显得金碧辉煌。还有夏日仓一世至七世的衣钵,成千上万件的法器,精美的壁画、堆绣、唐卡等艺术品,浩瀚的佛教经卷典籍,成为省内又一处佛教艺术博物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北有八座佛塔,称做“如来八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而建。寺后山坡依山势建有夏日仓活佛的夏宫,寺内北侧有90余院僧舍,独家独院,排列有序,围墙皆粉以白色石灰,使之与当地民居有明显差别。

隆务寺北的“如来八塔”

大经堂    

位于寺院中央,又称总经堂,是全寺最大建筑,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周长170米。大经堂前面是个近1万平方米的广场,为广大僧俗举行重大佛事活动的场所,围墙高耸,涂以赭红色,东墙一字排开10余间嘛呢转筒房。大经堂建筑在石基上,拾阶而上,赭红色的墙壁挺拔而厚实。平顶、坡顶组合成的复合式屋顶,解决了殿堂的采光问题。这座大经堂酷似中世纪的城堡,高大雄伟又带有几分神秘,在该寺众多的建筑中,是为数不多的地道的藏式古典建筑之一。经堂内有雕刻金龙的红色巨柱18根,每根周长150厘米,高约12米,短柱46根。堂内正中供有宗喀巴大师等工艺精美的塑像数10蹲,其中宗喀巴镀金像高达12米,座底周长达26米,周围嵌满金银珠宝玉石,显得十分雍容华贵。堂内四壁绘有大型壁画20余处。堆绣、唐卡数十幅,幡幢、柱裙从堂顶直垂到距地1米余。将经堂装点得富丽堂皇。

15、拉加寺   

青海藏传佛教格鲁派主要寺院,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拉加乡东北部黄河北岸的拉加乡阿尼贡群山下,坐东向西,面临黄河,前有1986年建成的黄河大桥可通西岸《格萨尔王传》中描述的“犹如羔羊的肾小弯般温暖的黄河湾,雄鹰会到那儿缴纳肉税,疾风会到那儿缴纳草税,黄河会到那儿缴纳木头税”的黄河湾,相传即是拉加寺今天座落的地方。“拉加”系藏语译音,指四不象即麋鹿。据说拉加寺在破土动工时,发现了一只四不象,故寺院以取其名。寺初名“扎西功德林”(吉祥广安寺),后改名“甘丹扎西回尼”(具善吉祥源地),又称“嘉禅寺”。全盛时期僧侣近1300人,是青海省著名的佛教八大寺院之一。拉加寺是青海省黄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鲁派寺院,青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有属寺10余处,主要在内蒙地区。青海海西天峻县的阿汗达热寺,亦属于这寺的支寺。拉加寺修建虽晚一些,但与果洛隔河相望,对果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解放前,马步芳极力拉拢香萨活佛的侄子丹德尔作为他在同德县的代理人及作向果洛推进的工具。拉加寺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由博通显密的一代名僧阿柔格西坚赞鄂色(1726-1803)受七世达赖指派而创建,六世班禅曾授予他“额尔德尼墨尔根堪布”名号。他建成这寺后,交于塔尔寺活佛香萨二世罗桑达吉嘉措(1759-1824),自此历世香萨活佛成为拉加寺寺主,同时嘉哇仓及嘉黎仓亦兼该寺的寺主。拉加寺为同德、河曲一带的最大寺院,最盛时约有僧侣1300余人,设法相、密宗、时轮、医学等4个学院,属西藏的色拉寺系统,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寺僧来自寺属的谈斗措玉等四部落及果洛、应欧后等等地区,有活佛18人,至1949年已历五世。清光绪年间,清廷授“香萨班智达”名号;民国初年该寺活佛因赞翊共和,国民政府又封其为“善济禅师”,故香萨活佛世系在青海地区影响很大,塔尔寺、德干寺、隆务寺均建有其府邸。

拉加寺设有总领全寺的大经堂“托桑林”,下分五院,即上下密修院、医明学院、时轮学院和旦正院。每年有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的祈愿法会、三月初三日至十五日的代供养法会以及十月底的“五供节”等。该寺历代名僧辈出,且多有著述传术,如西合佐桑热着《历算概要》、香萨着《证理论》、《因理论释》以及《赛仓哇全集》等。

在文物方面,现藏历史文物有乾隆时代铁锅一口,乾隆三十九年赐名“嘉禅寺”之御制碑一块,班禅大师、章嘉国师赐给香萨活佛的锦幛等。该寺现藏有藏文《甘珠尔》大藏经的木刻版(系西康德格版的翻版),《赛唐哇全集》,香萨仓著《达柔》(《因明因理论》) 等佛经四千余部,并供有相传迎请自印度的佛舍利十粒及僧舍利一百余粒。

位于黄河北岸的拉加乡阿尼贡群山下拉加寺

拉加寺建筑既有藏族佛教寺院的特点,又有汉族寺院的建筑风格。全寺建筑形成一个小型建筑群,近似于中原古典园林式的建筑风貌。整个寺院依山傍水,地势优美。背依之阿美尼勒功山松柏苍翠,蚕丝般的细溪飞流之下,景物十分宜人。前面是滚滚黄河,气势磅礴,一泻万里。经历代修建,规模可观。1958年宗教改革前,有殿堂12座150间,活佛府邸(囊谦)、僧舍1100间,全寺建筑占地700余亩,寺后另建有班禅行宫一座。1958年宗教改革和1966年“文革”期间,该寺两次被毁,造成严重破坏。该寺香萨拉让的印经院曾藏有《甘珠尔》等木制经版五万余件,此外寺中原供释迦、弥勒佛像及金字《甘珠尔》等,皆在文革中被焚毁。1980年开放后,经历年重修,复具规模。现主要建筑有大经堂、释迦牟尼殿、时轮学院、密宗学院、医明学院、护法神殿等,另有菩提塔一座。其中释迦牟尼殿为乾隆故宇,历史最久。拉加寺现任寺主香萨活佛,青海省天峻县生格乡人,师范从佐日活佛。             

大经堂   

大殿可容纳上千僧人共同念经,大殿门口是四大天王和六道轮回图,里面供奉着一尊传说有体温的释迦牟尼佛造像。经堂内还有一根传说自行飞来的柱子,因为加持力也特别大,故没有上色。经堂内还有白雅活佛赐予的释迦牟尼佛一尊,第三世宗萨钦哲仁波切赐送的观音一尊,还有更登亚培的金银所造的佛塔。另外有许多珍贵的古代唐卡。

大拉加寺经堂内可供上千僧人共同念经

释迦牟尼殿  

为乾隆年代建筑,历史最久。大殿内主要塑有释迦牟尼佛,佛身高13米、佛垫高7米,靠背六庄严和两位声闻弟子,右边是燃灯佛,左边是弥勒佛,两尊佛各高10米。三尊大佛前面是宝生如来,无量寿佛,和法王仁青美久加称,另外塑有假山,山中塑有妙观如来,宝髻佛,一切救佛,灭累佛,金寂佛,药师佛,无量光佛,每尊各高1米,左右两边美丽的山中间塑有十六罗汉、达玛达、布袋和尚、四大天王。内殿中塑有多吉琼,贡嘎松波塑像等。大殿墙壁上东方持国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两幅壁画最为著名。目前正在翻修。

金刚舞    

藏传佛教在大型法会及特殊节庆之时,用歌舞的方式表达佛菩萨神变幻化度众生的方式。称之为“金刚舞”。金刚舞可分为上师舞、本尊舞、空行舞、护法舞四种:上师舞:如在藏历六月初十、莲师成道日所举行者。寺庙僧众或修行者戴上莲师八变等等面具以及戏服,手拿不同的法器,纪念莲花生大士以不同的身相度化不同容器之众生。本尊舞:法师或修行者,扮演报身佛的寂静及忿怒等等形象,随之祈求报身佛降临在他们身上,配合大型法会之修法仪轨,以勇猛舞姿来摧毁、降伏妖魔鬼怪。又以无量的大慈大悲度化妖魔鬼怪、以及受着所知障、烦恼障、业力紧迫的六道一切有情众生。空行舞:在坛城前,以年轻、庄严、声音嘹喨的喇嘛来扮演空行母。他们以歌声、舞蹈及手印、法药,来赞叹十方所有诸佛菩萨的事业及功德,祈求所有在净土的勇父、空行赐予所有修行者所有共与不共的成就。护法舞:喇嘛们扮演阎罗王或天龙八部等等,透过金刚舞不同的变化,表达因果业力真实不虚,以及山川江河都有神祇存在,对于因果业力及大自然都要心存敬畏;同时,也祈愿得到真实护法神的庇佑,祈求国泰民安,佛法广传。

拉加寺的金刚舞在藏历1月28日至29日举行,主要有大威德面具25种,宝帐怙主八尊,黑鸟、黑狗、虎、狼、黑人、大鹏金翅鸟、宝帐怙主的公牛。还有金帽比丘25位,黑帽咒师25,25个黑女、穿虎皮衣的25个男子;金刚手和怙主等护法和两个小丑,两个鹿,两个尸陀林。跳大威德怙主时有虎、狮、大鹏鸟、龙、宝马等。

拉加寺藏历1月28日至29日的金刚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