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疆著名藏传寺院、高僧 目前,新疆蒙古族信仰的宗教是西藏佛教的格鲁派。下面简述其发展源流、历代高僧和代表性寺庙。 (一)发展源流 藏传佛教与高昌回鹘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新疆回鹘佛教影响很深。吐鲁番遗址发现有藏文佛典,如《佛教敦理问答》、《胜卑王问经》、《秘密集会怛特罗》等。回鹘人与吐蕃藏人早在9世纪就有了联系。回鹘人能够接受藏传佛教,原因之一是早在西迁中就有一部分回鹘人投奔了吐蕃。史载:回鹘“余众西奔,归于吐蕃,吐蕃处之甘州”。《松漠纪闻》记载甘州、沙州回鹘谓:“奉释氏最甚,共为一堂,塑像其中。每斋必刮羊,或酒酣,以指染血,涂佛口,或捧足而鸣之,谓为亲敬。诵经则衣袈裟,作西竺语。”这种现象与汉地佛教相异,显然是藏传佛教的风俗。 在宋、辽、西夏对峙时期,青海一带的吐蕃大首领角厮罗出生于高昌。这位被称为“佛子”的吐蕃贵族其家族必在高昌居住已久,说明吐蕃佛教对高昌回鹘已有较大的影响。西夏元昊崇尚佛教,曾向各地广求佛法。回鹘僧人与吐蕃喇嘛同在西夏宫廷从事译经传法,吐蕃喇嘛在西夏的地位很高,曾充任宫廷教师,居于国师的尊贵地位,翻译佛经,传授西藏密教经义,并充任使节。回鹘僧人把藏文佛经译成西夏文字,两地佛教僧侣的交流是十分密切的。吐鲁番地区发现的藏文佛经,大约也是这段时间传进来的。 元初,西藏归入了元朝的版图。新疆、西藏和蒙古地区的关系更加密切,藏传佛教也成为联系畏兀儿(回鹘)、藏族和蒙古上层的桥梁。成吉思汗征服西域班师东返时,曾致信西藏萨迦派教主,请他们到蒙古来传法。萨迦派四世大喇嘛呼和宁布在离藏赴蒙古的途中,死于甘肃。窝阔台合罕时,驻守河西地区的窝阔台第三子永昌王阔端,派遣多达那波率军进攻西藏,并要他迎请一名代表西藏的佛教首领前来商谈西藏归顺蒙古的大计,并在蒙古地区传法弘教。从此,西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蒙古人也与藏传佛教有了真正的接触,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时期,高昌回鹘佛教徒也同样受到了元朝的重用,地位不下于西藏喇嘛。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提倡与扶植,高昌回鹘的藏传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1253年鲁布鲁克前往汗廷朝见蒙哥汗时,曾拜访畏兀儿地区的寺庙,他描述说:“进入这座寺庙,我看见拜偶像的和尚。在每月之初,他们都要打开寺门,披上他们的僧袍,献香挂灯,供奉百姓献的面食和水果祭品。……这些畏兀儿和尚衣着如下,他们无论到何处去,总是身穿紧身红色衣袍,系一腰带,状如法兰克人,左肩至右侧着一袈裟,恰似四旬节执事所穿的十字袼一样。”鲁布鲁克描述的畏兀儿和尚所穿红色衣袍,也是藏传佛教的僧侣通常所穿的赤色中衣。说明藏传佛教已在高昌回鹘地区得到了广泛普及。 元末明初,吐鲁番地区的藏传佛教仍很兴盛。俄国学者曾在畏兀儿都城哈喇和卓遗址中发现丰富的藏传佛教壁画:“教授在一问保存得很好的楼房里发现,在一块拱墙上绘着一只卡鲁德鸟(注:蒙古人观念中的巨大神鸟),是许多蒙古传说中的形象。蒙古传说中的卡鲁德鸟出现在哈剌和卓的喇嘛教壁画中,这说明蒙古的藏传佛教与吐鲁番地区的藏传佛教有过频繁的交流,达到了交相融汇的地步。伊斯兰教势力占领吐鲁番地区后,哈喇和卓的佛教迅速衰落,而吐鲁番城的佛教势力则维持了一段时间。永乐六年(1408),吐鲁番僧人清来被永乐皇帝授封“灌顶慈慧圆智普通国师”,是为藏传佛教的封号,说明藏传佛教喇嘛在吐鲁番的地位仍很高,并拥有一定数量的佛教僧侣。哈密地区则到l5世纪后期,仍设有国师职,天顺七年(1463),“哈密忠顺王母弩温答失里奏举必剌牙失里袭从父绰颜帖木儿国师职”。至l6世纪以后,吐鲁番哈密终为伊斯兰教所取代,佛教在这些地区消亡。但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却已在天山以北的卫拉特蒙古人中得到广泛传播。 卫拉特诸部在其汗国形成前土尔扈特部特尼斯墨尔根特木纳时期,公元1585年与藏传佛教接触以后到公元16t6年才正式皈依信奉此敦。最初在卫拉特蒙古地区弘扬藏传佛教的人物是东科尔文殊师利呼图克图即察汉诺门汗。1615年,应卫拉特联盟的主持人,和硕特部拜巴噶斯诺颜邀请,他来到卫拉特地区传播了藏传佛教。当即有32名王公的儿子当了班弟(即小和尚,当喇嘛的第一步),同时还从牧民中选出200名男孩作为上述王公子弟的侍从,也当了班弟。当时卫拉特联盟的首领拜巴噶斯没有儿子,便从和硕特部巴巴罕诺颜的儿子中认了一名义子,献出当了班弟。这便是以后声名卓着的咱雅班弟达高僧。文殊师利呼圈克图当时把这些众班弟带到西藏,送进了噶丹寺,暂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寺院学习佛法。咱雅班弟连1599-1662年)小名叫夏尔哈布格,他在十七岁时,由文殊师利呼圈克圈施戒为班弟达,在西藏攻经修行共二十三年,到1639年与卫拉特联军一起返回卫拉特地区以后,在卫拉特蒙古所有的地方广泛传教。这是藏传佛教在卫拉特蒙古地区弘扬以来进入最昌盛的阶段。从此以后,随着卫拉特汗国的形成和藏传佛教的发展,自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中期,也就是准噶尔(也指新疆蒙古)汗国建立,发展,强盛到被清朝灭亡为止,在额尔斯河,博尔塔拉;和布克赛尔,额热尼哈毕尔格,东、西格根或伊犁等地修建了多所规模较大的寺庙。 (二)新疆藏传佛教的著名寺院 新疆曾建有许多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乾隆二十一年(1756)新疆准噶尔部叛乱,清廷派兵征剿,,这些寺庙多毁于在此之后的战乱之中。如: 博尔塔拉寺庙 建于1649年前后。此寺庙兴盛时期供养上千名喇嘛僧人,占地面积,一万两千多平方米,毁于1756年,现存几千平方米,地理位置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周围。 额尔齐斯寺庙 1644年开始施工到1657年建立。此寺庙是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之一阿巴赖台吉捐巨款建造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因此史册上俗称其为“阿巴赖寺”或者“额尔齐斯寺”。寺内设有许多学院,盛时有上千名喇嘛僧人。面积大概一万几千平方米,位于额尔齐斯河与贝什格河汇流之处。毁于1757年。 和布克赛尔寺庙 建于1644年前后。此寺是着名的卫拉特首领巴图尔罕台吉势政时期,沿和布克河建造的。荣时供养上千名喇嘛。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现在位置在塔城专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城东南五公里处,其遗址尚存。格根东庙和格根西庙 “格根”是蒙古语,“活佛”之意。因此,格根东崩与格根西庙是活佛东庙和活佛西庙之意。格根就是指街拉特高僧咱雅班弟达。格根东庙建立于街拉特汗圃时期,这一带地区是他们的东游牧场所之一,具体年代不明。兴隆时供养上千名喇嘛僧人。面积有一万几千平方米。寺霸内“设有法相僧院,密乘僧院、密宗僧院、医学僧院、时轮僧院等许多僧院”。毁于1758年。格根西庙建造在着名的藏传佛教弘扬者咱雅班弟达高僧时代,亦毁于1758年额热尼哈毕尔格庙 全名叫“额热尼哈毕尔格却进林”。 在额热尼哈毕尔格地方的和(浩)尔郭斯。也就是现在的安齐哈雅典玛纳斯两河之间的浩尔郭斯河上游一带。额热尼哈举尔格”是地名,蒙古语,是“花白的侧翼”之意。“却进林”是藏语,“护法神庙”之意。建于1725年左右,噶尔丹策凌汗时期。占地面积有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其院内设法相扎仓,密乘扎仓,密宗扎仓、医学扎仓、时轮扎仓等几所扎仓。当时该寺院的建筑艺术,规模范围不低于哲蚌寺”。供养上千喇嘛僧人。毁于1757年。 金顶寺(即固尔札庙)和银顶寺(即海努克庙) 十八世纪初建于伊犁河南北两岸。“海努克”,准喀尔语“犏牛”之意,准噶尔蒙古人(即现在新疆蒙古族的大多数)偏爱犏牛,故建银顶寺时,就把都网殿顶雕塑犏牛角状,并在崩顶镀以白银,由此得名海努克庙(即银顶寺)。固尔札庙三层庙顶都是镀以黄金,特别是其最顶点之小黄塔是纯黄金制造的,因此俗称它“金顶寺”。金顶寺除了三层中心殿(既俗称大金殿)之外还有弥勒殿,文殊菩萨殿,护法殿,祈祷殿,显宗学院,密宗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等许多殿堂和学院。此外金顶寺还有五十多个康木村,附近还有几座大小城镇。俗称“固尔札浩特(城)”。当时准噶尔卫拉特首领,大臣、台吉以及外来客人贵宾都住在这里。后来1758年清朝征服准噶尔汗国以后,在此建立了宁远城。银顶寺,银碧辉煌,雄伟壮观,该寺院除了中心大殿(即大银殿)之外内设有弥勒佛殿,文殊菩萨殿,护法神殿,祈祷殿,大拉让,社火院,闻思学院,喜金刚学院,医学院等许多殿堂和学院。同样有五十多个康木村,其附近不远处有一座大城镇,俗称它“海努克浩特(城)”。两所寺庙均毁于1757年前后左右,银顶寺的遗址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海努克乡西北四公里处,1966年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现存的著名藏传佛教寺庙尚有:伊犁的圣佑庙,乌苏的普庆寺,卫拉特蒙古的承化寺,和静县巴伦台黄庙,察布察尔的靖远寺等。 (三)新疆藏传佛教历代高僧 随着藏传佛教三、四个世纪在土尔扈特蒙古的传播及发展,在土尔扈特蒙古地区前后涌现出格西、然坚巴、泽然巴、拉然巴、格根、达彦齐、堪布等学位职务的许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和喇嘛。 乃济托因 (1556-1653年)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土尔扈特部首领墨尔根特穆纳之子,本名叫阿毕达。他从小就厌倦世俗生活,年轻时丢下父母妻儿离家出去,到西藏扎什伦布寺在四世班禅·洛桑确吉坚赞足下出家为僧,获名“哀荣夏格夏巴德”(净戒)。由于他勤奋学习经论,刻苦坚持修行,遂成名僧,众人叫他“乃济托因”。乃济托因是受班禅教诲,赴新疆传教。他经过故乡和喀尔喀来到呼和浩特,在呼和浩特后山修行35年,然后带着弟子再向东方进发,先后在翁牛特、穆格丹(即沈阳,在此觐见清太宗)、土谢图、乌珠穆沁、嫩河、郭尔罗斯、巴林等地传教收徒,其中在土谢图停留时间较长,曾在这里兴建了巴音和硕寺庙。他一方面治病行善,一方面宣传佛法,让百姓背诵和抄写经论,同时搜罗百家姓家供奉的偶像——翁衮加以焚烧,沉重地打击了古老的萨满教。晚年他在北京拜见清顺治皇帝和五世达赖喇嘛,并受顺治皇帝旨令到呼和浩特特居住。不久应宾都哈敦之邀再次向东蒙挺发,并圆寂在那里,享年97岁。乃济托因相传转世九世,共延续了四百多年,其中一世和二世有较详的传达记。 宫明活佛 宫明高僧是早期新疆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土尔扈特蒙古最有影响的藏传佛教传世活佛。官明是藏语,其意为“多门”、“大门”、“天门”之意。 此名称在文献史料中有郭莽、果莽、郭芒、果芒、郭茂、古码、共明等不同写法。这一尊称以西藏哲蚌寺果莽扎仓的“果莽”称号为命名。土尔扈特蒙古高僧宫明江巴却日木于1932年10月5日生于新疆乌苏县,1935年转为巴仑台黄庙九世活佛。从此在黄庙、和静县城学习经文。1952年被邀请出席新疆省各族各界代表会并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53年后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副会长;新疆佛教协会会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委委员;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自治区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九世活佛在宫明江巴却日木广大信教群众中威望甚高,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为新疆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中,宫明活佛捐献了50匹马、3支枪、1000块银元和10两黄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旗帜鲜明地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987年3月28日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因病圆寂。 十世宫明活佛于1994年7月3日,在土尔扈特蒙古总寺——巴仑台大黄庙坐床。第十世郭茫活佛名叫郭茫罗布桑多布敦丹巴热玛,年幼在甘肃藏传佛教拉布楞寺学习佛法。 宫明活佛由“灵童”转世共十世,其世系如下:一世:顿鲁布嘉措;二世:尕勒桑伯尔拉希日布却吉扎拉层;三世:罗布桑青里丹增;四世:尕勒桑伯尔拉扎拉层;五世:罗布桑伯尔拉丹增;六世:尕旺尼玛;七世:希日布丹增伯尔拉嘉措;八世:丹增尼玛;九世:江巴却日木。 阿昴嘉喇嘛 亦作阿昴嘉恩、阿嘉腾、昴嘉、昴嘉恩、昴嘉腾、安江等名。据文献载,土尔扈特蒙古高僧阿昴嘉喇嘛之“阿昴嘉”尊称的来源与17世纪末期之土尔扈特蒙古阿玉奇汗的“阿”姓和西藏嘉木样法师之“嘉”姓有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17世纪初,土尔扈特蒙古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期间,尤其是其首领阿玉奇汗和敦罗布喇什汗执政时期,藏传佛教在伏尔加河土尔扈特蒙古地区得到全面发展,喇嘛人数大增、寺庙规模益大,喇嘛们注重教义修习,戒律僧制日臻完备,名师高僧辈出。当时在土尔扈特蒙古法师大德中闻名于世的有宫明活佛、阿昴嘉喇嘛。他们广招徒弟、翻译佛经、讲解道次、医药、历算、诗韵、并传播金刚鬘灌顶等许多灌顶、随许、教诫、广利佛法。 阿昴嘉喇嘛共20世,其世系如下:一世:罗布桑达尔加;二世:罗布桑葛鲁克;三世:罗布桑楚里腾;四世:罗布桑根敦;五世:罗布桑丹波尔;六世:罗布桑达姆拉;七世:罗布桑罗卜藏丹津;八世:罗布桑西里甫;九世:罗布桑杜甫;十世:罗布桑宗格日甫;十一世:罗布桑加木祥;十二世:罗布桑勒克西;十三世:罗布桑撒姆登;十四世:罗布桑道布登;十五世:罗布桑丹姆布勒特;十六世:罗布桑桑铁木格特;十七世:罗布桑丹得尔;十八世:罗布桑才布克;十九世:罗布桑阿鲁克。 森勤活佛 高僧森勤法师是藏传佛教传世活佛之一,其中第五世是新疆土尔特蒙古人。传说森勤活佛前世是把印度佛学输入西藏的阿底峡大师。《五世森勤活佛传记》载:“他留居西藏十几年,复兴了被朗达玛赞普消灭了的佛教,像在黑暗中点燃了神灯……同年,西藏嘎尔丹寺四世森勤活佛巴勒敦车敏因为将《丹珠尔》经……投入河流中”。目前有关名僧一世至三世森勤活佛详细史料十分缺乏,这三世高僧森勤法师的具体情况无法考证。五世森勤活佛,全名多而敦策楞车敏,简称“多活佛”,蒙古人民则尊称他为“格根”(活佛之意)、“托音喇嘛”(学位高的喇嘛)。他是新疆蒙古族现代史上具有远见卓识而且富有改革精神的显赫人物。其世系如下:一世:森勤格勤克热布杰;二世:森勤洛桑班觉;三世:森勤丹增班觉;四世:森勤巴登群伯勒;五世:森勤多布东才仁群伯勒;六世:森勤罗桑坚参。 高僧六世森勤活佛名罗桑坚参,生于1936年2月12日(藏历猪年12月),6岁时在重孜寺学习,8岁时进扎什伦布寺念经、学法。1956年开始担任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副会长等职。1998年圆寂。他生前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部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仑台大黄寺的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 夏律宛活佛 新疆土尔扈特蒙古高僧夏律宛法师是藏传佛教传世活佛之一。夏律宛活佛在妙舟《蒙藏佛教史》中曾提及,但无说明。据访问十四世夏律宛活佛,他是由青海省的夏律寺的活佛转世而来,而青海夏律寺的活佛又是由西藏的夏律寺的活佛转世而来。“夏律”是西藏的地方名称,靠近日喀则,“宛”相当于汉语的“人”。“夏律宛”是西藏夏律地方人的意思。西藏佛教高僧布敦?仁钦珠(1290-1364年)到夏律地方讲弘法,修建了夏律寺,成为该寺的寺主。《西藏佛教寺庙》谓:“夏鲁寺是西藏佛教中较大寺庙之一,也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祖寺。……据西藏宗教史书记载:1320年,夏鲁万户长扎巴坚赞(系吉尊家族)将其中妹旬奴贝嫁与萨迦以联姻,后来家族势力不断扩大。后扎巴坚赞去内地朝觐元朝皇帝,元仁宗赐给他金册金印,并按扎巴坚赞请求,皇帝布施财物派遣工匠以助扩建夏鲁寺。今天夏鲁寺的建筑规模和模式及大多数绘画和雕塑作品都是在这次扩建中创作完成的。寺庙建成后,万户长迎请佛教大师布顿,仁钦珠担任寺主。”布敦·仁钦珠本人也就成为第一世夏律宛活佛。他后改宗格鲁派,夏律寺也就成为格鲁派的寺院,开始实行活佛转世的制度。由布敦·仁钦珠一直转世到七世,都是西藏地区的人。夏律宛七世活佛时,青海地区的郭莽寺活佛赞布,邀请夏律宛七世活佛到郭莽寺讲经传法,并让他同赞布共同主持郭莽寺,形成一寺二主。夏律宛七世活佛圆寂后,其灵童就转世到青海,即八世夏律罗桑贝丹,成为郭莽寺高僧,一直转世到十一世都是青海人。夏律宛十世、十一世活佛曾先后到新疆北路土尔扈特蒙古弘法。十一世活佛圆寂后,其灵童就转世到北路土尔扈特蒙古。其后十二世、十三世、十四世也都在北路土尔扈特蒙古转世。需要提及的是,夏律宛十三世活佛有两位:一位在新疆北路土尔扈特蒙古,一位在青海的夏律寺。夏律宛十二世活佛涅盘,其灵童本来转世到新疆北路土尔扈特蒙古,但青海夏律寺又在青海选了一位灵童,所以就有了两位夏律宛活佛,当时达赖喇嘛承认了新疆的十三世夏律宛,而没有承认青海的夏律宛。 夏律宛活佛世系如下:一世:布顿·仁钦珠;二世:布顿·哲布;三世:堪布·葛罗;四世:维巴葛罗;五世:桑布道尔基晓努;六世:夏律宛·拉马坚赞;七世:夏律宛·图不等尼玛格旺;八世:夏律宛·罗桑贝母;九世:夏律宛·阿旺格鲁克嘉措;十世:夏律宛·嘉木样罗桑坚赞;十一世:夏律宛·罗布桑扎巴坚赞;十二世:夏律宛·罗布桑莫拉丹增尼玛;十三世:夏律宛·嘉木样图布等嘉措;十四世:夏律宛·格桑图布登伯尔勒嘉措。 十四世夏律宛活佛,民国三十一年(1942)出生,是扎萨克和雄布热斯苏木牧民托德巴音布勒格之子,原名格桑图布登伯尔勒嘉措。1949~1956年,在县王爷府寺庙念经。1957年6月至1959年,去青海省塔尔寺学习佛法。1960~1963年,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习。现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新疆佛教协会会长。 27、巴伦台黄庙 又称“永安寺”,位于和静县北部天山深处50公里巴伦台镇东南一条山沟中。宗教法名“夏尔布达尔杰楞”,意为“黄教圣地”,是天山南路旧土尔扈特部的总庙,也是新疆最大的一个综合性寺庙群,由黄庙、居都外庙等十五座寺庙组成。其中黄庙又是哲理学院,教授佛教哲学、天文、历算等课程;居都外庙是密宗学院,重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是满金(刚入庙的小喇嘛)学习密宗佛法的地方;曼巴庙是医学院,重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训练医药人才的地方。新疆喇嘛教的经文、密宗和医药人材都来自以上三个寺庙。却拉庙,是喇嘛们讲论佛经的埸所,重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却进庙,只有一个喇嘛;盖干拉吾龙庙,是宫明活佛私庙,建于民国三年(1914);乔克穷都宫庙,也是护法神庙,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诺颜拉吾龙庙,包括两个小庙,分别是生钦活佛和满汗王的佛仑;扎布苏尔、钭米讷尔、堆尼尔六个旗的小庙,分别是这些旗的喇嘛和教徒们前来礼拜、进香时的临时住所,均建于民国四年(1915)。 在黄庙寺群中,以居都外(迦特泼)、却拉(却热)、曼巴三庙最为著名。在巴伦台黄庙未修建前,迦特泼、曼巴二庙已早设在蒙古包中,在宫明活佛第八世由拉卜楞寺邀阿克托克俭喇嘛来和静后,又在蒙古包中设却拉庙,同时由全民众捐款修建巴伦台黄庙,然后再将迦特泼、曼巴、却拉庙移于黄庙中。其中黄庙是主庙,为新疆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1987年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新疆最大的寺庙群:位于天山深处巴伦台镇的黄庙 黄庙建成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但酝酿及选择庙址则早在清咸丰十年(1860)前后即开始。光绪十三年(1887),土尔扈特汗王布彦绰克图主持修建黄庙,该庙是聘请西藏、内蒙的能工巧匠,耗费500两黄金建造的。整个建筑结构严谨,轩宇昂然,并与金库热等14座庙宇组成气势森严的喇嘛寺庙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次年落成,光绪皇帝赐名“永安寺”。同年,黄庙下设且勒、迦特泼和曼巴三个学部。历史上最盛时,喇嘛多达四五百人。 1966年“文革”期间,寺庙群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文革后仅恢复其中的黄庙、却金寺、佛塔和满汗王府。 黄庙为巴伦台黄庙的主庙。在黄庙寺群中,以居都外(迦特泼)、却拉(却热)、曼巴三庙最为著名。在巴伦台黄庙未修建前,迦特泼、曼巴二庙已早设在蒙古包中,在宫明活佛第八世由拉卜楞寺邀阿克托克俭喇嘛来和静后,又在蒙古包中设却拉庙,同时由全民众捐款修建巴伦台黄庙,然后再将迦特泼、曼巴、却拉庙移於黄庙中。现今的黄庙由黄庙、却热、居都外、曼巴等四个建筑物群组成。寺庙群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占地长2.5公里,宽600米。其中黄庙为主体建筑。黄庙正殿矗立一尊麦德尔佛,高2.7米以上,是当年从青海省塔尔寺运来的,故俗称“青海佛”。 黄庙正殿高2.7米以上的麦德尔佛(青海佛) 大殿的右侧是藏金洲,左侧为宗库,佛像在文革中被毁,仅存佛座。庙内还绘制有13幅宗教人物壁书,他们是布仁巴克西、贡布、共古热、共尕、茶汗阿吾、却杰、代金巴吾、推木那木钭、 巴音邻木思热、加木思仁、哈木、道尔吉基格基特、宗库等。书面虽已剥落,仍依稀可见其真迹。东距黄庙五百米,建有却金库热,大殿有16根雕花大柱,正中的四根雕有四条蛟龙,栩栩如生。据说这些座庙的主神却金,保护弥勒佛有功,故立此庙纪念他。“文革”前,黄庙有大小铜佛2990尊,银制法器1329件,甘铃22对,铜器7.2万件,地毯740条,绸缎68条,另有金条、珠宝、玉器若干。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黄庙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为黄庙宗教人士落实政策,国家投资修善黄庙,逐渐恢复宗教活动,至今黄庙仍为巴州喇嘛教活动的中心。黄庙是土木砖石结构,四方四正,分两层,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建筑。大殿在保留清朝建筑风格的同时,又突出了西藏黄教工艺,美术、雕刻等特色。 黄庙主持九世宫明姜巴曲日木活佛和十世宫明活佛情况将前面介绍。 巴伦台黄庙群的主庙黄庙 却金寺 是麦德尔佛的护卫者。12根雕花大柱竖立在大殿内,正中间的四根大柱雕有四条头朝下尾朝上的蛟龙。 佛塔 分别矗立于黄庙前两侧。两座佛塔高17米,一座象征佛保佑人们丰衣足食、生活幸福;另一座象征着佛保佑人们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佛塔造型别致,带有典型的维吾尔民族特色。佛塔在1966年红卫兵“扫四旧”中被毁,现为1999年重建。 造型别致的黄庙佛塔 满汗王府 为宫殿式别墅,为满汗王的夏宫。分正厅、东西厢房,庭院内建有人工湖,别墅东侧花园内有棵长有两种叶子的奇树。 巴伦台沟不仅是宗教圣地,还是一处天然森林公园,在东西长20余公里的绿色谷地中,杨柳林木郁郁葱葱,奇峰怪石耸立云天,山泉云海浩瀚缥缈。盛夏季节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冬暖夏凉。土尔扈特蒙古族纯朴善良的民俗风情更让您心醉神。1984年以来,班禅大师、生钦活佛先后几次来黄庙,赞美这里的山、水、庙有灵气。每年正月十五这里是最热闹的时候,是香火鼎盛期。 28、伊犁圣佑庙 圣佑庙藏语名“吉金铃”,蒙古语名为“博格达夏格松”。位于新疆伊犁昭苏县城西北三公里处。是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新疆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圣佑庙位于天山脚下的洪那海河畔,现存建筑8座。庙内古木参天,松杉蔽日清幽肃穆,壮观宏伟,四周围墙环绕,是边陲难得的一处古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圣佑寺 圣佑寺始建於清朝同治十五年(1889)。这座庙最初的地点在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境内。中俄伊犁条约后,寺庙所在地并入俄罗斯版图。蒙古族左翼厄鲁特营组建之后,老百姓不忍自己顶礼膜拜的寺庙落入俄罗斯之手,所以才历经周折几番迁徙。最终选址在昭苏洪那海沟口。并从迢迢数千里之外的北京请来80名能工巧匠,于1889年动工,历时4年,耗银10万两,才修筑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喇嘛庙。此后又经三次重修,才成今日之规模。 圣佑寺现存建筑8座,面积2000平方米,寺庙占地数百亩之多。圣佑庙整个建筑具备了汉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寺庙按中原传统座北朝南,沿中轴线,8座建筑错落有致,布局对称,除照壁、山门、前殿、大殿、后殿按中轴线建筑外,左右还有硬山顶配殿和八角形双层双檐阁。东角楼上挂有一口大钟,西角楼上放有一面大鼓,称为钟鼓楼;东西配殿为喇嘛休息的禅房。 大雄宝殿是这座古庙的主体建筑,殿宽17米,7开间,平面正方形,大出桅,高举折,陡屋顶,四角飞檐呈龙头探海之势,檐下斗拱,为多层挑枋肩之。工程精细,鎏金沥粉,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巨柱擎起的殿廊上绘有珍禽异兽,猛虎雄狮,金鹿麒麟,凤凰弥猴,千恣百态。大殿前,高悬汉文书写的“敕建圣佑庙”匾额。正壁和殿廊上绘有我国中原传统风格的壁画,珍禽异兽,奇花异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廊画等。与其它寺庙不同的是:大殿内供奉的不是塑造的一尊尊金身、泥胎或木胎的佛像,而是在殿内陈设着的数百尊或画或绣在帐幔上的佛像,这些来自西藏的帐幔、旗幅,锈工极其精美。
圣佑寺大雄宝殿 大殿共分为两层。一楼现在供奉着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和成吉思汗的画像,柜厨里供奉着历代喇嘛圆寂后留下的遗物,墙上悬挂着从布达拉宫请来的佛像、佛脚像,供人们参拜。二楼上的蒙古包里,佛像,各种金银祖鲁杯满设祭坛。 1984年,全国人大委员长、西藏活佛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来昭苏视察工作,曾专门到寺庙参禅。 当地更多的群众信奉伊斯兰教,为数不多的信奉佛教的蒙古族人在当地越来越少,所以,圣佑庙的香火有点寥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