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古代的雕塑之四(3)

http://www.newdu.com 2017-03-09 国学网 陈友冰 参加讨论

河南

河南的画像石以南阳为中心,分布在唐河、桐柏、邓县、新县、方城、叶县、襄城等处。另外洛阳、密县、禹县等地也有不少发现。目前,南阳市汉画像馆已收藏汉代画像石2000余块,成为全国藏品最多的汉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阳画像石多装饰在墓室门楣、门扇、立柱和横额,用作壁画的不多。南阳的汉画像石墓虽然同属于两汉时代,但也存在时间早晚的差异,最早在西汉昭、宣时期,最晚在东汉晚期。

东汉早期的作品以南阳扬官寺画像石墓和唐河针织厂画像石墓为代表。后者平面呈“回”字形,画像内容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雕刻技法主要采用物象外留有粗犷凿纹的浅浮雕,布局简洁疏朗,物象鲜明醒目,具有古朴豪放、深沉雄大的风格特点。

东汉中期南阳地区画像石最为发达,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如襄城茨沟永建七年(132)画像石墓、南阳草店、军帐营、石桥画像石墓都有许多代表性作品。画像题材广泛,有日、月、苍龙星、白虎星、玄武星等天文星宿图象,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嫦娥奔月等神话人物,还有狗咬赵盾、伯乐相马、范雎受袍等历史故事,最多的还是乐舞、角抵、蹴鞠、投壶、六博等百戏娱乐场面。南阳画像石在表现动物方面很有水平。一些野兽如虎、牛的造型非常生动而有气魄。这一时期的雕刻技巧是减地浅浮雕,石面比较粗糙,剔地并凿以坚或斜的并列条纹,在浮起的画像上刻以阴线形成人物或景物的细部。形象刻划夸张而生动,具有强烈的动感和力感。但线条粗放,刻划简单,不求准确,构图比较疏朗,形成了其特有的泼辣粗放、豪放古拙的地区风格。

东汉晚期,曾盛极一时的南阳画像石艺术已见衰退,数量不多而且作风草率。以南阳许阿瞿画像墓为代表。在南阳地区先后发掘了四十多座汉画像石墓,后来经过多次的文物普查,又发现了大量散存的汉代画像石。

除南阳地区外,河南登封嵩山三阙画像和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画像石也颇具代表性。

下面对其代表性作品作一简介:

1、 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

南阳丹阳曾是楚国故都,西汉时南阳“商遍天下,富冠海内”,是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号称南都和帝乡,东汉的许多皇亲国戚、王公贵族都活动在南阳,死后葬于此地。这种经济和政治的背景,形成了南阳这个汉画像石艺术宝库。南阳汉画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1971年秋,河南省唐河县南关外针织厂在扩建工程中发现一座画像石墓。1972年6、7月间,河南省博物馆协同南阳博物馆和唐河县文化馆派人进行了发掘。由于此墓早年被盗,随葬遗物保存甚少,出土的大批画像石十分珍贵,运往南阳市汉画馆进行复原,供观众参观。唐河针织厂汉代画像石墓,是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此墓为典型“回”字型,北主室顶部的苍龙、白虎、朱雀、玄武画像石定为“象征四方神明,辟不祥”的四灵画像石,四灵的方位是苍龙居西,白虎居东,朱雀居南,玄武居北。出土汉画像74幅,其中的汉画内容极为丰富,为西汉晚期墓葬,极为珍贵,可惜早年被盗,墓主情况无考。唐河针织厂汉画石墓,厅堂内外7个人物分成4组。堂内两组:一组主人端坐,侍从相伴,另一组伎优在弹奏。厅堂外两组:左方一组是拜谒图,右方一组乐伎在弹奏。可以看出,所绘人物心态平和,秩序井然,人与人在共拥的环境之中,安然、优雅、和悦地生存。两外两组为《河伯出行画像石》和《荆轲刺秦王画像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墓顶天象图、彗星图、日月合璧图等,这是天文学家观测天象的真实记录或汉代人对天象的一般认识,反映了天文学的发展盛况,具有较高的天文学价值。墓室门楣上刻的《虎吃女魃图》。女魃为旱鬼,反映了汉代除魃求雨的风俗,也显示出南阳文化中的楚文化特点,因为鬼神是楚巫文化的显著体现。其中还值的一提的是《围猎图》,展现了当时勇猛尚武的社会风采。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1972年6、7月间南阳唐河县针织厂汉代画像石墓出土。唐河为宛之腹地,唐河汉画,是南阳汉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画面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着荆轲、秦王、秦武阳。整个石面质地粗放,且有道道裂痕,创作者依据石块的天然状态,把每个人的外部轮廓与身体内部细节表现得惟妙惟肖,或长或短,或深或浅,与石面肌理浑然一体。

现收藏于南阳市汉画像馆。


“河伯出行”画像石1972年6、7月间南阳唐河县针织厂汉代画像石墓出土。画面上,河伯端坐车中,两仙人前行,四鱼套前,两鱼护后,两侍骑鱼相随,洋溢着神话般的仙境。画面主题鲜明,布局舒朗、匀称,一石一主题,把同一内容的图像集中于一个画面,空间环境布局和谐,注重画面整体效果。

现收藏于南阳市汉画像馆。


舞乐百戏画像石南阳王庄出土。南阳作为我国汉画像石出土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藏品丰富且具有楚文化艺术特色,审美价值极高。其中有关“舞乐百戏”的画像石占到其存世总量的六分之一。该类藏品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人物形象勾勒简单,画面布局疏朗洒脱、节奏欢快流畅、韵致超凡。南阳出土的汉代“舞乐百戏”画像石是汉代盛行的“舞乐百戏”习俗的生动记录,也是我们对"舞乐百戏"这一古老娱乐活动研究和开发的珍贵资料,。

画像石上左方3人,一人挥长袖起舞、一人作滑稽舞、一人作柔道之技。袖舞者体态苗条,戏舞者形体憨朴,柔技者体型柔和,三者形成刚与柔、直与曲的节奏律动。3个人细节被概括,腰被束细,身体被拉长,舞姿极具流线的动态之美。其他像伏羲、女娲形象,他们的身体呈S形,形成了S形的运动曲线,给人以强烈的力量感、运动感、生命感、舒畅感与和谐感。

现收藏于南阳市汉画像馆。


南阳县雷公画像石汉画像石中的雷神多为兽形,作人立状,位于画面中央显著位置。其周围环绕十多个圆鼓,有绳索相互连接。这种鼓在汉代文献中称作“连鼓”,为雷神所专用。图中雷神有的双臂张举,似在转动并擂击连鼓,有的则双手持桴奋力敲击连鼓。

南阳县汉画像石墓的雷神图中,三只翼虎挽驾云车,车舆内树连鼓,鼓上饰羽葆。车上乘坐二人,肩生双翼,其一为御者,另一人为雷公。雷公端坐车中,幽冥而神秘。车外云气飘动,车前飞扬拉车的三只翼虎姿态各异,与赶车的侍从节奏和谐,富于浪漫情趣。

另外南阳县高庙乡侯营村汉画像石墓中发掘出的雷神图中,画面中心为一六边形鼓,六角处分别点缀一椭圆形星,中间为雷神,跨步振臂,作击鼓状。


方城《龙虎斗》和《阉牛图》画像石发现于方城东关,动物造型异常生动,同时表现出动物运动的迅猛之势。绘画技法是在事先打磨平光的石板上用减地平雕兼阴线刻的手法雕成,铲地平整,无横凿之纹,构图缜密、造型严谨,整个画像石的作风极其工整精细,与南阳地区造型夸张、粗犷泼辣的风格截然不同,却与陕北晋西特别是山东、苏北地区的大多数东汉晚期画像石作风相一致。



6、许阿瞿画像石出土于南阳东郊李相公庄许阿瞿墓,为汉灵帝建宁三年(170)作品。该墓画像石上部刻的许阿瞿虽年仅五岁,但以贵人的象坐于榻上,后有一侍者,前面有三个人赤身着短裤,各具姿态;下部刻乐舞百戏场面:一人抱盘而立,可能是在奏节鼓;一人赤膊袒腹在跳丸弄剑;中间一女子扬长袖跳七盘舞。此外还有弹瑟者一人,吹排箫者一人。此墓画像石在制作上继承了前一时期的传统技法,但有些过于追求对称和图案化,造型趋于呆板,不如极盛期富有生气。


7、密县打虎亭一号墓画像石此墓发现于1959年,是东汉宏农太守张伯雅之墓。墓以画像石构筑,是东汉晚期墓,艺术上却未见南阳地区出现的衰退气象,很有特色并与南阳地区盛期画像艺术迥然异趣。一号墓长26.46米,最宽处为20.68米,是用巨大的石块和大青砖混砌的穹窿墓,券顶最高处为6.32米,全墓由墓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三个耳室构成,除中室和后室外,其他各室和墓道以及石门两面都有内容丰富的石刻画。

各个墓室顶部和石门以仙神、奇禽异兽和云纹图案为主,其余部分主要表现墓主生前的享乐生活。比较精彩的有刻于东耳室的《庖厨图》、北耳室西壁的《宴饮图》、南耳室南壁的《收租图》,以《收租图》最为突出。《收租图》刻绘了地主收租场面:右侧刻了一座带楼梯的高大仓楼,楼前有一奴仆牵马,马上一小童作张弓状,可能是地主少爷在游猎。上方刻有一个身材肥胖的地主坐在席上,席前有案,案侧置一砚;地主前面跪有一人,双手捧物呈纳,跪者身后站立一人,这二人当是前来交租的农民;地主身后站有一人,双手前伸作接物状,可能是地主的家奴;席的下侧有租粮三堆,正待过斗入仓。下方刻有一人作交租状,一人张袋收粮,另一人正准备把粮食入仓。地上放着满袋的粮食和量粮的斗斛。另有一人运来一车粮食,正用斗把粮食从车上取下。这一画面意在炫耀墓主人生前的权势和对财富的占有。



8、平阴实验中学画像石1991年山东平阴县实验中学出土。来源于汉代的祠堂,晋人拆除后改造为墓葬石椁。共出土汉画像石12块,现藏平阴县博物馆。图像为磨面阴线刻。左、右、上三边有边栏,栏内饰菱格纹和穿璧,画像内容非常丰富,有胡汉战争、神怪故事、历史人物故事、现实生活及其它祥瑞画。其中最珍贵的是最上层反映胡汉战争图象。双方使用不同的武器,穿着不同的服装。汉方士兵用长戟、剑盾、弓箭,身着铠甲、戴冠;胡方也使用弓箭,戴尖顶帽,着武士服。两军对峙前方均为手持兵器和盾牌的步兵;其后为鹿车等;其中一胡人倒地,首级滚落一旁。另外7号石“孔子见老子图”上的人物多榜题,其中位居颜渊之前的“左丘明”是前所未见的。极为珍贵。神话故事则有伏羲、女娲等。其它图案有百戏(杂技),掷倒伎、人面连体兽、轺车、辎车、阙、观、娱乐性狩猎、玉兔捣药、抚琴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