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网

主页 > 国学入门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二):周公、孟母、刘邦、司马谈《诫子书》(5)

 
【翻译】

我生逢乱世,赶上秦皇焚书坑儒,禁止民间求学。当时我还很高兴,认为可以不读者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了。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让人给我讲解,以了解作者写书的用意。回想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实在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

当年尧舜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却让给别人,并不是他们不珍惜自己的江山,实在是因为他们的儿子不堪担当治理天下的大任啊。普通人家里有匹好牛好马,还懂得珍惜,何况这天下江山呢?你是我的谪长子,我早就有意立你为太子。朝廷里的大臣们都称赞你能罗致来“商山四皓”。当初我请他们出山,他们都不肯来,现在他们却愿意为你来效力,由此可见你足以担当重任。现在我就正式确立你为我的皇位继承人。

我这一生没有正经念过书,只是在平常读书或是问字时,才慢慢知道了一些文法知识。因此我所写的文句并不大工整,然而还是可以表达清楚我想说的意思。现如今我看你写的东西,还不如我的呢,你可要勤奋学习啊。每次上的奏疏,你都要亲自动手,千万不要让别人代笔。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还有和我同辈的公侯,岁数比你大一倍的长者,见到他们,都要依礼下拜。也要把这些话告诉你的弟弟们。我现在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
 
 
【简评】

这是汉高祖刘邦临终前给儿子的训诫,内容有三:一是认真读书求学;而是礼重功臣长者;三是善待诸弟,尤其是最年幼的赵王如意。

在历代的史籍尤其是笔记小说中,刘邦是个轻视文人,根本不注重为学之道的草莽英雄乃至痞子流氓。《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说他有意怠慢儒生郦食其,让两个侍女替他边洗脚边同郦食其谈话;《楚汉春秋》甚至说他拿儒生的帽子当尿壶。至少也是“不读书”的市井之徒。唐人章碣在一首七绝中说:“唐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但我们看了他给太子刘盈的训诫后,感到可能并不是那么回事:人常说: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人在临终前,还一再叮嘱自己的继承人要“勤学习”。至少说明他在当皇帝后,通过治国理政实践,已经醒悟到读书和知识的重要性。这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一是反思当年不爱学习的原因,是由于“遭乱世,当秦禁学”才以为“读书无益”。现在通过治国理政实践,已经醒悟;

二是他本来不想将帝位传给他认为懦弱平庸的太子刘盈,而想传给“类我”的赵王如意。但当他看到太子请来了自己也请不来的“商山四皓”作为辅佐,而且“群臣咸称汝友四皓”时,立即感到太子“可任大事也”,随即决定“定汝为嗣”。这说明他对文化知识的看重,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羡慕并注重那些有真才实学的隐士高人,承认读书明理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封《手敕太子文》,可视为他对人生最透彻的领悟:不学无以明理,不明理无以知善恶,不知善恶无以行事,无以担天下之重任,无以治国平天下。为学同样是帝王的安身立命之本。

至于《手敕太子文》叮嘱太子善待诸弟,尤其是最年幼的赵王如意。刘盈也是遵从的。两人从小呆在一起玩耍,惠帝对这个弟弟非常疼爱,所以就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护他。惠帝听说母亲吕后把如意召来,就知道吕后想要对如意下毒手。他赶紧派人把如意接到皇宫里,吃饭睡觉都跟他呆在一起。吕后虽然气得咬牙切齿,但有好几个月都没有机会对如意下手。有一天,汉惠帝清早起来出去打猎,如意由于睡懒觉,没起来跟着去吕后终于找到了可乘之机,就派人送去毒酒,把如意给害死了。汉惠帝打猎回来一看,如意口中、鼻子全部流血,知道如意已被母亲毒死。这还不算,她还要惠帝到厕所去看“人彘”。所谓“人彘”是指把人变成猪的一种酷刑。就是把四肢剁掉,挖出眼睛,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熏聋),用喑药灌进喉咙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言语。然后扔到厕所里。当惠帝知道这个人彘就是如意母亲戚夫人时,不禁失声道:“人彘之事,非人所为,戚夫人随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惨苦?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他回去后大病一场,一年多卧床不起,从此日夜饮酒作乐,不再理政仅仅在位七年就去世。这当然也从反面提供了一个借鉴:如何对待政敌,如何才是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