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四):文言小说集(2)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11、《燕丹子》

历史(《校雠通义·汉志·诸子》)小说。作者不详。成书年代有的说是先秦(鲁迅),有的说是秦汉人所作(《校雠通义·汉志·诸子》),有的说是作于东汉应劭、王充之后,唐以前(胡应麟)。一般认为至迟在汉末就以写定,最后定稿者当是汉代人。

《燕丹子》主要描述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故事。是较有感染力的早期历史小说。整个故事首尾完整,围绕燕丹子受辱于秦王,设法归燕,虚己下士,终于求得壮士荆轲。然后是易水送别,荆轲入秦,谋刺秦王。终因轻敌而功亏一篑。全文有重点、有起伏,叙述颇为曲折生动。全文围绕谋归、求贤、刺秦三个重点来写,不枝不蔓,脉络清楚。其次是塑造了两个光辉动人的艺术形象:一个是虚己礼贤的燕丹子;一个是重然诺、轻生死/有谋略的壮士荆轲。小说还注重细节描写如“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荆轲高歌,千载以下,犹存其音容笑貌。

《燕丹子》《隋书·经籍志》中始著录,作一卷。其书明初犹存,永乐后亡佚。清乾隆时,四库馆臣于《永乐大典》中发现《燕丹子》上、中、下三篇,辑出成书。此书除《平津馆丛书》本外,尚有《岱南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今有:《西京杂记·燕丹子》程毅中校点,中华书局1985年版;鲁迅《古小说钩沉》,《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文言小说百部经典》,史仲文编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12、《武帝故事》

《汉武故事》,又名《汉武帝故事》,其作者,前人有汉班固、晋葛洪、南齐王俭诸说。然皆无确凿证据。今人刘文忠综合前说,又据书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推论当为建安前后人,较为合理。

在托名汉代人作的小说中,以汉武帝为素材者最多,《汉武故事》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此书记载汉武帝一生的逸闻轶事。始自其母梦日入怀,其父梦高祖赐名,迄于死葬茂陵以及显灵诸事。其中人物为真幻交织,如陈皇后、东方朔、霍去病、钩弋夫人等为历史中实有其人;但像西王母、东郡短人等则为虚构。其中虚构的神仙诡异故事占多,也是描述的最生动传神部分。如王母下降宫中和武帝见钩弋夫人两段,描写细致秾丽,富有生活气息,虽为怪异,却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语言简雅,某些细节,如王母见武帝吃桃武留核一段及其议论,颇能传神。一些描述实际生活中的轶闻,也简洁生动,如武帝夜宿长亭逆旅一段就是如此。

此书首见于西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跋》,称《汉武故事》二卷。《隋书·经籍志》载此书二卷,诸家著录并同。钱曾《读书敏求记》亦尚作二卷,称所藏凡二本,一是锡山秦汝操绣石书堂本,一是陈文烛晦伯家本。两本今皆未见,现本为明吴琯《古今逸史》所刻,并为一卷,仅78页。盖已经刊削,又非两家之本。今《古今说海》、《古今逸史》、《说郛》等均收有本书。鲁迅的《古小说钩沉》中“汉武故事”从《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多种类书及有关正史中辑得53条,详加校勘,并著校记,是目前最完备的本子,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汉武故事》,四库全书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3、《汉武帝内传》

又作《汉武内传》、《汉武帝传》,共一卷。《汉武帝内传》一卷,旧本题汉班固撰。《隋志》着录二卷,不注撰人,《宋志》亦注曰不知作者。明清人有云为汉班固或晋葛洪撰者,皆无确据,实为后人伪托。《四库全书总目》云当为魏晋间士人所为,《守山阁丛书》集辑者清钱熙祚推测是东晋后文士造作,二说大致不差。

本书系承《汉武故事》、《洞冥记》、《十洲记》而来,又加以敷衍增饰。如西王母下降会武帝之事,取自《汉武故事》,但比起《汉武故事》中的简雅叙事,本书则大事铺叙,情节繁复,极尽渲染铺之能事。《汉武故事》中不足四百字的内容亦自汉武帝出生时写起,直至死后殡葬。其中略于军政大事,而详于求仙问道。因道教意味浓郁,被收入《道藏》。其文字亦错采缛丽,运用了汉赋排偶夸张的手法,虽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但有失繁缛。

《广汉魏丛书》、《说郛》、《粤雅堂丛书》等多种丛书皆收有《汉武内传》。清金山人钱熙祚刻《守山阁丛书》时,以《道藏》本、《太平广记》、《类说》等对本书作了校勘,并有校记,较为完善。

今有:《汉武内传》,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以《守山阁丛书》本为底本,进行分段、校点;《汉武内传》,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汉武内传》,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2009年版。

14、《拾遗记》

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东晋王嘉撰。作者,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秦安县境)人。生活年代与前秦主苻坚、后秦主姚苌同时。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考证,卒年约在公元390年。他是东晋时代著名的志怪小说家,也是最早写小说的作家之一。王嘉是一位方士,起初,隐居东阳谷(在今甘肃秦安县境),有弟子数百人。后来,因避战乱,迁隐于终南山。众徒寻迹而至,他又迁隐于倒兽山。同名士释道安相熟。他生活在前秦政权下,苻坚累次要他出来做官,他不愿意;公元384年冬才勉强入长安,居于宫中外殿,以应问询。姚苌入长安,亦“逼以自随,每事咨之”。王嘉从观察和分析中得出政局前途的推断,虽然常以谶语形式出现,往往颇有道理。姚苌死后,其子姚兴(字子略)杀掉苻登,王嘉亦被害。王嘉的主要作品有《牵三歌》和志怪小说《拾遗记》。

《拾遗记》原书19卷,220篇,由于苻秦之际的战乱,典章散失。南朝梁代的萧绮缀拾成文,合为一部,改编为10卷,今行于世。前9卷记载了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奇闻轶事。其中上古部分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第10卷是记昆仑、蓬莱等9座仙山。《拾遗记》的内容重在宣传神仙方术,多荒诞不经。但其中某些幻想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其中的一些篇段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都较为完善,初具短篇小说规模。文字绮丽,所述之事类皆情节曲折,辞采可观。后人多引为故实。如刘向校书于天禄阁,夜有老人燃藜授学;贾逵年5岁,隔篱闻邻人读书后遂能暗诵六经等故事常为后人称引。

《拾遗记》共10卷。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世德堂翻宋本。另有《稗海》本,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本等。其中齐治平校注《拾遗记》,中华书局1981年版,较佳,除正文十卷外,还辑得一些佚文作为附录。

15、《搜神记》

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东晋干宝撰。干宝约生于西晋太康(280—289)中,卒于东晋永和(345—356)年间,确切年月无考。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父亲甘莹仕吴,任立节都尉,南迁定居海盐,干宝遂为海盐人。晋愍帝建兴(313)除以才气特出,被荐为佐著作郎。因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晋室南渡,由中书监王导推荐任史职,领国史。因家贫,自请为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为司徒,复请为右长史,迁散骑常侍。干宝自幼勤奋好学,著述丰富。计有《春秋左氏义外传》、《周易注》、《周官注》等数十篇,并有《晋纪》二十卷,《百志诗》九卷,《干宝集》四卷,惜大多亡佚,唯《搜神记》独存,并给他带来巨大声誉。

《搜神记》是我国“古今神祗灵异”的一次系统的总结。全书凡二十卷,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454多个,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其创作动机,作者在《自序》中称,“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就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故《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有神仙术士的变幻,有精灵物怪的神异,有妖祥卜梦的感应,有佛道信仰的因果报应,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等。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其中的神话故事如“盘瓠神话”,是关于古时蛮族始祖起源的猜测;“蚕马神话”是有关蚕丝生产的神话。历史传说如“干将莫邪”讲述的复仇故事;紫玉传说,讲吴王小女的生死爱情。民间故事,如卷十一”东海孝妇”,讲孝妇周青蒙冤的故事;韩凭夫妇的传说则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等。文章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搜神记》的精华所在,也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及神话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收藏珍本。《搜神记》的语言也雅致清峻、曲尽幽情,确是“直而能婉”的典范。其艺术成就在两晋志怪中独占鳌头,对后代作家影响也很大,如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览》,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搜神记》原书为三十卷,唐宋时尤存,大概在宋元之际佚失。今本为二十卷,是明代学者胡应麟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出的。

今有:《搜神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搜神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搜神记》岳麓书社1989年版;李剑国《新辑搜神记、新辑搜神后记》(全2册)中华书局2007年版。

16、《搜神后记》

志怪小说集。又名《续搜神记》,题为东晋陶潜撰,但后世多有持异议者。陶渊明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陶渊明集”

《搜神后记》十卷,搜集神仙怪异故事一百一十七条。是《搜神记》的续书,体例与《搜神记》大致相似。该书除少数故事与《搜神记》、《灵鬼志》等书相重外,绝大部分采自当时的民间传闻。内容上大致有四种类型。一类是神仙洞窟的故事,如《桃花源》、《穴中人世》、《韶舞》、《袁相根硕》等,主要讲了服食导养、修道求仙之事。第二类是山川风物、世态人情的故事,如《贞女峡》和《舒姑泉》就是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作者赋予这些山川风物丰富的人情美,所以显得美丽动人。第三类是人神、人鬼的爱情故事。著名的有《白水素女》、《李仲文女》、《徐玄方女》等。这类题材写得绚丽多姿,极富浪漫梦幻意味,且往往加以悲剧的结尾,使他们成为全书引人注目的篇章。第四类是不怕鬼的故事,叙事机智诙谐,是《搜神后记》区别于其它志怪小说另一颇具特色的地方。另外,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而多言神仙,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也是颇具特色。

《搜神后记》中不乏佳篇,如卷五的海螺女故事和“阿香推雷车”故事等,都十分优美,历代传诵,广为引用。但总的来说,艺术方面,尚处于小说发展的初期阶段,一般是粗陈故事的梗概。

今有:《搜神后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搜神后记》王枝忠点注,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神后记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李剑国《新辑搜神记、新辑搜神后记》(全2册)中华书局2007年版。

17、《西京杂记》

一部记载西汉佚事传闻的笔记体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关于本书的作者,《隋书·经济志》未曾著录,而新旧《唐书》均著录为东晋葛洪著。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出身江南士族。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其父悌,仕吴。吴亡以后仕晋,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葛洪为悌之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年十三,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十六岁开始读经。历任将兵都尉,因战功迁伏波将军。东晋开国后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享年81岁。葛洪为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内擅丹道,外习医术,研精道儒,学贯百家,思想渊深,著作弘富。他不仅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卓有建树,而且学兼内外,于治术、医学、音乐、文学等方面亦多成就。《抱朴子》为其主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西京杂记》写的是西汉的杂史,举凡帝后公卿的奢侈好尚,宫殿苑林,珍玩异物,以及舆服典章,文人佚事,民风民俗等都多有记述。所述怪诞不经,多不足信,历代指为伪书。但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汉魏六朝佚史而成。其中有些轶事如“昭君出塞”、“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匡衡凿壁借光”等故事传为佳话,为人们喜闻乐道。有关南越赵佗献宝于汉朝、昭君出塞前后汉宫画师事迹、刘邦筑新丰以迎太公、汉俗五月五日生子不举、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茂陵富人袁广汉庄园之奇、司马迁有怨言下狱死、刘子骏作《汉书》诸事,均可开阔思路,有裨研史。其中不少传说故事被后人引为典实,对诗词、戏曲、小说的创作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西京杂记》原为两卷,首载于《隋书·经济志》史部旧事类,至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始著录有六卷本。现在通行的《西京杂志》亦为六卷,共一百余则,两万余言。

今有:《西京杂记·燕丹子》程毅中校点,中华书局1985年版,较佳;《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2009年版。

18、《飞燕外传》

又名《赵飞燕外传》、《赵后别传》。关于作者,向无记载。唯《顾氏文房小说》在收录此书时录有一篇自叙,自叙中称该书为伶玄撰。伶玄字子于,潞水人。由司空小吏历三署,刺守州郡,为淮南相。其妾樊通德,能道飞燕姊弟故事,於是撰《赵后别传》。后世学者多指为伪书,伶玄亦非该书作者。当今学者有多倾向为两汉之际作品,亦有部分学者认为是伶玄所作。

《飞燕外传》中国小说史上艳情题材的早期作品,主要讲述成帝后宫合德姊妹恃宠、弄权,荒淫无度最后致成帝精泻而亡的事迹,这成为后代诸多文艺作品的材料渊源。基本情节与《汉书·外戚传》相合。整部作品首尾完整,浑然一体,但又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简有繁,详略得当。故事重点放在飞燕姐妹入宫以后如何媚惑人主,又如何争风吃醋与和解,以及私通宫奴等情节上,给人以较为深刻的印象。书中不但有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叙,并已有简单的心理描绘。与后来的唐传奇相比,还缺乏细节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但比起此前的历史小说《燕丹子》等同类作品,已有长足的进步。

此书最早收录于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归在史部纪传类,直至《四库全书总目》才改在子部小说家类。

今有:鲁迅《古小说钩沉》,《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古小说丛刊》,中华书局1985年版;《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2009年版;《飞燕外传》(外二种),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飞燕外传》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9、《语林》

《语林》晋代轶事小说。作者裴启。裴启的生平我们知道得和很少,根据《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以及《续晋阳秋》等提供的零星资料,知道的大致如下:裴启,字荣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父辈曾为官宦,但裴启终生布衣,故称处士,史书无传。裴启少有风姿才气,受汉魏以来风气影响,喜好品评古今人物。又因家庭出身等原因有机会与士林上层人物如谢安等结识来往。于是在晋哀帝隆和年间(361—362)写成《语林》。此书开始极受欢迎,名声大噪。但由于书中有关谢安的两条记录谢安本人坚决否认,从此一落千丈,为时论所不齿,此书“遂废”。当《隋书·经籍志》首次提到此书时,只是在子部小说类的《燕丹子》书下附笔提及。但人物也好,文学也好,毕竟不是一个人的话语能将其从历史上根除的。东晋以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昭明太子的《文选》李善注等都曾提到《语林》佚文,足见其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

《语林》记录汉、魏、两晋知名人物的精彩应对,在晋代轶事小说中最富盛名。现存一百八十多条。从现存条目来看,略古而详今,汉、魏只有三十多条,其余都是晋代的。《语林》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如记录大将军王敦等人在西晋灭亡之际,闭户共为谋生之计,这时王旷来,诸人不让其入内。王旷乃凿壁而窥,大喝:“天下大乱,诸君欲何所图谋?吾将欲告发”。众人遂延纳入座,遂共建江左之策。这条重要史料,揭示了琅琊王氏决定辅佐元帝在江东即位,建立东晋王朝,成就江左偏安之局的内幕。石崇与王恺争豪,老婢挖苦桓温似刘琨,以及曹操奸诈两则,对我们认识东晋贵族的骄奢,桓温和曹操的奸雄本色都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语林》不仅记言,也记事,往往寥寥数语,几笔勾勒,就把人物性格凸显于纸上,如记王蓝田吃鸡蛋的几个动作,便把王蓝田的急躁描绘的惟妙惟肖。

除大量采用《语林》内容的《世说新语》一书外,后世的许多大型类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都屡屡引用。鲁迅先生更是不辞辛劳,将散见于各类书中的《语林》文字搜集整理成《裴子语林》一书。虽属吉光片羽,但弥足珍贵,从中我们依稀可以想见当年何以有风靡一时的“裴氏学”。

《语林》对后来轶事小说的影响也不可低估。《语林》今存的不到二百条的故事,有近一半为《世说新语》所采用,有的几乎是原文照录。明清时代又出现《明语林》和《新世说》,可见影响之远久。

《隋书·经籍志》首次提到《语林》十卷,但《宋书·艺文志》已不著录,可见此书在宋代已佚。清人马国翰从《初学记》、《北堂书钞》、《艺文类聚》等典籍中辑得一百多条,收入《玉翰山房辑佚书》,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鲁迅已从上述典籍中辑得一百多条,收入《古小说钩沉》,见《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版;周楞伽辑注的《裴启语林》,辑得佚文180多条,最为完备,198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另外亦收录在《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笔记小说文库》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影印;《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之中。

20、《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亦称《世说》、《世说新书》、《新语》、《世说新语》等。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世说新语》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全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汉末以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当时士大夫们的精神风貌和个性品格。作者并不是客观地罗列这些材料,从全书各门类名称到具体的行文措辞,不仅可以看出作者的褒贬和品评,而且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和美学趣味,如王述升任尚书令认为是理所当然,王羲之坦腹东床等则,反映了当时名士率真、任从自然的美学追求;阮籍醉酒傍酒家妇酣眠,魏文帝率客吊王粲学驴鸣,不但不以为怪,反而受到称赏,说明当时人们崇尚狂放行为尤其是与名教相抵触的行为;殷仲堪三天不读《老子》,便觉得舌头不灵便;乐令以麈尾柄确几解释道家旨归等,反映了当时玄学的盛行。《世说新语》中还保存了许多关于顾恺之、戴逵等人音乐、书画资料以及上层贵族饮酒、服“五石散”等方面的资料,都极为珍贵。

艺术上,《世说新语》最大的特色就是语言的隽永、含蓄和凝炼。即便是叙述性的语言,也同样简练、含蓄、准确,既高度概括又富于表现力。如表现王戎吝啬的两则: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王戎女嫁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悦。女遽还钱,乃释然。

没有人物言行的描写,纯用叙述,寥寥数语,让人觉得王戎的吝啬小气已到了病态的程度。此书在描写人物言行是,亦能抓住一些典型细节,尽显人物性格特征,如写大将军王敦酒后常一边吟咏曹操的《龟虽寿》中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用玉如意敲击唾壶作节拍,结果“壶口尽缺”。另一则写管宁、华歆园中锄菜见金,华歆拾起来看一看,扔掉;管宁挥锄如故,就像没看到一样。时人以此评论二人德行高下。另外像周处除三害,刘伶病酒,王徽之雪夜访戴逵,温峤娶妻,韩寿偷香等生动鲜活的故事被后代诗人经常引用,也成为后世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素材。其中一些故事更成为后来的成语,如坦腹东床、喜登龙门、咄咄怪事、难兄难弟、前倨后恭、人琴俱亡、传神写照、吴牛喘月、管宁割席等。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皆作《世说》,这是该书的最早称谓。今宋初晏殊删以后,便通称为《世说新语》。刘峻的《世说新语》注本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今人校注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亦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

今有:《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笺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中外译本方面,有马瑞志马瑞芳的英文译本、BrunoBellaire的法文译本和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当代研究《世说新语》的两本博士论文为代表:一是王能宪著《世说新语研究》,认为《世说新语》的作者即为刘义庆;另一本为范子烨著《世说新语研究》,认为《世说新语》乃成于众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