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四):文言小说集(4)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31、《纪闻》

唐初传奇小说集。牛肃撰。牛肃,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约生于武后时,卒于代宗朝,做过岳州刺史。事迹不详。据本书中“牛肃女”、“晋阳妾”等条记载,牛肃舅舅曾为晋阳尉,其女名应贞,适弘农杨唐源。从此书所载的内容和时间来看,可推之《纪闻》的写作与结集,当在玄宗末年或肃宗年间,最迟在代宗初年。

《纪闻》是唐初第一部传奇小说集。之所以命名《纪闻》,乃因所记皆他本人所闻,为“纪实”之作。上自武后朝,下至肃宗乾元年间,其中以玄宗开元年间事为多。尽管内容仍以神怪异闻及宣扬佛法因果报应为主,但其中一些篇目,如“吴保安”、“范季辅”、“牛成”、“裴伷先”、“苏无名”等人和事,都和牛肃同时代,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牛肃女”、“晋阳妾”更是牛肃亲人和身边之事,更是如实记录。这些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表明《纪闻》正是一部由志怪向现实生活过渡代表之作。其中的“吴保安”记载吴保安毁家救友,就是当时盛传的故事,基本上是“实录”,《新唐书》曾将此篇采入《忠义传》。小说以生动的笔触,跌宕有致情节,歌颂了吴保安、郭仲翔之间真挚友谊和相互信任。其中吴保安求荐、弃家、营救;郭仲翔感恩、葬吴、让官都十分真挚感人。对后代影响很大:冯梦龙的拟话本《吴保安弃家赎友》(《古今小说》),明代沈璟传奇戏曲《埋剑记》,故事俱采自《纪闻》。

《纪闻》是“纪实”之作,不等于说它不是传奇小说。从小说角度看,书中大部分作品情节比较丰富曲折,故事性强,语言也比较生动,有的人物形象也较完整,如“苏无名”,描述武后时期一位捕盗能手苏无名侦破太平公主细器宝物被盗案,曲折而离奇,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裴伷先”记述武后时代直吏裴伷先,抗言犯上,九死一生的经过,让人屏息惊叹!但总的来看,似嫌简率,《纪闻》还算不上传奇中一流作品。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牛肃《纪闻》10卷,《宋史‧艺文志》并著录有崔造注本。原书已佚。《太平广记》采录《纪闻》121条。南京图书馆藏钞本《牛肃纪闻》10卷,即从《太平广记》辑出。今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文言小说百部经典》,史仲文编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32、《枕中记》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沈既济撰。沈既济(约750—800)字不详,两唐书曰德清(今属浙江)人,《元和姓纂》作吴兴武康人。为人“经学该明”,《旧唐书》本传称他“博通群籍,史笔尤工”。宰相杨炎荐其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尝请省天后纪,合中宗纪,议不行。唐德宗立,锐于治,诏两省分置待诏官,权公钱收子赡用,沈既济谏止。后杨炎得罪,沈既济坐贬处州司户参军。复入朝,位礼部员外郎,卒。著有《建中实录》十卷及传奇文《枕中记》、《任氏传》,《全唐文》录其文6篇,并行于世。《旧唐书》有传。

《枕中记》和沈既济另一篇唐代传奇《任氏传》均是中唐传奇中创作年代较早的名篇,唐传奇创作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小说描述唐开元年间士子卢生,一心追求“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却功名不就,垂头丧气。落第归来途经过邯郸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卢生自叹贫困,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倚枕入梦。梦中娶清河大族崔氏女为妻,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寿终八十,享尽荣华富贵。醒来一切如故,不过邯郸一梦,店主人蒸的黄粱饭还没熟。卢生因此感悟,觉得人生如梦,富贵无常。

这类题材,首见于刘义庆《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沈既济发展了这个题材,并赋予时代特色:商人变成了士大夫,祈求神灵变成邯郸路上的忙碌奔波主动谋求。小说中对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的描绘和腐朽糜烂生活的揭露,更是再现了中唐社会的政治生态。卢生梦醒后的感悟,既有讽喻劝诫之意,也宣扬了道家的虚无主义和出世思想,是作者人生观的展露。

小说在不长的篇幅中,写一个人波澜起伏的一生,绘声绘色,概括力极强。在描绘卢生火箭式升官图中,又颇具讽刺意味。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手法。作者着意夸张和渲染卢生追求荣华富贵和显赫声威,最后归结为只是一场白日梦。卢生现实生活中的困窘和梦中的富贵,不仅形成强烈的对比度,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从此“黄粱美梦”、“邯郸梦”、“白日梦”成为无人不知的文学典故。宋人说话中有《黄粱梦》,元人杂剧中有马致远、李时中等合作的《开坛阐教黄粱梦》,明代汤显祖有《邯郸梦》传奇,可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大影响。

《枕中记》收入《太平广记》、《文苑英华》833卷,鲁迅校辑《唐宋传奇集》。

今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文言小说百部经典》,史仲文编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33、《离魂记》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陈玄佑撰。陈玄佑,生平事迹不详。《离魂记》篇末云:“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峴,因备述其本末”,可知陈为代宗、德宗年间人,此篇大约写于大历末年(777—779)。

《离魂记》写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倩娘父张镒也常说将来当以倩娘嫁王宙。但二人成年后,张镒竟以倩娘另许他人。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长安,与倩娘诀别。不料倩娘半夜追来船上,乃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后倩娘思念父母,与王宙回家探望。王宙一人先至张镒家说明倩娘私奔事,始知倩娘一直卧病在家,出奔的是倩娘离魂。两个倩娘相会,即合为一体。

人有灵魂,而且能与躯壳分离,这种虚幻的想象,显然与佛教思想有关。离魂以求爱情婚姻故事,始见于南朝刘义庆《幽明录·庞阿》。唐代亦有敷衍为传奇作品的,如《灵怪录》中的“郑生”、《独异记》中的“韦隐”,都叙述唐人离魂故事,但《离魂记》描写更为出色:他以离奇怪诞的情节,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歌颂了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具有典型意义。小说中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性格更加突出,尤其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坚贞、忠诚、敢于反抗和追求的女性倩娘形象。结构也更加巧,情节更加起伏出人意表,尤其是篇末写到倩娘的离魂与肉体相合时,巧妙缀上“其衣裳皆重”这样一个细节,给人以似幻似真的感觉。元代郑光祖《倩女离魂》杂剧,即根据本篇故事演绎而成。

《离魂记》收入《太平广记》358卷,鲁迅校辑入《唐宋传奇集》。今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文言小说百部经典》,史仲文编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34、《柳氏传》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又名《章台柳传》,许尧佐撰。许尧佐,生卒、字号均不详。峡州(今属湖北宜昌)人,礼部尚书许康佐之弟。德宗贞元三年(787)曾赴陇州观察使邢君牙幕府,贞元六年进士及第,贞元十六年,复举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太子校书郎同年曾佐征西将军、泾原节度使刘昌幕府。宪宗元和八年(813)为吉州司户参军,元和十一年以左赞善大夫副使使南诏。官至谏议大夫。今存传奇小说仅此一篇,写于唐德宗贞元年间。

《柳氏传》写柳氏与诗人韩翃的爱情故事。韩翃与富而爱才的李生为友。李有美妾柳氏,爱慕韩翊,李知其意,便将柳嫁韩。后值安史之乱,柳剪发毁形,寄身佛寺。这时韩已入平卢﹑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为书记。两京收复后,韩翊使人潜寻柳氏,并寄以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氏感泣,答以诗,希望早日团聚。不久,柳为京中蕃将沙吒利劫去。一日,柳偶于车中见韩紧随其后,乃使女婢将其处境告韩。侯希逸虞候许俊,见韩在欢宴酒席上神色沮丧,便问其故,韩以实情相告,许请韩写一亲笔信,即乘马至沙吒利宅,救出柳氏,使之团圆。许尧佐通过这一发生在动乱岁月中的悲欢离合故事,歌颂了坚贞的爱情,并从侧面透露了安史之乱及乱后蕃将跋扈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功地刻画了柳氏等人的形像。结构完整,情节发展有波澜,语言凝练,善作细节描写。如写柳氏不顾沙吒利的威势,约会韩翊与之诀别的情景说:“乃回车,以手挥之,轻袖摇摇,香车辚辚,目断意迷,失于惊尘”,颇能引人入胜。

《柳氏传》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宋人话本有《章台柳》;明代晁瑮《宝文堂书目》有《失记章台柳》一种;明刊《熊龙峰四种小说》中有《苏长公章台柳传》,清人通俗小说《章台柳》十六回,亦据此敷衍而成。戏剧方面有钟嗣成《寄情韩翃章台柳》杂剧;明人传奇有吴长儒《练囊记》,梅鼎祚《玉合记》,张四维《章台柳》等。

《全唐文》收许尧佐文六篇,唯独不收此文。此文最早见《太平广记》485卷,鲁迅校辑入《唐宋传奇集》。

今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5、《柳毅传》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李朝威撰。李朝威,字不详,中唐时代陇西人,约公元759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祥,生平亦不可考。作品仅存《柳毅传》和《柳参军传》两篇。《柳毅传》篇末云:薛嘏于开元末在洞庭湖上见到柳毅,殆经四纪即四十八年后始作此篇,故本文盖写成于唐德宗贞元(785—804)年之间。

《柳毅传》写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其夫泾阳君与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为传家书,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钱塘君即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因传信乃急人之难,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之蛮横,故严辞拒绝,告辞而去。但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后柳毅徙家金陵,娶范阳卢氏女,即龙女所化。二人终成眷属。同归洞庭仙去,长生不死。

关于龙女寄书和异类报恩故事,民间流传颇早:《搜神记》中就有胡毋班为泰山府君传书给河伯妇的故事;《广异记》中亦有三卫为华岳新妇传书给北海神。《柳毅传》在上述基础上,将婚姻、家庭、爱情等方面内容,灵怪、侠义、爱情三方面题材结合在一起,深刻地、出色地反映现实生活,并表达了作者的道德标准和理想追求。它以幻想的形式,反映的却是人间的婚姻爱情问题。龙女在夫家所受的丈夫欺凌和公婆迫害,正是古代妇女常有的痛苦和遭遇。小说的喜剧结尾,正是以浪漫的手法,反映出作者的理想追求。在艺术表达上,《柳毅传》比起以前的同题材作品,人物性格更加突出鲜明:柳毅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他为不幸的龙女传书洞庭,完全是激于同情和义愤,没有私心,不求报答。所以钱塘君杀死泾阳君次子,要将龙女嫁给他时,他认为杀人婿而娶其妻为不义,严正拒绝,赢得龙王的尊重和钦佩,也赢得龙女的爱情。柳毅的正直无私、扶危济困的高尚品格,正是对现实生活中追求功名利禄、趋炎附势士大夫的批判,也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其他如钱塘君的刚直暴烈,龙女的一往情深,性格刻画颇为鲜明。对龙女和柳毅的心理描写,尤细致真切。在行文上,本篇故事富于想象,情节曲折,而结构谨严。其文体在散行之中夹有骈偶文句和韵语。文辞亦颇华艳。鲁迅在辑佚唐人小说时视此为名篇,与元稹的《莺莺传》相提并论。唐末裴铏所作《传奇》中《萧旷》一篇,已言“近日人世或传柳毅灵姻之事”,唐末传奇《灵应传》亦言及钱塘君与泾阳君之战,宋代苏州又有柳毅井﹑柳毅桥的附会(范成大《吴郡志》卷六“古迹”﹑卷一七“桥梁”)。后代戏曲家多取为题材,如元代尚仲贤《柳毅传书》﹑明代黄惟楫《龙绡记》﹑许自昌《橘浦记》﹑清代李渔《蜃中楼》等。

《柳毅传》最早见于《太平广记》419卷;曾慥《类说》引《异闻集》题作《洞庭灵姻传》,似是原题。鲁迅校辑《唐宋传奇集》收入此篇。

今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6、《霍小玉传》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蒋防撰。蒋防,字子征,一作子微。中唐时代义兴(今江苏宜兴)人,约生于宪宗贞元(785—804)年间。少年时即才华横溢,诗文并茂。十八岁作《秋河赋》,“援笔立就“,知名于时。官右拾遗。元和中,他曾在大诗人司空李绅席上作《鞲上鹰》,其中写道:”几欲高飞天上去,谁人为解绿丝绦。”李绅识其意,与元稹共荐之(《旧唐书·庞严传》)。长庆元年(821),自右补阙充翰林学士。二年,加司封员外郎。三年,加知制诰。四年,李绅被逐,蒋防亦贬为汀州刺史。不久改连州刺史,时议称冤。文宗大和二年(828)调任袁州刺史,卒于大和五年至九年间。《全唐文》录蒋防文一卷,计有功《唐诗纪事》录其诗四首,另有诗集一卷。

《霍小玉传》约写于唐宪宗(806—820)年间,时代略晚于《李娃传》和《莺莺传》。小说描写了陇西李益与妓女霍小玉的爱情悲剧。妓女霍小玉与新科进士李益相爱,唯恐日后色衰见弃,李益遂指天誓日,并书于白绢。两年后,李益得官,授郑县主簿。离别之际,霍小玉仅向李益请求八年的相爱之期,李益与小玉再订生死之盟。李益归家后聘表妹卢氏,遂与小玉断绝往来,并秘其行踪,以断小玉之想。小玉日夜悬望,思念成疾。为访李益消息,钱财用尽,更变卖紫玉钗等物,遍请亲友,多方招致。李益终为黄衫豪士挟至霍小玉处。小玉病中相见,历数自己的不幸和李益负心后,长恸数声而亡。后李益因小玉冤魂作祟,屡因猜忌休妻,“至于三娶”皆不谐。

这部小说所记的李益实有其人,是中唐有名的边塞诗人,唐宪宗时做过集贤殿学士,文宗时官至礼部尚书。猜忌妻妾也实有其事,两《唐书》都说他少年时患过疾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于苛酷。但《霍小玉传》却纯为虚构。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将一个现实生活人物纳入虚构的情节之中,赋予它特定的时代意义,使人更感到真实可信,更能打动读者,这完全是现代小说的写法。霍、李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两人性格上的弱点,而尤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封建的等级制度和唐代的门阀制度。小说的悲剧结局,是现实主义艺术力量的胜利。

《霍小玉传》是唐人传奇爱情类题材中思想最深刻、认识价值最高的一部作品,也是唐代传奇中上乘之作,代表着唐传奇发展的一个高峰。明代胡应麟称赞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并认为“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少室山房笔丛》)。小说的最成功之处是塑造了霍小玉这样一个富有个性的典型妓女形象以及李益这样一个负心汉的典型。另外这部小说不但以情节曲折取胜,也以描述的委婉细致见长。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先后两次将此编成剧本《紫箫记》和《紫钗记》,足见其影响之大。。

《霍小玉传》始见于《太平广记》卷487。今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7、《南柯太守传》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太平广记》作《淳于棼》,李肇《国史补》作《南柯太守》。李公佐撰。李公佐(约770—850)字颛蒙,陇西(今属甘肃)人。生卒年不详。他的主要活动时期在唐德宗贞元到宪宗元和年间(785—820)。贞元十三年(797)曾泛潇湘,游苍梧,十八年(802)秋七月,自江南去洛阳,作《南柯太守传》。元和六年(811),任江淮从事,奉使去长安,作《庐江冯媪传》。八年春,罢江西从事,东下泊南京。九年春,泛洞庭,登包山。十三年,自南方归长安。他中过进士,做过钟陵从事。与白居易弟弟白行简为好友,曾鼓励白行简作《李娃传》。作品有《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庐江冯媪传》、《古岳渎经》。《全唐文》录其文1篇,即《谢小娥传》。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杂史类”著录《建中河朔记》6卷,今不传。

《南柯太守传》写东平游侠之士淳于棼一天在一株古槐树下醉倒,接著梦见自己变成大槐国国王的驸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颇有政绩。于是升官进爵,位居台辅,有五男二女,荣耀一时。后来因与檀萝国交战,吃了败仗,金枝公主亦病死。于是宠衰谗起,国王疑其“图谋不轨”,遣发回家,沿途破车惰卒。惊醒后发现“槐安国”和“檀萝国”竟都是蚁穴。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生如梦,与沈既济《枕中记》的剧情、主题皆相类,对后人影响也颇大。成语中的“南柯一梦”即出于此。宋人说话中有《大槐王》,宋时扬州居然有南柯太守墓,小说中的故事竟移进现实,成为古迹,足见其影响。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据此写成《南柯记》,成为著名的“临川四梦”之一。

《南柯太守传》始见于《太平广记》。今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8、《谢小娥传》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李公佐撰,作者介绍见《南柯太守传》。

小说写宪宗元和年间,豫章女子谢小娥父、夫在出外经商中被害,死于江中。父亲托梦给谢小娥,说杀害他的人是“车中猴、门东草”;夫托梦言其仇人姓名是“禾中走,一日夫”。后被作者李公佐破解凶手名“申春”、“申兰”。尔后,谢小娥女扮男装,遍访江湖,寻其仇人。受雇于申兰家两年多,终于找到机会,手刃申兰,悉擒申春等贼党数十人。报仇雪冤后,谢小娥出家为尼。作者通过谢小娥机智擒拿杀害父亲和丈夫的凶手水盗申兰、申春的复仇故事,赞扬小娥的刻苦、刚强、机智而忍辱负重坚苦卓绝潜修的志行与义烈的精神。文中佛教和儒家思想很浓厚。这也是作者的人生观的反映。谢小娥的最后结局出人意料,她遁入空门,说明她对现实生活失去信心,也是对社会不满和抗议。小说结尾叙述作者访小娥行文过长,使结构松散拖沓,削弱了艺术感染力量。

《谢小娥传》与一般虚构而成的小说不同,它是李公佐根据真人真事加工创作的一篇传奇小说,它的内容大多实有其事。《新唐书·列女传》中就有谢小娥的记载,内容于此小说基本相同。李复言《续玄怪录·尼妙寂》内容于此也大同小异,不过比此篇更加细致感人。《异闻录》、《枣林杂俎》、《珍珠船》等也皆记有此事。其中写报梦的谜语与详梦一节,可能是故事流传过程中为人们所加插的,藉以增加小说的趣味性,对后代的小说戏曲有较大影响。

《谢小娥传》见《太平广记》491卷,亦为《全唐文》收录。今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9、《李娃传》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又称《汧国夫人传》,白行简撰。白行简(776-826)字知退,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着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李娃传》为其代表作。另敦煌遗书中存有《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述男女交媾之事。生平事迹见《全唐文》卷六十八。

《李娃传》写荥阳公子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爱,几乎被其父鞭挞至死。后流落街头,得李娃救护督促,发愤用功,应试得中。其父回心转意,认李娃为儿媳。其圆满结合并获得很高荣耀的喜剧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小说的题材内容,与后出的《霍小玉传》相类,唯结局大相径庭。《李娃传》是喜剧,《霍小玉传》则是悲剧。《霍小玉传》对唐代门阀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李娃传》则采取一种温和、调和的立场,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理想化色彩,主题不及《霍小玉传深刻。》

《李娃传》为唐传奇中一流名篇。作者塑造了一个“贱民”出身的崇高优美的妇女形象。比起霍小玉的幻想,崔莺莺的软弱,李娃显得精明而又成熟,是唐传奇中写得最好的一个女性形象。另外全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鲁迅称赞说:“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中国小说史略》)。《李娃传》对后世影响巨大“落难公子中状元,中了状元大团圆”的俗套即滥觞于此。元代高文秀的《郑元和风雪打瓦罐》,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杂剧,明代薛近兖《绣襦记》等,都是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

《李娃传》最早见于《太平广记》484卷。今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文言小说百部经典》,史仲文编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40、《长恨歌传》

唐代中期传奇小说,陈鸿撰。陈鸿,字大亮。生卒年不详。是一个“为文辞意慷慨,长于吊古,追怀往事,如不胜情”的文士。年轻时研究历史,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登太常第。曾任太常博士﹑虞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住在长安的时候,曾与白居易为友。长庆元年(821),太和公主远嫁回鹘,他曾充赴回鹘婚礼使判官。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曾做过尚书主客郎中。尝自称“少学乎史氏,志在编年”(《大统记序》),曾以七年之力,撰编年史《大统记》30卷,今仅存此序。《全唐文》存其文3篇。从存文看来,纪事简洁有序,状物工致准确,确有史才和文才。

《长恨歌传》作于宪宗元和初(806),当时白居易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县尉,陈鸿与王质夫居该县。三人同游仙游寺,谈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王质夫建议白居易为此事作诗。白居易于是作出传唱天下的《长恨歌》,陈鸿也如约写了这篇《长恨歌传》。此传情节与《长恨歌》相近,咏歌杨李的爱情悲剧。情节亦从杨妃入宫写起,安史乱中杨妃缢死于马嵬坡;玄宗自蜀还京,思念不已,方士为之求索贵妃魂魄,见之于海上仙山,贵妃乃为言天宝十载七夕与玄宗盟誓之事。比起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发挥小说体裁的特长,描写得更为具体细腻。如马嵬之变,白诗仅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两句。《长恨歌传》中增加了“从官郎吏请诛杨国忠以谢天下,杨国忠伏诛后又请“以贵妃塞天下怒”以及玄宗赐死,自尽于佛堂等情节。七夕盟誓一段更为细腻,既有事情本身的细述,又再现秦地的民俗并夹以抒情,可谓声情并茂。以上这些情节,均被元人马致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和清代洪升的《长生殿》所汲取,影响深远。另外,篇中对玄宗晚年的纵情声色﹑政治腐败有所暴露,即如杨贵妃是玄宗从其子寿王府邸取来一节亦直书不讳,比起《长恨歌》主题更加明确和单一。篇末议论,则归之于“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的老套。此传与《长恨歌》相辅而行,流传颇广。北宋时乐史撰长篇传奇《杨太真外传》,曾取材于此传。

《长恨歌传》今存版本有三:一为《太平广记》本;一为《文苑英华》本(此为通行本,《白氏文集》亦载此本);一为明刻《文苑英华》附《丽情》本。

今有:张友鹤《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1979年新一版;《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8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文言小说百部经典》,史仲文编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