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五):通俗小说集(3)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21、《喻世明言》

原名《古今小说》,又称《全像古今小说》,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冯梦龙(1574一1646),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耳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顾曲散人、詹詹外史、茂苑野史、平平阁主人、吴下词奴、前周柱史等,明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冯梦龙出生于书香门第,少年即有文名,与文震孟、钱谦益诸名士结社切磋时艺,曾得到过江南提学熊廷弼的赏识,也曾被湖北麻城邀去讲学,可在科举方面却一直不顺利。崇祯三年(1630)冯梦龙五十七岁时,因对科举已经绝望,遂选岁贡,于崇祯五年(1632)任丹徒县训导,两年后升任福建寿宁县知县。在任期间,他采取一系列措施革除弊政陋习,后于崇祯十一年(1638)卸职归乡。明末社会大动荡时,冯梦龙既仇视李自成义军,也强烈反对满清贵族入主中原,曾积极参与抗清活动。最后眼见复国无望,冯梦龙满怀悲愤而去世,时年七十三岁。冯梦龙是明代杰出的俗文学泰斗、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者、市民文学的先驱。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他曾以“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等十四个笔名,整理、编纂、创作、出版了近三千万字的话本小说、历史小说、笔记小说、民歌、散曲、戏剧等作品。直至当今,在架的《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新列国志》、《新平妖传》、《古今概谈》、《笑府》、《智囊补》、《情史》、《山歌》、《挂枝儿》等各类图书,超过一千五百万字,为历代文人所遗存的文字数量之最。其作品流布地区极广。各类译文遍及五洲,改编成电影、电视十多部,故有“海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有冯氏之作”之誉。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终年七十三岁。

《喻世明言》与冯氏的另外两部话本小说集《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喻世明言》成书最早。《喻世明言》共有40卷,每卷为一个短篇小说,故事产生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数为宋元旧作话本,例如“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少数为明朝拟话本,例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另外有些是明人对宋元旧作的改编加工,例如“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等。由于产生年代不同,因此在内容、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又因为属于同一个小说发展系统,其题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各篇之间还有很多共通之处。《喻世明言》各篇小说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主题涵盖爱情、婚姻、朋友情义等。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谴责了负心男子对爱情的不忠;“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描写了对失身妻子旧情难忘而破镜重圆;“羊角哀舍命全交”、“吴保安弃家赎友”、“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等则歌颂了不计生死利害而忠于友情的精神;而“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杨八老越国奇逢”则触及了异族入侵、权臣误国等现实政治题材。《喻世明言》还收录和改编了一些历史传奇故事,例如“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喻世明言》版本最早为天许斋刻本,该本并无注明作者,仅署“绿天馆主人评次”。

今存版本:藏于日本尊经阁的天许斋《古今小说》原刻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天许斋《古今小说》复刻本,但都残缺。另有藏大连图书馆的衍庆堂本。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王古鲁将藏于日本的两个版本摄成胶卷,互相补充,拼成较完整的版本,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根据胶卷排印成铅印版,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重印。1958年许政扬以重印本为底本,参考《清平山堂话本》和《今古奇观》加以修订,并删节了其所谓的“庸俗”和“低级趣味”的内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新本。这个版本又被香港中华书局及台北里仁书局翻印。1955年,李田意赴日本将《三言二拍》拍摄成胶卷,1958年台湾世界书局将《三言》的胶卷直接影印出版,台北三民书局据此出版铅印本,其中所谓的“庸俗”和“低级趣味”的内容悉数保留,没有删节。 

22、《警世通言》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中第二部小说集。刻于天启四年(1624)。此本不著撰人,仅题“可一主人评,无碍居士较(校)”。据凌濛初《拍案惊奇序》,得知编纂者为冯梦龙。

《警世通言》亦收40篇短篇通俗小说,宋元旧作占了将近一半,如《陈可常端阳仙化》、《崔待诏生死冤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等。在明代拟话本中当有不少就是冯梦龙本人所撰写。确知的有《老门生三世报恩》一篇为冯梦龙所作。其余《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玉堂春落难逢夫》、《唐解元一笑姻缘》、《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王娇鸾百年长恨》等篇。

《警世通言》中的优秀作品,描写了市民生活,表现了他们在封建黑暗势力统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爱情描写在《警世通言》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都能反映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妇女的不幸遭遇,如《小夫人金钱赠年少》、《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崔待诏生死冤家》、《玉堂春落难逢夫》等。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警世通言》的最初版本是明天启甲子(1624年)金陵兼善堂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另有三桂堂王振华覆明刊本,藏北京图书馆。《警世通言》三种传世本为:金陵兼善堂本40卷,三桂堂王振华36卷本和大连图书馆藏抄衍庆堂二刻增补本。

今有:《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1981年再版;作家出版社1957年校注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23、《醒世恒言》

醒世恒言,刻印于天启七年(1627),在“三言”之中问世最晚。全书收录宋、元以来话本、拟话本40篇。所收宋、元旧作比前“二言”少,约占六分之一左右,确认为宋元旧作的有《小水湾天狐贻书》、《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金海陵纵欲亡身》、《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篇。其中《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这两篇作品在整个宋元话本中都是上乘之作。其余绝大部分是明人话本和拟话本。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史传和唐、宋小说,编撰者创作的篇目较多,如《徐老仆义愤成家》、《施润泽滩阙遇友》《白玉娘忍苦成夫》、《灌园叟晚逢仙女》等。明人拟作较有价值的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或民间传说故事,其中有反映封建社会司法制度黑暗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有反映爱情生活,表现市民爱情观念的《卖油郎独占花魁》,生动地反映了明后期城市手工业者的生活与思想状况的《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等。特别是《卖油郎独占花魁》反映了市民在两性关系上不同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态度,成就最为杰出。这一类作品在结构的完整、情节的生动、形象的鲜明、描写的细腻、语言的流畅、词汇的丰富等方面都超过了宋元旧作。但是在矛盾斗争的尖锐性与人物性格的充满锋芒、语言描写的具有浓烈生活气息等方面,它们又不及宋元旧作,而且往往插入过多的抽象说教、刻意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过多的因果报应和色情渲染,都有损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版本有明天启丁卯(1627年)的金阊叶敬池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大连图书馆亦有此藏本。又有衍庆堂本,藏北京图书馆。通行的衍庆堂翻刻本有两种:一为40篇足本;一为39篇本,即删去《金海陵纵欲亡身》,而析《张廷秀逃生救父》为上下两篇,凑成40篇之数。

今有:《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出1958年版,根据衍庆堂39篇本重加订正增补出版。1987年出新一版;《警世通言》,钟仁,校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警世通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警世通言》,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警世通言》,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 

24、《今古奇观》

明代拟话本选集,是一部从“三言”“二拍”里选出来的话本集。编选者姑苏抱瓮老人,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明末。

《今古奇观》这部选集,从“三言”“二拍”共选出四十篇。其中选自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八篇,即《滕大尹鬼断家私》、《裴晋公义还原配》、《吴保安弃家赎友》、《羊角哀舍命全交》、《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警世通言》中的共十篇,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宋金郎团圆破毡笠》、《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老门生三世报恩》、《钝秀才一朝交泰》、《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唐解元玩世出奇》、《玉娇鸾百年长恨》;《醒世恒言》中的共十一篇,即:《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两县令竟义婚孤女》、《卖油郎独占花魁》、《灌园叟晚逢仙女》、《卢太学诗酒傲公侯》、《李汧公穷邸遇侠客》、《苏小妹三难新郎》、《徐老仆义愤成家》、《蔡小姐忍辱报仇》、《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选自凌蒙初编著的《拍案惊奇初刻》中的共八篇,即:《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看财奴刁买冤家主》、《刘元普双生贵子》、《怀私怨狠仆告主》、《念亲恩孝女藏儿》、《崔俊臣巧会芙蓉屏》、《夸妙术丹客提金》、《逞多才白丁横带》;《二刻拍案惊奇》中的共三篇,即:《女秀才移花接木》、《十三郎五岁朝天》、《赵县君乔送黄柑子》。这四十篇,大体上体现了“三言”“二拍”的主要精神,包括了其中许多较优秀的作品。

《今古奇观》的选者有自己的选取标准,所选中者大多是以市民阶层生活为题材,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市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以市民的眼光去看待、思考和理解问题。由此可见编选的总的标准是迎合广大市民的欣赏口味,使读者感到亲切有味。具体的编选标准有三:一是着重选因果报应的故事,进行封建道德的宣传;二是情节新奇曲折,富有故事性。编选者“拔其尤”,专挑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构思巧妙的作品,以奇制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三是突出“新”,专选明代人编写的作品,原本中的宋元旧篇无一入选。选本立足于当代社会,表现明代的思潮和人们的生存状态,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抱瓮老人除了精心选择以外,对于文字内容,也分别作了一些必要的增删、润饰。

《今古奇观》早期刊本有:1、吴郡宝翰楼刊本,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该本题“抱瓮老人订定”,序中“皇明”二字另行抬头,每篇有眉批,可断是为明末刊本,刊刻在崇祯五年(1632)《二刻拍案惊奇》刊行后至崇祯十七年(1644)之间;2、上海图书馆藏本,内封已佚,不知刊刻堂名,题“姑苏抱瓮老人辑,笑花主人阅”,序中“皇明”二字也另行顶格,由此可见此本也刊行于明末或明刊清初印。书前有署“姑苏笑花主人题”的序。其中有插图八十幅,为上下两截板;3、同文堂刻本,清光绪十二年(1886)聚元堂刻本,均为四十卷;4、清同治六年(1867)刻本,为十卷四十回;5、上海广雅书局石印全图足本;6、上海亚东图书馆民国三十八年铅印本;7、上海尚古山房铅印本;8、上海六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等。

今有:顾学颉校《今古奇观》,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1979年新一版;《今古奇观》,齐鲁书社1985年版;《今古奇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今古奇观》,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版;《今古奇观》,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5、《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凌濛初编著。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波厈,号即空观主人,明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祖父官至南京刑部员外郎,父亲曾任常州府同知。可是凌濛初在科举方面却很不顺利,他多次参加乡试,都未能中举。大约在四十岁前后,凌濛初产生了断绝功名的念头,并写了《绝交举子书》,打算归山隐居。后来他眼见世事艰难,在朋友劝说下决心做一番“匡济时艰“的事业,并于天启三年(1623)入京谒选。崇祯七年(1634),凌濛初被任命为上海县丞,分管海防与盐场。崇祯十五年(1642),升任徐州通判,分署房村,负责治理黄河河道。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部包围了房村,凌濛初与之激战数日,拒绝投降,最后呕血而死。凌濛初是明末重要的文学家,除著有小说《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外,还精通曲学,著有杂剧九种。此外,他又有诗文集《国门集》等传世,其中以“二拍”影响最大。

《初刻拍案惊奇》中具有认识价值和积极意义的作品主要是以下二类:其一是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的作品。《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首次描写海外贸易的内容,通过文若虚经商的命运和致富过程的描写,对商人发财欲望加以肯定。《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描写了申兰、申春伙同盗贼打劫暴富的现象。这类作品客观上反映了明代中叶后由于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经商热和当时商业活动的一些特点,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商人看法的变化,说明商人和商业在小说中进一步被关注和肯定。其二是描写婚恋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凌氏表现了较为进步的妇女观和婚姻观。《张溜儿巧布迷魂阵,陆蕙娘立决到头缘》,表现女主人公陆蕙娘具有“能从萍水识檀郎”的慧眼,赞扬她“巧机反借机来用”的勇敢机智,肯定她逃脱拐子丈夫张溜儿纠缠与情投意合的情人私奔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新的道德观念。《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写巫娘子受骗失身后,贾秀才不但能理解她,还与她一起报仇,也体现了新的观念。《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写罗惜惜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反抗;《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写少女速歌失里与父母悔盟迫嫁行为的斗争。这类作品表现了倡真情、反礼教的思想,反映了市民的思想趣味。

《初刻拍案惊奇》题材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亦有两点。其一是露骨的色情描写。许多作品,如《西山观设度亡魂,开封府备棺追活命》、《乔兑换胡子宣淫,显报施卧师入定》、《夺风情村妇捐躯,假天语幕僚断狱》等都有猥亵描写。这类作品表现出市民的庸俗情趣。其二是浓厚的宗教迷信、因果报应、宿命论思想。《王大使威行部下,李参军冤报生前》、《酒谋财于郊肆恶,鬼对案杨化借尸》、《李克让竟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感神媒张德容遇虎,凑吉日裴越客乘龙》等

《初刻拍案惊奇》中的优秀作品与冯梦龙的“三言”相比,在艺术技巧上有所发展,叙事更加统一,完整,写奇事,叙奇遇,情节更有“拍案惊奇”的艺术效果。模拟遵循话本小说的体制,并加以完善,题目用两句相对偶的句子组成,入话诗、入话、头回、正回、篇尾诗相互配合,意图明确,脉络贯通。语言既继承了话本叙事的生动活泼的传统,又保持了文人创作语言简洁优美的长处。在写法上,既保持了话本小说道德训诫的传统,又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和个性特征,使话本小说成为更成熟的文人创作。但总体说来,《初刻拍案惊奇》中的作品,偏重模拟而缺乏新意,对话本小说体裁没有更多的突破和发展,没能创造出更多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健康生动的故事情节,没能表现出更深刻的思想主题,其艺术成新在总体上比不上冯梦龙的“三言”。

《初刻拍案惊奇》成书于明朝天启七年(1627),第二年崇桢元年(1628年)由尚友堂书坊刊行问世,共四十卷。现藏于日本日光轮王寺慈眼堂法库。其后凌濛初又编著《二刻拍案惊奇》,于明朝崇祯五年(1632)刊行。二书合称“二拍”。

今有:《初刻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初刻拍案惊奇》卜键等校注,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初刻拍案惊奇》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初刻拍案惊奇(插图本)》秦旭卿标点岳麓书社2003年版;《初刻拍案惊奇(插图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初刻拍案惊奇》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初刻拍案惊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初刻拍案惊奇》珠海出版社2008年版;《初刻拍案惊奇》西泠印社2009年版;岳麓书社2003年版;《初刻拍案惊奇(插图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6、《二刻拍案惊奇》

明代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它同《初刻拍案惊奇》一起,合称“二拍”,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之一。《二刻拍案》共有作品40篇,但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同卷篇目相同,卷四十《宋公明闹元宵杂剧》系杂剧,故实有小说38篇

“二拍“的部分作品具有积极意义。首先是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写商人敢于泛海经商而获其厚利;《叠居奇程客得助》写徽州商人程宰因经商失败,”怕归来受人笑话”而流落关外,后来为海神所垂爱,得其指点,先后通过囤积药材、丝绸和粗布发了横财。海神的”人弃我堪取,奇赢自可居”的指点,表现了商人的精神世界和经营准则。在《乌将军一饭必酬》中,王生两次贩物被劫,使他对出外经商,失去信心,他的婶母一再鼓励他:”不可因此两番,坠了家传行业。”这些十分重视商业的描写,在以往作品中实属少见,这是明中叶后商品经济活跃,市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反映。“二拍“还有一中部分描写爱情和婚姻的作品,如《宣徽院仕女秋千会》、《错调情贾母詈女》《满少卿饥附饱飏》实际上提出了在爱情婚姻生活中要求男女平等的观点。还有一类作品,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残、荒淫好色,如《青楼市探人踪》、《进香客莽看金刚经》、《王渔翁舍镜崇三宝》等。

“二拍”是模拟话本小说而创作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说部书如《太平广记》、《夷坚志》、《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等。但都经过凌濛初的再加工和再创作,融入了凌氏本人的思想个性,体现了凌氏本人的艺术构思和艺术风格。所以“二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而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凌濛初编著“二拍”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科场失意,遂“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聊抒胸中垒块”;其二是受了冯梦龙编纂“三言”的影响。凌氏出身于书商之家,见冯梦龙“三言”“颇存雅道”,“一破今时陋习”,且又颇为畅销,遂“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凌濛初虽仿效冯梦龙编著“二拍”,但他的思想较之冯梦龙却相对复杂保守,故“二拍”的思想内容较之“三言”也多落后保守的倾向,表现出矛盾复杂的状况。在艺术上,凌氏却并不步趋冯氏,而能“化神奇于臭腐”,形成“拍案惊奇”的艺术效果。

《二刻拍案惊奇》成书于崇桢五年(1632年),仍由尚友堂刊行,版本系统有两种:一种为日本内阁文库藏崇祯五年尚友堂刊本,该本是尚友堂部分原版的重印本,四十卷。另一种为法国巴黎图书馆藏三十卷本。郑振铎民国二十年(1931)为《明清二代的平话集》所写跋文将此本称为“别本”,并说:“未知编者,明末清初坊本。这部书世间流传绝少,我偶然的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中见到了它。”

今有:《二刻拍案惊奇》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印行。其底本为王古鲁1947年从日本手抄交商务印书馆,因文字猥亵而被搁置,其中插入从日本摄回影印的图像若干,首图便有“内阁文库”钤记。《二刻拍案惊奇》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二刻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二刻拍案惊奇》王根林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二刻拍案惊奇》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二刻拍案惊奇》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版;《二刻拍案惊奇》岳麓书社2003年版;《二刻拍案惊奇(插图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二刻拍案惊奇》张弦生校点,台海出版社1998年版。 

27、《石点头》

《石点头》,明代拟话本集,又名《醒世第二奇书》,题“天然痴叟著”。天然痴叟,即席浪仙,明末小说家,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书前有“墨憨主人评”,并有龙子犹作的序言。“墨憨主人”及“龙子犹”皆是冯梦龙的号。《石点头》的书名取自“高僧悟石”,以劝惩世事人心为目的。冯梦龙在序中对此作了解释:“《石点头》者,生公在虎丘说法故事也。小说家推因及果,劝人作善,开清静方便法门,能使顽夫俗子,积迷顿悟,此与高僧悟石何异?”

《石点头》的题材虽仍是传统的才子佳人,但又不落窠臼,其中抨击了社会黑暗,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对了解当时世情均有认识意义。其体制与《拍案惊奇》相近,充分利用入话及篇中穿插的说话人道白,宣传做人的道理,为主题服务,但劝惩越多,反而越见得当时世风之开放与灵活。明末随海禁渐开,工商业发达,人性解放的呼声日渐高涨,此书中也有明显流露。

今有:《石点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新一版;《石点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石点头》张弦生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28、《东周列国志》

历史演义小说,明代冯梦龙著,冯梦龙介绍见《喻世明言》。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以烽火戏诸侯开篇,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盛衰过程为线索,记叙春秋战国历史,以及其中涌现出大批外交家、军事家、政治家的言行和风采。艺术上,《列国志传》保持了初期讲史小说简朴的特点,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偏重于将历史通俗化,文字粗率,缺乏动人的艺术力量。有鉴于此,明末冯梦龙在此基础上加以重新改写,由28万字拓展成70多万字,108回。并对原来的情节进行删节改写,删去武王伐纣到西周衰亡这段历史,集中写春秋战国时代,成为名实相副的东周列国历史演义。还删掉了许多与历史不符、任意虚构的情节,并对人名、地点、年代的错误加以订正。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此书又作了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古今中外时间跨度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东周列国志》与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天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这种人本主义的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

《东周列国志》的艺术成就或者说冯梦龙改写的艺术成功之处主要在于:首先,全书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全书用五分之四篇幅叙述春秋时代五霸竞起争雄的局面;用五分之一篇幅写战国七雄此消彼长,最后为秦所吞并,作者以此为重点,再穿插一些小国的历史和人物;其次,作者在史实和《列国志传》基础上,增添情节、润色文字,使故事更生动,描写更细致,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如晋楚泓之战,对宋襄公的描叙就是典型的一例。

《东周列国志》的不足之处仍是过于拘泥史实,采撷史料过于琐屑。有的章节头绪纷繁,人物典型化不够,文学味不足而史实味过浓。

今有:《东周列国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1978年新一版;《东周列国志》沈阳出版社2007年版;《东周列国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版;《东周列国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29、《西汉通俗演义》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甄伟撰。甄伟,号中山居士,南京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写成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于创作《西汉通俗演义》的原因,他在“序”中说是由于不满“《西汉》卷”的“牵强附会,支离鄙理”,便以司马迁的《史记》作为典范,对“西汉卷”进行改写和重新创作。这里所说的“《西汉》卷’,一般认为指的是熊大木所撰《全汉志传》的西汉部分。

《西汉通俗演义》是明代中叶几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写得较好的一部。它名为“西汉演义”,实际上只写了从东周末年到西汉初年一百年左右的历史。内容上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到第九则,从东周末年秦昭王派皇孙异人伐赵始,到“赵高矫诏立胡亥”,主要写秦统一六国过程和秦始皇死后国家变故;第二部分用七十则篇幅写楚汉相争,是全书主体;第三部分共十六则,写刘邦灭楚后,消灭残余势力,吕后谋诛大臣以及书中主要人物的结局。

《西汉通俗演义》虽吸收了一些民间故事,但主要依据是《史记》、《汉书》等史实。从第八十四则起还参考了元刊平话五种之一的《前汉书平话续集》上、中两卷。由于有史籍和话本作参考,再加上作者文字上的功力,所以在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成就较高。该书不仅在国内屡被翻刻,深受欢迎,并且还流传到韩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西汉通俗演义》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一是脉络清初、结构紧凑,全书以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为核心,以刘、项争霸为主线,刘邦和韩信冲突为副线来展开故事,重点突出;二是塑造了几个性格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项羽,作者既写出他是一世英豪,但又有政治上短视,行动上犹豫不决,性格比较暴烈等致命缺陷,因而导致悲剧结局;刘邦虽然人品不好,贪酒好色,但却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终于成了一国之君;三是作者的文字水平较高,这是《西汉通俗演义》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只要比较一下《史记》和《西汉通俗演义》对垓下之战中“四面楚歌”的描述,就可看出作者对史籍的“敷演”、“润色”能力。

《西汉通俗演义》今存最早刻本为明神宗万历四十年金陵周氏大业堂刊《重刻西汉通俗演义》,共8卷,101则。

今有:《东西汉演义》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新刻剑啸阁批评东西汉演义》《明清善本小说从刊》天一出版社1985年版;《东西汉演义》台湾三民书局2008年版。 

30、《东汉通俗演义》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谢诏撰。谢诏,明末清初学者,生卒不详,字彦实,号凤渚,江西赣州人,明孝宗之女永淳公主夫,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颍川知府,五年擢为刑部员外郎,后为陕西清吏司郎中。因平息杨应龙之乱有功,圣赐绯鱼二品服而不受,并连续上书要求退休。后6次起用为湖广、四川按察使,云南布政使,顺天巡抚,均不赴任。主持重修地方志,体例严谨,文词简练,当时称为一代良史。著有《虔台志》、《赣郡志》、《玉房山集》。

《东汉通俗演义》起自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刘秀起兵复汉,终于汉桓帝宠信宦官,李膺等罹党锢之祸,意在表现东汉一朝史事,其中对光武中兴尤多着墨。该书多取材于史书与前人同类小说,人物性格刻画较少,艺术上不免粗糙。

《东汉通俗演义》与《西汉通俗演义》比较,《西汉》故事虽有演义成份,但基本内容与历史记载相合,且每一回字数较多,故事完整。《东汉》故事则多取自民间传说,谢诏编时又加许多想象,故与史实相差甚远,而每一回字数仅数百,故事叙述过于简略。后来清远道人深感《西汉》、《东汉》虚实之差,遂本史鉴之法重编了《东汉演义》。清远道人之重编本,较之谢诏原本更符合历史,但不足之处是缺乏演义的想象力和文学性,文字大量截取自正史。

《东汉通俗演义》最早刊本为金陵周氏大业堂刊本,题为《重刻京本增评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10卷,146回。而最有名的版本为明末《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删为125回。自清远道人重编后,嘉庆同文堂本、同治善成堂本《东西汉演义》,均是将甄伟《西汉演义》与清远道人重编《东汉演义》合刊在一起。近年来学术界整理重印时,即以清善成堂本《东西汉演义》为底本,校勘《西汉演义》时又参校了剑啸阁本和民国时刘文英标点本,为使故事连贯,按刘文英本删去了一些诗词。《东汉演义》则参校了《汉书•王莽传》及《后汉书》。善成堂本《东汉演义》刊刻错误颇多,均据史书一一校正。

今有:光绪十八(1892)年上海广百宋斋校印本,十卷,一百二十六回;《东西汉演义》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新刻剑啸阁批评东西汉演义》《明清善本小说从刊》天一出版社1985年版;《东西汉演义》台湾三民书局2008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