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五):通俗小说集(5)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41、《十二楼》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觉世明言》,李渔著。李渔(1611—1680),字笠翁,随庵主人,新亭樵客等,原籍兰溪(今浙江),生于千雉皋。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十九岁时父亲去世,不久他回到原籍兰溪,二十七岁中秀才,后屡试不利。清兵入浙之后。他家道衰落。顺治八年左右,移居杭州,卖文为生。顺治十五年左右又迁至南京,从事著述,并开书铺芥子园,刻售图书、画谱、笺简,都精绝一时。康熙十六年,李渔因境况日窘,归隐杭州湖山,两年后去世。李渔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其《闲情偶寄》是我国早期戏剧理论的的代表之作。剧作有《笠翁十种曲》,小说集有《无声戏》、《十二楼》和《肉铺团》等,诗文集《一家言全集》(《闲情偶寄》在其中)。

《十二楼》共十二卷,每卷写一故事,因为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座楼阁,人物命运和情节展开往往与楼有关,故全书命名为“十二楼”。《合影楼》说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了眷属,只是多亏了路公;《夺锦楼》说婚姻,两位佳人究竟为一名才子所夺;《三与楼》说产业,如何留惠于子孙;《夏宜楼》说望远镜,有猎奇之嫌;《归正楼》说诡谲之智,最后走上正道;《萃雅楼》说同性恋,即使是男子也不能强求;《拂云楼》说丫环胜过小姐,能红的确聪明;《十卺楼》说石女,十次婚姻还是此女;《鹤归楼》最为曲折,说夫妻离别之道;《奉先楼》说女子忍辱抚养儿子,颇有烈节;《生我楼》说儿子失而复得,团圆最让人喜悦,也巧到了极致;《闻过楼》说归隐未成,顾呆叟实际上就是他的化身,他的经验和智慧都在此中。

《十二楼》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作者用喜剧结构来写小说,格调轻松快乐。他的作品往往不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思想境界,但每一篇都清新风趣,惹人喜爱。十二个故事,绝大多数出身于李渔自己的构思,而不是引用别人素材。作品都主题鲜明,线索明晰,中心人物贯穿始终,在叙述过程中决不横生枝蔓。情节设计新颖奇特,尽量曲折出奇,悬念丛书,出人意表,但衔接上自然合理,不留破绽。而结局又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小说出于好看,以及娱乐功能的时代需求,在节叙事上未免有“人工”的痕迹,但也处处流露着“天成”。每个故事里的人都有其宿命的一生,包括李渔自己。

《十二楼》的最早版本为光绪聚德堂藏本《觉世名言十二楼》。

今有:《十二楼》崔子恩校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十二楼》李聪慧點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 

42、《照世杯》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题“酌元亭主人编次”,卷首有“吴山谐野道人序”,每卷后有“谐野道人评”。作者本名生平无考,序中提到“紫阳道人”和“睡乡祭酒”。“紫阳道人”为《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的号,“睡乡祭酒”为《无声戏》序评者杜浚,两人皆明末清初人,据此可推知作者“酌元亭主人”也是明末清初人。

《照世杯》成于顺治末年,共四卷,每卷演一故事。卷一《七松园弄假成真》,叙苏州才子阮江兰不得上流女子赏识,却在青楼中得遇知己。此篇不出才子佳人小说的格局,唯佳人换做了青楼妓女。卷二《百和坊将无作有》,叙一无赖儒生欧滁山骗人终被无赖所骗。卷三《走安南玉马换猩绒》,叙商人杜景山受安抚迫害往安南交易猩绒终于幸免于难。卷四《掘新坑悭鬼成财主》,叙土财主穆太公开厕所发财,其子学赌博居然进学成名。四篇小说描摹世情颇为真切,富于讽刺意味,尤其是卷二对欧滁山的行径和卷四对穆太公的丑态,都有极生动的刻画,夸张而不失真,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此外,卷三描写广西边境的集市贸易,卷四描写赌博情形,都可作民俗考据的材料。《照世杯》于卷名之下又列有偶句的子目,体制略似章回小说,但叙述又并未按子目分段,其篇幅稍长于短篇,不及后来的中篇,是短篇小说向中篇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式,具有话本小说的艺术风格,不同于俗套的才子佳人之作。小说缺乏剪裁,写事态人情之龌龊,亦缺少深刻的意蕴。此书并无淫词秽语,亦无违碍清廷之事,不知因何遭朝廷禁。

今有:《照世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豆棚闲话•照世杯校注》陈大康校注,台湾三民书局1998年版。 

43、《豆棚闲话》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题“圣水艾衲居士编”,作者真实姓名不详。胡适认为艾衲居士是杭州人,因为“圣水大概就是明圣湖即杭州西湖“,因为《水经注》里已经写明“明圣湖”即“西湖”“。天空啸鹤漫题的《豆棚闲话叙》说:“有艾衲居士者……卖不去一肚诗云子曰,无妨别显神通;算将来许多社弟盟兄,何苦随人鬼诨。况这猢狲队子,断难寻别弄之蛇;兼之狼狈生涯,岂还待守株之兔。”这篇“叙”称赞艾衲居士有惊世脱囊的才学,又透露他没有并未通过科举出头地。其中“算将来许多社弟盟兄”,是说艾衲居士参加过明末清初兴盛的士人结社。这篇“序”为我们多少透露出艾衲居士的生平和为人状况。

《豆棚闲话》的特点,一是以豆棚下轮流说故事为线索,串联起12篇故事,本书将十二则内容不相属的短篇小说,藉由人们在豆棚下乘凉时轮流说故事为枢纽,有机地串接在一起,结构别具一格。类似西方的小说《一千零一夜》,《十日谈》,在中国短篇小说集可称首创。二是思想激愤,每多荒谬不经、追求新奇的翻案文章,如《范少伯水葬西施》中把范大夫写成个奸诈小人,好利忘义,借西施帮助勾践灭了夫差,又怕西施逞吴宫娘娘的威风,泄露了他那种“暧昧心肠”,于是假请西施赏月,当心一推,(西施)便“直往水晶宫去了”。一篇故事说得头头是道,读者也可以从他的翻案文章中看出作者对所谓建国中兴名臣,真能看到骨子里去。《首阳山叔齐变节》,把历来推崇不食周粟的忠臣叔齐,写成一个忍受不了腹中饥饰饿,贪图声名利禄的小人。三是语言酣畅,在清朝拟话本小说中堪称上乘。三是冷嘲热讽,意味隽永,随意生发,以抒胸中不平之气,《大和尚假意超升》,写一个僧中的败类,假借佛门,骗人钱财,最后被人设计焚死。《小乞儿真心孝义》,又从正面说起,借乞丐的真孝顺,讽刺富贵官宦人家的孝顺是“墓顶夸张,坟头热闹”。,鸳湖紫髯狂客在总评中说艾衲居士满口诙谐,满腔激愤冷眼奇怀,写出了封建社会中一班假道学、伪君子的真面目上。四是将各种写作技巧运用得恰如其分。尤其是鲜活生动的比喻及方言、迭字的特殊运用技巧,更是超越同时期的作品之上.也因为些特色,才使得作品更具有趣味性。

《豆棚闲话》的思想复杂性也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反佛道;另一方面深受佛道观念影响.一方面维护新朝;另一方面对于投靠新朝的旧臣民也有所批评.表面上他不受命运束缚,不赞成凡事皆由命定;但骨子是个不折不扣的宿命论者。胡适对《豆棚闲话》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他在《豆棚闲话笔记》写中道:“此中十二篇都不是好小说,见解不高,文字也不佳”。《豆棚闲话》内容杂陈、《豆棚闲话》在“探新求奇”这一面上的确上是作足了文章,加之作者艾衲居士是明末遗民,经历了明亡清兴那个乱离兵火的时代,思想颇多矛盾冲突之处,写书基本是以“泄愤”为目的,所以此书尽管在见解和文字”上“不高“、不佳”,但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不可不提的一部以翻案致胜的奇书。

《豆棚闲话》最早版本为康熙写刻本,十二卷,十二则。

今有:《豆棚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豆棚闲话·照世杯校注》陈大康校注,台湾三民书局1998年版。张敏校点《豆棚闲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44、《娱目醒心编》

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小说集。全16卷。署“玉山草亭老人编次。葺城自怡轩主人评”,卷首有“自怡轩主人”序。“草亭老人”即杜纲。杜纲(约1740-约1800),字振三,号草亭,江苏昆山人。少有名声,补诸生,但终生不得志,未能中举入仕,以著书自娱。所著有《近是集》、《北史演义》六十四卷,《南史演义》三十二卷。“自怡轩主人”即许宝善,字敩虞,一字穆堂,江苏青浦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累官监察御史,丁内艰归,不复出,以诗文自娱。

《娱目醒心编》原刊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每卷分2回或者3回,故事占有1回以上篇幅者计有23则。书中所叙多是杜纲家乡昆山一带明朝至清初的轶闻琐事,内容大抵关涉忠孝节义。其中亦采自他书者,如卷五《执国法直臣锄恶,造冤狱宵小害良》即据《明史》卷二百零六“马录”等传,卷七《仗义施恩非望报,临危获救适相酬》录自《醉醒石》“曾公子篇”,卷八《御群凶顿遭惨变,动公愤始雪奇冤》据《明史》卷三百零一嘉定张氏传和《归震川集》之《贞妇辨》,卷十一《诈平民恃官灭法,置美妾藉妓营生》录自《石点头》第八卷《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卷十三《争嗣议力折群言,冒贪名阴行厚德》中第一回录自《醒世恒言》第二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卷十四《遇赏音穷途吐气,酬知己狱底抒忠》第一回录自《古今小说》第八卷《吴保安弃家赎友》。

全编内容平庸,虽欲藉因果报应来劝忠说孝,但其夸饰和虚构不近情理,如卷二叙述唐长姑在夫死子亡之后,为了接续夫家宗嗣,竟把妹妹嫁给自己的69岁的公公,这种不近常情的行为,作者竟予以歌颂。又如卷五叙明朝李福达狱,据《明史》马录最终冤死广西南丹卫戍所,此编却改篡为马录钦召进京复为御史,借以证明天公报应纤毫不爽。这说明白话短篇小说至清初已入穷途。惟卷五所记廷杖情形为他书中少见,可资异闻。

《娱目醒心编》最早刊本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刊本,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今有:《娱目醒心编》中国十大秘抄本第九卷,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版;点校本《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华夏出版社1998年出版;《话本小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古本小说集成》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影印。 

45、《西湖佳话》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全称《西湖佳话古今遗迹》。全书16篇,共16万字。题“古吴墨浪子搜辑”,作者生平事迹无考,成书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全书以西湖名胜为背景,叙述葛洪,白居易,苏轼,骆宾王,林逋,苏小小,岳飞,于谦,济颠,远公,文世高,钱镠,圆泽,冯小青,白娘子,莲池的故事.共十六篇。故事皆与西湖名胜有关。大多根据史传、杂记和民间传说写成。意在“西湖得人而题,人亦因西湖而传”。其中《道济颠玩世装疯》《雷峰怪迹》记载人们熟知的济公和白娘子的故事,文笔朴素,叙述生动。

《西湖佳话古今遗迹》最早刊本为清康熙金陵王衙本,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清乾隆十六年会敬堂刻本,现藏于大连市图书馆;另有金阊绿荫堂袖珍本;上海文选书局石印本。

今有:《西湖佳话》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西湖佳话》,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新1版,1958年版;《西湖佳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西湖佳话》邵大成校注,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西湖佳话》邵大成校注,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46、《玉娇梨》

又名《双美奇缘》,清代长篇世情小说,原题“荑荻散人编次”。“荑荻散人”又作“荑荻山人”、“荻岸散人”,与《平山冷燕》题名相同。至于“荑荻散人”是谁?有人说他是清代秀水人张匀,有人认为他就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天花藏的主人,但都证据不足,无从确证。天花藏主人,又号荑秋散人、荻岸散人、夷狄散人、素政堂主人,真实姓名不详,现仅能根据一些作品及序跋对其生平作一大概推测。天花藏主人为明末清初时人,他早年“笃志诗书,精心翰墨”,志向颇高,但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青云未附,彩笔并白头并垂”,于是便从事小说的创作与出版,“借乌有先生以发泄黄粱事业”。题为天花藏主人编著的小说有《人间》、《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玉支玑小传》、《梁武帝西来演义》、《鸳鸯媒》。由他作序、出版的小说有《两交婚小传》、《定情人》、《画图缘小传》、《金云翘传》、《锦疑团》、《幻中真》、《飞花咏》、《赛红丝》、《麟儿报》和《后水浒传》。另外,《玉娇梨》与《平山冷燕》也可能是他创作。

《玉娇梨》全书20回。主要写青年才子苏友白与宦家小姐白红玉(又名无娇),卢梦梨为了爱情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大团圆的爱情故事,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两个女主人公性格鲜明,各有特色;苏友白为求佳人,不惜一切,也显示出独特的胆识和纯真的性格。该故事曾先后被译为法,英,德文,在国外有较大影响。法国第一代汉学家弗莱雷(Nicolas Freret)的第一篇汉学著作就是关于《玉娇梨》的介绍和研究。法国第一位汉学教授阿贝尔•雷慕沙(Abel Rémusat,1788-1832)于1826年将黄嘉略(弗莱雷的老师)未完成的《玉娇梨》译完并在巴黎正式出版,为此还写了一个长达数万言的“序言”,对中国小说的产生、发展和主要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根据西方的理解作了分类,这是法国汉学家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第一篇重要论文。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也提到了《玉娇梨》,可见其影响的深入。

《玉娇梨》初刻年代不详。北京图书馆原存清乾隆年间刻本《(新刻天花藏批评)玉娇梨》,四卷二十回,有图,系青云楼藏板,惜乎今已无存。

今有:《玉娇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1983年点校本,以清聚盛堂本为底本,参校清聚锦堂本。2006年出新一版;《玉娇梨》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玉娇梨》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玉娇梨》,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47、《平山冷燕》

又名《四才子书》,清初一部流传甚广,影响颇大的才子佳人小说。题为“荻岸散人编次”。荻岸散人究竟为何许人也,历来没有定论。清朝盛百二《柚堂续笔谈》认为是嘉兴张博山十四五岁时所作,其父笔削续成之。按博山名劭,清康熙时人。阮元《两浙猷轩录》称其“少有成童之目,九龄作《梅花赋》惊其师。”但据鲁迅推断,其“文意陈腐,殊不类童子所为”。“盖早慧,故世人并以此书附著于彼。”(《中国小说史略》)。

《平山冷燕》共二十回,主要描写“先朝”隆盛时的四名才子、才女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的爱情纠葛,叙述他们才华出众,深得皇帝赏识,最后双双成亲的故事。书名即由四人的姓氏连缀而成。书中所写两个才女,一方面不但诗才卓异,而且机敏过人,老练成熟,令众多须眉自叹弗如;另一方面,又忠君孝父,恪守仁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化身和典范。全书情节,虽以爱情为主,却绝不涉及淫辞秽行,至其语言亦渐臻纯熟规范,达到“雅”和“俗”的统一,但人物语言缺乏个性特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它的主旨是“显扬女子,颂其异能,又颇薄制艺而尚词华,重俊髦而嗤俗士”,其思想倾向还是值得肯定的。

《平山冷燕》在清初曾译成满文,同《玉娇梨》一样,该故事曾先后被译为法,英,德文,在国外有较大影响。雷慕沙的学生,十九世纪欧洲最优秀的汉学家、法国东方语言学院教授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著名的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专家儒莲(StanislasJulien,1797-1873)于1860年翻译的《平山冷燕》在巴黎迪迪埃出版社出版,在其“序言”中儒莲指出:对一个真正的东方学者来说,“仅仅研究中国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表现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他们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风俗小说。他说:“若要彻底了解我们今后将与之共同生活和互相往来的民族风俗习惯和性格特征,研究这些作品是十分有益的”。他身体力行,前后翻译的中国戏曲小说除《平山冷燕》外,还有《白蛇精记》(1834)、《玉娇梨》(1864)、并于1834年逐字逐句翻译了元人杂剧《赵氏孤儿》,包括全部曲辞。

《平山冷燕》现存最早版本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由天花藏主人作序的《新刻批评平山冷燕》本,现存于大连图书馆。此外,尚有聚锦堂刊天花藏七才子书本及退思堂刊天花藏七才子书本、玉兰堂本、静寄山堂本等。

今有:《平山冷燕》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26册)1983年1版;2006年版;《平山冷燕》李致中校点,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平山冷燕》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平山冷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平山冷燕》,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48、《好逑传》

清代长篇小说,又名《侠义风月传》,坊本亦名《第二才子好逑传》,卷首题“名教中人编次”,“游方外客批评”。著者批者俱不详。

《好逑传》全书四卷,十八回。讲述的是铁中玉和水冰心的爱情故事。御史铁英之子铁中玉“既美且才,美而又侠”,曾为援救韩愿妻女,只身打入养闲堂。兵部侍郎水居一之女水冰心美貌聪慧,多次智胜过学士之子。另有恶霸过其祖仗势逼婚,后为铁中玉路遇所救,而铁因此遭害致疾,冰心则不避嫌疑,迎至家中护视,彼此相敬。二个在患难相助之中,互通情愫,却又谨守礼义大防,几经曲折后,铁中玉得中翰林,最终御赐婚姻,终成“好逑”。其中水冰心抗婚一段颇为曲折,显示了她“临事作为,却又有才有胆,赛过须眉男子”的性格特色。全书大旨在宣扬“守经从权”之说,将纲常名教与青年男女正当交往调合起来,使“名教生辉”,“以彰风化”,因此夹有大段说教。但从结构语言来看,在明清之际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属于上乘。

同《玉娇梨》、《平山冷燕》一样,该书在欧洲影响很大。此书18世纪传入欧洲,有英﹑法﹑德文译本,是最为当时欧洲人熟知的、也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一部中国长篇小说,曾得到德国作家歌德的赞赏。目前外文译本已达15种以上。

据康熙、乾隆间人夏二铭《野叟曝言》载:《好逑传》“版清纸白,前首绣像十分工致”,可知该书早在清初已刊行于世。是书创作时间当更早,学者多认为作于明代。夏二铭所见本久已失传。今天见者,有独处轩藏版大字本、萃芳楼藏版本、凌云阁梓本、三让堂刊小字本、焕文堂刊本等。

今有:《好逑传》,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1983年1版,2006年版;《好逑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1991影印;《好逑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好逑传》中州书画社1980年版。 

49、《铁花仙史》

清代长篇小说。题“云封山人编次”。作者姓名、身世均无考。全书26回,写王儒珍、蔡若兰、苏馨如、陈秋遴、夏瑶枝以及苏紫宸等人悲欢离合故事。王儒珍和蔡若兰在襁褓之时便由父母约为婚姻。后王家衰落,王儒珍考科举又屡遭失败,蔡若兰之父便为女儿另选高门。王儒珍的同窗好友陈秋麟当时已中解元,闻此讯忙托人向蔡家求婚,打算迎亲时让给王儒珍;不料蔡若兰逃婚出走,为钱塘知县苏诚斋收养。数年之后,蔡若兰之父晚年孤寂,深悔当年退婚之事,便认王儒珍为义子,并为其娶苏诚斋之女。王儒珍在岳父家见到蔡若兰的旧婢,方知苏诚斋的养女就是蔡若兰,又娶了蔡若兰。此书头绪纷繁不仅在情节上趋向与神异、战争相揉和,而且其反映社会生活面也较前期作品更为广泛,但文笔较为拙涩。

《铁花仙史》今存最早版本为光緒十八(1892)壬辰年孟冬月春申浦石印本。

今有:《铁花仙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铁花仙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1983年1版,2006年版;《铁花仙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1991影印。 

50、《二度梅》

清代章回体通俗长篇小说。全书40回,约15万字。卷首题“惜阴堂主人编撰”,作者真实身份无考。

《二度梅》写梅、陈两家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其中,着意描绘了梅魁之子梅良玉、陈东初之女陈杏元的爱情故事。故事讲述了唐朝肃宗年间,奸相卢杞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吏部都给事梅魁,进而加害其妻儿。小说以忠臣冯天乐等人与奸相卢杞的明争暗斗展开情节,以皇帝清正、奸人遭惩、梅氏冤雪,其子在逆境中奋斗,中状元、拜宰相而告结束。其中穿插梅良玉与陈杏元的爱情故事,书中有这样的情节:梅父遭宰相卢杞陷害后,梅良玉在盛开梅花被狂风全部吹落的当晚设祭,祈祷梅花重开二度,父冤得以昭雪。后来,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陈二人历经患难,终得圆满结局。全书语言流畅,情节曲折,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这两个青年人的爱情故事交插描绘,彼此辉映,构成了曲折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整个作品变化多端,波澜起伏,不时陷入绝境,旋即绝处逢生,颇能扣人心弦,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小说。后京剧、越剧、评剧、庐剧均有改编和演出。

今有:《二度梅》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1983年1版,2006年新一版;《二度梅》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1991影印;《二度梅春秋配绣球缘》珠海出版社2005年版;《海市蜃楼志二度梅》,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