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二):元代士人画(11)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30、王冕(1287年一1359年),字元章,一字元肃,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竹斋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返,忘其牛。秦老怒挞之,已而复然。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后从会稽学者韩性学习,终成通儒。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欲荐以官职,力辞不就,南回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元璋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欲授以谘议参军置于幕府,不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派兵丁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将居所该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王冕是元代著名画家。他写诗作画自然与一般士大夫吟风弄月、消愁遣恨有所不同。由于他“耕无寸田,牧无风刍”,生活困难到冬天无棉絮过冬,草屋破漏无力修补,家中破甑无粮,妻子忍饥挨饿,不得已只好采野菜充饥。他不能像倪瓒、王蒙等可以隐居山中,优游岁月,不得不直接参加体力劳动,蓬头赤脚,下田耕种,栽植竹、茶、桑、麻及杂粮等来维持生活。对这种贫苦生活的描述,在他的诗文中随处可见,如“九里先生两鬓皤,今年贫胜去年多。敝衣无絮愁风劲,破屋牵萝奈雨何。数亩豆苗当夏死,一畦芦穄入秋瘥。相知相见无他语,笑看生前白鸟过”,“我穷衣袖露两肘,回视囊中无一有”(《九里山中》);“白日力作夜读书,邻家鄙我迂而愚。破甑无粟妻子闷,更采黄精作朝顿。”(《过山家》);“江南古客无寸田,半尺破砚输租钱。好山好水难夤缘,荃房日薄蒙荒烟”(《有感》)。但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生活境遇如此贫困,但他宁愿耕作卖画度日,不愿奔走豪门乞食,充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坚贞不屈的性格。在《铁网珊瑚》里他曾作这样表白:“今年老异于上年,须发皆白,脚病行不得,不会奔趋,不能谄佞,不会诡诈,不能干禄仕,终日忍饥过”。王冕诗作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的诗里充满了反抗精神,揭露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祖国命运和对劳动人民灾难的深切关怀,如《江南民》:“江南民,诚可怜,疫疠更兼烽火然。军旅屯驻数百万,米粟斗值三十千。去年奔走不种田,今年选丁差戍边。老羸饥饿转沟壑,贫穷徭役穷熬煎。”《悲苦行》:“前年鬻大女,去年卖小儿。皆因官税迫,非以饥所为。布衣磨尽草衣折,一冬幸喜无霜雪。今年老小不成群,赋税未知何所出。”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揭露元朝统治阶级的暴政的,如《喜雨歌赠姚炼师》:“今年大旱值丙子,赤土不止一万里。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苍生半游鬼。南山北山云不生,白田如纸无人耕。吾生正坐沟壑叹,况有狼虎白日行”;“胡儿冻死长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留正气满乾坤”更是不畏强暴的正气歌。明初三大诗人之一的刘基对王冕诗作表示“大敬”说:“观元章所为诗,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竹斋诗集•原序》”。明初三大诗人中的另一位宋濂为王冕作传,在“传”中赞颂王冕诗作说:“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宋濂《王冕传》)

王冕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绘画上工画墨梅,亦善写竹石。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梅骨体,简练洒脱,别具—格。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画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自北宋以降,历代画家以梅花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不可胜数,但大多数只是在描绘梅花的形貌,很难有人能够人木三分地表现出梅花那种傲骨峥嵘、清雅高逸的内在精神,这是和画家自身条件分不开的,也就是所谓“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清朱方霭《画梅题记》)的道理。元代王冕之所以能够在画梅上取得如此高超的成就,不仅依赖于他纯熟的技法,同时也有赖于他对高尚人格精神的追求。王冕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思想性,他往往是借助笔下的梅花抒写自我的胸怀。清代吴仲伦说:“王元章喜写野梅,不画宫梅。”这是因为官梅经过了人工雕琢,失去了自然本性,而野梅则是一派天真,没有任何的粉饰与虚伪,它更适合表现王冕孤傲纯真的本性。王冕的这种本性正是为后人所称颂的。王冕的墨梅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

王冕流传至今作品共十五幅,除《三君子图》外,其余均为各种情态的梅花图。上海博物馆藏三幅《墨梅图》、北京故宫藏一幅《墨梅图》卷(此幅在赵雍、王冕、朱德润、张观、方从义合装图五段卷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两幅《南枝春早图》、《幽谷先春图》一页(集古名绘册之一)、《梅竹双清》一卷。两幅流入日本,三幅藏于美国各大博物馆中,仅有一幅珍藏在海外私人藏家手上。

墨梅图纸本、水墨,纵31.9厘米,横50.9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是他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杰作,时年六十八岁,深为后人珍重。

此图有两大特色:一是诗画并重,上面有作者的一首七绝:“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不仅继承了文人水墨画诗画结合的传统特征,而且个性突出,寄寓极深,画意臻于至境,诗亦足流传千古。至今仍被选入各种诗文选本乃至中小学课本之中。第二是体现了王冕墨梅繁花密枝的典型风格。王冕墨梅出于北宋扬无咎派。但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此幅则写繁花密枝,别开生面。清代朱方蔼曾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王冕)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这幅《墨梅图》即是繁花密枝的代表作。此图作倒挂梅。枝条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白洁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干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勾瓣点蕊简洁洒脱。王冕画梅在对花朵与末梢枝干的处理上,摒弃释仲仁与扬补之的遗法,自成新意,形成枝繁花盛的特色,是对画梅艺术的一大贡献,对后世画坛影响很大。

画幅中有作者题诗署款: “乙未年春正月朔写于草堂”。诗塘及裱边四周,相继有名人文徵明、薛章宪、邓小平、徐霖、王韦、唐寅、陈沂等人题诗。


王冕《墨梅图》

南枝早春图水墨、绢本、纵141.3厘米,横53.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南枝春早图》亦是王冕的代表作,画面上,一枝老梅虬枝如铁,从左上方以s型直插向右下角,粗壮的主干以书法的笔意奋力写出,挺劲洒脱,浑朴自然,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枝干的末梢长短粗细各有不同:“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麟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汤垕《画鉴》)虽种种不一,但俱是神完气足,劲力充弥,有的末梢虽有绕指之柔,也如百炼精钢,弹扣之间仿佛铮然有声。在花瓣的画法上,王冕更是别出心裁,他把扬补之“笔分三趯攒成瓣”的一笔三顿的画法演化成为一笔两顿挫,又以“破蕊法”画出花蕊,使花瓣能够分出上下高低、阴阳向背,与自然法理相吻合,这种方法是绘画史上的一个开创。所以,明代的徐渭在看到王冕画的梅花后也发出了“吾圈花少让元章笔”的慨叹。

构图上古人主张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构图观念在这幅作品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在枝干交错中,繁花簇簇点缀其间,疏密有序,聚散得当。茂密处虽花枝满目却丝毫不显塞滞,疏朗处气息通畅又能够给人以水天无尽的遐思,更衬托出梅花的清雅高逸。


王冕《南枝春早图》

31、陈立善,生卒年不详。黄岩(今浙江黄岩)人。元至正(1341-1368)中为庆元路(今浙江宁波市)照磨,工画墨梅,兼工竹石、水仙,与王冕(1287-1359)齐名。所画梅花枝干用飞白笔法写出,几如拗铁,苍老多姿,嫩蕊疏花,潇洒幽致;画竹用笔挺拔流畅,枝叶清洒,逗雨舞风,饶有情趣。传世作品有至正十一年(1351)作《墨梅图》轴,左方署款“至正辛卯人日,黄岩陈立善写”。画中有明嘉靖十七年(1538)王同祖(字绳武,号前峰,文徵明甥)题“探梅四绝”诗;至正二十五年(1365)作《梅花水仙竹石图》轴,现均藏故宫博物院。子处亨,号方山,画梅妙得其传。至正中期任庆元路照磨①。善画梅竹,与王冕齐名。画梅用飞白笔法,枝干苍劲多姿;画竹运笔迅猛,一气呵成。有《墨梅图》轴、《梅花水仙竹石图》传世,《故宫书画集》收录。

32、王绎(1333-?)字思善,号痴绝生,严州(今浙江建德)人,居浙江杭州,系曲艺人王晔之子,元末的著名肖像画家。王绎少年时“笃志好学,雅有才思”,喜绘画,十二三岁“已能丹青,亦能写真”,画小像精细逼真,后经吴中山水、人物画家顾逵指授,技艺精进,所画多线条素描,少颜色晕染。绎画像往往在与对方谈笑之间,默记其音容情态,待胸有成竹,手才落笔描写。所画既能貌似,亦复传神,“非惟貌人之形似,抑且得人之神气”(夏文彦《图绘宝鉴》)。擅长人物写像,曾为李五峰作一光头小像,面部仅大如钱,而形神与真人无毫发之差。曾自云:“凡写像,须通晓相法。善人之面貌部位,与夫五岳四渎,各各不侔,自有相对照处,而四时气色亦异”,“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现,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其传世作品《杨竹西小像图》卷(与倪瓒合作),是其仅存世作品,小像面部全用细笔 勾勒,略施淡墨烘染,结构比例准确,颇具神彩。藏于故宫博物院。

王绎亦是位绘画理论家,著有《写像秘诀》,为其画肖像的经验之谈。其中《彩绘法》《写真古诀》《收放用九宫格法》等内容,为现存较古之画像著述,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杨竹西小像纸本,水墨,纵27.7厘米,横86.8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幅元代人物肖像画的经典作品,由王绎与著名山水画家倪瓒共同绘制。此此图所绘应为杨谦归老林泉后的晚年肖像,倪瓒补画松石平坡。杨谦号平山,别号竹西居士,又号青溪道士,松江人。世居赤松溪上,读书不仕。日与文士尊酒声伎唱酬,王绎所画肖像着力表现杨竹。西心胸豁达,怡然自得之态。图中杨谦头戴乌巾,右手执杖,衣袍宽松,面相清癯、磊落而有神。人物面部均以淡墨为之,以线为主,略事烘染,着墨不多而神情毕肖,较好地表现了杨竹西“清谦谨慎”的性格。画像后衬以小石、弧松,更加烘托了杨竹亡在宋亡后不仕朝迁的气节。倪瓒所补松石,笔墨枯淡、松秀,与人物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精美的肖像画作品。画中倪瓒题云:“杨竹西高士小像,严陵王绎写,句吴倪瓒补作松石。癸卯二月。”癸卯为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卷后有元人邓元祜、杨维祯等十一家题记。钤有明、清收藏家项元汴、伍元蕙、宋荦、贺逢锡、裴景福等藏印48方,又半印5方。


王绎、倪瓒《杨竹西小像图》

33、陆广,生卒年不详,元末画家,字季弘,号天游生,吴(今江苏苏州)人。画山水取法黄公望、王蒙,落笔苍古,用墨不凡。其写树枝有鸾舞蛇惊之势。其画风格轻淡苍润,萧散有致,后人评其格调在曹知白、徐贲之间。能诗,工小楷。至正二十二年(1362)尝作《雪山图》,存世作品有《五瑞图》。

五瑞图纸本、着色,纵126.1公分,横60.6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幅画芝、兰、萱草、朱竹、大桩,足以坡石。芝兰芳草喻人家佳子弟,大桩长年,萱草忘忧,竹报平安,故名之日五瑞。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


陆广《五瑞图》

34、马琬,元末画家,约卒于明洪武年间。字文璧,号鲁钝生,秦淮(今江苏南京)人,元末客居松江(今属上海市)。少年时曾就学于杨维桢。杨极推重他的画,因此名望甚高,“三吴人以重金购之”。

至正九年(1349),杨维桢到松江吕良佐所办潢溪义塾讲授《春秋》,马琬前往就读。亦工诗文、书法,人称三绝,颇负时誉。《西湖竹枝词》称他“自少有志节,诗工古歌行,尤工画,然皆其天姿之所出也”。元至正八年(1348),顾瑛在昆山界溪的玉山草堂与江浙一带文人宴游唱和,马琬与杨维桢、张雨、倪瓒、郯韶等经常赴约。当年编印的两本诗集《玉山草堂诗》和《西湖竹枝词》中,都有马琬的诗作。著有《灌园集》。至正十年(1350)结交黄公望,受到更深影响。至正二十五年(1365),结交王蒙。王蒙作《长林话古图》,画杨维桢和他本人,马琬为之题赞:“草树离离落照间,清言输与两翁闲。就中消受无人会,满耳清泉满眼山。”次年(1366年)作《春山清霁图》卷,丰满清秀,有董源、黄公望笔意,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官抚州知府。

马琬擅画山水人物,远法董源、巨然和米芾,近师黄公望,画法多作浅绛,笔墨清润,构图密茂。颇负时誉。善画山水,工诗能书。平时和贝琼等遍游当地山水,写生作画。贝琼曾题诗道:“长忆青溪马文璧,能诗能画最风流。酒酣落笔皆天趣,剪断巴江万里秋。”并说他的画“三吴人以重价购之”。他为杨谦所作《乔岫幽居图》轴(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结构复杂严谨,用黄公望笔法,但稍嫌板滞。

传世作品有至正二十六年(1366)作《春山清霁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至正九年(1349)作《暮云诗意图》轴,藏上海博物馆;《雪冈渡关图》藏故宫博物院;《青山红杏图》册页,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夏山欲雨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溪山行旅图》轴,藏美国高居翰先生景元斋。《秋林钓艇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春山清霁图纸本/墨笔,纵27厘米,横102.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春山清霁图》为《元人集锦卷》之一。图中山脉蜿蜒,溪流曲折,有人荡舟其间。沙洲上树木成林,山间丛树蓊郁,构境优美深曲。山石用长披麻皴繁皴密点,书风近董源、巨然。


马琬《春山清霁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