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北京颐和园(12)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9、西堤景区

西堤景区是指西堤及西堤以西的景区,这一区域是清漪园时期最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地方,重修颐和园时由于经费不足,此处大部分的景观未能得到恢复。

西堤和西堤六桥昆明湖的西堤是乾隆时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筑的。这道长堤和玉泉山、西山融合在一起,使颐和园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的拓展。西堤的修筑,增添了昆明湖的景色,使水上景物丰富多姿。在西堤柳条吐绿、桃花绽红的季节,一条彩色缤纷的长堤,浮现在昆明湖的西部,是难得的画境。掩映在湖光山色中的西堤六桥,也是仿照苏堤六桥建造的,由北向南排列的顺序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在练桥和柳桥之间,还有一座玲珑精致的景明楼。


昆明湖西堤风光

界湖桥位于西堤北端,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上原有桥亭一座,今无存。清漪园时西堤南端之桥名界湖桥,西堤北端之桥名柳桥,光绪十二年修建颐和园时,互易了两桥的名称。顾名思义,界湖桥以分界湖水得名。桥南北方向坐落。


界湖桥

豳风桥位于界湖桥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桑苎桥,后因避讳咸丰帝奕的名字而改取《诗经》中《豳风》诗意为桥名。咸丰十年(1860年)桥亭被毁,光绪时重修。桥南北方向坐落,桥亭长方形,重檐四脊攒尖方顶,面阔3间。桥的西部原来还建有耕织图、蚕神庙、织染局、络丝房、水村居等颇具江南特色的田园村舍,有江南水乡的风韵。


幽风桥

玉带桥位于豳风桥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是西堤上惟一的一座单孔高拱石桥,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石砌成,高约8.7米,有60根望柱、62块栏板,单侧有38级台阶米。玉带桥的桥体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形象生动,反映了雕刻工匠的艺术水平。东立面正中栏板上镌刻石额“玉带桥”。这座桥是当年乾隆帝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


玉带桥

镜桥位于玉带桥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以唐朝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得名,咸丰十年(1860年)桥亭被毁,光绪时重修。1950年拆除倾危的桥亭,1953年重建。镜桥为一平两坡式,桥下一方形桥孔,桥亭八角重檐圆顶.


镜桥

练桥位于镜桥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咸丰十年(1860年)桥亭被毁,光绪时重修。桥亭为重檐四角攒尖方顶。


练桥

柳桥位于西堤最南端,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界湖桥,咸丰十年(1860年)桥亭被毁,光绪时重修并易名柳桥。桥名源自柳色,桥亭为重檐歇山元宝脊。


柳桥

景明楼藻鉴堂畅观堂治镜阁位于西堤的几处建筑,皆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

景明楼位于练桥和柳桥之间,始建于乾隆年间,楼名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句。建筑形式仿自元代赵孟《荷亭纳凉图》,为四面抱厦,计有正楼3间、配楼2座各面阔3间,穿堂殿5间,抱厦殿5间,净房2间,方亭2座,游廊66间。咸丰十年(1860年)景明楼毁于英法联军。1991年始得重建。景明楼主楼1座,南北配楼各1座。三座楼均为2层,上下层均为面阔3间,进深1间。主楼下层四面出厦。景明楼主楼庑殿歇山顶,配楼棚歇山顶。游廊、方亭、净房等未重建。


1991年重建后的景明楼

藻鉴堂位于西北湖中的岛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原为一组精美的建筑群,中心建筑藻鉴堂是一座2层的楼阁,后有烟云舒卷殿和高台春风啜茗台,是皇帝御临时观景品茶之处。南面临湖,有两座钓台对称地延伸至水中,极为幽静。1860年藻鉴堂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未重建,仅在藻鉴堂岛添建码头。1994年曾清挖藻鉴堂遗址。


被英法联军焚毁的藻鉴堂建筑复原图

畅观堂位于西北湖西北岸的山坡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原由正殿畅观堂、东西配殿、转角廊以及山脚下的怀新书屋和睇佳榭组成。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光绪时重修。畅观堂由畅观堂正殿、东西配殿、西南八角重檐亭、东南单檐六角亭、土山西北山脚下及东南山脚下房32间组成,是颐和园西区的一处重要景观。

畅观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阔10间,南北有廊。单层勾连搭式歇山顶。西南、西北各有耳房1间。东、西配殿各3间。畅观堂东侧的建筑名睇佳榭,悬山顶,面阔13间,坐西朝东,前面有廊,其东有2间硬山顶西房,堂西南侧有6间硬山顶西房,堂的南院有南北房各3间,八角亭西侧有西房10间。


光绪时重修的畅观堂

治镜阁位于西南湖中的岛上,始建于乾隆年间,原为一组圆形城堡式的高大建筑。城堡共有内、外两重城墙,各设四门,内层上建十字形楼阁,菱花窗扇,建筑级别较高。阁周围还有四座2柱三楼的牌楼。四面门匾按方位题为“晖朗东瀛”“南华秋水”“爽凝西岭”“北苑春山”,可以隔水环眺四周不同风光。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清漪园时,治镜阁因四面临水,且远离万寿山主体建筑群而幸免于难。然而,光绪十三年,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资金短缺,不得不拆下治镜阁的砖石木材去营造万寿山上庞大的宫殿,于是岛屿荒芜,原建筑仅存基址至今。

耕织图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北方皇家园林中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独特园林景观。耕织图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当年,昆明湖与玉泉山之间河湖交错,稻田棋布,景色酷似江南,乾隆造园时又特意将原在城内、专门负责为宫廷织造丝绸布料的内务府织染局迁到此处,组成了一处生活气息浓郁、景色淳朴清幽而又融入传统农桑生产的园林景区。因此乾隆将其命名为“耕织图”,意寓为一幅洋溢男耕女织生活情趣的幽美图画。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景区内只有一块乾隆御题的耕织图石碑存留至今;1886年至1895年,这里成为清朝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学堂;再之后,耕织图地区的功能和归属几经变化,最终成为厂房和生活区,园林景观完全丧失。

1998年,在各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颐和园将耕织图地域收回;又经过专家论证、政府批准,耕织图综合整治工程得以实施。在近两年的紧张施工和展览布置之后,“耕织图景观文化展”于2004年9月20日向广大游客开放。


清朝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学堂:耕织图

陈友冰编写

参考资料:陈从周《说园》、周雄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周武忠《园林美学》、罗哲文等《中国名园》、相关园志、陈友冰《应用美学》,互联网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