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八):李鸿章家书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国学网 陈友冰 参加讨论

李鸿章家书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仪叟,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其先祖本姓许,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父亲李文安(1801-1855)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与曾国藩同榜。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肥东县东乡(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李鸿章本名章桐,父亲将其名为鸿章,意在希望他成人后能“宏图大展,文章经国”。李鸿章没有辜负父亲的殷殷期望,二十一岁考中举人,二十四岁中了进士,成为当时安徽最年轻的翰林。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两广总督等职,是我国晚清重臣。

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对其功过誉毁简直判若两人:誉之者称之为“旧中国务实第一人”、“中国近代化之父”;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被西方人称呼为“东方的俾斯麦”;为人顾大局、识大体,虽饱受骂名,仍与八国列强谈判,签订《辛丑条约》,最终赔上老命一条。他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维护国家利益 以前有很多人说李鸿章因为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给他扣了个“卖国贼”的大帽子,殊不知李中堂当年在谈判桌上曾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如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时,面对日方提出的苛刻条件,中方只有“允”和“不允”两种选择,而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李李鸿章一直磨到点灯时分,口干舌燥地要求再削减五千万两,实在达不目的了,又说减少二千万两也行,最后甚至满眼含泪向伊藤博文哀求,看到我这把老骨头的面子上,多少减一点儿,算送给我回国的路费吧。可以说他是忠实地执行了清廷的电旨:“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但人家根本不为所动。这典型反映了“弱国无外交”,并非李鸿章卖国求荣;对维新派及革命者的宽容态度。李鸿章算是当时清政府中比较开明的官员之一,他也为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感到忧心,已经意识到如不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必亡。于正是由于他同样抱着“救国”的决心,致使他甘愿冒着杀头的危险暗中保护维新人士,甚至在孙中山游说他造反后也没有杀他。可见李鸿章内心深处还是支持革命的。只是由于深受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影响,不敢明目张胆的和清政府对抗。

但毁之者,则指责他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思进取,丧权辱国,甚至直斥为“汉奸”、“卖国贼”。其主要罪行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曾经杀降,此举有过河拆桥之嫌,显得李鸿章有些不仁不义;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过程中投降卖国。

但是,对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不管评价上如何分歧,都会承认这是一位非常杰特的政治人物。在晚清充满内忧外患、朋党纷争的政治漩涡中,矗立四十年不倒,这本身就是个奇迹。作为政坛的“常青树”,更以“做人更做事”的风格著称于世:在他的老师曾国藩去世后,中国的内政外交、政治军事,他几乎是一人扛鼎:他以士林领袖身份带重兵,身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又以封建朝廷百官领袖地位支持革新,为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创立了中国近代早期军工企业和中国近代的民用企业。开眼看世界,将首次将百名学童送到美国深造,开中国向西方留学之风;他身为汉臣而拥重兵,却受到满清皇室的充分信任和敬重: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他作为谈判对手,在“弱国无外交”的劣势下,却赢得西方列强的敬重,称他为“东方的卑斯麦(德国铁血宰相)”。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基本上代表了学术界对李鸿章的评价。

正如西方一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李鸿章一生成就的取得,与他的超强的心理素质关系极大。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和完成历史使命,他能够忍受种种屈辱。李鸿章有一幅广为人知的对联:“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它突出表现为能容骂:承受士子之骂,大臣之责,甚至还将女儿嫁给一度骂自己最凶的“清流派”首领张佩纶(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祖父)。

李鸿章这位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和改革家不平凡的一生,确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其中自然包括他的父亲和他的家教。李鸿章有兄弟六人和两位姐妹,父子三位进士,兄弟皆为总督这就极为少见。子孙后代中竟出了那么多的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和艺术家,散处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等国,不但为祖国,也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做出诸多贡献。别的不说,单是清末民初中国最大的两家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就都是他的后代创办的。交通银行的第一任总理是他的二儿子李经楚,中国银行的第一任总理是他的外孙孙多森(李瀚章二女儿的二儿子)。这种众多人才出于一家的现象自然与家境、家风、家教关系极大。

现存的《李鸿章家书》共八十二封。其中有禀父母的、有致弟兄的、有谕侄辈的、有寄同僚的。涉及对内的太平天国战事,平定捻军,对外中日甲午海战、马关条约签订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签订等近代史上大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主事者和亲历者的心路历程和事件背景,为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此外,有与亲人有叙人伦的、有嘱读书学习的、有论修身养性的,皆文笔流畅,文彩斑斓。他常常开导弟兄、叮嘱侄辈;读史不可间断,读经不可泛鹜,得失常事,不足为虑,尤其不可以考试论成败。在《谕文儿——有志为官者,不可仗势欺人》一篇中指出“凡做好人、做好宫、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在《寄四弟——论学识精进之理》一篇中说:“果能日日留心,则一日有一日之长进。事事留心,则一事有一事之长进。由此日积月累,何患学业才识之不能及人也!作官能称职,颇不容易,做一件好事,亦须几番盘根错节,而后有成。”李鸿章以其亲身体验告诫弟兄侄辈,做官称职不易、作好事难,务希以好师好友为榜样,日日留心,事事长进。《李鸿章家书》中诸如此类的箴言警语,比比皆是,无论是为官建树、做人修身,还是治学待人,都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借鉴。当年蒋介石经孔祥熙推荐读了《李鸿章家书》后,曾对秘书陈布雷说:“李少荃,这个曾国藩的嫡传弟子,他创立了淮军,缔造了中国的海军,其人安帮治国的宏才大略已是少见。抓钱财、治家族,又细心又大气,文笔亦绝妙。在咸丰、同治、慈禧这几个庸主手下也能办大事。其教子亦颇有一套,连家中的烧火工也教育得好好的!你看,这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