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四):清代士人画(10)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41、任颐(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后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故画面署款多写“山阴任”。儿时随父学画,十四岁到上海,在扇庄当学徒,后以卖画为生。19世纪80年代是任伯年创作的鼎盛时期,创作题材上范围扩大了,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用隐晦的手段寄寓深情。90年代,数量很多,但从作品的思想性看似乎没有超出80年代,但艺术手法上则更加熟练,大胆、概括,特别是花鸟画,达到“炉火纯青”的佳境。

任颐是晚清最著名的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与任熊、任薰、任预合称“海上四任”,所画题材,极为广泛,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无不精妙。他源于民间,又重视继承传统,更吸收西画技法,形成风姿多采的独特画风,在“四任”中成就最为突出。他擅人物、花鸟、山水,其人物画取材广泛,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针砭社会,寄托个人情怀,具有一定思想性。造型简练、准确,生动传神,手法多变。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主题突出,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创造了一种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

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他精于写像,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人物画早年师法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任熊等人。工细的仕女画近费晓楼,夸张奇伟的人物画法陈洪绶,装饰性强的街头描则学自任董,后练习铅笔速写,变得较为奔逸,晚年吸收华(岩)笔意,更加简逸灵活。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其线条简练沉着,有力潇洒。他常画钟馗,他笔下的钟馗心胸磊落、不怕鬼,不信邪。他仿宋人双勾法,白描传神,风格近老莲。他善于从民间艺术、古代及元明以来的优秀传统中吸取精华,并悉心地别辟蹊径,创造了自己的风格。他所画的人物画构思缜密,技法熟练,真可谓涉笔成趣,形神具备。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由十二条屏画连接而成为通景屏。作品所描绘的是民间传说中的神仙故事,作者大胆冲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文化藩篱,将市井劳动者作为理想中的神仙来歌颂。《群仙祝寿图》的绘画技巧极为高超。画家以匠心独运,不落俗套的手法,把幅幅各自成画的条屏,合成为一幅构图谨严、气势宏伟的通景画面。画中人物、屋宇、草木、云水,刻意求工一笔不苟。通幅构思精密,笔墨精练,设色鲜丽。充分达到旖旎从风,群仙毕至的祝寿场面。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珍品。其他作品甚多,如《三友图》、《沙馥小像》、《仲英小像》等,可谓神形毕露。近代著名画家徐悲鸿评任颐说他是“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他的人物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花鸟画。其原因在于任伯年的人物画表现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就任伯年的个人艺术造诣来看,花鸟画的本领比较高,若以当时画坛的情况而言,他的人物影响比较大,原因是当时画人物画家少,成就高者更少,象任伯年这样造诣,自然推至魁首。任伯年的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富有巧趣,他的花鸟画,总是把花与鸟连在一起,禽鸟显得很突出,花卉有时只作背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诗的意境。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成为集工笔、写意、勾勒、没骨于一身的大师。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任伯年的山水画创作不多,早年师法石涛,中年以后兼取明代沈周、丁云鹏、蓝瑛、并上追元代吴镇、王蒙、以纵肆、劲真的笔法见长。他于传统的笔墨之中掺以水彩画法,淡墨与色彩相交溶,风格明快、温馨、清新、活泼,极富创造性。山水画虽不多作,但也构图布局变化多端,笔墨技巧能跳出传统窠臼,别具一格。任颐的绘画在当时及现当代具有极大影响,被认为是“仇十洲(仇英)后中国画家第一人”。有《苏武牧羊》、《女娲炼石》、《关河一望萧索》、《树荫观刀》等山水作品传世。

任伯年二十多年的绘画创作,留下了数以千计的遗作,是历史上少见的多产作家。最早的作品是同治四年作的,最晚的作品为光绪乙未年冬十月,去世的前一个月作的。重要作品如同治七年(1868)仿《陈小蓬斗梅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光绪三年(1877)作《五十六岁仲英写像》、《雀屏图》。光绪七年(1881)作《牡丹双鸡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渔归图》,收入《陆氏藏画集》;仿《宣和芭蕉图》,收入《南画大成》。次年作《人物册》,收入《南画大成》。十一年(1885)作《壮心不已图》、《墨笔人物山水册》、为外祖赵德昌夫妇写像。任伯年现存作品,大多收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内。民间及港、台私人手里也留有一些他的作品。

女任霞,字雨华,善画;子任堇,字堇叔,工诗文、书法,也能画。

群仙祝寿图通景屏风,金笺底,设色,纵206.8厘米,横714厘米,以12幅屏条组成一个巨幅,人物众多,形象生动,构思奇妙,被称为近代绘画史上少见的佳作。作品所描绘的是民间传说中的神仙故事,作者大胆冲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文化藩篱,将市井劳动者作为理想中的神仙来歌颂。《群仙祝寿图》的绘画技巧极为高超。画家以匠心独运,不落俗套的手法,把幅幅各自成画的条屏,合成为一幅构图谨严、气势宏伟的通景画面。画中人物、屋宇、草木、云水,刻意求工一笔不苟。通幅构思精密,笔墨精练,设色鲜丽。充分达到旖旎从风,群仙毕至的祝寿场面。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珍品。近代著名画家徐悲鸿评任颐人物画说:他是“仇十洲(英)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他的人物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花鸟画。其原因在于任伯年的人物画表现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任颐《群仙祝寿图》(局部)

42、顾沄(1835—1896)字若波,号云壶、壶隐、壶翁、云壶外史、濬川、颂墨、病鹤,室名自在室、小游仙馆。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少有丹青之志。片纸尺缣,遇画辄研写不已,时常州、娄东、虞山画风鼎盛,沄深谙山水经营布置之法,画名渐起,遂往上海鬻画。上海乃商贾云集之东南都会,商人风雅,各有所好,便有了各路画家一展身手之空间。顾沄恪守“四王”为代表的正统画风,在新风阵阵之沪上以“泽古功深,集四王吴恽诸家之长”独树一帜。光绪十四年(1888)尝赴北京,与诸士大夫游。又于同年东渡日本,遍览东京诸胜,又居名古屋。所画一树一石皆备受赞赏,并应日人之请作绘画样式数种,称《南画样式》。日人影印作为绘画楷模。

顾沄工山水,间作花卉、人物。所画章法,自谓“多取园照之格”。师法娄东、虞山画派,汇“四王”、吴历、恽格诸家之长。墨法明润秀雅,笔意疏古清丽,其水墨直师王蒙、小青绿逼似文徵明。吴侬软语,浅斟低唱,得柔美之致,但乏遒劲之气。其《群峰涤翠》,画上虽题“赠于诗人小结庐”,颇有诗意,但构思布意极是平常。其《停云轩听雨图》是为老友苏谦的别墅写照,但却绝似王翚的《竹庄品茗图》,毫无新意可言。

流传作品《秋高观瀑图》、《群峰涤翠》、《幽壑密林图》、《停云轩听雨图》卷等。出版有《顾若波山水集册》。

群峰赴壑图立轴、设色、纸本,纵178厘米,横48厘米。

题跋为“仿李澹园意,顾沄”。印文为“若波”。此为仿元人王蒙水墨山水。笔意清丽淡雅,墨法明润简淡,显露出江南山水的明媚清幽。巨峰之下,流溪之上,草堂数间,松篁掩映,给人山林之想。可能也是作者身居闹市的旨归所在。


顾沄《群峰赴壑图》

43、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浙江湖州安吉人。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21岁时回到家乡务农。耕作之余,苦读不辍。同时钻研篆刻书法。同治四年(1865)吴昌硕中秀才,曾任江苏省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同治十一年(1872),他在安吉城内与吴兴施季仙结婚。婚后不久,为了谋生,也为了寻师访友,求艺术上的深造,常远离乡井经年不归。直到光绪八年(1882),他才把家眷接到苏州定居,后来又移居上海,来往于江、浙、沪之间,阅历代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三十年夏季,与篆刻家叶为铭、丁仁、吴金培、王等人聚于杭州西湖人倚楼,探讨篆刻治印艺术,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艺名益扬。七十岁后又署大聋。民国16年十一月(1927年11月6日),吴昌硕突患中风,十一月初六(年11月29日)病逝沪寓,享年84。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晚清“海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也是当时公认的上海画坛、印坛领袖,名满天下。被誉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

他的篆刻是从“浙派”入手,上取鼎彝,下挹秦汉,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的影响,创造性地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所以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往往在不经意中见功力,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成为一代宗师。

在吴昌硕的书法创作中,无疑以篆书、行草为主,但吴昌硕学习隶书的时间并不短,在青年时期便曾临习汉碑,如“张迁碑”、“嵩山石刻”、“张公方碑”、等,同时又受到邓石如、吴让之、杨见山等人的影响,笔法近似杨见山,他在三十五岁时书的一幅隶书还是“张迁”的风格,结体方正,用笔尚拘谨、小心。吴昌硕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已变长,取纵势,如这幅“奉爵称寿,雅歌吹笙”,用笔雄浑、饱满,从一些线条看,具有篆书的痕迹,可以说这时吴昌硕早已将篆、隶溶为一体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目。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 表现形式。

吴昌硕绘画的题材以花卉为主,学画较晚,40岁以后方将画示人。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的画法,服膺于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画家的画艺,从中受惠甚多。他酷爱梅花,常以梅花入画,用写大篆和草书的笔法为之,墨梅、红梅兼有,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富有情趣,曾有“苦铁道人梅知己”的诗句,借梅花抒发愤世嫉俗的心情。又喜作兰花,为突出兰花洁净孤高的性格,作画时喜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用篆书笔法画成,显得刚劲有力。画竹竿以淡墨轻抹,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富有变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为“双清”或“三友”,以寄托感情。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他画菊花或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黄色,亦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晚年较多画牡丹,花开烂漫,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显得生气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画,极富生活气息。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真趣盎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使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对于近世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

存世之作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花卉十二屏风》、《梅花》、《花卉四屏》、《牡丹》、《兰石图》、《松石图》、《花卉》2幅、《紫藤图》、《杂画册(之—、二)》、《依样》、《天香露图》、《杞菊延年》、《泥盆菊草图》、《牡丹图》、《牡丹水仙图》、《大富贵》、《佛像图》、《富贵神仙图》、《红梅图》2幅、《蔷薇芦桔图》、《秋艳图》、《三千年结实》、《人物》、《三千年结实之桃》、《神仙福寿》、《石梅》、《石竹图》、《松梅图》、《岁寒交图》、《桃实图》、《瓜果》、《灯下观书》、《姑苏丝画图》等。

岁朝清供图设色、纸本、立轴,1917年作,属晚年之作。

吴昌硕作画重“气”,笔墨和构图皆以“气”贯注之,故有“苦铁画气不画形”。其“形”乃物象之形。所画花卉天竹、水仙、石榴、佛手、红柿、白菜、菖蒲等物,皆气行于形内,气势浑穆,构图饱满,设色古艳。岁朝清供是他常画的题材,“岁朝”,农历正月初一,“岁之朝也”。“清供”,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等可赏玩的文雅物品。因内容丰富,寓意深邃,雅俗共赏,故别有一番情趣。此画吉物之丰富,可称是吴昌硕此类题材画之最者,而清雅之气则无出其右。

款识:“孟皋作画魄力溢楮上,非具浑厚古拙之笔,未许学步也。是帧拟之仅似范湖,顾茶老谓此中有诗味存焉。石友先生以为然不?戊戌花朝先一日雨窓,作于长洲庽庐,苦铁弟吴俊卿病臂未瘥”。钤印三:俊卿(朱)苦铁金石(白)破荷亭(白)。


吴昌硕《岁朝清供图》

富贵牡丹 立轴 设色、纸本,作于 1919年,亦为晚年之作。

吴昌硕的写意牡丹,一是重气尚势,以浑厚豪放为宗,二是“直从书法演画法”,以书入画,以印入画,以金石气入画,如写如拓,高古凝重。比之于白阳,更显磅礴;比之于徐渭,更厚重苍茫;比之于八大山人,显得烂漫;比之于复堂,更沉雄;比之于赵之谦,更老辣。

此图画面右侧,巨石之上,几株牡丹绽放盛开。花朵艳丽,红黄相间,光彩夺目,硕大的花朵在枝壮叶茂的映衬下显得风姿绰约,左侧矗立几枝含苞待放的牡丹,与之形成视觉上的鲜明对比。此幅牡丹以单纯朴厚的笔法,大写意出花卉与奇石;复色运用酣畅自如,丰富的灰色层次使画面的张力得以增强,苍茫浑厚之气蓬勃而出。


吴昌硕《富贵牡丹》

44、吴石僊(1845-1916)名庆云,字石仙,后以字行,晚号泼墨道人。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为近代海派画家。居沪时,参加沪上著名画会“萍花书画社”,与吴大徽、顾茗波、胡公寿、钱慧安、倪墨耕、吴秋农、金心兰、陆恢等名家并称近代国画中的“萍花九友”。擅山水,山水气势雄厚,丘壑幽奇,初不为人重,既赴日本归,乃长烟雨法,墨晕淋漓,烟云生动,峰峦林壑,阴阳向背处,皆能渲染入微。故其晦明之机、风雨之状,无不一一幻现而出。画风近“云间派”,虽未得完善,但参用西法,别出机杼,故在当时有耳目一新之感,尤为沪上粤商所喜。黄宾虹则认为:“吴石仙作画,在楼上置水缸,将纸湿至潮晕,而后用笔涂出云烟,虽非不工,识者所不取,以其无笔也”。

传世作品有光绪十八年(1892)作《海州全图》通景屏四条,现藏中央美术学院;二十九年(1903)作《远寺夕照图》轴藏中国美术馆;三十年作《秋山夕照图》轴藏上海博物馆;同年作《烟溪渔艇图》著录于《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溪山烟雨图》轴,藏山东省文物总店;《远浦归帆图》图录于《中国画》创刊号;《秋景山水》轴图录于《中国近百年画展选集》;1914年作《剑阁云深图》,横幅图录于1996年版《中国古玩行情博览》。

云山雨意图纸本、立轴、淡色,纵81厘米,横48厘米,藏山东省文物总店。

此画用米芾泼墨山水,墨晕淋漓,烟云生动,又参用西洋散点透视,画法阴阳向背处皆能渲染入微,风雨之状,无不一一幻现而出。惟气格较俗,无虚灵之气。

款识为:“菊如二兄大人雅正,白下吴石僊”。钤印二:“吴庆云印”、“石僊”


吴石僊《云山雨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