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古文典籍频道

国学典籍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入门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四):清代士人画(11)

http://www.newdu.com 2016-08-29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画论

1、石涛画语录又名《苦瓜和尚画语录》,清代石涛著。共十八章.包括:一画章第一,了法章第二,变化章第三,尊受章第四,笔墨章第五,运腕章第六,絪緼章第七 ,山川章第八 ,皴法章第九,境界章第十,蹊径章第十一,林木章第十二, 海涛章第十三 ,四时章第十四 ,远尘章第十五,脱俗章第十六,兼字章第十七, 资任章第十八。主要阐述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主张“借古以开今”,反对“泥古不化”。这些绘画思想对近代有重大影响。

《石涛画语录》是以禅学思想为主导,通篇贯穿了他对禅的理解与领悟,所以在他的文章中充满了禅的内涵与玄机。如:“法於何立?立於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前者借《法华经》中“一法藏万法,万法藏于一法,万法即一法,一法通万法,万法在一法中”来阐明绘画法度应体现在每一幅绘画之中;后者则借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传与禅法时所说的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来阐释绘画中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石涛还有另一部《画谱》,同样十八章,各章标题和《画语录》相同,但较简约,学者们认为《画语录》是《画谱》的定稿。

2、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为文人沈心友请画家王概、王蓍、王臬、诸升编绘而成。原分为3集:第一集山水,分画学浅说、设色、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名家山水画谱等部分。第二集梅兰竹菊。第三集花鸟(又分花卉草虫、花木禽鸟两卷),内容与第一集大致相同。其中第一集山水图谱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木版彩色套印成书,并以沈心友的岳父李渔的别墅“芥子园”为书命名。嘉庆二十三年(1818)书坊擅将丁臬的《写真秘诀》、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等人物画谱中的图绘,合编为《仙佛图》、《贤俊图》、《美人图》、末附《图章会纂》,合刻成第四集,刊印行世。

《芥子园画传》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图文并茂,浅显易懂,便于初学者临摹。画传集明清二代中国画名家的杰作和智慧,历经二百多年的增补和完善,成为公认的权威读画学画的百科全书。

3、画诀是清代“金陵派”画家龚贤的论画言论,并不是系统的专著,而是后人把他的课徒画稿上的解说汇编而成册得来的。大致是为初学者讲解山水画的一些基本技法。其中贯穿着他的艺术思想,如“学画先画树,后画石”;“画石外为轮廓,内为石纹,石纹之后方用皴法。石纹者,皴之现者也。皴法者,石纹之浑者也”;“画石笔法亦与画树同,中有转折处,勿露稑角”;“画至数十年后,其好处在何处分别?其显而易见者皴法也。皴法名色甚多,惟披麻、豆瓣、小斧劈为正经,其余卷云、牛毛、铁线、鬼面、解索,皆旁门外道耳。大斧劈是北派,戴文进、吴小仙、蒋三松多用之,吴人皆谓不入赏鉴。剌梨皴即是豆瓣皴之变,巨然常用此法”等。与石涛的《画语录》相比较,则会发现两者的明显不同:石涛是将绘画观念置放到哲学层次上来加以阐述的,因而显得玄虚抽象;龚贤的画论则表现得平易近人,他以浅显的词句,将自己的绘画思想明确切实地表达出来。

4、南田画跋又名《瓯香馆画跋》,三卷为“清初六家”之一代恽格题写在画跋上的论画语录。主要内容是关于山水画的创作及写意精神。其中提出绘画以“高逸”为最高境界,云“郭恕先远山数峰,胜小李将军寸马豆人千万”,“吴道子斗日之力,胜李思训百日之功”。又云:“画以简贵,如尚之简入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烟鬟翠黛,敛容而退矣”。提出了“摄情”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笔墨者无情;作画面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主张学古而变,变而又笔下有古,在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很有借鉴意义,如:“随意涉趣,不必古人有此,然云西丹邱直向端出入”;“古人笔法渊源,其最不同处,最多相合。李北海云:似我者病。正以不同处同,不似求似。同与似者,皆病也”。另外,《南田画跋》也充满辩证法,有禅学意味,如:“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有,所以为逸”;“不同之同,不似之似”。

5、小山画谱乾隆间的花鸟画名家邹一桂的画论。专论画花卉法。上卷首列八法、四知。八法是:一曰章法,二曰笔法,三曰墨法,四曰设色法,五曰点染法,六曰烘晕法,七曰树石法,八曰苔衬法,四知是,一曰知天,二曰知地,三曰知人,四曰知物。“八法”是摘取前人成说,“四知”则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后列一百十五种花卉,详细介绍每种花叶形色,如何设色,凡十一条。下卷首摘录古人书说,参以已意,凡四十三条。附以胶矾纸绢画甦画笔用水诸法,而终之以洋菊谱。盖一桂於乾隆丙子闰九月承诏画内廷洋菊三十六种,蒙皇上赐题,因恭纪花之名品形状,撰为兹谱,以志荣遇。时《画谱》已刊成,因附於末。

邹一桂在绘画实践中还敏锐地察觉到了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即中国绘画重神韵而西方绘画重技术。在《小山画谱?西洋画》中对此亦加以辩说:“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一,亦具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时至今日,邹氏的论断对于中西艺术差异的论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库总目提要》对《小山画谱》评价甚高:“一桂为惲氏(惲格)之婿,所画花卉,得惲寿平之传。是编篇帙虽简,然多其心得之语也”。

6、指头画说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的画法叫“指画”或“指头画”,即画家以手指代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从而形成一种特殊技巧和别样风味。指画的创始人是清代的高其佩。画作有《松鹰图》、《怒容钟馗图》、《指画人物》册(十页)等传世。《指头画说》是其孙高秉于乾隆十五年(1750)前后所作,共一卷。主要论述指头画作法,以笔记形式,详述高其佩指头画之运指、用墨、蘸色、渲染等法,并记其用纸、钤印染、题款诸特点,亦载高其佩生平轶事及梦中得指运法等传闻。记高氏重视传写绘画对象之神,追求所谓“别趣”、“机趣”;重视“有我”,反对“泥古”;认为绘画美的最高境界是具有“静气”;强调画家作画应具有多种风格。为研究指画艺术的重要资料,亦可作为鉴定高其佩作品的参考。

7、二十四画品为清代吴门画家黄钺撰写的画论著作。仿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描绘画作的“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远、朴拙、超脱、奇僻、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明净、健拔、简洁、精谨、俊爽、空灵、韶秀”二十四种风格。每品项下各有四言释义一篇,每篇一韵,每韵十二句。词藻典丽,工整易诵,亦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立论中推重画者抽象情态与艺术玄想之品味,分析画艺独到之不同境界,并标示其途径,与吴派标榜“古雅秀润”之文人画审美观形影不离。

8、板桥题画汇集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画跋摘编。郑板桥的画跋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诸多方面,亦多警语,该书主要摘取其论画方面的内容,包括画竹、画兰、画石、画兰竹石、杂画、题他人画等几个部分。其中不乏他在绘画实践中对艺术原理和人生的深切领悟。如画竹部分:“馀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季,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先从日常生活起居谈起,竹子一年四季给他的感受,最后点明师法天然的题旨,得出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深刻的结论。又如:“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先叙写创作的三个阶段:晨起看竹,得“眼中之竹”;画意勃勃,生“胸中之竹”;落笔作画,成“手中之竹”;并强调:胸中竹不同于眼中竹,手中竹又不同于胸中竹。这就是陆机所说的“言不逮意,意不称物”(《文赋》)。最后总结创作规律:“意在笔先”是“定则”,“趣在法外”则是“化机”。

9、山静居画论清代画家方薰的画论专著。方薰(1736–1799),字兰坻,一字懒儒,号兰士,又号兰如、兰生等,浙江石门(今崇德)人。擅长诗、书、画,善画山水,尤工花鸟。其山水结构精致,风度闲逸;花卉娟洁明净,绰有余韵。与奚冈齐名,时人称为”方奚”。兰士幼慧敏,自小同父亲周游浙江全境,眼界开阔,又广学博取,得以成就其绘画的大业。他亦能刻印。著有《兰坻诗抄》、《井研斋印存》、《山静居稿》和《山静居诗话》等。

《山静居画论》成书约在乾隆六十年(1795)前后,共2卷。作者以随笔形式杂论画理、画法、渊源、流派、款题,共240余条。其主要内容可分为4部分:画学理论泛论;各种画科及其渊源流变略述;历代画家评述;名画著录。书中见解,多不因袭前人,追本溯源,穷根竟委;论气韵、形神,皆自出机杼;论山水、树石、花鸟、人物,能究其用笔设色的渊源;论当代创作风尚,如论写意画、卷轴气、逸品等,均能针对时弊,有所匡正。

其画学理论强调气韵:“气韵生动为第一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矣。杜老云。元气淋漓幛犹湿。是即气韵生动。”辨析亦细致颇有新见,如辨析“气韵”与“生动”之间关系:“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又细分气韵在“笔”与“墨”之间 不同:“气韵有笔墨间两种。墨中气韵。人多会得。笔端气韵。世每鲜知。所以六要中又有气韵兼力也。人见墨汁淹渍。辄呼气韵。何异刘实在石家如厕。但谓走入内室”;“荆浩曰‘吴生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或曰:石分三面。即是笔,亦是墨。仆谓匠渲染用墨太工。虽得三面之石,非雅人能事。子久(黄公望)所谓甜邪熟赖是也。笔墨间尤须辨得雅俗”

10、国朝画征录清代绘画史,清人张庚著。张庚,字浦山,号瓜田逸史、白苎村桑者、弥伽居士,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乾隆元年(一作雍正十三年)荐举博学鸿词。徐世昌《清儒学案小传》称其“不为科举业,为文简老朴实,诗亦新颖,五七言古体颇见古人堂奥。兼精六法,所作山水气韵深厚,自成一家。”著作颇丰,有《通鉴纲目释地纠缪》、《补注》、《国朝画征录》、《续录》、《强恕斋文钞》、《诗钞》、《五经臆》、《蜀南纪行略》、《短檠琐记》、《瓜田词》等。

《国朝画征录》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成书。原书3卷,后又增补2卷,是清代第一部断代画史。全书收清初至乾隆初年画家450余人的传记。人各一传,或合传,论其宗派渊源、造诣深浅,凡画家有名论精言,多摘入传。画作未经寓目,得之传述者,附录其姓氏里居与所长之画,不加品评。卷首破例为明代著名画家袁枢(袁可立子)立传。偶于传后作论赞,发挥画理处尤见精到。编纂方法仿自《史记》,讲求体例,注重征信,保存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余绍宋称其“评论得失虽觉有所偏,如推崇麓台过当,而诎渔山太甚之类,然大体尚不失其平”。对研究清代前期画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朝画征录》出版后,又有张庚又作《国朝画征续录》二卷,刘瑗又撰《国朝画征补录》二卷,以继张庚之作,续其所未及,并收其所偶遗。可见其影响较大。

11、南宋院画录厉鹗编辑的南宋院画资料汇编。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南宋自和议既成以后,湖山歌舞,务在粉饰太平,於是仍仿宣和故事,置御前画院,有待诏、只候诸官品,其所作即名为《院画》。当时如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等,有四大家之称。说者或谓其工巧太过,视北宋门径有殊,然其初尚多宣和旧人,流派相传,各臻工妙,专门之艺,实非后人所及。故虽断素残缣,收藏者尚以为宝。厉鹗是宋代文史专家,尝撰《宋诗纪事》、《南宋杂事诗》,於宋事最为博洽。因胪考院画本末,作为此书。全书共八卷。卷一为总述,其余各卷为分述。收入自李唐以下共九十六人,每人又详细叙述其事迹。而以诸书所载真迹题咏之类附於其下,叙述颇为详瞻。其间如杨妹子题赵清献《琴鹤图》绝句,一以为马和之画,一以为刘松年画,诸书参错不同,此类亦未悉加考证。然其徵引渊博,於遗闻佚事亦采摭无遗。

《南宋院画录》于光绪10年(1884)由钱塘丁氏竹书堂刻印。

12、国朝院画录中国清代画史著作。胡敬著。胡敬,字以庄,号书农,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他曾奉旨参与清代宫廷书画著录《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的修纂工作,得见内府藏画,因就《石渠宝笈》所藏清宫廷画家作品并考其人,辑成此书。书前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自序,成书当在此时。

《国朝院画录》全书2卷,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时代先后为序,列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画院工匠画家53人。每人先列小传,后著录其载入《石渠宝笈》一、二、三编作品。作品著录除画名、装裱形式、内容、款识、题跋外,并录皇帝御题。第二部分为诸家合作画幅及无名氏画幅,涉及画家28人,作品大多只列画名。第三部分为《石渠宝笈》未著录,画家姓氏散见于志乘一集谱录各书者,则仅列其姓氏里籍于卷末。

该书虽属辑录之作,但甄录矜慎,体例周密,对于研究历代画院及清代宫廷绘画是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13、式古堂书画汇考清代画论,卞永誉撰。卞永誉字令之,镶红旗汉军。官至刑部左侍郎。

《式古堂书画汇考》是著者根据前人著录和自己所见名迹而成书,是辑录上自魏晋、下止元明的一部系统而完整的书画著录。成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全书六十卷。分为书考、画考两部分,各三十卷。分别记载作品的款用、题跋,有时分列正文和外录,或注明纸绢、尺寸、印记等。眉目清楚,有条不紊。体例上先纲后目,先总后分,先本文而后题跋,先本卷题跋而后引据他书。再如所作引证,也较其他著录为详。两考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系采辑前人之说。此书著录颇富,虽也有些错误,但仍不失为考据精备之籍,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登载既繁,引证又富,足资谈艺家检阅者,无过是编,固不以一二小疵,累其全体之宏博焉”。

14、佩文斋书画谱是中国书画的大型类书,由王原祁、孙岳颁、宋骏业、吴暻、王铨等奉康熙旨纂辑,资料来自清内府所藏和四处搜罗而得,计1844种文献古籍。历时三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成书 。

《佩文斋书画谱》共100卷。计分论书、论画、帝王书、帝王画、书家传、画家传、历代无名氏书、康熙皇帝御制书画跋、历代名人书跋、历代名人画跋、书辨证、画辨证、历代鉴藏等。所引古籍1844种,其中对书画家传记的引证,均注明出处。保存了许多重要的资料,为中国第一部集书画著作之大成的工具书。

15、石渠宝笈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书画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收录藏品计有数万件之多。其中著录的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每类又分为上下两等,真而精的为上等,记述详细;不佳或存有问题的为次等,记述甚简;再据其收藏之处,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各自成编。全书修编定稿后,即指定专人以精整的小楷缮写成朱丝栏抄本两套,分函加以保存。一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一套现存台北。

《石渠宝笈》作为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书中所著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而负责编撰的人员均为当时的书画大家或权威书画研究专家,如董邦达、董诰父子,黄钺、《国朝院画录》作者胡敬等。

画史汇传一作《历代画家史汇传》,乃清人编写的一部历代画家人名辞典。编者彭蕴璨,字朗峰,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主要活动于道光(1821~1850)年间。

《画史汇传》全书七十二卷,附录二卷。辑录上起上古黄帝,迄于嘉庆、道光年间画家共一千五百余人评传。

该书卷首为“国朝圣制”,编入清代善画帝王附善画宗室;卷一为“古帝王门”,编入历代善画帝王;卷二至卷六十一为“画史门”,编入各代画家;卷六十二为“偏阙门”,编入逸其姓而存其名或仅以字行世的画家;卷六十三为“外藩门”,编入历代中国少数民族画家及来华外国画家;卷六十四、六十五为“释氏门”,编入各朝僧侣画家;卷六十六为“后妃门”,以上俱依时代编排。卷六十七至七十二为女史门,亦以姓分编、末附偏阙比丘尼女冠三门。。卷六十七至七十二为“女史门”,编入历代女画家。书前有石韫玉序及著者例言。编排画家次序,是以姓氏隶属于韵部,依韵部而排列姓氏先后;而在同一姓氏之下,则依时代为序,颇便于寻检。该书从人数、内容等方面均采辑较多,虽有疏漏错误多处,介仍为历代画史的画传的重要著作之一

《画史汇传》刊刻后,继有吴心教编著《历代画史汇传补编》四卷刊行。

参考资料:

1.梁白泉主编《国宝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2.《中国绘画史》,王伯敏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3.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台北·丹青图书公司1987;

4.郑午昌《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学全史》,何恭上《隋唐五代绘画》、《两宋名画精华》、《元朝名画精华》,台北·艺术图书公司1995;

5.冯作民《中国美术史》,台北·艺术图书公司1992,互联网。

陈友冰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图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