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群书考索》,全称为《山堂先生群书考索》,又名《山堂考索》。南宋章如愚编。据《宋史.儒林传》云,如愚字俊卿,婺州金华人。自幼颖悟,负才尚气。登宁宗庆元中进士第。初授国子博士,改知贵州。开禧初,被召,疏陈时政。忤韩惋胄,罗归,乃结山堂数十间以讲道义,故远迩之士咸尊师之。及卒,门人证为山堂先生。所著除《群书考索》外,尚有文集百十卷行于世,今皆已散佚。
《群书考索》一书是南宋诸多类书中颇为出色的一部。其搜采繁复,考据精辟,指引辨证,博洽详实,历为人所重。其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此书能折衷群言,发抒己见,突破了历来公私各家编纂类书时不加论断的传统,是类书史上的一次创新,对后世影响甚大。
四库全书简介
△《山堂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内府藏本)
宋章如愚撰。如愚字俊卿,婺州金华人。庆元中登进士第。初授国子博士,改知贵州。开禧初,被召,疏陈时政,忤韩侂胄,罢归。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史称所著有文集行世,今已散佚,惟此书犹存。凡分四集。《前集》六十六卷,分六经、诸子、百家、诸经、诸史、圣翰、书目、文章、礼乐、律吕、历数、天文、地理十三门。《后集》六十五卷,分官制、学制、贡举、兵制、食货、财用、刑法七门。《续集》五十六卷,分经籍、诸史、文章、翰墨、律历、五行、礼乐、封建、官制、兵制、财用、诸路、君道、臣道、圣贤十五门。《别集》二十五卷,分图书、经籍、诸史、文章、律历、人臣、经艺、财用、兵制、四裔、边防十一门。宋自南渡以后,通儒尊性命而薄事功,文士尚议论而鲜考证。如愚是编,独以考索为名,言必有徵,事必有据,博采诸家而折衷以己意。不但淹通掌故,亦颇以经世为心。在讲学之家,尚有实际。惟其书卷帙浩繁,又四集不作於一时,不免有重复牴牾之处。如《前集》六经门外又立诸经一门,其文互相出入。诸子百家门中以晏子、荀子、扬子、文中子之类为诸子,以《管子》、《商子》、《韩非子》、《淮南子》之类为百家,亦不知何以分别。又如《前集》第三十五卷详列六宗之说,无所专从。《续集》第十卷则主郑康成说。《前集》第三十卷既主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以为宋制合古。《别集》第十四卷又专主颜达龙三年一禘,五年一祫之说。《前集》第三十三卷专主郑康成说,祫大禘小,《别集》第十四卷又专主颜达龙说,禘大祫小。《前集》第三十八卷既主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别集》第八卷则又谓天子六门,诸侯二门。皆前后牴牾,疏於决择。然大致网罗繁富,考据亦多所心得。在宋人著述之中,较通考虽体例稍杂,而优於释经;较《玉海》虽博赡不及,而详於时政;较《黄氏日钞》则条目独明;较吕氏制度详说则源流为备。前人称苏轼诗如武库之兵,利钝互陈;如愚是编,亦可以当斯目矣。
四库全书简介
△《山堂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内府藏本)
宋章如愚撰。如愚字俊卿,婺州金华人。庆元中登进士第。初授国子博士,改知贵州。开禧初,被召,疏陈时政,忤韩侂胄,罢归。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史称所著有文集行世,今已散佚,惟此书犹存。凡分四集。《前集》六十六卷,分六经、诸子、百家、诸经、诸史、圣翰、书目、文章、礼乐、律吕、历数、天文、地理十三门。《后集》六十五卷,分官制、学制、贡举、兵制、食货、财用、刑法七门。《续集》五十六卷,分经籍、诸史、文章、翰墨、律历、五行、礼乐、封建、官制、兵制、财用、诸路、君道、臣道、圣贤十五门。《别集》二十五卷,分图书、经籍、诸史、文章、律历、人臣、经艺、财用、兵制、四裔、边防十一门。宋自南渡以后,通儒尊性命而薄事功,文士尚议论而鲜考证。如愚是编,独以考索为名,言必有徵,事必有据,博采诸家而折衷以己意。不但淹通掌故,亦颇以经世为心。在讲学之家,尚有实际。惟其书卷帙浩繁,又四集不作於一时,不免有重复牴牾之处。如《前集》六经门外又立诸经一门,其文互相出入。诸子百家门中以晏子、荀子、扬子、文中子之类为诸子,以《管子》、《商子》、《韩非子》、《淮南子》之类为百家,亦不知何以分别。又如《前集》第三十五卷详列六宗之说,无所专从。《续集》第十卷则主郑康成说。《前集》第三十卷既主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以为宋制合古。《别集》第十四卷又专主颜达龙三年一禘,五年一祫之说。《前集》第三十三卷专主郑康成说,祫大禘小,《别集》第十四卷又专主颜达龙说,禘大祫小。《前集》第三十八卷既主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别集》第八卷则又谓天子六门,诸侯二门。皆前后牴牾,疏於决择。然大致网罗繁富,考据亦多所心得。在宋人著述之中,较通考虽体例稍杂,而优於释经;较《玉海》虽博赡不及,而详於时政;较《黄氏日钞》则条目独明;较吕氏制度详说则源流为备。前人称苏轼诗如武库之兵,利钝互陈;如愚是编,亦可以当斯目矣。
目录
提要
正文
- 卷一 六经门
- 卷二 六经门
- 卷三 六经门
- 卷四 六经门
- 卷五 六经门
- 卷六 六经门
- 卷七 六经门
- 卷八 六经门
- 卷九 经史门
- 卷十 诸子百家门
- 卷十一 诸子百家门
- 卷十二 正史门
- 卷十三 正史门
- 卷十四 正史门
- 卷十五 正史门
- 卷十六 正史门
- 卷十七 正史门
- 卷十八 圣翰门
- 卷十九 类书门
- 卷二十 文章门
- 卷二十一 文章门
- 卷二十二 文章门
- 卷二十三 礼门
- 卷二十四 礼门
- 卷二十五 礼门
- 卷二十六 礼门
- 卷二十七 礼门
- 卷二十八 礼门
- 卷二十九 礼门
- 卷三十 礼门
- 卷三十一 礼门
- 卷三十二 礼门
- 卷三十三 礼门
- 卷三十四 礼门
- 卷三十五 礼门
- 卷三十六 礼门
- 卷三十七 礼门
- 卷三十八 礼门
- 卷三十九 礼门
- 卷四十 仪衞门
- 卷四十一 礼器门
- 卷四十二 礼器门
- 卷四十三 礼器门
- 卷四十四 礼器门
- 卷四十五 礼器门
- 卷四十六 礼器门
- 卷四十七 乐门
- 卷四十八 乐门
- 卷四十九 乐门
- 卷五十 乐门
- 卷五十一 乐门
- 卷五十二 乐门
- 卷五十三 律歴门
- 卷五十四 歴数门
- 卷五十五 歴数门
- 卷五十六 歴数门
- 卷五十七 律歴门
- 卷五十八 天文门
- 卷五十九 地理门
- 卷六十 地理门
- 卷六十一 地理门
- 卷六十二 地理门
- 卷六十三 地理门
- 卷六十四 地理门
- 卷六十五 地理门
- 卷六十六 地理门
后集
- 卷一 官制门
- 卷二 官制门
- 卷三 官制门
- 卷四 官制门
- 卷五 官制门
- 卷六 官制门
- 卷七 官制门
- 卷八 官制门
- 卷九 官制门
- 卷十 官制门
- 卷十一 官制门
- 卷十二 官制门
- 卷十三 官制门
- 卷十四 官制门
- 卷十五 官制门
- 卷十六 官制门
- 卷十七 官制门
- 卷十八 官制门
- 卷十九 官制门
- 卷二十 官制门
- 卷二十一 官制门
- 卷二十二 官制门
- 卷二十三 官制门
- 卷二十四 官制门
- 卷二十五 官制门
- 卷二十六 士门
- 卷二十七 士门
- 卷二十八 士门
- 卷二十九 士门
- 卷三十 士门
- 卷三十一 士门
- 卷三十二 士门
- 卷三十三 士门
- 卷三十四 士门
- 卷三十五 姓门
- 卷三十六 士门
- 卷三十七 士门
- 卷三十八 兵门
- 卷三十九 兵门
- 卷四十 兵门
- 卷四十一 兵制门
- 卷四十二 兵制门
- 卷四十三 兵制门
- 卷四十四 兵门
- 卷四十五 兵门
- 卷四十六 兵门
- 卷四十七 兵门
- 卷四十八 兵门
- 卷四十九 兵门
- 卷五十 兵门
- 卷五十一 民门
- 卷五十二 财门
- 卷五十三 赋税门
- 卷五十四 财赋门
- 卷五十五 财赋门
- 卷五十六 财赋门
- 卷五十七 财赋门
- 卷五十八 财用门
- 卷五十九 财用门
- 卷六十 财用门
- 卷六十一 财用门
- 卷六十二 财用门
- 卷六十三 财用门
- 卷六十四 财赋门
- 卷六十五 刑门
续集
- 卷一 经籍门
- 卷二 经籍门
- 卷三 经籍门
- 卷四 经籍门
- 卷五 经籍门
- 卷六 经籍门
- 卷七 经籍门
- 卷八 经籍门
- 卷九 经籍门
- 卷十 经籍门
- 卷十一 经籍门
- 卷十二 经籍门
- 卷十三 诸史门
- 卷十四 诸史门
- 卷十五 诸史门
- 卷十六 诸史门
- 卷十七 文章门
- 卷十八 文章门
- 卷十九 律厯门
- 卷二十 律门
- 卷二十一 律门
- 卷二十二 厯门
- 卷二十三 厯门
- 卷二十四 五行门
- 卷二十五 礼乐门
- 卷二十六 礼乐门
- 卷二十七 礼乐门
- 卷二十八 封建门
- 卷二十九 官制门
- 卷三十 官制门
- 卷三十一 官制门
- 卷三十二 官制门
- 卷三十三 官制门
- 卷三十四 官制门
- 卷三十五 官制门
- 卷三十六 官制门
- 卷三十七 官制门
- 卷三十八 官制门
- 卷三十九 官制门
- 卷四十 兵制门
- 卷四十一 兵制门
- 卷四十二 兵制门
- 卷四十三 兵制门
- 卷四十四 兵制门
- 卷四十五 财用门
- 卷四十六 财用门
- 卷四十七 舆地门
- 卷四十八 舆地门
- 卷四十九 舆地门
- 卷五十 舆地门
- 卷五十一 舆地门
- 卷五十二 舆地门
- 卷五十三 君道门
- 卷五十四 君道门
- 卷五十五 臣道门
- 卷五十六 圣贤门
群书考索(山堂考索)四库本
作者:[宋]章如愚
类型:类书类